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道人
禹步之事早就成了道士的必備武功之一,觀察之下又都屬於照貓畫虎而已。讀《聊齋志異》上有講某某巫婆為人做法事降妖,焚香之後先行禹步,後舉銅靈…云云。再後來聽先師講法術時講大禹治水發生異事而成禹步。這神奇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聞習奇門遁甲日久,九宮圖數早已諳熟於心。道士做法事升表奏議少不了行禹步躬上帝。何為禹步,如何行作,奇門遁甲古藉多有記錄。現在網絡時代,搜索一下即可得出。手機在手,萬事我有。可是箇中滋味道底如何只有天知道。
看著道士法壇前幾乎都備有九宮八卦圖,以備禹步之用。在古人說裡行禹步行升法後舉令,看來禹步決定了法術的靈通程度。武術界也有禹步之技術。
見百度百科「禹步"是指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又稱「步罡踏鬥」。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鬥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後期發展為道教的罡步。《尸子》云:「古時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太平御覽·皇王部》引作「窺」——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
西漢揚雄《法言》卷七《重黎》云:「巫步多禹」。李軌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表明禹步最早為巫祝採用。道教承襲此術,作《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以申明之,曰:「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自茲以還,術無不驗。因禹製作,故曰禹步。」
稱此術為夏禹所創,自是依託,無非為了託之古遠以神其術而已。葛洪《抱樸子內篇·登涉》引《遁甲中經》曰:「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逢星下,歷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可闢「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
④其《仙藥》篇又記禹步法曰:「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左,右過左,左就右。如此三步,當滿二丈一尺,後有九跡。」⑤《雲笈七籤》卷六十一《服五方靈氣法》記服氣時所行之禹步,云:「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陰陽之會也。
⑥《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又記以禹步配合服氣滅三屍,其法為:閉氣,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並右足,為三步。
⑦據《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說,自夏禹創禹步以來,後人「推演百端」,「觸類長之,便成九十餘條種,舉足不同,咒頌各異。」
⑧南宋後諸符籙派多以內煉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時,亦強調配合內氣。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云:「夫步罡者,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氣齊並,……九步象九靈萬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際,先運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後躡履也。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法師的禹步,俗稱為踩九州、踩八卦、走罡。貴州德江縣儺壇罡步據說有72種,常用的有推磨罡、八字罡、跪拜罡、繞堂罡、北鬥七星罡、天門步壇罡、踩九州、十字罡、丁字罡、五步拜鬼罡等。
在儺祭《踩九州》的法事中,法師的唱詞有:「酬還良願祭五嶽,制邪扶正踩九州。不祭五嶽不成願,不踩九州哪成罡。」 「不踩九州兵不動,要踩九州兵才行。」禹步借用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與中宮9個方位,象徵漢代九州地名,作為禹步的周旋之地,法師一邊走禹步,一邊念唱步罡的口訣。
四川成都陳兵教授《生與死》中講過有氣功習練者某人在功能態下自動走出了禹步。此現象也表明了禹步技術存在於宇宙中,它永遠也不會消失,只要你與它有緣分終究有一天會由虛空裡獲得。
登珏山時我自然放鬆作S形步,123,456,789,O,123,456,789……身形輕鬆了許多!回想九宮圖列,欣慰暢然。
作樣子的跳躍只是給觀眾表演,毫無意義的事情只能空耗生命,於修煉無作用。大道無為只與善人。唯善者知道!天地不仁以為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教之事自有玄秘,須努力探索與發現,不可單純的立足於即心即佛的延化。
北鬥九星列九疇,九宮化現九州同;
丁甲壬癸六儀布,開休生處見天倪。
佛法廣大道玄微,心跡罕至雪成冰;
原始教人浩渺理,三清是一一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