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用向死而生的勇氣,去譜寫青春的輓歌

2021-01-18 少讀紅樓

朝陽發出微茫的光,有力地刺破幽暗的天幕,雲雀歡悅的叫聲驅散了黑夜的死寂,夜與黑暗放棄了他們的抵抗,希望與光明,隨著霞光與朝陽停駐在人間。此時,我推開因驚恐而緊閉著的窗,目光順著幾束光望去,光束正好落在書桌上塵封已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上。

我輕輕撣去遮蔽在上面的塵埃,翻開扉頁那開場詩中「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了一對不幸的戀人,他們的悲慘悽涼的隕滅,和解了他們交惡的尊親,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幾行詩讓我已經乾澀到無法發出任何光亮的眼睛再次溼潤,我不知道是我的眼在流血還是心在哭泣。

這種血淚共同奔流的感受,不是悲傷,而是我仿佛能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找到積鬱在心中已久的問題的答案,因此而喜悅激動的落淚。我認為文學的本質是用來書寫人的生命經驗,和傳遞人類最普遍的情感價值。而開場詩中幾行詩已經明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傳遞的生命價值。即人對命運,愛情和死亡的感受與思考。

什麼是愛情?東方和西方的文學對此有不同的書寫。東方文學中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纏綿綣戀的思念。有漢樂府中《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生死不渝的愛,有《紅樓夢》中寶黛般純潔如玉,空幻如夢的愛。

而莎翁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是被命運禁錮嘲弄的。但羅密歐與朱麗葉仍然要以全部的生命力為養料,讓他們的愛情在黑暗汙濁的中世紀開出血色的花。這種生命固然是短暫的,但又是永恆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會腐爛的肉體在世間的存在是短暫的,但他們悲壯的愛情與聖潔的靈魂是永恆的。我相信他們依然活在每一對敢於為愛反抗而奮力追求的年輕男女的靈魂深處。生命中是不是有那麼一段過程我們都是羅密歐或者是朱麗葉呢?

以前我對曇花一現這個詞有幾分驚恐,我害怕生命會走向這樣的結局。當我讀完《羅密歐與朱麗葉》後我認為曇花一現是人生最熱烈,最飽滿的生命狀態。在曇花綻放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它的美是永恆。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正是如此,他們的愛情是開在黑暗汙濁的中世紀維羅納上的一朵血色的花,花種卻播揚在每一對青年男女的心中。這朵花綻放的瞬間就註定了它的永恆。我相信愛情能將我們的生命引入另一種狀態,而我希望它能將我的生命領向似花一樣盛開的狀態,即使是曇花一現。

眾所周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是以悲劇結尾。那麼是什麼導致這場悲劇的?通讀全文,我們隱約可以感受到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把他們拽入死亡的結局。它就是文中多次提到的「命運」。

我所說的命運是一種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一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統一體,一種偶然與必然自覺或不自覺的互動。而我試圖通過《羅密歐與朱麗葉》了解「命運」是如何作用於他們或者我們的。

首先開場詩就寫到「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一對不幸的戀人」交代了他們家族互為仇敵。這種家族背景就預示著他們的愛情將走向悲劇的結局。沒人能夠選擇自己的出身,這既是客觀又是自己不可控的,這種客觀必然產生差異,必然作用於我們日後的生活,那麼當我降生時我的命運就註定了嗎?我並不這麼認為,我也決不是宿命論者。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一場你將即將登臺演出的舞臺劇,可是你將扮演什麼角色,這並不是你能夠決定的。可能是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主角,也可能是跳梁小丑。但無論你能拿到什麼角色,請儘可能做到不喜不悲。因為給你的劇本是空白的,如何成就角色本身是由你決定的。

生命本就是一場自我完成的歷程,一臺戲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主角重要,跳梁小丑也同等重要。戲劇中推進小說的是三次死亡。即茂丘西奧,班伏裡奧,提伯爾特之死。死亡只是表象,在每一次死亡背後則是人物性格的推動。死亡又是命運的結局,因此,命運似乎又是主觀性格與客觀事物偶然與必然的互動。

少數客觀事物是我們不可控的,但主觀性格是我們在後天可以培養或改變的,當我們明了了這些關係,對待人生是不是會更豁達呢?窺見自己的平凡與渺小,儘可能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是不是會減輕因無法改變的少數不可控的客觀事物而帶來的焦慮呢?

《羅密歐與朱麗葉》像一曲青春的輓歌,而死亡是它的主旋律。死亡是人類文學史中永恆的話題,而死亡的意義在何處呢?《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尾似乎給出了答案。死亡的意義在於生。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讓兩家冰釋前嫌,他們為愛而死,激勵著無數中世紀被禁錮著的男女們開始爭取自由戀愛的權利。這樣的死亡不就是另一種方式的新生嗎?

在我生命歷程中,我「有幸」經歷過至親的離世。起初面對死亡時恐懼好像填滿了整個世界。死亡讓我看到了生的短暫及人生的空幻。在我幾乎要沉淪在對死亡的恐懼中時,《紅樓夢》,《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等,讓我有了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死亡。

一種在了解和認識到生命的空幻後,唯有用「向死而生」的勇氣去對抗無盡的恐懼。向死而生,讓我明白了死亡的存在,就是讓我們去珍惜生的過程。在生命歷程中尋找一種超越死亡的可能。

我們現在都還在討論《紅樓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所以不能不說這些經典作品的作者,他們的精神已經超越了死亡的範圍。死神帶走了他們的肉體,可上帝留住了他們的靈魂。我堅定地相信「向死而生」的信仰,會讓我的生命如夏花般絢爛熱烈的盛開。

死亡的存在,就是讓你從某種範圍內超越死亡,這可能是死亡存在的唯一意義。而這些超越是我們每個平凡人都能做的,當你真正走進他人內心時,你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會印刻在他的腦海與他共生,對它產生影響,從而去影響無數的人,一代一代的傳承,這不就是對死亡的一種超越嗎?

我一直認為我至親的離世,只是一種肉體的隔離,而他們的每一句說教,每一個溫暖的動作,都留存在我心裡而永不磨滅,也都將由我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這正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一代代地被歌頌,平凡的我們也被每個你愛過的人而銘記。

作者:孫澤正,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版)
    愛讓人不再畏懼死亡,愛讓人瘋狂……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版,小李子顏值的巔峰時期。       影片開始以一部老電視機新聞播報的形式,預告了男女主人公的最後結局。接著,介紹了兩家是世敵,並展示了幾次兩邊交鋒衝突的場面。(在光天化日持槍殺人這治安還真是令我震驚)       朱麗葉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舞會,羅密歐和幾個朋友就偷偷的去參加了。
  • Romeo & Juliet / 羅密歐與朱麗葉
    其實不單是中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全世界也享有同樣的地位,雖說莎翁的四大悲劇裡壓根就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位置(莎翁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奧特羅)。但,按照被改編成各種體裁的文藝作品的數量和傳播範圍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絕對勝出。《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於1579年,雖屬悲劇,但整部作品與作者同時期的喜劇精神相通,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既單純又曲折。
  • 小李子是最帥的羅密歐,她是最美的朱麗葉 再看奧麗維婭·赫西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不用講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光被改編成電影就多達7個版本,從1936到2013橫跨幾十年。這裡主要說的是1968年和1996年版本的。不為別的,忘了小編的顏值狗屬性嗎?
  • 全男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想像一下軍校的男孩子們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無疑立刻為性感包裹上了愛的濃烈氣氛。大家都在課堂上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很巧妙的在課堂上分角色閱讀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場景,和現實軍校中的場景銜接在了一起。
  • 當音樂劇遇上《羅密歐與朱麗葉》
    昨天上午,我們專程從上海請來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知名音樂學家、樂評人韓斌,在中山圖書館為廣大觀眾舉行一場名為「當音樂劇遇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專題講座。韓斌老師博學多才,風趣幽默,結合視頻和圖片,為大家講述了音樂劇與戲劇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朱麗葉在受到家族壓力之時,去求助神父幫忙,神父為了化解兩家的恩怨,同時也成全兩個年輕人的愛情,給了一份可以偽裝成假死的藥,朱麗葉假死以逃避和帕斯伯爵的婚禮。而執著的羅密歐並不知道細情,以為朱麗葉已經死去,悲痛欲絕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棺槨前自殺。朱麗葉看到羅密歐離去,又豈能苟活於世,於是也死於羅密歐身邊。
  • 【名著精讀】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朱麗葉你啊,可以先假裝依照父母的意思,答應和那個帕裡斯伯爵結婚,然後你在新婚前夜喝下那瓶藥水,製造死亡假象。另一邊,我會盡最大努力去通知流放在外面的羅密歐,告訴他我們的這個計劃,讓他及時趕到你身邊。等你一醒來,你們就可以遠走高飛了。」聽到神父的這個主意,朱麗葉非常高興,回家她就按計劃執行。
  • 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必(洗)聽(腦)神曲!
    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曲:古諾) 青春才是王道!青春逼人的音樂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 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專輯有多個版本,因為在此劇2001年首演的之前一年就先發行了概念專輯和幾首單曲在遇到朱麗葉之前,羅密歐與兩位好基友茂丘希奧、班伏裡奧的成天瘋在一起,活在當下及時行樂,肆意地揮霍青春,唱道:「Ils ne savent pas qu'ici c'est nous les rois」,中譯:「 (國王)他們不知道,在這兒我們稱王!」
  • 藝術大講堂——經典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1990年,中國的第一部《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由美國編導諾曼·沃克編排,我們有幸擔任了當時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當年我們最大的感觸就是能夠有編導親自為我們編排一個作品,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我們可以不用再去模仿某個固有版本中的動作,而是有機會在與編導的合作中探索新的動作,去領悟感受不同場景中導演所要表達的人物內心。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可他喜歡上了一個不喜歡他的女孩羅薩蘭,當聽說羅薩蘭會去凱普萊特家的宴會後,他決定潛入宴會場,而他的朋友為了讓羅密歐找一個新的女孩而放棄羅薩蘭,他和朋友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進了宴會場。   於是,在這次宴會上,他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這天晚上,朱麗葉是宴會的主角,13歲的她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
  • 《羅密歐與朱麗葉》雙吉他指彈版
    相關介紹:《羅密歐與朱麗葉》由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作曲,理察克萊德曼演奏的鋼琴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堪稱經典之作,其影響力不亞於《夢中的婚禮》、《秋日私語》等。他的重要作品還有《第五交響曲》、《第七「青春」交響曲》、《協奏交響曲》、舞劇《灰姑娘》、《寶石花》及其交響組曲,最後幾部鋼琴奏鳴曲和其他奏鳴曲,聲樂交響組曲《冬日的篝火》,清唱劇《保衛和平》,影片《伊凡雷帝》的配樂,歌劇《真正的人》等等。戲劇介紹:
  • 羅密歐不如朱麗葉
    ——第四幕第二場,朱麗葉見到神父之後回家與父母的對話 這還是以前的那個朱麗葉嗎?她騙父母說要去勞倫斯神父那裡懺悔,實際上是要去尋求幫助,因為和父母爭吵過後她已經不再信任任何人,甚至她的奶媽。 「奶媽,你陪我到寢室去,幫我挑選你認為明天我該穿戴的飾物,好不好?」 朱麗葉是去懺悔了嗎?當然不是。她是去請求神父想辦法讓她擺脫這段婚姻。神父給了她藥瓶,並未讓她回家之後向父母下跪求饒,她撒謊了。她在神父那裡遇見馬上要成為她丈夫的那位帕裡斯了嗎?是的。但她表現出來的卻是冷漠與排斥,根本沒打算嫁給他。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史
    引子:羅密歐與朱麗葉痴迷的、盲目的、不遺餘力的追逐的到底是掙脫束縛後解放的快意?還是內心深沉的愛?到底是愛情的悲劇還是情慾的悲劇?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他們內心的世界。 在故事的一開始,羅密歐說自己深深的愛上了一個姑娘,而且再也不可能愛上其他人,但是一天後,他就和另一個女孩結婚了。
  • 重溫《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中,我們的男主人公羅密歐有著不錯的表現,他給人的印象是十分看重愛情,比較感性。在故事的最開始,他出於血氣與激情迷戀著羅瑟琳,但當對方拒絕了他的愛情之後,他就將自己關在絕望的大門之中,本來可以與敬虔的羅瑟琳成為朋友,可他出於愛的自私,放縱自己的欲望,欲望不達成就自我憐愛,開始抑鬱。
  • 羅密歐與朱麗葉臺詞精選
    羅密歐  啊,我的唇間有罪?感謝你精心的指摘!讓我收回吧。 朱麗葉  你可以親一下《聖經》。 乳媼  小姐,你媽要跟你說話。 羅密歐  誰是她的母親? 乳媼  小官人,她的母親就是這兒府上的太太,她是個好太太,又聰明,又賢德;我替她撫養她的女兒,就是剛才跟您說話的那個;告訴您吧,誰要是娶了她去,才發財咧。
  • 聊《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是誰?結局如何?
    羅密歐與朱麗葉都無視於家族的仇怨,他們輕蔑地覺得,妨礙他們結合的只是枉具虛名的姓氏。真正的愛情,使他們變得勇敢而無畏,他們背著父母到勞倫斯神父的寺院裡秘密成婚,最後他們為了反抗封建家族勢力和封建的包辦婚姻不惜以死殉情,譜寫了一曲最為悲壯動人的愛情頌歌。戲劇的結尾,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兩家終於因為這對情人的死而拋開舊仇,言歸於好,並且用純金在維洛那為羅密歐與朱麗葉鑄像。
  • 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是蒙太古家族中的一員,當兩家的人打起來的時候,他在為他的戀愛而苦惱,他認為他喜歡上了立下誓言終生不嫁的羅瑟琳。班伏裡奧為了排解他的憂愁,出了個注意,去凱普萊特家舉辦的宴會。帕裡斯喜歡朱麗葉,幾番向她的父親求親,她的父親決定辦場宴會讓他們見面。在這場宴會上,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鍾情,兩個未互相知道各自的名字就匆匆分別,後來經打探後才知道兩方所屬的家庭。
  • 2018周末歌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全劇精選
    世界十大著名歌劇之一《羅密歐與朱麗葉》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相戀,卻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有深刻的世仇的兩大家族,經常械鬥。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愛上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兩人一見鍾情。兩家之間卻隔著那樣勢不兩立的森嚴壁壘,面對著至高無上的家長權威和難以割捨的骨肉關係,他們敢於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 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畫面賞析
    懷著少女的期待,活潑可愛的朱麗葉穿著紅色衣服,和母親在偷看走出去的帕裡斯伯爵,她的表情是鮮活的,與身邊的斑駁的老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母親作為陪體,臉孔隱藏在暗處。勞倫斯神父是位好心的老頭,大家有事情都願意去找他商量。屋子裡陳設簡單,色調比較淡雅,突出溫馨的環境氣氛。羅密歐抑制不住的興奮,來和勞倫斯神父分享。
  • 雨果:《羅密歐與朱麗葉》它寫的是「黎明的愛」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一部悲劇,劇中描寫蒙太古之子羅密歐和凱普萊特之女朱麗葉一見鍾情,他們為了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敢於不顧家族的世仇,敢於違抗父命,甚至以死殉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一系列偶然性的情節,使家族的世仇與真摯的愛情構成了矛盾,並不斷地激化著矛盾,使矛盾的解決無法採取圓滿的方式,只能選擇了最後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