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是「頂層乘風揚帆、地方順勢而上」,共同創造戲曲空前盛世、盛典、盛況的典範。經過三年的百戲盛典活動,崑山在三個方面有了大的提升。一是組織工作由「緊張而有秩序」到「有條不紊」再到「遊刃有餘」,組織工作有了大幅度提升。二是軟實力帶動硬發展,以戲曲博物館為標誌的硬體建設正在全面推進。三是市民對戲曲和傳統文化的喜愛,由「似曾相識」到「津津有味」再到「戀戀不捨」。整個城市的文化素質和藝術品味有了很大變化。可以說,崑山正在成為全國戲曲文化地標的一個新的制高點,百戲盛典作為國家文旅部與崑山共同打造的一個著名戲曲文化品牌在崑山繼續做下去,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行的。
(一)總體目標
利用五年時間打造全國戲曲名城;再利用十年時間,到2035年建成與北京遙相呼應、同心守望的江南中國戲曲陪都;打造融「奧斯卡」與「百老匯」為一體的世界戲劇名都,建設以戲曲藝術為主導的民族文化精神家園。
(二)基本思路
繼三年全國348個劇種的展演之後,圍繞戲曲藝術的整體發展方向,進行分支分類梳理,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崑山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年度和時間段,圍繞總體設想開展不同的活動。
(三)項目框架
共設十二大類活動:
「百戲風採」(側重劇種)——堅持百戲盛典劇種展示的活動特色。對348個劇種進行有選擇、有計劃、有層次的布局。如大劇種的集中展示(梆子類、花鼓類等等),小劇種(「天下第一團」)的綜合交流;如古老劇種和年輕劇種分類的展示,等等。
「百戲經典」(側重劇目)——從不同方面對優秀劇目進行分類展示。如經典劇目、代表劇目、新創作劇目;如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新編歷史戲、現代戲;如最愛群眾歡迎的熱點劇目;如以歷史時期進行分類的宋元、明清劇目;如以文華大獎等獎項進行獲獎劇目分類等。
「百花爭豔」(側重演員)——以優秀演員為主的展示活動。如不同劇種的、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行當的、不同獎項的、不同藝術流派,等等。
「百團風姿」(側重劇團)——以優秀戲曲院團和優秀代表劇目為主的展示活動。優秀院團是以代表劇目為標誌的,把院團與劇目結合起來展示。院團可以是不同體制的院團,劇目可以是不同類別的劇目。一個團可以演出一臺劇目,也可以演出多臺劇目。
「百家絕技」(側重絕技絕活)——以展示戲曲各種絕活絕技為主的演出活動。
「百年傳承」(側重人才傳承)——以戲曲藝術傳承和人才培養為主的展示、挽救活動。一方面是戲曲人才培養和新人新作的成果展。二是包括崑山市「崑曲基金」中的瀕危劇種的資助傳承項目,結合對全國瀕危劇種的保護活動。這是可以讓崑山成為戲曲高地的一項比藝術展示更具感召力的活動,是使命和責任的象徵。
「百家爭鳴」(側重理論研討)——結合百戲盛典活動的宗旨和每年的項目,以理論研討為主的活動;同時,針對全國戲曲發展和舞臺實踐的走向進行理論總結與研討,起到風向標的作用。
「百戲博覽」(側重博物收藏)——以戲曲文物保護和戲曲博物館收集為主的各項活動。一是在前三年348個劇種劇團特色物品增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戲曲文物物品收集活動,特別是加強鎮館之寶的徵集;二是配合年度活動的搜集藏品,展示主題;三是館藏展;四是各藝術團體與藝術家與博物館的聯誼、認親活動。
「百姓戲苑」(側重群眾活動)——一是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和與民同樂的活動;二是舉辦全國優秀戲曲票友比賽及演出活動,把崑山變為全國戲曲票友的聖地。
「百戲崑山」(側重本地歷史文化)——展示崑山歷史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一是崑山作為崑曲發源地的魅力;二是以往百戲盛典的活動回顧;三是未來戲曲發展的設想。把每年的活動都作為一次宣傳展示、擴大影響的機會,進一步做強崑山文化實力。
戲曲博物館和戲曲小鎮建成後,再擴容增項:
「戲劇百家」(開拓領域)——吸收其他戲劇藝術門類加入,如音樂劇、歌劇、舞劇、話劇等所有與戲劇相關的項目。
「世界百戲」(面向世界)——選擇世界有影響力的優秀戲劇藝術項目加入運營。
(四)項目運行
1.基本框架
第一,每年可從總體項目框架的前六項中,選擇一至兩項作為年度的主要活動內容;其他基礎性項目(第七、八、九、十項)共同跟進,達到整體合力和社會影響的最大化。
第二,不同項目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組合交融。如演員與劇目、劇目與劇種、劇種與演員等等,整個項目可有五到七年的循環性。
第三,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和重大節點,有機動性地進行多種選擇。
第四,提前一年公布活動。
2.項目規模
規模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有規律性的一年大一年小:
第一,年年有小型特色活動。可從中選擇一至兩項有活動,進行局面性展開。(如部分劇種、劇目、演員……)
第二,隔年有大型活動。(可安排項目組合)
第三,重要節點有大型重要活動。(配合社會需求的主題性組合)
第四,在歷史重要節點上安排重大活動。例如,到2035年再搞一次全國性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並提前策劃準備,增強期待性和影響力。
3.未來模式
第一,「三位一體」的模式。戲曲博物館建成之後,百戲盛典與戲曲小鎮、戲曲博物館「三位一體」,統籌兼顧,聯合經營。
第二,項目擴充。「三位一體」模式運行後,可在原有基礎上擴充項目內容。一是增加「世界百戲」版塊——吸引世界優秀藝術項目參加,逐步打造融「奧斯卡」與「百老匯」為一體的世界戲劇名都;二是增加「戲劇百家」版塊——吸收其他戲劇藝術門類(如話劇、歌劇、舞劇等)項目。
4.強化歸屬意識
結合崑曲發祥地的宣傳,努力為崑山打造中國戲曲故鄉的形象。
第一,結合崑山崑曲基金關於全國瀕危劇種保護內容,加強呼籲與行動,充分體現崑山作為戲曲之鄉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一個戲曲之鄉形象的創立,既要靠高質量、高水平的演藝項目,也要靠高境界、高品德的人文關懷。這個特色是所有戲劇小鎮所尚未意識、尚不具備的。
第二,強化服務,力爭把全國有影響的戲曲賽事安排到崑山來,提供服務,擴大影響。
第三,堅持不懈地申辦「百戲盛典崑山戲曲節」。
(五)設立「百戲盛典崑山戲曲獎」
1.名稱
「百戲盛典崑山戲曲獎」
2.主辦
· 爭取與文旅部聯合主辦
· 爭取與全國有影響的藝術、學術組織聯合主辦
· 爭取與江蘇省聯合主辦
· 崑山市人民政府或「百戲盛典(崑山)組委會」主辦
3.藝術項目建立
· 設立「百戲盛典崑山戲曲獎」大獎。
· 設立「百戲盛典崑山戲曲獎」門類獎。根據年度活動內容,設「演員」「劇目」「劇團」「代表人物」「新秀」等分類項目獎。
· 設立由社會參與的群眾性獎項。「全國戲曲票友」 「最受觀眾喜愛」 「網絡人氣」等社會性獎項。
(六)規劃實施
·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百戲盛典規劃方案》。
· 建立相對穩定的專家諮詢機制。
· 建設專業穩定的項目運行機制。
· 在此基礎上制定工作細則。
· 努力打造整個社會的戲曲文化氣氛。
· 加強對「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未來設想」的宣傳,突出其高端性、專業性、整體性、長遠性、引領性。讓每年的項目都與未來設想相映生輝,而不是孤立的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