高麗新羅國王都是狗!日本人才都是蠻夷禽獸!古代日本朝鮮為何熱衷搞東亞鄙視鏈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日本和朝鮮都是中華文明輻射下的次級文明,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它們還都很傲嬌,都有屬於自己的政治正確,碰到一起那簡直針尖對麥芒、火花四濺。

這事從唐朝就開始,弄得唐朝鴻臚寺的官員都頭大。日本使者在參加唐朝各種宴會時一定要坐在新羅使者上方,理由是「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日本國久矣」。這事有依舊嘛?還真有那麼一點,因為百濟一度和日本關係密切,百濟被唐朝新羅滅亡後,百濟王室一度請日本出兵,也可能真的稱過臣。大概在日本人的邏輯裡,新羅拿下了百濟的土地,那麼這種關係也就應該一併繼承。新羅自然不相讓,因為白江口之戰新羅的大哥就是唐朝,新羅人也真的把大明宮當成了半個主場。日本人很看重和唐朝的關係,但是唐朝似乎讓他們很失望,因此在唐朝時期,日本天皇就經常向列祖列宗哭訴新羅無理。

兩國在唐朝還算客氣,都還把彼此當做是文明國家,都把彼此的使者當作是人。到了高麗王國時期,因為高麗王氏和元朝的特殊關係,日本人就直接把高麗開出人類範疇。《八幡愚童訓》(八幡宮祭祀的三神之一就有傳說中徵服了朝鮮半島的神功天皇,八幡神也是源氏的守護神)就直說「新羅國王,是日本國的一條狗」,隨後出現的《太平記》也毫不客氣地說「高麗王我日本之犬也」。高麗王都是狗奴才,高麗貴族的家眷在日本武士眼裡也就是不要錢的小姐,而普通的高麗民眾就是可以隨便殺戮的NPC,在14世紀日本人對朝鮮半島進行了血腥屠殺和掠奪。

古代朝鮮對日本人的觀點也好不到哪裡去,從新羅以後,朝鮮歷代政權都利用各種條件大肆搜羅中華的書籍和文化,認為自己沾染了中華文明也是文明人,除了中國外就朝鮮最文明,而日本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夷狄。李氏朝鮮以小中華自居,那就也要有自己的夷狄小弟,日本「很不幸」就成了它眼中的小弟。在李氏朝鮮的史書文獻中,經常有日 本 、 琉 球 、 女 真 、暹羅 四 夷進貢朝鮮,向「小中華」稱臣的字樣。15世紀的朝鮮使臣還動不動給日本朝廷送去明朝的年號和曆書,這在朝鮮看來就是自己收了日本當小弟,因為明朝對它也是如此。日本國內知道這種含義的公卿貴族都變成了小透明,他們根本就沒有發言權;掌權的武士們對此沒有研究,不當回事;而參與朝日外交最多的對馬宗家(元軍攻打對馬島時他家就在了,家譜可是一直追到秦始皇的)也是恰飯要緊,幫著兩邊打馬虎眼。朝鮮把日本人看作是夷狄,潛臺詞就是是自己小弟外,就是該國居民都是禽獸,因為夷狄禽獸在中國古語中就是連在一起的,朝鮮人尤其是朝鮮的儒生看日本人那就是半獸人。

朝鮮和日本在古代互相看不起,但又有著扯不斷的血脈聯繫,是相愛相殺、互相鄙視的一家人。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汪直是嘉靖倭亂的禍首?

騎兵最大弱點是只擅進攻不擅防守?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一場跨越千年的「三國演義」——古代東亞關係史
    這次我們推出歷史篇,講古代東亞世界的國際關係變遷。接下來還有經濟篇和時尚篇,請持續關注哦!而新羅後來在唐朝的支持下統一朝鮮長達近600年,派出遣唐使多達178次,使朝鮮的政治面貌逐漸漢化,佛教也在此時期興盛於朝鮮。新羅派出的遣唐使無論次數、人數都遠超日本(日本只有12次),但我們的歷史書中似乎給予日本遣唐使最多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三):高麗太祖1
    新羅景明王二年(公元918年)弓裔部下軍官起事,王建的心腹騎將洪儒、裴玄慶、申崇謙和樸智謙驅逐弓裔,擁戴王建為王(弓裔在出亡的路上被殺)。《東國通鑑》卷十二並《高麗史·太祖本紀》雲,太祖二年,遷都松嶽郡,升郡為開州,創建宮闕。王建同樣自稱為高句麗的後繼者,定國號為高麗,定年號為天授。至此,朝鮮半島後三國的局面正式形成了。高麗與後百濟迅速陷入了對峙與戰爭中。
  • 自卑的棒子,趣侃古代朝鮮半島與中國的關係
    朝鮮半島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文明,就是箕子朝鮮,其次是衛滿朝鮮(兩個都是中國人過去建立的)至於他們自己個兒編的什麼「檀君朝鮮」,國際史學界壓根沒人承認,他們還搞了2本書《檀君古記》《三國遺事》(朝鮮古代也叫三韓,有三個國家)我也搞不懂那是個什麼玩意兒...跟特麼玄幻小說似的,內容還大量摘自中國的《魏書》(關鍵《魏書》也沒提過什麼檀君)。那這個箕子和衛滿朝鮮是咋回事呢?
  • 東亞 近親婚姻,高麗王朝為何盛行?
    但歷史上高麗四王子王昭即高麗王朝第四代國王光宗,他的愛情沒有那麼多浪漫,更多的則是親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光宗有一位王后和一位後宮,兩人與光宗都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他的王后皇甫氏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後宮慶和宮夫人林氏則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惠宗的女兒,是他侄女,這可不是親情多於浪漫!那麼,為什麼光宗會陷於這種有悖人倫的近親婚姻關係中呢?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這些朝代對高麗的出徵都是師出有名,漢朝時,高麗騷擾邊境,魏伐高麗,因為他與吳通好;隋唐揍他,因為犯邊境,不朝貢,還弒君自立王;遼與元與隋唐時發生的事件差不多。而且唐伐四次,元伐五次。也就是高麗王朝自取也,非中國帝王好吞併其土地。從明代後,高麗改國名叫朝鮮。
  • 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朝鮮半島自古以來與我國相鄰,有時,它屬於中原王朝或割據政權的勢力範圍之內。有時,它則是獨立出來,成為藩屬國等。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大約公元前1000時,那裡進入了文明社會。漸漸的,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政權在這片土地先後建立。
  • 朝鮮在明朝只是個不起眼的藩國,卻為何對大明死心塌地
    660年至668年唐朝與新羅聯合剿滅百濟和高句麗,但後來唐朝軍隊由於戰事連連失敗,外加吐蕃興起,薛仁貴不得不從朝鮮撤軍,並將安東都護府牽至遼東新城。伴隨著新羅統一,以及唐朝、五代十國、宋朝的消極政策,中原王朝始終難以對朝鮮半島實現長久統治,進而產生穩定又特殊的宗藩關係。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一):興衰1
    高麗王朝(一):興衰1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
  • 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盛唐的繁華總是讓很多人魂牽夢繞,連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都被叫做唐人街。大唐開國以來,不少邦國久慕華夏昌盛,經常派遣使者互通有無。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定居高麗的外來者,古代朝鮮半島的「楊水尺」是什麼族群?
    這個思潮是日本侵佔朝鮮時期,部分朝鮮愛國知識分子提出的,當時也融合了一些納粹雅利安人的血統學說,這個學說的主要內容是:朝鮮族的祖先源自傳說中的半人半神的君王檀君王儉,血脈單一而純正,千百年來不受外族影響。
  • 朝鮮王朝為什麼在14世紀以後對中國實行「大事」的國策?
    它屬於儒家的外交理念,也是東亞地區重要的外交思想之一。1884年12月15日,日本《時事新報》也將朝鮮王朝500年的對華國策表述為「大主義」。之後,這個概念逐漸傳播開來。那麼問題來了,朝鮮王朝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卑微的國策呢?直接原因當然很簡單:中國國力太強,是朝鮮絕不能輕易得罪的對象。對中國謙卑以換取中國對朝鮮的承認,對朝鮮王朝的存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事大主義——朝鮮王朝對明清兩代的謙恭國策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說到舊時東亞宗藩體系中,與中國關係最緊密的藩屬國是哪個,那莫過於朝鮮。明清兩代,在藩屬國之中朝鮮都排行第一,尤其是在明代,朝鮮對明朝的態度可謂謙恭至極,對華外交始終是朝鮮王朝外交核心,這一策略一般被稱為「事大主義」。
  • 暗潮湧動的東亞世界與白村江之戰 | 天智天皇的日本
    百濟和新羅的商人當然也來到了長安,帶來了朝鮮三國的局勢處在緊張狀態的消息。當時的東亞世界暗流湧動,已然到了戰爭任何時候爆發也不奇怪的程度。戰爭首先需要的是資金。為此,必須實行律令制以得到穩定的國家收入。為了徵收更多的稅,必須增加國民的人口。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給國民提供安定的生活。人口的增加可以確保稅收和士兵的人數。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六):高麗光宗
    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 新羅王朝︱徐羅伐:小國創世記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漢江上的大都市是百濟在漢晉時期就作為都邑的漢城,它也是千年以後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時選定的國都,當時稱為漢陽,後來叫漢城。日本侵佔朝鮮時期,這裡是所謂京城府,還成立了日本九所帝國大學之一的京城帝國大學。1948年8月15日建國的大韓民國定都於此,其中文名字的書寫在2005年以前也一直是漢城。這座漢江上最大的城市,目前吸納了韓國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 朝韓為何對東三省念念不忘?看圖,一目了然
    這個問題我們先按下不表,接下來看一段晚清時期朝鮮末代國王李熙在1897年10月12日公告天下的一段話:「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及高麗時統合三韓……故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這段話的時代背景是朝鮮在日本支持下脫離大清宗藩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時的宣言。按照國王李熙的說法,朝鮮民族源自「三韓」之後,那麼只要弄清楚「高句麗」和「三韓」的關係是不是就可以判斷出高句麗是否為朝鮮先民所建,繼而可以判定高句麗之國土遼東與今日朝韓有無瓜葛?
  • 面對列強環伺的虎視眈眈 古代朝鮮是如何「選邊站」
    世界秩序的變化,並非如今我們所處的國際社會才會發生,在古代的東亞地區,同樣存在許多國際秩序轉換的時期,特別是體現在朝代的更迭興替上,除一般熟知的宋、遼、金、西夏、蒙古、渤海國之外,地處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王朝(918─1392年),面對列強環伺的虎視眈眈,又是怎麼因應時局變化做出外交政策上的調整呢
  • 從檀君傳說看朝鮮半島近代民族意識的發展
    古代朝鮮一直是華夏文明圈中的重要成員,在西漢時其北部地區甚至一度成為中國郡縣,就算其後半島上次第建立的眾多小國,雖然保持著獨立地位,但大多深受華夏文明影響,他們建立的王國整體指導思想和國家結構都是中國式的。
  • 李氏朝鮮為何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265年
    高麗國王應該是喝高了,竟然不假思索,派出了大將李成桂,前去遼東,挑戰明軍。李成桂一咬牙一跺腳,帶領士兵,反戈一擊,顛覆了高麗王朝,自己當了國王。要知道王氏高麗立國多年,在宋遼對峙期間,就存在了。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政治傳統不是頃刻間就能掃除的。李成桂明白這點,除了自己做整飭內政的努力,還需要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