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續茶經·第六章 茶之飲(一)
第六章 茶之飲(一) 盧仝《茶歌》: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扣門驚周公。口傳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
春茶飄香,你真的會健康飲茶嗎?
「飲茶一分鐘,解渴;飲茶一小時,休閒;飲茶一個月,健康;飲茶一輩子,長壽。」這是茶界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的一句名言。的確,喝茶養生是中國人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抗癌、保護心血管、防輻射、抗過敏、防老年痴呆……近年來,關於茶葉健康功效的研究越來越多,似乎人們許多健康問題都可以靠一杯茶來化解。
-
飲茶方式的演變史,你知曉嗎?
除了藥飲、湯飲、食飲、品飲之外,茶還當過祭天祀神的貢物。南北朝時期,佛教興起,僧侶提倡坐禪飲茶,以除睡意,利於清心修行,從而使飲茶之風日益普及,當時,不僅上層統治者把飲茶作為一種高尚的生活享受,而且一些文人墨客以茶益思,用茶助文,品茶消遣。隋唐時期,飲茶之風開始普及全國。茶葉已不再是士大夫和貴族階層的專有品;也成為了普通老百姓的飲料。
-
宋代飲茶制茶的方式,中國再沒人傳承,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回顧飲茶發展史,宋代的品飲方式最優雅,也最講究,這同宋代以程朱理學為主導的審美取向有著密切的關係。宋徽宗宋代是一個「抑武揚文」的時代,在文人主導的茶事生活裡,飲茶變得更加有文化、有品位,點茶和鬥茶就是宋代最有特色的品飲方式。
-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賞析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石約在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時皎然居於湖州妙喜寺,兩人同飲茶,皎然做此作品。這首詩約作於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風格,對唐代中後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
上品溏心鮑魚 為什麼這麼貴?
原因是溏心幹鮑有糖味,當吃客用餐刀剖開或切開鮑魚時,糖味首先將鮑魚的香味徹底揮發出來,由此鮑味更濃,吃客聞之,食慾大增。所以鮑魚一定要溏心的才是上品!極品糖心鮑魚 頂級中國菜鮑魚、魚翅、海參、燕窩這中國四大名品早已被歷史名廚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傳統飲食文化注入新的內涵,創造了獨特的海鮮烹飪方法,尤其是極品糖心鮑魚這道菜,堪稱一絕,被美食界公認為高檔菜餚中的極品,也給國內外人士帶來了世界頂級的「極品鮑魚的至臻境界」.
-
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賞析
一飲滌昏寐, 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 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 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
飲茶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飲茶的忌諱你知道多少?飲茶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可謂是一項傳統的飲食文化了。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對於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1、忌飲燙茶:一般認為茶以熱飲或溫飲為好,飲的茶湯以25℃~50℃度為佳。太燙會對人的咽喉、食道、胃產生強烈剌激。2、忌飲冷茶:飲冷茶會對口腔、咽喉、胃部帶來不適,特別是飲10℃以下的冷茶,對人體有滯寒、聚痰等不利影響。
-
二人對飲,於我心有戚戚焉...
明代的馮可賓提出飲茶「十三宜」,指出了在這十三種情形下是最適宜喝茶的。或者說,要有這樣的環境和心境,才能品到最完美的茶。
-
閒飲茶
茶之樂,樂在隱逸,樂在閒適,飲啜間發現人生與自然的情致。寫茶的風氣古已有之。陸羽《茶經》後,中國多的是講茶著作。一壺乾坤,茶天地裡山山水水,一言難盡。《閒飲茶》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生性好舊,唯喝茶貪新,當然說的是綠茶。普洱、黑茶之類,越陳越好。都說酒也是陳的香,奈何肚無別腸,飲不得那物。
-
此乃「魚中上品」我國特有,新鮮的味道鮮美,放臭後也是極品美味
導讀:此乃「魚中上品」我國特有,新鮮的味道鮮美,放臭後也是極品美味!文:三農小七農村的生活其實很好,山上有各種植物,水中還有各種野生魚類。此魚是「魚中上品」,是一種我國特有的魚類!放臭後才更是極品美味,被人稱為「魚中極品」!
-
清感飲系列茶藥防治外感疾病 降低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風險
清感飲茶藥推出後,受到了本市市民的認可,目前本市每天銷量達到15000多盒,且還有上升的趨勢。中醫天人相應的理念,要求人們適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時變化和人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理特點,形成了一系列日常生活調理、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有效措施。我國以茶入藥的歷史由來已久,如春飲花茶以發散,夏飲綠茶以清熱,秋飲菊花茶以潤燥,冬飲紅茶以溫煦。
-
閒話飲茶,古時鬥茶和今日評茶促進了茶藝發展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 陸羽《茶經》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飲茶是中國人首創,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種植茶葉和飲茶的方法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並從社會的上層走向全民,大致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隋唐時,飲茶為朝廷所倡,井坊效仿,到中唐時,推行新的茶政,各地茶葉生產和貿易數量迅猛增加,民間飲茶之風由此較歷代更勝。
-
皎然「三飲便得道」
皎然嗜茶、戀茶、崇茶,一生與茶結伴,在歷代詩僧中他寫的茶詩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爂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
飲茶中「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知道就尷尬了
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中國人形成了不少以人為本、約定俗成的規矩,它們既符合衝泡和飲茶的要求,又可引發飲茶者品茶的情趣。擺器示意在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多用蓋碗泡茶,俗稱「飲蓋碗茶」。喝蓋碗茶有一套規矩,擺器示意是其中之一。一般來說,喝蓋碗茶時,如果客人覺得溫熱適口,則可將碗蓋斜擱於碗口沿放回桌上,這表示茶湯溫熱適中。如果將碗蓋斜擱於碗託一側,則表明茶湯太燙。
-
飲茶,不必究境
是否飲茶必有其境,才能得識茶好茶之名?答否也。盞茶的時間,是閒時的清趣,忙時的小憩。它於人解渴,清心,醒神,覓閒。是靜,是境,也是鏡。皆由飲茶者心生。謀靜心寧神者,齋中清友多如茶,如書如畫,如清供雅玩。求一盞茶的時間,於時光中慢品,於浮華中守平常心。飲茶,得靜,得24小時之外,忙碌奔走中心靜的時間。
-
飲茶具有哪些禁忌?
好的烏龍或陳放的極好的烏龍茶,會產出果酸,中醫認為酸入肝經,因此有疏肝理氣之功,平素心煩易怒,腹脹、乳房脹的小姐姐可以多飲。提醒大家,忌空腹飲烏龍茶,易出現「茶醉」,如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紅茶湯色紅豔明亮,情緒低沉之時最宜飲紅茶。☆生薑紅茶做法:準備紅茶一包、去皮生薑五片、蜂蜜適量,紅茶包和生薑一起放入杯中,用九十度以上水衝泡,水變溫後放入蜂蜜。經期腹冷腹痛的小姐姐可以試一試。
-
青園·心香一瓣|閒飲茶
胡竹峰,寫了一本談吃茶的書,名之曰《閒飲茶》。書名好,「閒飲茶」三個字,尤其好——有意境,有氛圍,有態度,有情調。感覺,一派風雅。飲茶,就得「閒」,閒才好。一「閒」,什麼事也就變得從容了,什麼事都可以慢慢地做,緩緩地來——姿態悠然,人的格調便也高了。
-
體質各異,飲茶有講究!
天熱、心躁之時品飲,給人清涼爽新之感。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禁忌:肝臟病人忌喝,綠茶中咖啡鹼經肝臟代謝,飲茶過多影響損害肝功能。孕婦、胃寒和手術病人不宜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