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歲容易出現的「足跟疼」,小心是這 3 種原因

2020-12-22 唯醫骨科

俗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無論是行走還是跑步,雙腳都在運動道路上持續前行。

可是有一些人就會覺得自己在走路的時候腳跟越來越疼了。

特別是40-60歲的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特別容易發生足跟痛的症狀。而且在肥胖的人群中尤其明顯。

這種疼痛在行走和站立的時候尤為突出,特別是走在地面上,會感覺到足跟局部的明顯刺痛感。當然,外觀上看上去並沒有紅腫熱痛這樣的炎症表現。

雖然大多數的足跟疼痛,並不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問題,但是在正常的生活中也往往會造成很多困擾,可謂是「誰疼誰知道」。

很多患者都想弄明白,明明沒有劇烈運動,也沒有腳踝扭傷,為什麼足跟就疼了呢,其實足跟疼的原因是很多的。

總體說來,一種導致足跟疼痛的原因包括關節以及軟組織的過度勞損,當然在此之後會發生慢性退行性病變。

而另一方面,在劇烈活動過程中也會發生局部軟組織損傷,導致足跟痛的出現。

那麼足跟痛會有哪些原因呢?

一、足底筋膜炎

這種疾病其實很常見,足底筋膜炎在臨床上又稱之為蹠腱膜炎。

雖然只是腳底的一層纖維組織。但是這層纖維組織十分厚實,從腳趾到腳跟都可以全腳底覆蓋。

另外,這個結締組織的結構非常緻密。在支撐腳部肌肉的同時,還可以維持足弓的高度,無論是在運動還是在行走中都承受了很多壓力。

可是正是因為平時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足底筋膜也很容易在受傷之後出現疼痛和炎症的反應。

特別是在40-60歲之間,如果體重超重的話,一定要注意減少長時間行走和A站立,這些都是足底筋膜炎容易出現的重要因素。

患者的表現往往是很明顯的足跟疼痛,這種疼痛在早晨下床時尤為明顯,但是在活動一段時間之後,疼痛會慢慢緩解。

對於這類患者,應該減少他們的活動,減少損傷以防止疼痛進一步加重,另外可以選擇局部的按摩以及封閉治療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當然,用矯形鞋墊把足跟墊高可以有效地減少足底筋膜的張力,這種方式會對治療有很好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矯形鞋墊跟我們平時穿的鞋墊可不一樣,需要去醫院的足踝外科或者骨科,醫生會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量身訂製的矯形鞋墊。

二、足跟脂肪墊炎

在足跟的地方皮膚是非常厚的。而且在皮下有一種神奇的脂肪墊叫做足跟脂肪纖維墊,這個組織可以起到有效地防止滑動以及吸收震蕩的作用,在行走的過程中可以增加穩定性以及有效的緩衝作用。

雖然這時候脂肪墊非常結實,但是在外傷以及寒冷潮溼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發炎的。

另外,在年齡增長的同時,跟墊的彈性慢慢地下降。

種種因素下,足跟脂肪墊是非常容易出現炎症的。

所以上了歲數之後很容易出現足跟疼痛,特別是久站或者長期行走之後。患者往往感覺皮膚變軟,而且稍微碰觸都會感覺異常疼痛。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患者中,出現脂肪纖維墊萎縮,這個時候症狀就更為嚴重了。

最常見的體徵是在足跟負重區的內側一點有明顯的壓痛,而且有的時候會看到輕度腫脹。甚至會表現為紅色斑點。

當然治療起來也很簡單,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和理療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但一些特殊的患者也可以選擇局部注射潑尼松龍的藥物。

這些都是可以有效緩解症狀的方式。

三、跟骨骨刺

許多中老年人,做足放射線可以看到跟骨結節附近有大小不等的骨刺。

當然,雖然很多人都有骨刺,但是只有一部分人的骨刺會導致足跟疼痛。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顯示,患者疼痛的程度跟骨刺的大小是沒有關係的。很多有嚴重骨刺的患者並沒有表現出足底疼痛症狀。

但是骨刺方向跟疼痛還是有關的,研究表明,如果骨刺的方向是斜向前下方的時候,疼痛就非常明顯了。

對於這類患者,可以採用熱療封閉治療,以及穿上述提到的矯形鞋墊來糾正。

而一些經久不愈而且十分痛苦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通過手術,將跟骨骨刺以及滑囊切除,或者脛後神經根下支切斷等方法,將疼痛控制住。

四、總結

以上幾個方面就是跟骨疼痛最常見的幾種原因。

此外還有跟骨高壓症以及跟骨應力性骨折等問題,但是相對於以上幾種情況就十分少見了,這裡就不過多探討。

目前對於跟骨疼痛治療還是以注意休息,適當減重為主,也建議患者避免劇烈運動,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選擇矯形鞋墊來緩解症狀。

有的時候一個良好的鞋墊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另外,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應用非載體抗炎藥,對於足跟疼痛來說非常有效,此外還可以選擇局部封閉,和理療等治療方式。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只要進行及時幹預,都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控制病情進展,更不會影響走路。

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的足跟痛,只要走路太多,或者姿勢不正確,都有反覆發作的可能。

所以治療的重點還應該放在預防上面,一方面要進行適當的鍛鍊,不要過度負重。

另一方面,要選擇彈性和柔軟的鞋子配合使用正確的足跟墊或者腳型墊。

說到底,鞋子不舒服腳知道這話還是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1]張立寧,丁珮,唐佩福.足底筋膜炎的基礎及臨床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03):429-432.[2]宋驍軍,牛耀勝.保留足跟脂肪墊的足底皮瓣整形術[J].中華整形外科雜誌,2015,31(03):221-222.[3]陳榮莊,廖立青,陳塵,武凱,李義凱.跟骨骨刺的解剖學觀測及其臨床意義[J].解剖學研究,2019,41(02):143-145.[4]葉永亮,霍力為,羅曼,楊廣鋼,廖立青,武凱,陳塵,李義凱.跟痛症相關的解剖學研究[J].中醫正骨,2019,31(02):1-4.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相關焦點

  • 足跟疼是怎麼回事,如何才能緩解?
    足跟疼如果不重視,有可能就會發展成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脂肪墊損傷等等。那麼這期就讓石老師就來為我們講講足跟疼痛這個話題。足跟疼,不可忽視小腿的按摩放鬆近期有不少跑友反映足跟疼,而足跟疼如果不重視,就容易發展成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脂肪墊損傷等。
  • 這種膝蓋疼要小心
    膝蓋疼有很多種原因,而髕骨軟化就是其中之一。髕骨軟化實際上是指髕骨軟骨軟化,並不是整個髕骨發生了軟化。如果你上下樓梯時、蹲起時膝蓋疼,用手按壓膝蓋前面的「圓骨頭」,感覺裡面有「沙沙」聲,你就要小心髕骨軟化了。
  • 腳後跟疼,是什麼原因?醫生:提示3種病,5個方法可緩解疼痛
    這種疼痛剛開始還不太明顯,所以很多人可能也不太注意,隨著時間的延長,不管是站著還是走路,腳後跟都會非常的疼,長此以往,非常的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長時間的腳後跟疼痛一定要及時找到原因進行治療,醫生提示,腳後跟疼,很可能是這三種病。腳後跟經常疼,可能是得了哪些病?
  • 胸口不疼就可以排除心梗了?醫生闢謠:有60%的心梗都不疼
    這類患者沒有典型症狀,但是做心電圖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心肌梗死的表現,甚至在檢查時候可以看到心肌酶的異常。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痛性心梗。有專家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發現有60%的心梗都沒有胸痛症狀。這個比例其實很大,而且進一步研究發現,無痛性心梗患者發生猝死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了三倍之多。
  • 「強直性脊柱炎」稱為「不死的癌症」?因為疼,而且無法痊癒
    疼就算了,而且還會導致畸形。這種疾病可以稱之為不死的癌症,這不光說明患者很疼,而且還告訴所有人這種疾病像癌症一樣無法治癒。這是什麼病呢?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強直性脊柱炎。這說明,即使B27陽性,也並不能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但大多數強直性脊柱炎的值都是陽性的。二、三種病因。至於為什麼會有人出現強直性脊柱炎,有的人就不會出現,其實在醫學上也一直在討論著,最終還沒有定奪。
  • 足跟不紅不腫,一走路就疼!5大「元兇」需警惕!
    有不少人在運動或者長久站立之後甚至早上起床剛下地之後會出現足跟痛的症狀仔細觀察足跟不紅也不腫能夠引起足跟痛的疾病有很多揪出幕後的真正元兇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常見最多發的5種足跟痛1跟骨骨刺症候群
  • 足跟疼痛難忍?醫生教你應對方法
    它好發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群。大多數有這種足跟痛的患者即使不治療,也可在1年內好轉。足底筋膜炎的症狀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狀為早晨下床邁出第一步開始感覺疼痛或者長時間靜止不動後邁出第一步疼痛, 行走數步後疼痛有所緩解, 但隨著步行時間增長或站立時間增加, 疼痛又加劇。
  • 產後寶媽與這4種人都有高風險!這種痛「女比男多1倍」!
    ♫奶牛聽:梁靜茹《兩難》羅中旭《如果你不再愛了》/喜馬拉雅、荔枝電臺可同步收聽    ▲骶髂關節痛「女比男多1倍」,媽媽與這4種人都有高風險。一名50多歲的女性罹患坐骨神經痛20多年,先後動過2次腰椎融合手術,疼痛不但沒有緩解,還有加重趨勢,連簡單的彎腰都做不到,最後才確診為骶髂關節問題,預計在年底動手術。
  • 拇指外翻、足跟痛 小心5種涼鞋傷腳
    1.綁帶涼鞋:造成血液循環不暢綁帶涼鞋一直是眾多女性喜愛的款式,但這類涼鞋在穿的時候,如果綁帶沒有系的足夠緊的話,綁帶就會隨著走路一直往下滑到腳踝,影響美觀。但若是綁緊了不會掉的話,除了會肉疼,還會使腿部被帶子勒出一道道的勒痕,造成腿部和足部血液循環不暢。
  • 提醒大家;腳後跟經常疼要當心,可能預示3種「疾病」,3個方法可緩解,切勿忽視
    天蠍座的人很容易記仇。以好評居多。對於不了解這款車的朋友來說。老款手機必會降價。如果說這是一種規律的話。同時中網上還具有專屬的s車標。外觀看上去很小氣。常懷一腔熱情的去對待工作。伴隨著用戶口碑的崩塌,上汽大眾想要重拾增長怕是難度巨大。9月份又賣出了2萬多輛。一走路就腳 後跟疼,多半是這個「因素」,3個護理建議,看看!1、韌帶發炎
  • 60歲最美「情婦」:就愛你這麼端莊又迷亂
    還有2個月就滿60歲的日本女星黑木瞳美上熱搜了,整個人緊緻輕盈,神採奕奕,看上去最多30歲。
  • 60歲最美「情婦」:就愛你這麼端莊又迷亂
    還有2個月就滿60歲的日本女星黑木瞳美上熱搜了,整個人緊緻輕盈,神採奕奕,看上去最多30歲。網友感嘆「年齡也可以打五折嗎?年齡也有滿減優惠嗎?滿60減3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完全不像60歲的皮膚和眼神,和過度打針注射折騰出來的塑料臉完全不同。
  • 創意「四頭」護頸儀,小米生態鏈賣瘋!
    作為新時代的「低頭族」,沒有幾個肩膀不疼的。每天低頭玩手機,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學習和工作,趴著睡覺,雙肩脹疼,雙手發麻......恭喜。2019年,全國約有「1.6億」人患有頸椎病。而且,根據2016 年國內一項對 2000 例頸椎病患者展開的調查顯示,頸椎病的患病人員越來越「低齡化」——30 歲以下的患者接近40%。
  • 足跟骨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樣治療?
    有些中老年人,在走路的過程中出現腳後跟的疼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針刺一樣的感覺,當運動開了之後,疼痛感可以減輕,其實這個是骨刺導致的。 骨刺形成的原因 是由於軟骨的磨損破壞,使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骨刺其實就是骨質增生的俗稱,多見於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較多者。骨刺最常見發生於膝、髖、腰椎、頸椎、肘、足跟等關節。
  • 尿酸高,容易出現3種表現,佔一種就要小心了
    一、「尿酸高」身體會出現的3種表現1、四肢水腫嚴重尿酸過高的人會影響自己的腎功能,導致身體日常排水份的功能越來越差。尿酸過高的人不僅影響每日正常的新陳代謝還會使小腿等部位水腫。隨著身體內的尿酸越來越高,身體的水腫就會越來越明顯。2、睡眠質量不好尿酸過高會影響人的腎臟功能。腎臟功能被影響,就會導致晚上睡覺中途經常起來上廁所的情況。
  • 腎經走於足部 黑色與腎相通 足跟疼、眼圈黑,該養腎了
    給大家兩個鑑別方法——查足跟、看眼睛。足跟疼。《黃帝內經》指出:「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可見,足少陰腎經是經過足部的,如果腎虛之後,足跟失養,就會表現為足跟痛。眼圈黑。
  • 一小時問診|走路或運動後腳疼是何原因?鞋子一側磨損是啥問題?
    1、醫生你好,我最近跑步的時候有時會覺得腳底板有撕裂一樣的痛感,這樣快一個月了,晚上用熱水泡腳不管用,這是什麼原因,需要去醫院檢查嗎黃政:跑步以後腳底出現疼痛,像這種情況的話,一般是我們跑步運動後腳底的筋膜受到牽拉所產生的疼痛,一般運動比較多見。
  • 老年人總是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膝蓋總是疼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總是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膝蓋總是疼是什麼原因? 現如今,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受到膝蓋疼的困擾。有些人不禁感慨,沒有受過傷,為什麼膝蓋還有問題,總是膝蓋疼?那麼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 醫學上稱這種膝蓋疼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 腳上出現這5種情況,可能是大病前兆!1分鐘教你自測
    只要各位的腳趾健全 並且兩邊對稱就不用管 腳容易冷是心臟不好 建議大家每隔1小時 就起身走動10分鐘 但有3種水腫狀況
  • 腳後跟經常疼要當心,可能預示3種「疾病」,3個方法可緩解,切勿忽視
    就是每當我們在進行走路的時候,都會出現腳後跟疼痛感的情況出現。多半是這個「因素」,3個護理建議,看看!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身上。由於足部的水分、膠原以及彈性所丟失,從而導致足跟墊萎縮的現象。最容易集中在跟骨結節中央沉重部位,疼痛感加劇,千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