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我讀了3遍,前2遍只是被作者的遣詞造句,深厚的語言功底所折服,第3遍被主人公死前燒毀偉大的創造淚閃眼眶。合上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眼前總會有主人公病入膏肓、雙目失明時充滿激情地在牆壁上作畫的情景。但當我平復下來,這本書又給了我另一層意義上的思考。
本書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在不惑之年,毅然決然地拋棄富裕的家庭,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歷經磨難,最後在一座孤島上,不僅找到了歸宿,還創作出了驚世的傑作。
這本書的結局就和這本書的經歷一樣,主人公曆盡磨難實現理想,這本書經歷諸多評叛終於在1919年問世。100多年來,仍然有很多人在追尋他,追尋毛姆這本書的魅力和他背後所蘊含的哲理。
01理想的魅力
每個人都有理想,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斯特裡克蘭是一個銀行職員,妻子溫柔美麗,一雙兒女乖巧可愛,生活富裕,享受著上流社會給予的榮耀,這樣的家庭是令人羨慕的。可是在沒有任何徵兆下,斯特裡克蘭卻辭去工作,拋下結髮妻子和成長中的兒女,留下簡短的一封信離家出走。理想的魅力令人忘卻一切。
理想是人們所要追求而奮鬥的目標。因為理想是美麗的,它就像天上的月亮。斯特裡克蘭並沒有目標,他根本不知道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畫出世上最偉大的作品?還是想他的作品要價值連城。他也沒有估量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他沒有系統地學過畫畫,但他就是想畫,就是想把他腦子裡想的畫出來。他沒有想過他畫出來的結局是什麼,也沒有思量過如果有生之年畫不出來怎麼辦。
神經學家認為,我們雖然有一個大腦,但卻有兩個自我,一個是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則是克服衝動、深謀遠慮。兩個自我發生分歧時,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
在斯特裡克蘭的大腦裡,只有一個自我,他不用發生分歧,他只有一個任意妄為、衝動的的自我,讓他做出了遠走他鄉,實現自我的行為。
02理想和現實之間不能缺少麵包牛奶。
斯特裡克蘭的目標並不遠大,只是要把想要的畫出來,看似很簡單,但任何目標的實現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斯特裡克蘭因為沒有錢,在巴黎只租了容得下一個人的破屋,缺吃少穿的他紳士形象已經蕩然無存,邋遢的鬍鬚長滿了臉,破爛的衣服遮住瘦削的身體,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並沒有給他多少靈感,他並有畫出幾幅人們認可的畫作。大概是牛奶麵包限制了他的靈感。但是,飢餓困頓並沒有打消他想要畫畫的欲望,他沒有退縮。他除了蹭吃蹭喝,偶爾也要自己去打工,來補貼他咕咕叫的肚皮。
對於普通人來說,麵包是最重要的,它是人活著的基本保證,而對於追求精神食糧的斯特裡克蘭來說也同樣不可或缺。夢想再偉大,缺少了麵包也實現不了。
都說作者的作品一定和作者的經歷和生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作者毛姆和主人公完全不同的是:毛姆一生都在創作和戀愛,而主人公卻半生追逐夢想,一生沒有愛情。
03追逐理想的人不需要愛情。
1.斯特裡克蘭不愛他的妻子是肯定的。
小說中並沒有語言表現出主人公愛他的妻子,也沒有表現出親暱動作的場景,更沒有表現出主人公對他的一雙兒女的關愛,只是主人公離家出走時把他的錢財都留給了他的妻子兒女。這樣,主人公自私地覺得他已經完成了他作為丈夫和父親的使命。斯特裡克蘭的妻子是英國世家出身,可以說氣質上乘,又是一位賢妻良母,把家裡安排的井井有條。但是他卻根本不了解他的丈夫,他認為她的丈夫因為在巴黎有了新歡才拋棄了她,她千方百計地想挽回丈夫的心,當他知道斯特裡克蘭是為了理想才拋棄了她,她徹底地絕望了,因為她知道,自己可以打敗一個甚至多個女人,絕不可能打敗一個人的理想。
2.斯特裡克蘭對布蘭琪也沒有愛情,他只是利用了她。
小說中,布蘭琪伺候生病的斯特裡克蘭時,眼光偶爾會碰撞,在斯特裡克蘭心裡這也不是愛情。這是斯特裡克蘭的挑逗,因為這時候他需要麵包,需要床,需要短暫的激情,更需要布蘭琪的照顧。布蘭琪為了他,背叛了深愛自己的畫家丈夫,不顧一切的和斯特裡克蘭在一起。畫家為了成全布蘭琪,把自己苦心經營的小屋讓給了他們。斯特裡克蘭不僅不知道感恩,在激情過後竟然又像拋棄前妻一樣拋棄了布蘭琪,並且布蘭琪的自殺,讓他絲毫沒有愧疚感。他的冷漠讓我們感到人性的自私。
3.斯特裡克蘭和愛塔結了婚,這也不是愛情。
斯特裡克蘭在塔西島和善良的愛塔結了婚,他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的保障,他說過的一句話就證明了這一點,"她替我做飯,照顧孩子,我說什麼,她做什麼。她滿足了我對女人全部的要求。"其實他就是想找一個保姆。愛塔可以為他洗衣、做飯、聽他的話,不纏著他,不要求回報,她滿足了他的所有要求。至於生不生孩子他是無所謂的,即使愛塔給他生了兩個孩子,他也沒有表現出多麼喜愛。在斯特裡克蘭的心裡,能夠填飽肚皮,有足夠的自由,以及有一個滿足他創作的地方就可以了。
愛情是神聖美好的,但在斯特裡克蘭心裡,愛情被踐踏,被蹂躪,不如一塊麵包一杯牛奶值錢。
大概只有拋棄世俗的親情愛情,才讓斯特裡克蘭死前成了天才畫家,他的畫最終價值連城,他終於摸到了月亮,在世人眼中這就叫做活出了自我。
04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在拋棄世俗,追求自我。
生活中有很多人打著活出自我,「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口號,不顧一切。難道活出自我,就什麼也不顧了嗎?走自己的路就要把別人的路堵上嗎?斯特裡克蘭看似活出了自我,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實現了自己的偉大理想,但是他卻傷害了親人。他離家出走後,妻子為他辛苦地養育孩子;布蘭琪因為愛他失去了生命,愛他因為愛他默默奉獻。而他在走自己的路時,背負著家庭,背負著責任。他在閉上眼的那一刻,不知道他想的是他的理想,還是三個女人和孩子。
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信息:一個50歲的男子,女兒已經十六歲了,他竟然要變性,妻子兒女不理解,他就整天尋死覓活,最終妻子女兒拗不過,答應了他,男子是活出了自我,但這種自我是自私的,他不顧妻子女兒的痛苦,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1.活出自我經濟要獨立
「不要眼前的苟且,只嚮往詩和遠方」,經常有些年輕人這樣說。一些年輕人經濟都還沒有獨立,吃喝都要伸手向父母要,就嚮往詩和遠方,踉蹌著走在通往遠方的道路上,結果發現路越走越長,看不到終點。雖然斯特裡克蘭的夢想最終實現了,但這期間,他也需要牛奶麵包和金錢的支撐,試想一下,如果他不是去打工,他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他甚至都買不起繪畫用的工具。所以年輕人,嚮往遠方是好事,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填飽了肚子再去追求詩和遠方。
2.活出自我不要傷害親人
有一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活出自我,覺得與眾不同就是活出自我,他們穿著奇裝異服,不學無術,整天混在歌舞廳;有的小小年紀就放棄了學習,走上社會,分辨不出真善美,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整天為他們擔心害怕,傷心難過。他們的行為深深傷害了父母的心。
父母生我養我,我雖不能讓父母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我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讓父母放心安心。
如果斯特裡克蘭沒有妻子兒女,他通往畫畫這條路怎麼走都不為過。
3.活出自我要有能力
沒有學識和能力,就不要想著活出自我,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沒有知識的充盈,沒有能力,幹啥啥不行,不僅不能活出自我,還要遭到別人的鄙視。只有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的人,才能真正活出自我。《都挺好》中蘇明玉活出了自我,是因為有金錢和地位的支撐,而他的金錢和地位都是靠著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得來的。
斯特裡克蘭活出了自我,因為他有天賦,而天賦就是他的能力,再加上他的執著和努力,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寫在最後:理想和現實之間,在做出抉擇時,一定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月亮雖美,但是得到它,需要傷害別人,那麼這種行為一定被人所不齒。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