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一部影片,已不是一種文化現象

2021-01-18 澎湃新聞

如果您還沒看過《美人魚》,需要從普通觀眾——而不是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宣傳水軍——那裡獲得一份真實的觀影評價,那麼我認為這部比周星馳之前拍的《西遊降魔篇》略好些。

影片情節不再依託《西遊記》構架,故事更加通俗易懂,「環保」主題人人明白;出現的笑料沒有《西遊降魔篇》那麼尷尬,保留了不少周星馳之前影片橋段的特色;雖然也有部分血腥暴力的場景,但至少是符合劇情發展需要的,只是口味略重了一些,有心理準備就可觀看。

如果您只是聽說《美人魚》票房大捷連破紀錄,或是看到影院上座率不錯好奇想去看看,那麼我建議您也不一定非要趕這個趟。

3個月內電影頻道和網絡就會正版上映這部電影,在小屏幕上不花錢看獲得的愉悅,可能會比在電影院和大家一起擠著看更多。因為這不是那種視聽轟炸的大片,片中3D都是示意圖性質的,您也不要太較真。

主要還是看氣質。喜劇氣質。

如果您是星爺的忠實擁躉,那麼您可能已經二刷或三刷這部電影了。如果您對周星馳一點也不感冒,那麼看不看都沒什麼損失。

以上,您都不需要我的建議。

這篇言簡意賅的影評到此結束。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無的廢話,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無的廢話,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無的廢話。

好了,我已經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了。希望沒幾個讀者看這些廢話,我真實的目的是為了湊字數騙稿費,萬一有人看了那我先對不起浪費了您的時間,懇請神保佑大家不要罵我阿門。

因為周星馳確實是太火了。無數小鎮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十年前都瘋狂喜愛周星馳。包括我。於是「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一度成了表達情懷的最佳電影宣傳語。

這裡面包含著「即使眼前這盤菜是屎做的我也打算花錢把它吞了,因為過去我喜歡這個廚子燒的菜而且我從沒給過錢」,這種非理性邏輯。

因為情懷,情懷就是自己曾經的年少輕狂,根本不需要講什麼道理。

面對數量龐大的粉絲,對周星馳的任何一部影片開展正常的社會主義文藝批評,都是往油鍋裡潑水。

除了贊,就是贊。只能贊贊贊。

周星馳的火確實是有根基的。在香港電影最繁盛的上世紀90年代初,周星馳就是一切。他火到什麼程度?僅舉一例:

1992年香港年度票房前十位,第1-5名分別是《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鹿鼎記II神龍教》。

主演都是 周 星 馳。

當之無愧的影壇半壁江山。

其他所有香港演員張國榮、周潤發、張曼玉、成龍、林青霞等等,合起來擠在另外半邊牆上。

想像一下,在國產電影市場全面萎縮的時代,根本沒有網際網路這種看片渠道,需要笑聲的幾億大陸觀眾只能窩在數萬家煙霧繚繞的錄像廳裡反覆觀看周星馳的影片一遍又一遍。對周星馳這種宗教儀式般的狂熱和喜愛,就是那時種下的。

而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電影頻道播放《大話西遊》上下集,觀眾們又驚異地發現原來周星馳影片中不僅只有無釐頭搞笑,還有錯失、悔恨、離別、悵然這些動人元素。原來一部影片可以既集合著爆笑和腦洞,又可以讓人瞬間就潸然淚下。

似一碗絕佳美味的「黯然銷魂飯」,世間竟有如此精品!

於是周星馳就徹底成為了神。

在狂熱喜愛周星馳的同時,影迷往往會忽略一些顯然易見的事實:

周星馳並不是這些影片的導演。他只負責自己表演的那部分。影片的整體風貌特徵與導演和製作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比如《逃學威龍》系列有陳嘉上喜愛的槍戰元素,《鹿鼎記》兩部是王晶和程小東的古裝群戲;《家有喜事》則是黃百鳴的賀歲喜劇系列。把這些都稱為「星爺作品」,是不準確的。

而今天最經典的《大話西遊》,則帶有明顯的劉鎮偉烙印,也有不少借鑑於王家衛的文藝情結。而上映時慘澹的票房狀況,反映了當時香港觀眾仍習慣於把周星馳視作歡樂的耍寶者,而對他努力展現的文藝情調一開始是不適應甚至牴觸的。

但作為一個演員,周星馳並不滿意自己總出演耍賤的活寶,不斷重複自己。他開始介入影片整體風格的創作。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他和李力馳合作導演的《破壞之王》、《唐伯虎點秋香》、《國產凌凌漆》、《食神》、《喜劇之王》等幾部影片,形成了周星馳的銀幕風格的轉向:搞笑中帶著無法直言的深情。有狂熱不羈的一面,也有深沉內斂的抒情段落。

步入2000年,周星馳終於完全甩開別人的束縛,自己擔當導演單幹,開始追求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在《少林足球》、《功夫》中,他的表演更加深沉而不再外化,甚至到了《長江七號》,他完全退居到配角的地位,真正完成了從一個演員到導演的蛻變。

通過簡單回溯周星馳的創作史,可以得出一個最簡單的結論:

「星爺」最好的作品,最受歡迎的幾部,奠定群眾基礎的,比如《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等,其實都不僅是屬於周星馳的,而是集體創作的結晶。導演和黃金配角,都是不可或缺的。

周星馳自己創作的《功夫》等影片,則帶有更鮮明的個人特色:對功夫元素的喜愛,對民樂風格特別是粵語老片和《小刀會組曲》的喜愛,情節線索簡單,人物並不複雜,影片中串聯了若干典型的喜劇表演段落。演員雖然更多,但越來越不是之前的那些黃金配角,而是另一撥星爺自己發掘的人才。

李安評價周星馳作品,是「小孩子的東西」。縱觀周星馳近15年不多的幾部作品,並沒有更多能超越其他港片的內涵和追求。雖然王晶總被詬病是「爛片導演」,但本質來看,周星馳也是一樣,作為北上發展的港人,他們都秉承著香港電影「儘是過火、儘是癲狂」的特性,習慣於把電影橋段推到誇張而不合情理的極致。

就像《美人魚》中殘忍捕殺的場景,就是極致風格的一種體現。過分的血腥場面表現了導演對於美學風格不加節制的追求,有時會觸及到觀眾忍耐的底線。在《西遊降魔篇》中,對妖精的展示甚至已經到了恐怖片的程度。《美人魚》在這個程度上總算知道收斂了一些。

《美人魚》的故事也是單純而討巧的,取了一個簡單到不能更簡單的《色|戒》故事模板。加上大家都看得懂的、無傷大雅的環保主題。顯然相比《西遊降魔篇》對經典小說的改編、多角色敘事來說,周星馳更能把控住這種單線索的情節方式。

沒有了太多故事需要去說,周星馳就能騰出手來,把更多時間花在自己擅長的小情節場面中。整個影片也是依靠這些連續笑料的場景串聯起來。

比如開場「眾人參觀博物館」的笑料,是與後面情節脫節的。「館長欺騙眾人「,就是之前很多影片中「吳孟達欺騙周星馳」的情節變種。「土豪家中宴請眾土豪」的笑料,奚落與反轉方式與《食神》相似。而後面爆笑的「章魚怪自砍章魚腿」的橋段,就是《大話西遊》中「割了吧」的另一次演繹。

周星馳重新撿起自己擅長的這些喜劇方式。很難說有更多創新,只是自己擅長的。

相比上世紀90年代中期周星馳一年拍攝數部影片,而且都在不斷求變求新,今天很難說周星馳還有更多的創造力。他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缺乏與其他導演合作,單憑自己,周星馳很難創造出有深度的複雜故事和角色個性。僅僅是在自己過去的作品中不斷挖寶。

周星馳不算一個多優秀的編劇,本質上仍是一個演員,在演員風格把控上他做得還算出色。即使自己沒有表演,所有的演員也都在努力呈現著周星馳的樣貌。包括那些基本不會表演的老太太們。

但影片的其他方面,則很難說有多完整或高深。作為導演,周星馳的喜好是很單純而統一的。《美人魚》就像一個童話故事一樣善惡分明,通過男主角喜歡的粵語老歌,周星馳又再次追求了粵語老片的懷舊風格。這與《少林足球》和《功夫》,都是很相近的。

今天的電影市場與十年、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喜劇類別中不再只有周星馳和馮小剛。開心麻花、大鵬、徐崢、鄧超、叫獸易小星等風格都在紛紛崛起。周星馳的無釐頭風格就像老師一樣曾經影響過很多人,今天他不再是半壁江山,而只是其中一人。隨著對他作品習以為常,該補的票也終於補完,觀眾會逐漸放下對他的膜拜心態,承認他也只是喜劇風格中的一種。那時影迷也不再會強求從他的作品中發掘出更多深度,以此證明周星馳「是個偉大的人」。好笑就是一種單純的快樂。有的觀眾笑了,就夠了。同樣也會有觀眾因為《美人魚》太傻太天真而不笑。

更多的選擇,總好過單一的選擇。

這些可有可無的廢話就到此結束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影評《美人魚》,一部讓朋友圈分裂的電影
    文 | 王丹君2016的春節檔,電影《美人魚》表現驚人。 「賣情懷」、「放大周星馳的光環」、粉絲無法接受《美人魚》的負面評價產生的爭論,熱鬧的口碑爭議背後,為《美人魚》後期票房的發酵得到了有力支持。 明明這麼爛,為什麼還有人說好? 為此,作為普通觀眾,三聲梳理了自《美人魚》上映以來所收到的一眾影評,並將它們分門別類。它們或者不吝讚美;或者大動幹戈。
  • 《美人魚》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的喜劇片!
    《美人魚》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的喜劇片,整部電影以搞笑為基點。講述美人魚珊背負著家族命運前去阻止並殺掉富商軒,軒的地產計劃和填海工程嚴重威脅到生活在海底的美人魚家族。二人在交手的過程中互生情愫使得美人魚舍不下心殺掉軒,而軒也因為愛上珊而放棄了填海工程使美人魚族群重歸大海,整部影片情節精彩值得一看,更值得深思。
  • 電影《美人魚》的環保敘事分析
    在影片的結尾部分,男主角劉軒和女主角姍姍,像童話裡的公主和王子一樣,幸福的生活在了一所面朝大海的別墅裡。 《美人魚》看似一部愛情片,但實質卻在強調「環保」主題。周星馳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拍電影《美人魚》的最終目的是「帶出一個環保訊息」。
  • 《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美人魚!
    但它又不是一部喜劇,隨著劇情的深入,你會發現喜劇性在減弱,故事性在上升。 對我這種已經嚴重類型化的影迷來說,多少有點彆扭。我喜歡美人,也喜歡魚,但你給我整條美人魚。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我看來,《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一條美人魚。
  • 【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美人魚】
    美人魚影評(一)  星爺合家歡版《下水道美人魚》+喜劇版《色戒》!說真的,我每年看上百部爛片,可以很負責的講《美人魚》絕對不是爛片,環保、愛情、血腥、葷段、無釐頭、屎尿屁全有!拍攝「美人魚」題材liuxue86.com,周星馳是希望拍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美人魚」裡的星爺一如既往的對自己喜歡的影片作致敬之時還不忘緊扣聚焦當下環保問題,雖然環保虎頭蛇尾敷於表面,儘管劇情狗血,但淚點笑點齊飛,有血有肉有內容,有包袱更有內涵,整個觀影全程無尿點,節奏相當的快,段子合集十分HAPPY!
  • 當年致周星馳破產的影片,多年後再映獲高票房,極獨特的文化現象
    0125年前的《大話西遊》被稱為不可複製的經典,不能不說,其前世今生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03竇文濤覺得有一點很有意思,就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很多人對周星馳的喜劇著迷,每一部影片都要看。但當有人學他影片中的那些表現方法時,卻常被批為低俗。而同時,又有很多人覺得談周星馳是一種哲學,覺得很有文化。
  • 《美人魚》賺翻了,選擇「保底」的周星馳虧嗎?
    旱澇保收的保底發行 電影的保底發行,一般指的是製片方與發行方在電影上映前約定具體數額籤訂一個對賭協議,假設影片的實際票房低於這一數額,保底方也必須按照約定數額支付給製作方,如果實際超過約定數額,保底方就會獲得更具優勢的分成收入。 《美人魚》選擇的正是這樣一種發行模式。
  • 《美人魚》中周星馳的電影風骨與周氏喜劇的成功元素
    痛苦也是周星馳電影的必殺技,但從不是他的作品成功的唯一元素。,到了影片最後,他見到了真正的美人魚,並拍照留念。,儘管已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星爺仍將自己喜愛的電玩、漫畫、經典歌曲等流行文化,一遍一遍地定格在大銀幕上。
  • 《封神》和《美人魚2》,誰是下一部40億票房的國產片
    中國機長》都未能攻破30億票房的關口,可見對於一部國產片來說,30億票房是一個極難完成的目標,更不要說40億、50億。在中國電影史上,至今只有三部國產片票房超過40億,分別是《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這三部影片都是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才取得了如此驚人的票房成績。
  • 一部有美人魚的電影,但是過程和《美人魚》完全不同極其糟糕
    小編今天偶然發現一部《東海魚人傳》的電影,我們先來簡單的說一下劇情過往。《東海人魚傳》劇照錦衣衛與東廠和水軍一起為皇帝尋找長生水,但是在大海上漂泊很久差點餓死,碰上一條蛟龍,將船掀翻,太監不讓人救嚴烈,但是嚴烈被美人魚救走在岸上碰到東廠的太監,沒想到島上有一種操控人的螃蟹
  • 《擺渡人》《美人魚》成香港影評學會推薦影片
    《美人魚》《七月與安生》等片入選香港影評學會大獎推薦影片  搜狐娛樂訊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出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五個獎項和六部推薦電影。《樹大招風》成最佳影片,周星馳和黃進分別憑藉《美人魚》和《一念無明》拿下最佳導演。《樹大招風》也讓林家棟贏得了最佳男演員獎,而最佳女演員由《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獲得。  大獎還推薦了六部影片,分別是《一念無明》、《美人魚》、《七月與安生》、《點五步》、《伴生》和《擺渡人》。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
  • 《加勒比海盜》中的海洋文化:美人魚篇
    《加勒比海盜4》中的美人魚概念圖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文化傳說中,她們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稱呼,形象卻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一種半人半魚的水中生物,下面先為大家盤點一下各地傳說當中的美人魚。它們被描述為一種有著猴子腦袋,嘴裡還有許多尖利牙齒的半魚怪物,身體上覆蓋著金色的鱗片,叫聲類似雲雀。
  • 豆瓣上給《美人魚》打一星?還是那個周星馳,但已不是最好的那個周星馳
    給周星馳的《美人魚》打一星兩星,似乎是一種很不專業的事情。這部萬眾期待的電影,上映5天,票房已超11億。
  • 有一種行業口碑,叫做「周星馳現象」
    而他的星輝娛樂也保持著低頻率創作,一年難得出一部電影作品。圈裡口碑一致差評也就是在他離開銀幕的這些日子,娛樂圈卻出現了一股聲討風暴,把周星馳捲入旋渦中心。對他口誅筆伐的不是別人,正是昔日的合作夥伴。那些和他深度合作過的藝人、導演、娛樂公司老闆每次在訪談節目談起周星馳,話風評價如出一轍:小氣、摳門、不尊重演員。
  • 不是臺灣現象級影片在大陸石沉大海,就是大陸票房神作在臺灣遭遇...
    不是臺灣現象級影片在大陸石沉大海,就是大陸票房神作在臺灣遭遇滑鐵盧,同一部作品兩岸票房差距巨大。在臺灣電影市場最賣座的影片前20找不到一部大陸影片,而香港電影也只有周星馳的《功夫》,剩下寥寥幾部臺灣電影,其餘均被好萊塢外片瓜分。當然也有兩岸成績都不錯的大陸電影,比如白百合的兩部電影《失戀33天》和《被偷走的那五年》都表現不錯。《被偷走的那五年》應該算是港片,聚集陸港臺三路人馬,香港導演指導,八成臺灣演員,外加大陸女主角。
  • 《美人魚》《葉問3》為什麼都這麼迷戀保底發行?
    一位金融人士透露,雖然私募默認的門檻是百萬起,像《美人魚》這樣的案例操作非常私密,一般的公司或個人恐怕很難參投。最終,《美人魚》破天荒地創造了內地影市33億的票房成績,並且密鑰延期6個月,現在還在上映中,結局皆大歡喜。 眾所周知,《美人魚》的成功由多方因素共同決定,但也不是毫無風險,也不由少業內人士存疑:倘若當時賭輸,最後該如何收場呢?
  • 據傳周星馳《美人魚2》已殺青,演員大調整,「吳孟達」疑似加盟
    當前我們的娛樂影視行業正在迅速發展,許多成功的影片大都會繼續拍攝第二部。然而,繼續拍攝並不容易,如果情節沒有第一個好,觀眾會失望,甚至觀眾不會買帳,而且有的續集因為演員陣容變化很大,效果也會大大下降。因此,並非所有電影公司和導演都敢這樣做。
  • 龍文化現象 | 吳思遠:李小龍已成傳奇 將來將比肩關公成聖人
    吳思遠先生為道塾·編者按:以下文字,是一位資深香港電影人站在大眾文化的角度,談論李小龍文化現象。這是由李小龍七十年代初掀起的全球性武術熱潮造成的世界級的李小龍文化現象所創造出來的人文奇蹟。因為人類需要英雄,需要偶像,這是人類群體性的精神共同需要而產生的世界級流行文化現象。以後者視角來看李小龍,我們則會發現一個人,一個並不完美但是努力讓自己成為完美的人的人——一個從小就希望自己成為頂尖武術家的武術家,一位致力於通過電影將武術傳遍世界的的武術家電影人。
  • 文化現象不是真相,貧富差距誰能解
    1、電影文化現象不是真相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影片。然而,看似現實主義的文化現象,終歸併不是社會真相。可是,就算電影正在以一種更快、更新、更便宜的方式抵達人心,我們依舊不能找到現狀問題的所有答案。不是嗎?
  • 明明是一部美人魚劇,但大家都在吐槽臉難看!
    點擊播放 GIF 0.0M不論是哪一部影視作品,美人魚的形象大都是上半身美女下半身漂亮魚尾的模樣,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劇就不一樣了——《詭媚海妖》第二季看海報就知道這是一部驚悚類的奇幻劇。點擊播放 GIF 0.0M她除了有魚尾外,還有著尖牙、利爪、魚蹼、背鰭,並不是十分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