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

2021-02-16 鸚鵡廚房

 

   「青豆嘴、香椿芽,

   焯韭菜切成段;芹菜末、萵筍片,

   狗牙蒜掰兩瓣;豆芽菜喝,去了根,

   頂花帶刺的黃瓜切細絲;心裡美,切幾批,

   焯豇豆剁碎丁,小水蘿蔔帶綠纓;

   辣椒麻油淋一點,芥末潑到辣鼻眼。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

 

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趣談》曾寫道過「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事。」

 

當時的北平,遊手好閒之人非常多,這些人以八旗子弟居多,他們很閒,閒就生事,於是他們就把目光放到吃食上面,而炸醬麵就是其中的一個產物。

圖片來源自堆糖

據傳說,清末時期,很多八旗子弟已經家道中落,但是面子還是必須要的。哪怕是吃麵,也是要講排場的,醬必須是炸過的,這樣更加光亮,菜碼更是要豐富,這樣看起來才好看。

 

圖片來源自堆糖

作為北京的一道代表菜,經常有人問到,到底北京哪裡的炸醬麵最正宗,這個問題我是答不上來的。就像你問一個青島人,青島哪家的海鮮最正宗,所有人都會告訴你,一般都在家裡吃,基本沒有一個本地人會去外面餐館吃海鮮。

炸醬麵也是一樣的,很少會有一個北京人去外面餐館吃炸醬麵的,哪怕是長途旅行回來後,想念的也是家裡的炸醬麵。

圖片來源自堆糖

炸醬麵對於北京人來說,雖然不是每頓必吃,但也是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的吃食。

其實炸醬麵的做法,說難也不難,但是它的講究特別多,從用什麼面,到選什麼醬,甚至是什麼季節選用什麼菜碼都是有講究的。

 

圖片來源自堆糖

先說面吧,一般是選用手擀麵,這種面煮熟更加勁道,然後過一遍涼水,瀝乾水分再拌上剛炸得的醬,甭提有多香了。

 

既然是炸醬麵,它的主角肯定是炸醬,炸醬講究的是用幹黃醬,半肥半瘦的豬肉切成丁,和蔥、姜、蒜一起放入油鍋中爆炒,然後放入黃醬,等到肉丁咕嘟到肉皮紅亮,就可以出鍋了。

 

圖片來源自花瓣網

至於菜碼,那才是最講究的,正宗的老北京菜碼講究八小碟,分別是黃瓜、豆芽、白菜、芹菜、青蒜苗、心裡美、黃豆,不過菜碼也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而改變。

 

在香椿成熟的季節,北京人喜歡在炸醬麵的菜碼中,添加上一份香椿芽,增添一份清香味兒。盛夏時節,爽口的小蘿蔔則是炸醬麵的最佳拍檔。

 

圖片來源自百度

然而到了寒冬臘月,在那些物資匱乏的年代,普通人家冬天吃不到新鮮的時令蔬菜,於是當時每家每戶大量囤積的大白菜就派上了用場。

 

大白菜切絲,澆上臘八節時泡好的臘八醋,就著兩瓣臘八蒜,又是另一番風味。

 

圖片來源自堆糖

其實炸醬麵,流傳到每個地方,都被當地的廚師「本土化」,就拿韓國來說,眾所周知,韓劇中最常出現的食物,除了泡菜就是炸醬麵了,不過韓國的炸醬麵和咱們的老北京炸醬麵那可是有著很大的區別。

韓國炸醬麵

圖片來源自百度

簡單來說二者的區別就是,咱們的炸醬麵是用炸醬和菜來拌麵,而韓國的炸醬麵則是將肉和菜都放入醬中進行炒制,由此做得的炸醬來拌麵。

 

韓國的炸醬麵口味偏甜,源於他們的醬選用的是春醬,並非我上面介紹過的幹黃醬。

至於炸醬麵是怎麼傳入韓國的呢?有一種說法是,清朝時期,駐紮在韓國仁川地區的清軍,將這種面帶入了韓國,從此變在韓國紮根下去,並且落地生花成為了到處可見的美食。

 

平時很喜歡看奔馳小哥"吸面"

GIF來源自網絡

不過小編我不得不說,雖然我不太能吃慣被韓國人「本土化」的炸醬麵,但是用來配炸醬麵的黃蘿蔔泡菜,真的是太好吃了!每次去韓國超市,總要買上一大包,回家自己切著當小菜食用。

 

食材

帶皮五花肉500g  六必居幹黃醬一袋

 蔥適量  姜適量 油適量  料酒適量

圖片來源自百度

步驟

幹黃醬用水調稀

帶皮五花肉切丁,肥瘦要分開

蔥姜切末

鍋中倒油,油熱後煸肥肉煉出油後放入瘦肉

放入姜和多一半的蔥

倒入料酒,之後放入稀釋過得幹黃醬

小火慢慢咕嘟,等到又出油之後把剩餘的蔥放入

等到醬裡的水全部收幹後出鍋

即使身處困境,對於北京人來說,哪怕是吃食,排場也要大。


Creativity Overturns Ordinary Kitchen

帳號:parrotkitchen

長按掃碼關注鸚鵡廚房

相關焦點

  • 黃瓜蒜瓣炸醬麵,北京人就好這一口兒!
    老北京炸醬麵的醬講究「小碗兒幹炸」,一次只做一碗。炸醬的肉丁子則講究肥瘦相間,得用五花三層的豬肉入鍋煸之出油,這樣可以保證肥肉不膩的同時,讓醬裡也融進肉香。把醬盛到碗裡,把蔥白放醬裡翻一下,靠醬的溫度把蔥悶熟,這樣沒有爛蔥味。炸好的醬有些幹,正所謂小碗幹炸!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麵條有許多種,北京人首選的肯定是「炸醬麵」。作為北京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炸醬麵」常常被冠以「北京」二字。在北京街巷的麵館牌匾上,「北京炸醬麵」前還會用個「老」字作前綴,外地人進門來,往往會被「小碗幹炸」「七碟八碗兒」一類的「術語」弄得不明所以。雖是一碗炸醬麵,但一家一店又不盡相同,讓人覺得既很「家常」又頗「講究」。
  • 今夜,一起幹了這碗老北京炸醬麵
    今夜,一起幹了這碗老北京炸醬麵 2020-07-03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頂級炸醬麵TOP9
    這炸醬麵,就是老北京的本命食。作為北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北京炸醬麵處處透露出一股「京範兒」。北京人記憶深處的炸醬麵,帶著熱熱鬧鬧的煙火氣,各色面碼拌出誘人的色彩,濃香的肉和醬勾勒出最鹹香的那一筆,再加上勁道的麵條,面對這樣一碗炸醬麵,最文雅的北京大妞也不會再顧忌形象。
  • 這盤棉花糖炸醬麵是你們韓國的!
    果斷有陰謀)推出了一款讓人虎軀一震的麵食——棉花糖炸醬麵!▼棉花糖+炸醬麵?!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韓式炸醬麵:將豬肉、洋蔥等伴著春醬炒,然後用水溶藕粉攪拌粘稠,澆在麵條上,一碗韓式炸醬麵就做好了。
  • 李雲龍 :八碟八碗|讀者
    四爺說,「待客豐盛又不靡費的吃法兒,不是用盡了心思淘換來的山珍海味,不是大油,不是大量,在這山裡,最最妥當的是『八碟八碗』!」「八碟八碗」是菜,我對這印象可深。村裡隔長不短的婚聘嫁娶,席面的標準都得是這。其實做這菜的料,幾乎全是一個來處,一頭豬。這麼一來,就是趕不上婚聘嫁娶做客也沒關係,每家臘月昝兒都得殺豬,到這時候,一家老小總也能吃上自家兒的「八碟八碗」。
  • 京杭炸醬麵好吃的秘密大公開——幹了這碗,香噴噴的炸醬麵
    芒果臺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已經收官何炅、黃磊、劉憲華的「蘑菇屋」有家有院有美食著實讓人嚮往黃磊簡直就是移動的菜譜黃小廚的炸醬麵那一期
  • 吃老北京炸醬麵,聽德雲社相聲
    一進門,就迎上來一位身穿對襟上衣,足蹬圓口布鞋、肩搭手巾板兒的店小二,「來了,您哪,裡面請,三位——」,拖著京味兒長聲,引客到座位。店裡喧鬧得很,很有熱乎勁兒,座位是清一色的長凳八仙桌……打住吧,還是直接說面。
  • 在北京,炸醬麵是一種神存在
    今兒小編一說吃炸醬麵,就有人問:「大冬天你怎麼還吃什麼炸醬麵啊?」對北京人來說,是可以隨時隨地吃咱自己的「當家面」——炸醬麵!北京人的當家面要說炸醬麵是北京人的當家面,沒人會有異議。這一碗「簡單」的炸醬麵裡也藏著北京人對生活細節的講究,講究到每一粒肉丁上。現在這肉價連炸醬麵都快吃不起了您說說炸醬用的肉是內有乾坤。
  • 炸醬麵如何成為老北京的「看家飯」?
    怎麼突然變成炸醬麵了?事實上炸醬麵看似普通,但在各種舊京的回憶錄裡,還真就是咱老北京的「看家飯」。▌王金輝/北晚新視覺供圖一 麵條必手擀 面碼分文武《京兆地理志》上說:「炸醬麵,京兆各縣富家多食,蓋行各鄉鎮,便飯中以此為最便。」
  • 「八碟八碗」是過年一道生動的風景
    小時候,在我們那裡,最高檔次的宴席就是八碟八碗了。平時,只有誰家娶媳婦,才擺如此標準的宴席。從我記事起,不管年景如何,媽媽總是煞費苦心地按這個標準給我們做年夜飯。八碟八碗原為滿族正宗桌席。飯桌上的八碟八碗,與滿人的豪爽相匹配。我們家不是純正的滿族,當然年夜飯中的八碟八碗也跟「豪爽」無關。
  • 老北京炸醬麵:彼之尋常,我之天堂
    滷煮火燒豆汁驢打滾,烤鴨炒肝豌豆黃,但若問美食誰第一,還得是「碼好的」炸醬麵(反正北京是語言藝術家的殿堂,怎麼嘮都成理兒)。——這炸醬麵,就是北京人的心頭好、北京飲食文化的至高聖地。手工切的麵條好好的一根是一根,七八碟子、小碗幹炸的面碼,三四瓣蒜,兩根黃瓜,一根下到面裡,一根白嘴,就著這夏日的下午,這人設,妥妥的潘驢鄧小閒啊!
  • 韓國人來吃中國炸醬麵了!
    作為韓國為數不多比較冷靜的職業——廚師,白宗元在吃中國的炸醬麵時,還是比較中肯的,一直在講關於炸醬麵的東西以及和韓國炸醬麵的區別。既沒有大呼小叫的吃驚,也沒有世界都是韓國發明的無名自信。北京炸醬麵是由早期的魯菜館帶入當地,後經傳播推廣後逐漸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一道名吃。
  • 烤鰻魚與炸醬麵
    看到其中一篇食評的標題是「據說是深圳最好吃的炸醬麵」,也是佩服作者為了吸引眼球的無知無畏。好吃的炸醬麵,什麼時候輪到韓國了。    炸醬麵,首推當然北京。北京的炸醬麵,不用吃,光聽老北京給你說道說道,都是一絕。你且聽他從炸什麼醬,配什麼面碼,一路講到該如何吃麵,跟聽相聲貫口似的。嘿,那叫一個講究。
  • 論吃麵,老陝抿節兒的排場前,北京炸醬麵弱爆
    論吃麵,老陝抿節兒的排場前,北京炸醬麵弱爆BY小企9999遠方,未必有詩意的樂趣,卻往往能邂逅出乎意料的飲食。大塊朵頤的之後的踏實和歡愉,於我這樣的飯桶而言,是金不換的「苟且」。這一次,我要鄭重記錄一頓讓我震驚的獨食,一種走遍全國吃過無數美味後,依然嘆為觀止的麵食。因為中午一個人清空一盤張掖炒炮仗和一碗湯麵片,直到晚上8點還不覺餓,走進這間老陝麵館窯洞型的門面時早過了正常飯點。店裡很空,只有一位食客。但他面前那一堆藍花花小碗迅速吸引了我。
  • 這碗來自老北京的面,早在一百年前就紅遍日韓!
    一根短,一根腸,一捏一抻,就成了一般長,下到鍋裡香又香呀,嗨來一朵沒花落蓮花呀!」也叫兩樣擀條兒。細籮棒子麵(玉米面)和白面摻和到一起,和出的面做成的麵條。一般使用三分棒子麵兌七分白面。老年間有句俏皮話:「你也瞧、他也瞧,這是何物不知道。既好吃,又好瞧,原來就是兩樣面的大切條!」
  • 米其林推薦,王思聰舔碗,北京必吃炸醬麵入駐和平菓局啦!
    八、九十年代的夏季,每逢傍晚,試問哪個北京的大老爺們兒沒光著膀子蹲在胡同口呼嚕呼嚕地埋頭吃著一碗家裡做的炸醬麵,絕對是賽過神仙的享受。老店非常特別,十餘年來只賣一種食物,那就是——老北京炸醬麵。
  • 炸醬麵你吃了嗎?
    按照傳統,單身男女這一天會吃拌有黑色甜辣醬汁的炸醬麵,說起炸醬麵,那可是北京當地的特色麵食!講究的是:小碗幹炸醬配小把兒抻面,外加八樣面碼,還有大蒜瓣。【炸醬麵】做法步驟:肉切成見方的小丁,蔥姜略拍,蒜切碎末;甜麵醬加1勺生抽、少許水稀釋。
  • 老金的炸醬麵
    老金的炸醬麵老實講,現如今北京大大小小的炸醬麵館子做的炸醬麵,做的和吃的那都叫一個外行,號稱小碗幹炸,但是的的確確是把醬料炸幹了,
  • 北京人和炸醬麵有何淵源
    記得橫渡渤海海峽的張健在剛剛上岸時,有記者就問他現在最想吃什麼,他便毫不猶豫的說:「我最想吃碗炸醬麵!」可以說北京人是吃著炸醬麵長大的。記得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炸醬麵。每次吃麵,她總會對我特殊的照顧,過了水的麵條,放入碗中。為了讓我多吃菜,定會多放上些面碼,而後擓上一大勺香噴噴的炸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