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多次徵服朝鮮,為何不直接佔領呢?其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2021-02-13 笑先生閒談歷史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



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正文

很多人對於佔領朝鮮有一種千年的情愫,就是一直感覺那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地。可是呢事實上中原王朝控制朝鮮的日子還是真的不高,一直以來他是作為一個鄰邦的存在。只要你不來打我們,我們很少找上門去。這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一直持續千年也算是一段佳話。

中國歷史上徵服朝鮮共計8次

第1次: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著五千商朝遺民遷至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第2次:漢初,燕王盧綰叛漢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則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推翻了「箕子朝鮮」,建立「衛氏朝鮮」。第3次:漢武帝時期派兵滅了「衛氏朝鮮」,並在朝鮮中部及北部建立四郡。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徵服衛滿朝鮮,並以平壤為中心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及臨屯四郡,合稱漢四郡。當然,四郡並存的時間並不長,後來樂浪郡兼併了真番、臨屯以及玄菟東部,玄菟郡西遷至高句驪縣,在魏晉時期逐漸被高句麗、百濟所吞併。在四郡設立的同時,朝鮮半島南部還有三韓地區,也就是馬韓、辰韓和弁韓。

第4次:唐高宗時期,唐朝聯合新羅,滅掉高句麗和百濟。第5次:契丹擊敗當時的朝鮮王,朝鮮向契丹稱臣。第6次:金迫使朝鮮向金朝臣服。第7次:元朝建立後,徵服高麗,改高麗為元朝的一個行省。第8次:後金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向後金朝貢,成為其附屬國。

像元朝和清朝這樣,雖然沒有進行實際上的佔領,但是對朝鮮半島有著威嚇性的控制。元朝曾設置徵東行省,這是一個有濃厚的羈縻色彩的行政建制。徵東行省的最高長官是高麗王,但是受到元朝的控制。稍次於元朝的是清朝。清朝靠著丁卯、丙子兩次徵伐徹底擊潰了李氏朝鮮,後者對清朝是發自內心畏懼的。不僅如此,19世紀中後期,清朝還通過了《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來加強對朝鮮半島的控制,以抵消列強對其封貢體系的挑戰。

在這8次中,有幾次是中原軍隊去朝鮮建立政權,有幾次是朝鮮是作為中原王朝的附庸國,中原王朝實際統治的只有漢武帝時期、唐高宗時期、元朝時期3次。

為什麼中國沒有長久地佔領朝鮮?

中國古代只有在漢朝的時候佔據了大部分的古朝鮮的領土,但是後世雖然放棄了對朝鮮的軍事佔領,然而中原王朝並沒有完全失去對朝鮮的控制,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就是雙方的各自的妥協,通過朝鮮的臣服來換取自治權。畢竟古代的朝鮮雖然不夠強大,但是也絕對不是隨便就可以滅掉的。

朝鮮的人口並不少,高句麗滅亡時總人口是69萬戶,按戶均5人計,約340萬人(同時期的中原王朝總人口近六千萬)。而朝鮮當時分為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國,由此可以推斷朝鮮人口有多少。雖然人口遠遠少於中原王朝,但是高句麗再怎麼樣也是可以聚集起一支十幾萬的大軍的,而中原王朝要對付這樣一支軍隊也需要費很大一份勁的。

這裡的對比可以看看隋煬帝,隋煬帝東徵高句麗三次,尤其是第三次發動了百萬大軍才基本上算是穩操勝券了,可見高句麗也並非是薄弱不堪的。

地理條件上,朝鮮半島如同雞肋

我們說的朝鮮概念即現在的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北部,緯度高,天寒地凍,又多山,3/4地方是山地,不適宜耕種。放在現在,朝鮮也不是資源豐富的地區,更何況在農耕文明時代,土地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朝鮮這個地區,適合耕種的面積少,人口自然也有限,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如果要對朝鮮實施有效管理,既要派部隊駐紮,又要派官員,而且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朝鮮遠離中原王朝的政治和商業發達中心。像漢唐時期,首都在長安、洛陽,直線距離都有1600公裡,實際距離超過2000公裡,按當時的交通條件,實屬偏遠地區。

中國古代是強大,可農墾文明運輸有限,若想完全佔領這裡,先運輸大量物資、兵力來到這裡。運輸補給很難,山海關以北,並未得到充足發展,運輸補給極難。就算走到鴨綠江邊,朝鮮境內山地較多,一旦補給線遭到襲擊,軍心易動搖。

朝鮮處在當時中原王朝的東北面,三面環海,一面和中原王朝相鄰,並不是什麼世界交通樞紐地區,同時也不產馬,靠海最多是魚資源豐富,難道要進貢魚嗎?所以無論從地理條件還是從地理位置,中原王朝如果從投入與產出比來考慮,在朝鮮實施直接管理,是非常不划算的。

中華千年歷史,傳統核心圈在長城以南,長城以北蠻荒之地,馴服難於教化,不宜統治。再加上這裡嚴寒,不適宜農墾,發展意義不大。古朝鮮若富裕,秦漢時期就已被中原王朝拿下,哪有可能獨立建國。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朝鮮半島其實就是一塊雞肋之地。因為要發兵徵服朝鮮半島的話還需要經過遊牧民族的勢力範圍,而遊牧民族在上千年的歷史中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從先秦時期的林、胡,到後來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女真等等,北方的威脅始終得不到解決,所以遊牧民族的威脅不解決,徵服朝鮮半島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朝鮮作為附屬國,本就老實,又年年納貢,這樣個聽話小弟留著很有用,沒必要花費巨大精力佔領這裡,還不定討好。中國古代不是不想佔領,而是不想佔領這塊蠻荒之地,任其自由發展不好嗎。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每天更新不一樣的奇聞趣事

相關焦點

  • 韓國網民:為什麼古代韓國不徵服中國?評論讓他們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韓國這個國家似乎在歷史這個問題上就從來都沒整明白過,無論是他們聲稱自己有幾千年歷史,還是他們認為我們中國古代的一些歷史名人都是韓國人,都不難看出他們對於歷史方面的東西幾乎是張嘴就來,甚至是無中生有的,這樣不嚴謹的態度必然也不會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如果他們真有自己吹的那麼強,為何一直蝸居朝鮮半島呢?
  • 古代朝鮮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為何始終沒有被中原完全統治?
    在我國歷史上,有多個中原王朝都曾徵服古代朝鮮,讓它作為藩屬國存在,建立直接或者間接的統治,相對於中國很多地區對於中原的位置,其實朝鮮更近一些,但是都沒有將它真正納入王朝的一部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明朝強盛之時,為何不去佔領向其稱臣的國家?
    在明朝最強盛的時候,它的藩屬國包括朝鮮王朝、琉球王國、安南、佔城、真臘、暹羅、浡泥國、蘇祿。那麼問題來了,明朝如此強盛,為何不繼續擴張,把這些藩屬國都通通佔領,從而讓自己的疆域更加廣闊?首當其衝第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定下規矩不讓這麼做,《皇明祖訓》中寫道:四方諸夷限山隔海,偏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殺傷人命,切記不可。
  • 自從高麗改名叫朝鮮後,為什麼中原王朝就沒有佔領過朝鮮了?
    中國歷史任何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出兵攻打佔領高麗,都不是什麼難事,其中「漢伐四次,為其數寇邊境,故減之。魏伐二次,為其陰懷二心,與吳通好,故屠其都。隋伐二次,為其寇遼西,闕蕃禮,故討降之。唐伐四次,為其弒君並兄弟爭立,故平其地,置為九都督府。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豐臣秀吉)那麼,為什麼在歷史上,總是日本侵略朝鮮呢?朝鮮為什麼總是受日本的欺負呢?難道朝鮮就從來沒有強大過一次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其一,日本有危機感朝鮮沒有。日本因為生活在島上,同時又是火山極為活躍的地帶,這讓他們一直以來就有很大的危機感,總覺得自己生存的地方不安全,似乎要沉沒,或者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所以,他們總想找到一塊更加安全的地方居住。
  • 明代抗倭援朝,日軍初期為何橫掃朝鮮半島,4點原因很重要!
    戰爭初期,日軍所向披靡,橫掃朝鮮半島,僅用時二十餘日就攻下漢城,不到三個月,朝鮮幾乎全境淪陷。當朝鮮國王李昖苦苦哀求明朝出兵時,豐臣秀吉已經在研議qian都北京了。那麼,日軍在戰爭初期為何如此強勢呢?我認為有以下4個方面的原因。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
  • 古代守城為何寧願派兵堵門,而不直接關閉城門?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爭中,城門的確是城池防禦薄弱的地方。不管是用雲梯攻城,還是用樓車攻城,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啟城門。對此很多人感到奇怪,既然城門是地方進攻的突破口,守軍為何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在筆者看來,許多人之所以會問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到底什麼是古代守城戰?也不懂古代人到底是怎麼守城的。
  • 越南古代到底有沒有國號,為何現在直接叫「李朝」,「阮朝」呢?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國號,比如漢、唐、宋、大元、大明、大清等地(元、明、清三朝都是雙字國號),而受中華文明影響,中華周邊漢文化圈的國家通常也有國號,而古代和中國聯繫最緊密的兩個地區就是朝鮮半島和越南了,這兩個地方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 中國有權佔領日本,為何不佔?
    事實上,在同盟國對陣軸心國的關鍵時刻,也曾經制定出一份戰後計劃,要將日本分割成四塊,由美蘇中英分區佔領。而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準備派出軍隊,佔領日本。在中日歷史多次的戰爭中,這是唯一一次中國的軍隊可以大跨步地踏上東瀛的土地,然而就在大軍東渡之前卻止步了,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 自卑的棒子,趣侃古代朝鮮半島與中國的關係
    早在李氏朝鮮時期的官員崔溥,在其中國遊記《漂海錄》中記載:「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漢字寫的,古朝鮮一直延用漢字,他們自己廢了漢字,怪不得看不懂)類似記載還很多,今兒就聊聊朝鮮半島的古往今來。
  • 古代朝鮮女子為何如此偏好露乳裝?這四點,完整揭示了前因後果
    朝鮮現代傳統服飾我們今天要講的則是朝鮮古代女子的一種特殊的衣著方式——露乳裝。因其讓人乍一聽百感千奇,在世界傳統服飾文化中都獨佔一席。那麼,這種服飾有什麼淵源與特點呢?古代朝鮮的這種露乳裝是一種高麗式審美,也就說這個露乳裝不是從朝鮮王朝開始才有的,而是從高麗時代開始的。高麗時代中國處於盛唐,剛好是民風最開放的時候,作為附屬國的高麗,一切都是學習唐朝的,因而在女子的服飾方面,發展了這種露乳裝。
  • 兩徵朝鮮卻沒有把其納入版圖,為何清朝如此看不上朝鮮
    清朝之所以沒有把朝鮮納入到版圖之中,簡單來說兩個原因,一是沒必要,二是不想。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清朝沒有對朝鮮進行徵服戰爭。清朝建立後先後兩次發動對朝鮮作戰,全部發生在皇太極在位時期,並通過兩次徵服戰爭把朝鮮變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 古代的腰牌能出入皇宮,為何沒人偽造刺殺皇上呢?原因很簡單
    畢竟只要擁有腰牌無論何人皆可以放行,因此若是不軌之人取得了腰牌的話,豈不是可以直接到皇帝的身邊而不受阻攔。 古代拿著腰牌就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為何沒人敢偽造? 作為身份憑證的腰牌,其上刻著使用者的姓名、年齡以及相貌特徵等基本信息。同時,為了增大偽造的難度,在腰牌上還一併刻上了發牌年代以及發牌部門等信息。 在古代的時候,不僅各類人員在進出皇宮的時候要向守衛出示自己的腰牌,凡是名冊上沒有姓名或不帶腰牌者不準放行,或者是不帶腰牌者皆不準放行。
  • 古代強大的中國為何沒有征服歐洲?老外給出的答案太實在了
    大家都知道宋元時期中國發展的非常強盛,擁有非常龐大的軍隊和很多先進的武器。在明朝以前,中國的文化和軍事力量,可以說是遠遠超過於歐洲的!有一些歷史迷和軍事迷,非常喜歡比較歷史大國的對戰。比如說歐洲的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和秦國對抗,或者阿拉伯和唐朝之間對比等。
  • 越南本已承認中國南海島嶼主權,為何又變卦?越南:原因很簡單!
    引言在《越南古代史》這本書中,越南政府稱「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其實中國和越南淵源已久,一直到今天,中國和越南也有很多的交集和來往。南海諸島而關於南海島嶼的所屬權問題,在中國的歷史文獻記載中,就已經有了相當明確的記載,這從眾多的歷史文獻和出土的文物中都可以表明南海島嶼就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近期越南本來已經承認中國南海島嶼的主權,但為何又突然變卦?越南的回應是:原因很簡單!
  • 韓戰結束後:為什麼中國志願軍會全部撤走呢?總共有六個原因!
    上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為了獲得在朝鮮半島的利益,不惜出兵攻打朝鮮,韓戰爆發。在這期間,美軍無視我國多次警告,不僅打到了鴨綠江附近,其戰機還多次進入我國領空,可謂極其囂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無奈只能參與這場戰爭,和美軍進行正面交戰。
  • 韓戰美軍失利的原因是什麼?美國教官的回答很公正
    韓戰,又稱韓戰,在國內則是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時隔70年,我們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究竟是中美對戰的平局,還是美國的失利呢?這裡,我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是打贏了!為何呢?今天,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那場二戰結束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韓戰!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
  • 古代朝鮮,有一種女醫生被稱為「醫妓」,她們的一項工作難以啟齒
    《官場現形記》:「藥鋪門裡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扁鵲復生、什麼『妙手回春林立」,小說裡的這一情形應該是社會對醫者最為直接的肯定,也是最高的榮譽。不過在古代,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科技生產力的落後,醫者這一職業有時候並不那麼「純粹」,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