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採錄】黃薇:孤獨症媽媽的大愛情懷

2021-02-07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黃薇與孤獨症患兒之緣,起於孩子。2003年,兒子被確診為孤獨症,猶如晴天霹靂,這一年對黃薇來說最艱難。必須承認自己的孩子真的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也許以後連基本生活自理都不行,她那時候才覺得和別人活得一樣是多麼奢侈!

黃薇就此踏上求醫之路。辭去工作,獨自帶著孩子走遍了北上廣知名大醫院及孤獨症康復訓練中心。費用高昂、在外不便,黃薇無奈回到淮南。淮南沒有這類機構,只能依靠經驗自己在家裡給孩子做康復。

迷茫,不知路在何方!這是眾多孤獨症患兒家長共同面對的難題。2007年夏天,黃薇帶兒子去探望病友玥玥。房屋年久失修、家徒四壁的景象,玥玥母親的辛酸與無助,讓黃薇萌生了在本地創辦公益性康復訓練機構的想法。

2008年,黃薇註冊成立了淮南市孤獨症家長聯誼會。手裡一紙批文,身邊兩個孤獨症兒童家長。先嘗試在家裡辦康復訓練班,但孩子吵鬧影響鄰居;又搬到一處出租房,環境嘈雜不適合孩子康復;最後搬到現在的地方,原淮南商業學校所在地,孩子們有了一個相對較好的康復環境。

圖為黃薇在工作

「要做就要把它做好!」這是黃薇一直堅守的信念。她自掏腰包租賃房屋、添置訓練設施、購置生活設施。又費盡周折與北京大學附屬六院取得聯繫,建立長期合作。聘請著名的賈美香教授每年定期來淮南為患兒診斷,為家長答疑解惑。還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培養康復訓練老師,出資讓老師們「走出去」,系統學習,考取康復師資格證。

這裡是眾多孤獨症患兒的家,也是黃薇自己的家。每天到校最早,離開最晚,成了她的習慣。10年來,黃薇把孤獨症患兒當作自己的孩子,用愛為他們打開心門,點亮前行的心燈。

19歲的楠楠已在這裡接受10年康復訓練。他3歲時父母離婚,姑父2008年得知聯誼會成立後把他送來。黃薇免費提供康復治療,為楠楠姑父提供住處,安排他做門衛和保潔,每月能有1600元收入。現在,楠楠已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013年春,6歲的林林來到機構。父母沒有工作,生活相當困難。孩子是領養的,後來才發現有自閉症並伴有嚴重癲癇。黃薇減免了孩子全部費用,想辦法為媽媽安排了工作。

2014年東東來時已經17歲,因為康復治療介入的時間太晚,要傾注更多精力。經過4年康復治療,他生活自理能力及社會規範得到了很大改善。

圖為黃薇與孩子們

孤獨症患者家長普遍有種擔憂,孩子在自己去世後該怎麼辦?黃薇加強了對孩子生活技能的訓練,希望社會能夠慢慢接受他們,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可能,10年來著眼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設置了烘焙、手工、編制等課程,手把手教孩子們製作,鍛鍊患兒的動手能力,並積極向社會推介,展示技能,實現自我認同。

當兒子將第一次做出的蛋糕捧到黃薇面前,笨拙地說:「媽媽,你吃!」黃薇禁不住熱淚盈眶。

為讓孤獨症患兒增加對社會的了解,黃薇經常組織孩子和家長們外出遊玩,主動聯繫志願者走近孩子們,送來溫暖和幫助。她想讓社會知道,孤獨症患者需要善意和溫暖。更想讓孩子們及其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10年來,黃薇和同事們苦心經營,聯誼會已發展成為淮南市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基礎最紮實、社會反響最強烈的孤獨症康復訓練機構,目前共收治孤獨症患兒172人,已累計培訓患兒和接受諮詢服務1000餘人次。

按照國家現行補貼政策,10周歲以下的孩子機構每年能享受國家補貼1萬元,10周歲以上的則沒有補貼。成立至今,黃薇堅持不向患者家庭收一分錢,10年來累計免收患兒費用320人次,減免費用280萬元,堅持每年進行4場家長免費培訓,使1千餘個家庭受益。

不知不覺走過十年,黃薇還將堅守在這裡,用愛守護這群星星的孩子。

相關焦點

  • 散文的孤獨與大愛
    原標題:散文的孤獨與大愛  李豔  我喜歡散文,喜歡讀散文的那種感覺,從小就喜歡。  那天,有幸拿到楊光祖的散文集《所有的燈盞都暗下去了》,只看書名就讓我孤獨感油然而生。  孤獨是一種境界。
  • 世界孤獨症日:關注、支持孤獨症兒童,讓每顆星星都發光!
    今天(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簡稱"世界孤獨症日"),我國的宣傳主題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時期,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 孤獨症不是原罪,缺愛才是
    不料,哥哥意外落入水中, 而此時弟弟腦海裡滿是母親對自己的呵斥,弟弟不斷地思忖著是否要救下這個患有孤獨症的哥哥,奪走媽媽的愛的哥哥。,哥哥理應擁有媽媽的愛,自己就應該像媽媽那樣時刻守護著孤獨症哥哥,此後缺愛的弟弟帶著這個孤獨症哥哥四處奔波,甚至一年換十幾份工作也沒有怨言,只因為自己就應該守護著孤獨症哥哥。
  • 黃薇 願作彩霞照護夕陽
    一走進養老院,黃薇就被那裡的情景所震驚。老人們仿佛被遺忘,有的失能,有的瘦骨嶙峋,黃薇感覺到很多老人如同揣著一口氣,在那裡靜候死亡。養老院的負責人看見名人來了,帶著黃薇四處看最好的一面。黃薇告訴他要看最真實的。負責人就找各種理由婉言謝絕,後來黃薇故意提出要上洗手間。負責人要帶黃薇去專門的洗手間,她指著不遠處的洗手間說:「這裡不是有嗎?我就上這個吧。」
  • 說說這些年人們對孤獨症的誤解
    人們把孤獨症都按照字面的意思加上自己主觀的想像理解的片面化啦!孤獨症起病於3歲之前,大約2/3的患兒在出生後逐漸表現出異常,另外1/3的兒童,早期有1-2年的正常發育期,之後才退化出孤獨症症狀。對於非退行起病的患兒,大部分患兒在1歲前就表現出孤獨症症狀。
  • 主持人黃薇:一把屎一把尿伺候癱瘓父親10年,揭露上億中年人辛酸
    、不離不棄,有中國婦女特有的韌性、毅力、大孝陪伴父親,堅守人生中最後的夕陽,黃昏落幕,大愛無言。在黃薇的印象裡,父親從自己記事起就經常不在家裡,忙著在國外工作。父親不在身邊,黃薇就和姐姐黃莎還有媽媽,母女三人相依為命。
  • 著名詩人何基富榮登《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封面人物
    意不盡網訊(阮中華)近日,《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一書,由中華文化出版社出版,全球發行。該書為大16開國際開本,封面硬殼精裝豪華,具有很高的經濟、學朮、交流研究、珍藏價值。《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一書,是為獻禮建黨100周年而編撰出版的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叢書,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文化建設委員會編撰。華夏大地人傑地靈,長江黃河孕育了無數優秀中華兒女。
  • 星星的孩子 ——嘉興孤獨症兒童調查
    一孤獨症孩子正蕩鞦韆 攝影 王振宇  誠正在拼拼圖  4月2日,匡和媽媽一起參加獅子會主辦的自閉症日主題活動  亦正在組裝玩具車  你是星星的孩子  閃爍在遙遠的夜空  看得到你的眼睛  卻觸摸不到你的心靈  你是孤獨的天使
  •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參演《夢想森林》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實力派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傾情參演電影《夢想森林》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王祖敏)記者14日從中國殘聯獲悉,一部聚焦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電影《夢想森林》日前舉行了線上啟動儀式。影片將於7月22日在吉林長春開機,擬於2021年5月在全國上映。
  •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參演《夢想森林》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實力派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傾情參演電影《夢想森林》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王祖敏)記者14日從中國殘聯獲悉,一部聚焦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電影《夢想森林》日前舉行了線上啟動儀式。影片將於7月22日在吉林長春開機,擬於2021年5月在全國上映。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那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不大會跟人交流,卻有很多「特異功能」。
  • 流水的「周總理」,鐵打的黃薇……
    而三位優秀特型演員都與演員黃薇有過合作,黃薇也是目前電視螢屏上最廣為人知的鄧穎超特型演員,所以有句話說得好「流水的周總理,鐵打的黃薇」。黃薇1998年,主持人黃薇走上了表演之路。當時,「造型大師」王希鍾無意間看到央視主持人黃薇主持的節目《夕陽紅》,馬上給電影《李知凡太太》導演打電話:「鄧穎超,我找到了。」之後,他又親自給黃薇化妝,化完妝,大家都說:「太像了」。後來黃薇得到了央視的特批,參演了首部電影《李知凡太太》,在劇中飾演女一號鄧穎超。作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廣泛好評,從此黃薇成為中國唯一一位女性特型演員。
  • 流水的「周總理」,鐵打的黃薇
    而三位優秀特型演員都與演員黃薇有過合作,黃薇也是目前電視螢屏上最廣為人知的鄧穎超特型演員,所以有句話說得好「流水的周總理,鐵打的黃薇」。黃薇1998年,主持人黃薇走上了表演之路。當時,「造型大師」王希鍾無意間看到央視主持人黃薇主持的節目《夕陽紅》,馬上給電影《李知凡太太》導演打電話:「鄧穎超,我找到了。」之後,他又親自給黃薇化妝,化完妝,大家都說:「太像了」。後來黃薇得到了央視的特批,參演了首部電影《李知凡太太》,在劇中飾演女一號鄧穎超。作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廣泛好評,從此黃薇成為中國唯一一位女性特型演員。
  • 9個與孤獨症有關的術語
    ·輕度孤獨症與阿斯伯格綜合症的表現相似或相同;·輕度孤獨症人士可能很難被識別,直到他們因為壓力或複雜的社交情境出現應對困難等問題;·如今,大多數輕度孤獨症現在被劃歸為一級孤獨症譜系障礙。5.高功能孤獨症就像「輕度」孤獨症一樣,高功能孤獨症(有時簡稱HFA)是一個非正式的術語。
  • 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未來,無處託付,怎麼辦?
    只有孤獨症(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才能感同身受。一旦家裡有譜系娃,家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我們焦慮孩子的現狀是否能夠得到最佳改善,我們更焦慮孩子未來是否能夠獨立生活。 前幾天,有位譜系孩子的媽媽在深夜找到我,先聊了她的孤獨症孩子,4歲多,按照她的講述,孩子能力很弱,未來非常非常渺茫。
  • 黃薇:為舞臺而生
    黃薇更是在節目中講述起了自己的演員經歷,從一開始的影視新人,到後來鄧穎超的特型演員,黃薇又經歷了哪些困難呢?黃薇在節目現場更是講述了拍攝《長徵》時的艱苦經歷。        節目的最後,黃薇與王為念演技大PK,兩人一同表演話劇《雷雨》選段,節目現場演技爆棚,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顰一蹙都是滿滿的演技!
  •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很多人認為孤獨症兒童是「星星的孩子」,因為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外表清秀、漂亮,但他們似乎對外面的一切漠不關心,終日沉浸在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封閉世界裡,不主動與人交往,游離於主流社會生活之外。
  • 劍江英才—黃薇:我的人生離不開舞臺
    她就是都勻市文化館文化藝術創作部部長、國家二級演員黃薇。原籍廣西陸川,生於黔南都勻,喝劍江水長大的漢族女孩黃薇,從小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影響,3歲時就進入舞蹈班學習,12歲考入貴州民族學院藝術系舞蹈專業。16歲畢業後,成為都勻市婦聯醜小鴨藝術團的舞蹈老師。1998年,黃薇隻身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語系學習日語。在廣州學習的日子,她並沒有放棄舞蹈。
  • 沉寂的世界「來自星星的孩子」 走進遼源孤獨症兒童的內心世界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
  • 兗州區徐曉玲:一位女企業家的大愛情懷
    然而,「低調」的徐曉玲卻以自己的大愛情懷撐起明媚的「半邊天」。自2018年以來,徐曉玲救助了15戶患病家庭,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15餘次,累計捐贈75000元。在徐曉玲看來,「金錢上的幫扶只能緩解一時的困難」,如何更好地幫助困難群眾擺脫困境才是徐曉玲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幫扶首先要走進群眾的心裡,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出謀劃策。」這是徐曉玲通過一次次的實踐總結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