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2020-12-19 張生全精彩歷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

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白江口之戰)

第一個時期是唐朝的時候。當時朝鮮半島分裂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日本先是控制了百濟,接著聯合百濟,攻打新羅。新羅很快就淪陷。於是新羅王公貴族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出軍隊,與日本在白江口發動了一場大戰。最終把日本打出去,同時也順便滅亡了百濟和高句麗,重組了半島的政治格局。

第二個時期是明朝的時候。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便發動了對朝鮮半島的戰爭。當時朝鮮半島是李朝宣祖時期,也是打不贏,急忙向明朝求救。明朝萬曆皇帝兩次派出軍隊,歷經數年,終於把豐臣秀吉的隊伍打出朝鮮半島。日本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豐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上位,日本從戰國時代,進入了幕府時代。

第三個時期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日本入侵朝鮮半島。本來,清朝也曾派軍隊積極幫助朝鮮,但是由於自身實力不濟,最後並沒能幫助到朝鮮,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也全面介入中國事務,不但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同時開始了數十年的侵華戰爭,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被攆出中國,而朝鮮也終於脫離了日本的殖民統治。

(豐臣秀吉)

那麼,為什麼在歷史上,總是日本侵略朝鮮呢?朝鮮為什麼總是受日本的欺負呢?難道朝鮮就從來沒有強大過一次嗎?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日本有危機感朝鮮沒有。

日本因為生活在島上,同時又是火山極為活躍的地帶,這讓他們一直以來就有很大的危機感,總覺得自己生存的地方不安全,似乎要沉沒,或者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所以,他們總想找到一塊更加安全的地方居住。

另外,日本由於孤懸海外,因此在歷史上,很少有依附關係。也就是說,在整個亞洲的宗藩體系中,他們既沒有當過宗主國,也沒有當過藩國。這樣他們也就很少有朋友。雖然他們一直以來,試圖奉大陸中原國家為宗主國,不過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種情況其實很少實現。

而朝鮮不一樣。朝鮮從箕子朝鮮開始,就與大陸的中原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奉大陸中原國家為宗主國。而且在所有大陸中原國家的藩屬國中,要說最忠誠,和大陸中原國家發生矛盾最少的,也就是朝鮮了。

正是由於朝鮮和大陸中原國家有著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因此,朝鮮一直以來就很有安全感。畢竟只要自己遭遇了麻煩,作為宗主國的大陸中原國家,必然會出頭幫他們擺平。因此,他們就不太重視自己的軍事建設。而這樣一來,一旦日本打過來的時候,他們自然要打不贏,需要大陸中原國家幫忙了。

(侵略朝鮮的日本軍)

其二,日本侵略朝鮮不是只為了侵略朝鮮。

日本確實多次侵略朝鮮。但是,日本侵略朝鮮,從來不是只為了侵略朝鮮,他們只是把朝鮮當成一塊跳板,希望通過這塊跳板侵略大陸中原國家。

日本為什麼總是想著要侵略大陸中原國家呢?日本有兩個目的:一是大陸中原國家很寬闊,在這樣的地方住著,日本很安心。二是大陸中原國家物產豐富,日本侵入大陸中原國家,可以得到豐富的物資。這一點,和古代中國北方的那些民族是一樣的想法。明朝的時候,海邊不斷出現倭亂,就是日本人想通過抄掠,獲得更多物資的表現。

朝鮮半島地勢狹窄,和日本比較,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考慮,日本就算把朝鮮打下來,他也不會很安心。朝鮮的資源也不是很豐富,日本當然也不會費盡心機,只把朝鮮打下來了事。

朝鮮地勢狹窄,資源不豐富,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作為進攻大陸的跳板。有這塊跳板和沒有這塊跳板,是完全不一樣的。有這塊跳板,那麼,日本就可以在這裡做準備,囤積物資,操練軍隊,布置戰術,然後不慌不忙向大陸中原國家進攻。沒有這塊跳板,從船上直接打過來,他們就沒有根基,就很難在中國找到便宜。

所以說,朝鮮正是因為中國的存在,他們才會總是被日本欺負。

(參考資料:《舊唐書》《明史》《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朝鮮揚言「打關島」為什麼日本最緊張?
    認為朝鮮在玩火,距離滅亡不遠了網民「人生藥師」:朝鮮這個戰略方案好,可以讓金家一家三代及早團聚,免得金正恩與爺爺、父親陰陽相隔之苦。網民「lei磊_」:看來離死真的不遠了。3. 為朝鮮的「壯舉」加油點讚網民「真誠的奉獻 99」:力挺朝鮮!絕不向美日韓低頭!寧願站著死!絕不跪著生!讓美國 911 世貿大廈被炸還慘痛!讓日本韓國走狗毀於一旦!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出於捍衛本國國防安全的目的,在美軍無視中方多次警告,悍然跨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作戰後,中方便組建了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在聯合國軍吃第一次敗仗之前,包括美軍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對中國軍隊抱有強烈的輕視態度,甚至認為中國並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投入過多,畢竟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後勤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 高麗新羅國王都是狗!日本人才都是蠻夷禽獸!古代日本朝鮮為何熱衷搞東亞鄙視鏈
    高麗王都是狗奴才,高麗貴族的家眷在日本武士眼裡也就是不要錢的小姐,而普通的高麗民眾就是可以隨便殺戮的NPC,在14世紀日本人對朝鮮半島進行了血腥屠殺和掠奪。古代朝鮮對日本人的觀點也好不到哪裡去,從新羅以後,朝鮮歷代政權都利用各種條件大肆搜羅中華的書籍和文化,認為自己沾染了中華文明也是文明人,除了中國外就朝鮮最文明,而日本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夷狄。
  • 韓戰初期威風凜凜,後來又被美國打趴,北朝鮮戰力到底如何?
    也就是說,南韓和北朝鮮之間的矛盾從這一刻起就註定了,兩邊都希望自己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大業。在發生了2000多起爭端後,韓戰終於爆發,在戰爭初期北朝鮮軍隊威風凜凜,幾乎快把南韓趕下了海,但是後來美國介入戰爭後北朝鮮軍隊又被打趴了。從勇猛善戰到不堪一擊,在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 越軍打敗美軍,解放軍又勝越軍;為何解放軍與美軍在朝鮮打平手?
    準確的說,美軍在朝鮮先後打了兩場戰爭。美國絕對不克不及稱之為成功,但是也可能說不沒掉敗。因為美國參戰是有2個戰略目標。第一目標,要禁止朝鮮兼併韓國,搶救美國扶植的李承晚當局,在美國參戰前,韓國就剩西北角一點點處所不被佔據了。美國仁川登陸後,截斷朝鮮國平易近軍,改變下場面。第二目標,幫助韓國兼併朝鮮,徹底處理半島成績。但這個目標在將近實現的時間,因為中國意願軍的參戰而掉敗了。
  • 麥克阿瑟回憶韓戰:若全盤按照我的計劃打,便可解放朝鮮
    從軍人角度來說,麥克阿瑟沒錯,既然第三方幹預了,戰爭擴大就不可避免,把戰爭局限在多山狹窄的朝鮮,無法發揮美軍的海空軍優勢。但政治人物考慮的角度就不一樣了,美國的主要對手是蘇聯,赤膊上陣的和蘇聯的小弟幹不是他們的風格。另外人們總喜歡說什麼人海戰術,仿佛靠人命填打贏戰爭。這是個非常錯誤的概念。
  • 收復海南島,打贏韓戰彰顯中國力量,金一南:生死存亡靠戰將
    金一南在《為什麼是中國》中曾經提到韓戰的重要性,這場戰役不只打醒了美國人,更讓全世界驚嘆中國睡獅的怒吼和崛起。美軍從未想到,中國在內戰剛完畢的「休整期」,居然能快速集結39軍和38軍跨過鴨綠江,這讓身經百戰的結合國軍無比震驚。
  • 古代中國多次徵服朝鮮,為何不直接佔領呢?其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可是呢事實上中原王朝控制朝鮮的日子還是真的不高,一直以來他是作為一個鄰邦的存在。只要你不來打我們,我們很少找上門去。這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一直持續千年也算是一段佳話。中國古代只有在漢朝的時候佔據了大部分的古朝鮮的領土,但是後世雖然放棄了對朝鮮的軍事佔領,然而中原王朝並沒有完全失去對朝鮮的控制,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就是雙方的各自的妥協,通過朝鮮的臣服來換取自治權。畢竟古代的朝鮮雖然不夠強大,但是也絕對不是隨便就可以滅掉的。朝鮮的人口並不少,高句麗滅亡時總人口是69萬戶,按戶均5人計,約340萬人(同時期的中原王朝總人口近六千萬)。
  • 自卑的棒子,趣侃古代朝鮮半島與中國的關係
    朝鮮半島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文明,就是箕子朝鮮,其次是衛滿朝鮮(兩個都是中國人過去建立的)至於他們自己個兒編的什麼「檀君朝鮮」,國際史學界壓根沒人承認,他們還搞了2本書《檀君古記》《三國遺事》(朝鮮古代也叫三韓,有三個國家)我也搞不懂那是個什麼玩意兒...跟特麼玄幻小說似的,內容還大量摘自中國的《魏書》(關鍵《魏書》也沒提過什麼檀君)。那這個箕子和衛滿朝鮮是咋回事呢?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百年戰亂,早已破敗不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生,全國上下一片歡愉,無論是金戈鐵馬的軍隊統帥,還是飽受摧殘的勞苦大眾,都對和平生活充滿了希冀。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導讀:為什麼要打高麗?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為意」,因為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
  • 韓戰爆發時,朝鮮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打得韓國落花流水?
    此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正在距前線1000多公裡的日本東京「第一大廈,樂觀地等待著「感恩節」——這個被他確定的美國士兵得勝班師時刻的到來。仁川登陸的成功,「聯合國軍」的勢如破竹,眼看即將打到鴨綠江岸的幾乎已不可逆轉的趨勢,使眼前這場韓戰幾乎成了他個人展示軍事天才的舞臺。
  • 古代是怎樣「打屁股」的?有技巧
    他們手中所執的刑具就是笞打犯人的刑杖。用刑具笞打犯人的刑罰就是笞刑,它是中國古代「五刑」中最輕的刑罰。日本古代有仿自中國唐律的笞刑,打屁股,明治維新後推行「文明開化」而廢止,但在殖民地臺灣和朝鮮曾施行笞刑,都是打屁股,限打16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性。
  • 古代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為何始終沒有被中原完全統治?
    在我國歷史上,有多個中原王朝都曾徵服古代朝鮮,讓它作為藩屬國存在,建立直接或者間接的統治,相對於中國很多地區對於中原的位置,其實朝鮮更近一些,但是都沒有將它真正納入王朝的一部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以我們中國為例吧,中國歷代都有國號,但是從西周以來,也有「中國」這個說法,它指的概念由最初的「中原」到整個中國的泛稱,所以,「國號」是一回事,「國名」是另一回事,我們現在國家正式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不會有衝突。
  • 韓戰,美國為何會判斷失誤?美軍上將:他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
    與此同時,大規模介入韓戰的美國也時刻關注中國的動向,當得知中國已組建東北邊防軍,擺在中朝邊境時。杜魯門很擔心中國會介入韓戰,當杜魯門問麥克阿瑟中國是否會出兵時,麥克阿瑟滿不在乎地說:「中國人不會出兵,中國歷史上一場仗都沒打勝,出什麼兵啊?他們把兵力放在這兒嚇唬我們。」
  • 韓戰籤訂停戰協議,為何南朝鮮沒有籤字呢?
    甲午戰爭後,當李承晚欲捲土重來時,朝鮮卻停止了科舉考試,直接斷絕了李承晚入仕之路。無奈之下,李承晚到美國人開辦的培才學堂讀書,不但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藉此搭上了美國人脈。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大韓帝國高宗李熙深怕日本侵入朝鮮,遂有意派人赴美國遊說,說動美國插手保護朝鮮。由此既精通英文,又與美國人素有交情的李承晚被選中做高宗密使。
  • 倭館與三浦倭亂,古代朝鮮王朝是如何管理在朝日本人的?
    沒錯,倭館確實是朝鮮半島和日本交往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存在,目前,朝鮮半島南部有很多地方都以「倭館」為地名,比如韓國慶尚北道漆谷郡有倭館邑,為該郡郡廳所在地。倭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說到這個,要先介紹一下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特殊關係,在大部分人印象中,由於倭寇問題、豐臣秀吉侵略、近代日本帝國的殖民歷史等因素,朝鮮民族和日本民族之間相互對立的情緒很重,但如此之外,兩國之間還存在另一層關係:在古代,朝鮮半島是和日本聯繫最多的地緣板塊,因為這兩處實在是太近了,所以,朝鮮半島和日本的文化在古代交流(當然也包括衝突)極為頻繁。
  • 美國當年為什麼沒打贏韓戰?真相美國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
    美國當年擁有那麼強大的裝備,可是最後為什麼沒能夠打贏朝鮮和中國呢?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人認為戰爭就是扳手腕,誰的力氣大誰就能夠贏得戰爭,但是其實戰爭中戰術才是更加重要的。中國是一個非常善於以少勝多的國家,這是因為我國在戰術上的靈活應用,中國有多麼擅長戰術,看看《孫子兵法》就知道了。當時中國軍隊雖然裝備很差,但是卻擁有決心和信心,找到美國軍隊的破綻,利用合理的戰術擊敗敵軍。朝鮮惡劣的環境也不利於美軍作戰。朝鮮的平地非常少,百分之八十都是山脈,美軍的機械化坦克部隊不好推進,而且步兵前進也非常困難。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可以說在地緣政治史上,但凡朝鮮半島有點風吹草動,中國都有可能捲入其中,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相關戰爭,比如,1400多年前的隋唐東徵,兩朝四天子前後用兵十餘次,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和政權都捲入其中;又如明代萬曆年間的壬辰援朝抗倭戰爭,自1588年打到1598年;近代還有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如果不從大歷史角度來分析,說不清楚朝鮮半島和中國密切的戰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