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365)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也得辯證地看,網上很多有關他的黑料並非事實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秦始皇嬴政成為千古一帝,殺伐果斷,以武力蕩平六國、統一中原。說秦始皇心懷天下蒼生似乎是不太恰當,但相比其他的開國皇帝也似乎不算是最殘暴的。古往今來,哪一代開國之君不是腳踏森森白骨?
秦始皇吞併六國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按秦始皇自己的說法是韓國向秦國稱臣,但又毀約與趙國、魏國聯合叛秦,所以秦軍興兵討伐,俘虜韓王安與魏王喜。趙王派丞相李牧與秦國結盟後又背盟,所以秦國興兵討伐,俘虜了趙王遷。公子嘉自立為代王,也被秦軍消滅。楚國向秦國割地求和,但又出兵進攻南郡,所以秦國出兵俘虜了楚王負芻。燕國太子丹派人刺殺秦王,所以秦國派兵滅了燕國,俘虜燕王喜。齊國用後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入齊國,所以秦國派兵討伐,俘虜了齊王田。
但理由再充分,也掩蓋不了秦國武力入侵中原六個主權國家的事實。說什麼吞併中原六國就是為了結束天下的諸侯相互徵伐之戰亂不堪的局面,純粹是瞎扯淡。而且,吞併六國的戰亂中,城市遭到破壞,大量的百姓喪生,確實是十分的血腥。
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下令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調勞役與駐軍一起修筑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長城跨度萬裡,工程浩大,在戰後經濟未恢復之時,難度非常大。但當時邊患嚴重,所以秦始皇修築長城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同屬於西戎的匈奴部落為患邊境,匈奴人沒有固定的居所,機動性強,在秦國在吞併六國的時期內,有了壯大的機會。中原戰事結束後,秦始皇立即下令蒙恬率軍屯兵邊境,打擊匈奴,沒有戰事的時候就讓士兵參加修築長城工作。
當然,也會有人說,軍人的主要職責是保家衛國。其實匈奴的作戰能力並不是十分強,但由於機動性強,往往是出其不意地為患邊境,等到你發現時他又跑了很遠了,找也找不到,所以防禦的成本相對還要更低一些。
漢武帝時期,曾經為了解決匈奴問題,數次派大軍出徵,結果也同樣不能解決匈奴問題,反而勞民傷財,國家經濟差點破產。
所以,秦始皇下令30萬大軍在北面的邊境防禦匈奴,同時營建長城的思路是正確的,也是經濟的,只是苦了勞役與士卒。
但是,秦始皇在修長城的同時,又下令挖山填谷,修建一條從鹹陽連接九原與雲陽的直道。
接著,又下令修建阿房宮,阿房宮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容納一萬人,殿堂頂下可以豎立五丈高的旗幟。周圍環繞著架起的閣道,從殿下直達南山。在南山的山頂上修建標誌,作為門闕。在空中架設道路,從阿房宮渡過渭水,與鹹陽相連接,以此象徵天下閣道越過天河直至營室。
同時,又下令修築自己百年之後的墳墓,在酈山開山鑿洞,一直挖到見水的地方。阿房宮與驪山陵總共動用勞役共70萬人,分幾批營造。從北山挖運石頭,從荊楚、蜀地砍伐木材,集中在鹹陽,工程十分浩大。
修建從鹹陽到九原、雲中的直道,如果邊關有戰事發生,可以迅速地將士兵投送到北方邊境,具有戰略意義。但修建阿房宮與驪山陵,那就純粹是秦始皇自己的好惡。所以,短短數年,沉重的勞役讓百姓苦不堪言,種下了動亂的根源。
雖然徵調民夫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修直道、修阿房宮、修驪山陵,集中國力搞一兩個大型建設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確實是有點操之過急。
秦朝戍守邊境是採用輪調製,要求國內的百姓都有戍邊的義務。類似於現在的某些小國家,法定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義務服兵役。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九百人前往漁陽戍邊,途經大澤鄉時遇到大雨,誤了行程,陳勝、吳廣以耽誤行程會被殺頭為由,鼓動九百人發動叛亂,拉開了反秦的序幕。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談論秦法的嚴苛,導致百姓造反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秦法並未規定耽誤行程會被殺頭,相反,因天氣原因誤了行程,還可以免除本次勞役徵發。其實,翻遍秦律,除了作戰時期,很少看到有到百姓判處死刑的律令。陳勝、吳廣之流所說的秦法殘暴,是以虛假的信息鼓動不明真相的百姓叛亂。
《秦律十八種·徭律》:為朝廷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所徵發人數已足,應儘速送抵服役處所。降雨不能動工,可免除本次徵發。
後世的讀書人詬病秦始皇的,莫過於「焚書坑儒」,也確實有那麼回事。
出餿主意讓秦始皇下令焚書的人是丞相李斯,而李斯提出焚書的動機是要求統一文字,統一律令、統一度量衡、統一思想。所以,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焚書的行為是否合理,那就見仁見智了。
但是,焚書讓諸子百家的學說付諸一爐,讓偌大的中華文明出現不可逆轉的文化斷層,總的來說應該是弊大於利。但作為開創中央集權制,維護國家統一的秦始皇來說,是利大於弊。
坑儒的事情似乎是有點被誇張化了,秦始皇是殺了幾十個儒士,不過這些被殺的儒士大多都是在秦始皇面前裝神弄鬼,說有通天之術,能求仙訪道,其實就是騙吃騙喝,騙到皇帝老兒頭上了,被殺也應該是情有可原了。
所以,焚書坑儒的發生到底是該還是不應該,也得辯證地來看。從古至今,類似這些事,比秦始皇幹得更過火的人比比皆是,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坑儒也就殺了幾個騙子。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秦始皇,有時也是身不由己。
但是,秦始皇因太后與嫪毐私通,下令將嫪毐五馬分屍,還將趙太后與嫪毐所生的兩個兒子裝布袋活活地摔死。而且,下令將趙太后幽居於雍城,並揚言凡有為太后說情者殺無赦,也因此殺了27人,手段的確是有點殘暴了。
秦始皇兼併六國所造成的戰亂,是秦國早已定下來的國策,不能理解為秦始皇殘暴,哪個開國帝王雙手不沾滿鮮血。修長城與直道,在當時來講也算是利國利民。而修阿房宮與驪山陵,的確是秦始皇自私自利。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坑儒則屬於以訛傳訛。
但是秦始皇摔死未成年的兩個弟弟,又連殺27個諫言者,則是真真切切的殘暴了。所以,秦始皇之殘暴也不完全是儒家給他編的黑料,不能稱之為仁慈愛民的君主了。
2021/1/5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