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周末
原標題:「即食」「鮮燉」燕窩躥紅 至今未有國家標準
法治周末記者 宋媛媛
前不久,快手直播平臺主播「辛巴」(本名辛有志)被指直播帶貨的燕窩產品涉嫌造假一事,備受關注。事件的起因是「職業打假人王海」注意到消費者反映了「辛巴燕窩」涉嫌造假,便把產品送去檢測,發現燕窩存在質量問題。2020年11月底,「辛巴」團隊公開道歉並作出「退一賠三」的承諾。之後,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該事件。
2020年12月23日,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辛巴方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僅憑融昱公司提供的「賣點卡」等內容,加上對商品的個人理解,即對商品進行直播推廣,強調商品的燕窩含量足、功效好,卻未提及商品的真實屬性為風味飲料,存在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辛巴公司被罰90萬元。而燕窩提供方被處罰200萬元,處罰原因是商品標籤存在瑕疵。此外,辛巴的快手帳號被禁60天。
此事件雖已告一段落,但是在一些直播平臺,仍有主播反覆介紹著吃燕窩的好處:「孕期滋補,一食兩補」「孕期補充燕窩酸,寶寶更聰明,媽媽更美麗」「全方位滋補吃出好氣色」「口感順滑,多吃不胖」……
一些視頻平臺上,還有不少燕窩推出情景劇廣告,在這些視頻廣告的評論區,不少網友詢問價格、功效,點擊量和評論量均過萬次。但是,也有不少網友發出質疑,認為其功效不抵雞蛋,買燕窩就是在交「智商稅」……
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燕窩行業,燕窩產品的種類也越發豐富,尤其是「即食燕窩」「鮮燉燕窩」等燕窩產品的銷量迅速躥紅。燕窩究竟為什麼這麼火?買燕窩產品是否在交「智商稅」?
同一品類 規格大相逕庭
近年來,燕窩逐漸成為人們養生與饋贈消費的熱門商品。
京東健康聯合南都、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健康消費發展白皮書》顯示,在滋補養生類目中,燕窩獨佔鰲頭,成交額佔比接近三成。
另據國燕委發布的《2019年中國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燕窩基本上靠進口,2019年進口食用燕窩183.2噸,燕窩飲品21.5噸,食用燕窩進口總量同比增長73.3%。
然而,在朋友圈各種燕窩營銷廣告刷屏,電商平臺直播網紅也紛紛帶貨燕窩產品的背後,卻是燕窩產品的良莠不齊,即使同一品種的燕窩產品,在製作工藝、關鍵指標、保質期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真假難辨。
有的是在固體物比例、幹燕窩含量等方面存在差異。例如,在某電商平臺上,一款標明產地為河北省廊坊市鮮燉燕窩,每瓶45克,約合100元一瓶。產品標明每瓶固形物含量在90%及以上,幹燕窩含量在1克至2.5克之間。而另一款產地為天津,名為「肌X」的鮮燉燕窩,每瓶50克,每瓶約為75元。其固體含量在70%到90%之間,幹燕窩含量在2.5克至5克之間。兩款鮮燉燕窩的保質期均為15天。
還有一些燕窩產品在保質期方面差距較大。某直播平臺上,一位主播表示,其代理的某款鮮燉燕窩,每瓶100毫升,幹燕窩含量為3克,每瓶100元,保質期只有7天。而某電商銷售平臺上,一款名為「燕××」的鮮燉燕窩,45克一瓶,約合67元一瓶,固形物含量90%及以上,幹燕窩含量在2.5克至5克之間,保質期有60天。
此外,在平臺上不乏進口燕窩產品。這些進口燕窩產品與國產產品差距較大,尤其是在幹燕窩含量和保質期方面。例如,一款號稱泰國皇室貢品的某款泰國進口即食燕窩,每瓶只有1.76克幹燕窩。宣傳頁面上稱,產品功效為:「美容養顏,滋陰潤肺,強身健體」,還號稱產品具有4大營養,包括「有25種胺基酸」「GF美容因子」「豐富微量元素」「水溶性蛋白質」。約合23元一瓶,含量為每瓶42m,產品介紹上稱燕窩品質為金絲雀,保質期高達720天。
縱觀上述幾款燕窩,無論從產品規格、關鍵指標,還是價格、保質期等區別都較為明顯。例如,雖然同為鮮燉燕窩,固形物含量有的佔比90%,有的佔比70%到90%之間,還有的沒有標示固體物含量;保質期有的7天、有的15天,還有的高達60天。
國標缺失 易打擦邊球
燕窩產品,尤其是近年來走紅的「即食燕窩」「鮮燉燕窩」產品在關鍵指標上大相逕庭,很大程度上源於國家標準的缺失。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田豐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面上出現的即食燕窩或者鮮燉燕窩,都只是商家的營銷名詞,並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不同廠家的製作工藝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方便消費者而開發的。一般而言,主要以幹燕窩為原料,通過泡發、調配、燉煮、包裝、滅菌等一系列處理之後製成。鮮燉燕窩未經過高溫殺菌,保質期較短;而即食燕窩經過高溫殺菌,保質期長一些。從製作角度來看,一般是在原料和調配環節進行一些操作,如原料要求相對較低,添加其他配料等。
「雖然沒有國家標準,但是目前已經出臺了團體、行業標準。」有業內人士表示,燕窩的相關標準分為國家、行業、團體、地方和企業標準等,其中國家標準又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主要由行業標準歸口部門統一管理,團體標準則由學會、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制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曾指出,國家、行業、團體、地方和企業等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在燕窩行業標準裡,規定級別有特級、一級、二級三種。蛋白質含量都不得低於30%,唾液酸含量都不得低於5%。而2018年制定的即食燕窩團體標準中,只規定唾液酸含量不低於0.5%即可,並沒有對蛋白質含量作出規定,這和行業標準相比是非常低的。
朱毅認為,目前燕窩製品只有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並無國家標準出臺,所以亂象與打擦邊球的情況較多。
2018年3月,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發布《即食燕窩》團體標準,明確要求即食燕窩產品需要標註幹燕窩含量。該團體標準按照100g燕窩液體中幹燕窩含量分為三類,即1g至2.5g之間、2.5g至5g之間以及大於等於5g,對應分為經典型即食燕窩、濃稠型即食燕窩和濃縮型即食燕窩。對於燕窩中最重要的成分唾液酸,標準要求每克即食燕窩中唾液酸含量大於等於0.5毫克。
對於燕窩原料,上述團體標準的要求是「燕窩原料需檢驗合格,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要求,原料應不變色、不黴變、無異味」。但對於燕窩具體用料、分級並無確切標準。
2020年12月6日,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發布的《鮮燉燕窩》團體標準也開始實施,該標準要求燕窩原料需檢驗合格並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原料應不變色、不黴變、無異味。但對於燕窩的具體用料和分級並沒有確切的標準。
還有專家指出,由於沒有國家統一標準,某些燕窩產品除了某些關鍵指標的差異,還可能有質量上的瑕疵。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阮光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金絲燕類的巢通常建在懸崖峭壁上,採集困難,產量十分有限。市場上居然有這麼多的燕窩類產品,你確定你買到的燕窩就是真的嗎?之前就發生過多起燕窩造假的案例」。
亟待出臺國家統一標準
近10年,我國燕窩相關企業註冊量總體呈波動增長趨勢。
企查查數據顯示,經歷過「毒血燕」事件後,2014年起我國燕窩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5年相關企業註冊量達1493家,同比增長72%。隨著即食燕窩、鮮燉燕窩等消費的崛起,燕窩行業間的競爭逐步趨向白熱化,2017年至2019年我國燕窩相關企業年均註冊量是2037家,其中2018年註冊量是近10年最高,達2121家,2019年相關企業註冊量稍有下降,達1989家。
值得注意的是,燕窩行業這輪快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電商、微商等的作用。國內一家知名燕窩代工企業董事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代工廠承擔著500個至600個微商品牌的代工業務。據其估算,行業內微商、電商的銷售體量和市場份額甚至佔到行業銷售總量的90%,尤其是微商,已經超過電商,佔到其中的60%左右。
然而,在這近萬家的燕窩相關企業中,相關數據顯示,六成以上的燕窩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21%的燕窩相關企業曾出現過經營異常,另有100多家企業曾受到過行政處罰或有嚴重違法行為。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標的缺失對於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想要走出混亂發展的階段,不僅需要從業者的自律,更需要國家標準的約束,因此目前亟需制定國標,規範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