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場囉,進場囉,大戲開演了……」人群中,響起蔡志雄老人渾厚的「川普」。催場鑼鼓一陣緊似一陣,他招呼身旁接受媒體採訪的老伴趕緊進場看戲。
在苦等了一年之後,10月11日晚,81歲的蔡志雄和77歲的周美君如約趕到崑山,與一座城再續百戲盛典之約——接下來的42天內,兩位老人將與各地戲迷一道聚守崑山,享受屬於他們的戲曲「狂歡節」。
去年,經過報導,這對來自四川成都的白髮戲迷夫妻廣受關注——為了「追戲」,他們在去年夏天作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購買所有戲曲展演場次門票,打「飛的」輾轉趕到崑山,用了38天時間,將所有56場演出全部看完。
自言是「戲痴」的蔡志雄做過木工,教過書。饑饉年代,蔡志雄唯一的精神生活就是看戲。時至今天,老人仍舊清楚記得自己整日泡在川劇、藏劇小劇院和山鄉草臺班子中的情景,「有時買不起戲票,就在演出閉幕前5分鐘時溜進劇場過把癮……」。
在蔡老的薰陶影響下,老伴周美君也成為了一位超級戲迷。兩人興趣相同,步調一致——只要聽說全國哪裡有大戲,一定不辭辛苦前往一過「戲癮」,武漢、廣州、南寧國內諸多等城市都留下過他們「追戲」的足跡。
一疊疊票根,凝聚著「追戲」的苦與樂。蔡老說,此生除了看戲,別無其它愛好。在他看來,現場「追劇」的感官愉悅和那種精神滿足感是無法言說的。這也是他和老伴不遠千裡,趕赴崑山看戲的原因。
看到疫情漸漸平復,百戲盛典如期舉行,蔡老夫婦有著說不出的高興。兩個月前,他們就整理好行裝,做好觀戲準備。10月9日,蔡老和老伴從成都坐飛機到上海,再轉道崑山,終於趕上了開場大戲。兩位老人表示,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他們要「過足戲癮」;觀戲之餘,還要去崑山的古鎮逛逛,品嘗品嘗當地美食,「好好放鬆一下」。
與快言快語的蔡志雄老人相比,來自南京的戲迷韓繼華則顯得內斂而沉靜。但一說起戲曲,他的面孔立即生動起來,像換了一個人。
出生在蘇北裡下河地區的韓繼華受父母影響,從小就喜歡戲曲。孩童時代,跟隨父母趕場子看大戲是他最大的愛好。從淮劇、京劇到黃梅戲,成長歲月中,鄉村簡易舞臺上的那些生動剪影和悲喜吟唱成為他人生的美好記憶,被銘刻於心,直到步入中年。
如今的韓繼華已經是南京一所中學的歷史老師。歲月流轉,情懷依舊,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對戲曲的痴迷愈加濃烈。每到寒暑假,韓繼華就會乘坐火車輾轉全國各地,一邊旅遊,一邊看戲。2018年,百戲盛典在崑山開幕,令韓繼華激動不已,他第一時間購買了套票,「全國的大戲到家門口展演,這樣的好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兩屆百戲盛典,他坐高鐵在南京與崑山之間跑了數十個來回,只為過一把戲癮。
談到自己的追戲生活,韓繼華淡淡一笑, 「作為中國人,一定要愛自己的民族文化藝術。」在韓繼華看來,戲裡戲外,都是人生百態。小時候的他喜歡豔麗的戲曲服飾,長大後,他開始沉醉於舞臺上那百轉千回的唱腔和曲折變幻故事情節。韓繼華認為,全國數百個劇種,唱念做打,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魅力,比如河南的豫劇《程嬰救孤》,他每次看都會流淚。
談及今年的百戲盛典,韓繼華充滿期待,「這次來的演員,有不少名家名角,對我們戲迷來說,是一種幸福。」 韓繼華認為,崑山市舉全市之力,為戲曲藝術傳承和創新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談到一個月後即將閉幕的百戲盛典,韓繼華表示並不會感到失落,「它不會結束,我還會繼續『追』下去!」。
2020年是百戲盛典3年展演的收官之年。今年,來自全國的116個劇種、129個劇目(折子戲)匯聚崑山集中展演,至此,全國現存348個戲曲劇種與木偶劇、皮影戲2種戲劇形態將首次實現「大團圓」。
這場號稱戲劇界一次創舉的盛會,為全國最高水準的戲曲藝術表演提供了平臺,也將戲曲人「撩撥」得興致盎然。他們中,除了普通戲迷,也包括業界專家大咖——如戲曲界的「百歲老人」,104歲高齡的著名戲劇理論家郭漢城先生。
已逾百歲高齡的著名戲劇理論家郭漢城先生戲曲理論建樹豐厚,著作等身。60年來,他始終深情關注著戲曲事業的發展。雖年逾百歲,郭老仍出入劇場,發表評論,被視為戲劇人的楷模,戲曲界的驕傲。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在崑山拉開帷幕後,老人一直關注著盛會的進展情況,並通過視頻直播欣賞點評各類參演劇目。觀戲之餘,郭老還用親筆籤名、口頭傳授的方式,為百戲盛典送上祝福和期望。
線上線下,臺前幕後;演戲說戲,觀戲評戲。金秋時節的崑山,再次成為百戲朝宗的「聖地」和海內外廣大戲迷聚焦的中心。兩屆盛典,232個劇種、274個劇目、134場演出,共計8萬人次現場觀看演出;3500萬人次戲迷觀看網絡直播,新浪微博網絡話題閱讀量達3.1億次,抖音平臺播放量1.3億次……一組組數據背後,無不是「戲曲的盛會、百姓的節日」的最好佐證。
為了百戲盛典的舉辦,崑山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 「今年是百戲盛典三年展演的收官之年,我們將拿出崑山作為崑曲故鄉的擔當與作為,以更熱情的姿態迎接八方來賓、更優質的服務保障演出活動、更多樣的宣傳展示活動盛況,全力以赴把本屆盛典辦得更精彩、更出色、更具影響力,為戲曲文化傳承振興貢獻一份力量。」,崑山市委書記吳新明的一番話,道出了崑山百萬人民的共同心聲。
大幕開啟,精彩繼續。這不止是一次演出,它是活著的記憶和傳承,是中華民族大家庭集體鄉愁的慰藉。在這個金秋時節,在美麗崑山,讓我們一起共同感受和見證。(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