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傳統rap」——潮州歌冊

2020-12-28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潮州民歌中早有一種敘事的較長的而又以七字句法演唱的,叫七字歌。

潮州歌冊是以這種七字敘事民歌為基礎,吸收彈詞、詞話、戲曲等形式的文體以及大量的故事,以潮州話的語言、音韻,演唱而成的,港、澳、臺和南洋群島講潮語的華僑華商及福建南部講閩南方言地區也頗流行,誦唱者主要是婦女,田間、曬場、家居、祠堂是她們經常演唱的地方。

經過長期發展,歌冊逐漸形成為一種用潮州方言說唱的民間曲藝形式,它音韻整齊,通俗順口,故事情節完整,富於藝術魅力,深受流傳地域內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潮州歌冊的體裁有二種:一種是傳奇體即故事體,敘述完整的故事,如《隋唐演義》、《乾隆遊江南》、《孟麗君》、《蘇六娘》等;一種是歌行體,皆短篇,沒有完整的故事,多記述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事物,如《戒賭歌》、《百花名》、《百鳥歌》、《百屏花燈》、《十二月歌》等。

題材格調

潮州歌冊的體裁有二種:一種是傳奇體即故事體,敘述完整的故事,如《隋唐演義》、《乾隆遊江南》、《孟麗君》、《蘇六娘》等;一種是歌行體,皆短篇,沒有完整的故事,多記述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事物,如《戒賭歌》、《百花名》、《百鳥歌》、《百屏花燈》、《十二月歌》等。

潮州歌冊唱詞格式並不十分嚴謹,一般有三三四句式、三三七句式;還有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多種。

潮州歌冊新舊歌本,不論長短篇,長篇如《隋唐演義》七十四卷十二冊,四萬五千句;《雙鸚鵡》五十卷十冊,約八萬句;《雞爪山粉妝樓》五十三卷九冊,《五虎平西》二十七卷七冊,《雙玉魚》十集,都是二三十萬字以上的長篇;短的是千幾百行一冊,還有些歌行體的百數十行的散篇散頁。

時代新歌

潮州歌冊的歌文吸收有本地民歌和戲曲唱詞的一些成分,作品多為改編寶卷、陶真、話本、鼓詞和各地方音彈詞的曲本或戲曲的劇本,也有據本地史實、民間傳聞創作的。

有數百部久經流傳的本子,影響深廣。但長期以來,史志不載,學者不論,直至民主革命時期才有人覺得這是可以利用的宣傳武器,於是出現了如《中華革命軍緣起》、《緩婚配歌》、《中國歷史歌》這些有明顯政論性質的歌文;在以後的大革命時期,出現了《彭湃歌》,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保衛大潮汕》、《魯南會戰》、《南澳光復記》,解放戰爭時期出現了《烏狗曲》等印刷本或傳抄本。

潮州歌冊在潮州文化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既在民間傳播歷史知識,尤其為底層婦女提供文化滋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又為潮劇的產生和發展準備了良好條件,還為研究佛教文化在嶺南的流傳和衍變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2008年,潮州歌冊已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潮州歌冊
    解放後,潮汕地區的專業和業餘作者還創作或改編了許多新歌冊,使潮州歌冊煥發出新的風貌和活力。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潮汕的鄉村依然隨處可見潮州歌冊的說唱場面。隨著在破四舊以及文革命等運動到來,潮州歌冊備受波及,多數作品被燒毀殆盡,據說現在留存下來的歌冊大約有兩百部。
  • 創作潮州歌冊,鼓舞抗疫鬥志
    連日來,湖北武漢的疫情阻擊戰,牽動著每個國人的心,我市的潮州歌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鄞鎮凱就創作歌冊,用特別的方式,歌頌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向抗疫英雄人物致敬。最近,看到全國上下都投入到沒有硝煙的抗疫阻擊戰之中,市潮州歌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鄞鎮凱與市首屆潮州歌冊創作培訓班的學員都坐不住了,他們日夜兼程,創作了《大愛精神滿潮汕》等歌冊作品,將抗疫中的感人故事記錄下來。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在潮州老巷裡,「李萬利」舊宅再傳歌冊聲
    當天,來自潮州、汕頭等地的潮州歌冊傳承者、愛好者及潮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代表們相聚於此,聽故事唱歌冊,不亦樂乎。潮州歌冊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潮汕地區不少上了年紀的人都熟知,甚至可以哼上幾段。
  • 潮州歌冊|筆耕不輟bǐ gēng bú chuò鄞鎮凱新作《高繩芝》
    點擊上方藍色[教育集市]輕鬆加入10w+親子社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州歌冊是廣東省潮州地區傳統民間說唱文學的一種
  • 漳州東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冊「東山再起」
    她們所吟唱的,正是新編的東山歌冊《木麻黃——文昌樹》。歌冊「七言成句,句句成詩,唱之如歌」,是東山縣特有的曲藝。新時代的演唱者們,將谷文昌在東山的功績編成歌冊,讓古老的歌聲唱出嶄新的曲調。【口口相傳 海島風味】東山歌冊起源於廣東潮汕地區的潮州歌冊。
  • 創作演唱潮州歌冊,傳揚抗戰英烈事跡
    昨天,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地在潮汕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潮州歌冊創作採風和演唱活動,傳揚潮汕英烈抗戰事跡,並以此向人們敲響警鐘: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活動中,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傳播辦負責人向潮州歌冊創作班的學員和前來緬懷英烈的學生、市民講述了潮汕抗戰英烈的感人故事,潮州歌冊傳唱指導老師麥微純則現場吟唱了由潮州歌冊創作班學員洪錦波創作的潮州歌冊《抗戰老兵陳來合》。
  • 潮州潮劇團《天之嬌女》全劇,精彩好聽!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到「嶺南之窗」來一趟非遺之旅
    45件(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將亮相!,此次「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是廣州與潮州首度聯合舉辦非遺精品主題展覽,通過「彩」「繡」「雕」三大板塊的對比展示,顯示嶺南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嶺南文化的豐富多彩,促進嶺南文化交融發展,對兩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廣東二團《趙氏孤兒》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潮州歌冊 ——《過番相思歌》
    潮州歌冊 ——《過番相思歌》演唱:陳曉涵作詞:佚名作曲:陳有道來源:星之道
  • 潮州歌冊 ——《月容歌》
    潮州歌冊 ——《月容歌》演唱:方展榮 陳慕凡 吳柔漪作詞:冬梅作曲:陳有道來源:星之道
  • 【阿鋼講壇】潮州電視臺《親歷潮州》欄目訪談實錄
    潮州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潮州工藝美術和非遺文化的靈魂。      潮州工藝美術是顯形性文化,是潮州人文精神的載體,包括玉雕木雕、瓷器彩繪、潮繡抽紗、金銀飾品、花燈紗燈、泥塑粉塑、潮劇潮樂等眾多門類。      潮州非遺文化的發展方向是:求創新守正,與市場結盟,憑品牌取勝,靠人才傳承。
  • 潮州手拉壺非遺傳承人開班傳藝,與雕塑「聯姻」創新品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特別節目《唱響新時代》走進潮州。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親自示範並講解,通過鏡頭讓全國觀眾認識了潮州手拉壺這項傳統技藝。潮州手拉壺,因其純手工打造而極具藝術價值。可由於造型較為單一,近年來發展遭遇瓶頸。如何突圍?
  • 文旅部公示新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2項入列
    其中,潮州2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包括潮州菜烹飪技藝、粵繡(珠繡)。如獲公示通過,則意味著潮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增至17項。 潮州菜傳統菜式《龍穿虎肚》。 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文旅部公示新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潮汕潮州2項入列
    其中,潮州2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包括潮州菜烹飪技藝、粵繡(珠繡)。如獲公示通過,則意味著潮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增至17項。潮州菜傳統菜式《龍穿虎肚》。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潮州市原創潮州音樂作品展播(01)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
    ),同年由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密紋唱片出版發行;1984年入選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廣東省新華書店發行的《潮州音樂曲集》。潮州大鑼鼓著名鼓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潮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現潮州市音樂家協會顧問、潮州市音樂家協會潮州音樂研究會名譽會長、潮州市民間音樂團副團長、團長。國級非遺項目潮州音樂省級傳承人。師承潮州大鑼鼓名鼓師邱猴尚和陳松先生。
  • 潮州鐵枝木偶
    鐵枝木偶的偶頭多使用潮州浮洋大吳泥塑,用泥塑成曬乾烘烤定型後上彩,繪上各種人物的臉譜,再塗上防水蠟。傳統的木偶造型,借鑑了民間神像、古代彩塑等的造型和技法,也吸收了戲曲臉譜表現手法。按照不同的角色身分,演出時穿戴上不同的裝束,就成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戲曲人物。戲服多用潮繡精工繡制,繡工往往精於戲服,是潮劇濃縮的戲裝,也是技藝精湛的工藝品。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這是10月13日拍攝的廣東潮州牌坊街。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新華社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詹奕嘉、毛鑫)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千年古城潮州迎來了近200萬名遊客。近年來,潮州以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為目標,著力推進文化業態創新,文旅融合不斷加速,釋放出的新活力讓這座千年古城越來越「潮」。10月13日,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在雕刻中。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韓江,穿潮州城而過。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點綴在江水之中。
  • 1906年的廣東潮州老照片
    潮州是廣東地級市,位於韓江中下遊,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之名,始於隋開皇十年(591)。其名是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潮州文化貫穿於潮人整個社會生活之中。以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繡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譽播海內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這組老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