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八路軍路南部隊緊急馳援路北,在敵人眼皮底下堅持戰鬥

2020-12-24 陳天刑

在五一大掃蕩的前期作戰中,我軍六分區路南指揮部採取了敵進我進的作戰方針,大膽前進到滏陽河以南的敵佔區,跑到敵人自以為安全的腹心地區活動。

當時靠著準確的情報工作,和指揮員的精準研判,我軍一直在敵人合圍的手指縫裡面穿插來去,如遊魚一樣讓敵人每次都和我們擦肩而過。但是不久以後,隨著日軍掃蕩程度的加深,嚴酷的鬥爭開始了。

一、路北根據地主力的巨大損失

這次的事情發生的非常突然,根據上級指示,本已跳到外線的我軍路北根據地主力,在僅僅回到根據地三天之後,就遭到了日軍的合圍。在5月23號這一天,我軍在崔氏村外、王家鋪、李家角,和日軍進行了三次慘烈的戰鬥,整個警備旅一團團直和兩個營的主力損失巨大。當時這個消息傳到路南指揮部的時候,帶來的震動是巨大的。

據徐光耀回憶,當時帶來這個消息的,是原本跟著旅直及一團在深南活動的宣傳科長劉子英。當時他突然來到二團,而且居然脫下軍裝換上了便衣,一身老百姓的「紫花」褲褂,方圓臉上還箍著條舊毛巾,風塵僕僕完全化裝成了一個普通農民形象,看上去很刺眼。當時徐光耀以為他是為了加強路南指揮部的政治工作而來,於是急忙去看他。誰知很讓他吃了一驚:

他一見我便極親熱地叫:「哈哈徐光耀!你從哪裡來呀?」我答:「從束冀七小隊。」他隨口問:「情況怎麼樣?」我一聽,以為他要聽我檢查工作的匯報,忙掏出小本兒,按照寫好的提綱,把七區小隊怎麼自由散漫,怎麼不成個隊伍的樣子,很鄭重地說了起來。但我很快發現,他精力完全不集中,剛聽了七八句,便擺手說:「好啦,我還有點事兒,改日再說吧。」逕自去了。

後來他才知道,怪不得劉子英那麼的驚魂不定,他是剛從大難中逃脫出來的。他是九死一生突圍以後,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部隊,來趕緊通知路北主力被日軍合圍,損失慘重的消息的。

當夜就聽到參謀們悄悄說:我旅直及一團在深南遭到巨大損失,旅長王長江和參謀長葉楚屏下落不明,一團團長被俘,副團長犧牲,隊伍潰散。同時被敵人搞垮的,還有四十地區隊和深南縣大隊等等。真像天塌了一樣,震得我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又實在不能不信。

這樣的消息,意味著整個六分區的部隊,直接損失了一半,而且還是最精銳的一半。因此當時在路南指揮部的指戰員心裡掀起的驚濤駭浪,那是可以想見的了。

二、失掉聯繫的路北突圍部隊

但是其實警備旅旅直及一團的那次損失,並沒有路南指揮部當時認為的那麼大。雖然在崔氏村外和王家鋪村經過慘烈悲壯的戰鬥,我軍最終大部分突圍失敗,警備旅一團政委陳德仁、軍區宣傳部長張仁槐、一團副團長郭慕汾壯烈犧牲,一團團直和一營也基本上被打散。

但是經過二營的艱苦奮戰,我軍同時也在李家角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不僅旅長王長江和參謀長葉楚屏等旅直機關幹部安然無恙,就連二營也只損失了23人,絕大多數都突出了重圍。

但是當時的最大問題,是我軍缺乏通信聯絡設備,營團級壓根沒有電臺。而旅部在突圍以後,又在南北梨園遭遇到敵人,部隊沒辦法只能分散活動,和路南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二營更是在李家角突圍以後,就自己獨立活動。他們當時又在5月27號一天之內,連續打了中央村和高家莊兩場戰鬥,突圍後更是因為損失很大,整體降格成了混編連,完全和上級失去了聯繫。

在當時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失蹤部隊很容易被當成是已經損失。因此路南指揮部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做出了整個路北根據地的所有部隊,基本上已經全部被日軍搞垮了的結論。現在整個七分區的反掃蕩重任,就全部壓在路南指揮部這17個連身上了。

三、緊急馳援的二團

當時的鬥爭形式,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的。六分區本來的分兵,是把精銳部隊放在路北老根據地,而一些沒有形成戰鬥力的新部隊,都放在路南打遊擊。以現在的路南主力警備旅二團為例,全團共760人,部隊沒有營級,只有四個連加一個機槍連。而這裡面只有兩個連是從當時120師特務營轉過來的老兵,戰鬥力較強。

而當時路北根據地的主力,僅當時一團的兩個主力營就有1100多人,加上40區隊、深南縣大隊的民兵,總兵力共2000多人,應該說是兵強馬壯的。這樣的主力都已經被日軍全部擊潰,部隊領導全部下落不明,那敵人出動的兵力之雄厚,那也是可以預見的。

可是當時的情況,路北根據地又迫切需要救援。別的不說,被打散的2000多路北根據地主力,肯定還有許多人分散在各地。而除了作戰人員,之前還有1000多各級幹部和機關人員,也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裡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路南指揮部的領導們經過討論,並沒有過多考慮自身的安危,而是立刻決定二團立刻主動出擊,前進到深南老根據地去,一方面打遊擊吸引敵人的注意,另一方面想辦法救援收容被打散的幹部戰士。徐光耀的回憶錄裡面,有他正在區小隊的時候,恰好遇到曠伏兆政委帶隊去路北支援的回憶:

又走了三四裡,快到滏陽河了,偵察員報告,前頭不遠處的大堤後面,窩有大股鬼子,暫時動向不明。部隊於是戛然而止。曠伏兆上了墳頭,拿望遠鏡向遠處望,一臉的嚴峻神色。恰好旅部作戰股的王參謀(王治國)過來了,他身高馬大,面目俊偉,腰插紅綠兩面小旗,闊大的步伐把土塊踢得冒煙。

曠政委從墳頭上下來,跟二團林海清團長及王參謀低聲說了幾句。團長立即給後衛三連下命令:你們改作前衛。三連長立地轉身叫:「七班,頭前開路!」七班戰士刷地站出來,「咔嚓」一響,齊齊將刺刀插上了槍頭。王參謀抽出小綠旗,揮臂向北一甩:「走嘍!」然而正北沒有路,只一窪齊人高的玉米,但部隊一個蛟龍擺尾,直朝玉米地衝去,隨著潑剌剌一陣響,玉米大窪立即踏出一條三尺寬的道路來。整個部隊風濤翻滾樣一直向北!

部隊當夜就跨過了石德路,向著我軍在深南的老根據地急速前進。這時候,曠伏兆其實已經知道:在老根據地這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是來火速救急的!

要知道這個時候在深南根據地掃蕩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九旅團和第四十一師團的精銳主力,日偽軍合計約18000人,曠伏兆政委帶著二團區區700多人,從路南前進到路北,這是對戰友的心急如焚,是不計個人安危的慷慨赴難。這是怎樣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和感天動地的戰友情誼啊。

四、對被打散人員的收容工作

二團返回深南根據地的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開展了我軍的收容工作。特別是到了6月初的時候,我軍被打散的路北分區司令部的主要幹部,終於在地下黨的想方設法之下越過了敵人的封鎖,和路南指揮部在石德路南會合。他們的到來,更確認了我軍還有不少人員在根據地被打散,流落在各地的消息。

當時分區司令部立刻就派出了收容人員,由分區交通科長劉思齊、一團的王成烈等人帶隊,在路北任家坑一帶成立了收容處,專門做被打散人員的收容工作。當時在深南根據地,相繼有警備旅一團團直和兩個營1100多人,加上40區隊和旅部機關,和民兵以及各縣區幹部,一共3000多人被打散。這其中有很多人犧牲了,但是更多人只是隱蔽起來,一有機會還在不斷尋找著大部隊、不停地堅持鬥爭。

這裡面成建制堅持作戰的,主要是二營林子元營長所帶的60多人混合連,王家鋪突圍後,由一營徐月波營長和陳繼祿幹事帶的100多人,還有崔氏村外突圍後,由一營二連副指導員霍耀祥帶領的一個班。再加上零散歸隊的幹部戰士,我軍前前後後共收容被打散人員400多人。

正是有這樣被打散了重新聚攏,拼盡最後力量也要突圍,也要找到大部隊,重新堅持鬥爭的戰鬥精神,我軍才能一次次跌倒以後重新爬起來,從低谷重回巔峰。

五、警備旅二團在敵人眼皮底下的遊擊戰

當時的警備旅二團,完全不顧自身的危險,果斷返回了路北衡水地區活動。當然,考慮到當時深南根據地的局勢惡劣,部隊也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採取了白天隱蔽休息,夜晚穿行於各地點之間,尋機打擊敵人的辦法。這樣的遊擊戰,屬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雖然部隊非常辛苦,但是敵人也很難抓到我們,也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其中有一次,二團發現日軍的部分補給,是通過船運的。他們就巧妙設伏在了蘆葦蕩裡面,伏擊了敵人在滏陽河上的運輸船。這次伏擊進行的乾淨利落,不僅擊斃了數名押運的敵人,還繳獲了不少物資,補充了自己。

另外一次,在距離衡水城5裡地的五花營,我軍設下了埋伏圈。這次運氣更好,碰到了剛從衡水城裡出來,準備到鄉下偵察掃蕩的日軍二十多名騎兵。經過數分鐘激烈的戰鬥,措不及防的日軍騎兵紛紛被我打下馬來。這次我軍因為包圍圈設置隱蔽而且嚴密,讓日軍遭遇突然襲擊後沒法逃走,迅速殲滅了這股日軍騎兵小隊。打死日軍騎兵20多人,繳獲戰馬20多匹,而且還俘虜了三名活著的日本兵。而相對的,我軍二團無一傷亡。  

以後的幾天裡,警備旅二團一直貼住石德路活動,在敵人設防最嚴密的鐵路線兩側輾轉潛伏,所駐村莊都距離敵人的據點很近,多則三、五裡,少則一、二裡。可以說是就在敵人眼皮底下活動,白天聽得見火車的嘶鳴,晚上望得見一溜溜崗樓上的燈火。

不過我軍準備充分而嚴密,隊伍只要一進村,就馬上掘壕備戰,嚴密封鎖消息,禁止任何人外出。敵人當時的重兵都深入根據地「掃蕩」去了,它們的巢穴地帶倒成了我們最安全的地方,不斷被我軍伏擊,卻始終沒有找到我軍。

而敵後的艱苦遊擊戰,也讓二團的減員不斷增多。堅持到六月底的時候,警備旅第2團由760人減少到了577人,損失183人,部隊整體損失率接近25%!

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二團堅持的遊擊戰,振奮了根據地的民心士氣,打擊了小股下鄉搜捕的敵人,收容了我軍的失散人員,對地方幹部恢復根據地的工作,也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敵人殘酷的五一大掃蕩,正是靠著我軍這種一團打散了二團上,不斷前赴後繼的犧牲和奮戰,才堅持下來的。

相關焦點

  • 鮮為人知的對崮山血戰:千名八路軍打八倍日軍,敵人燒屍用了三天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沂水縣對崮山一帶曾發生過一場鮮為人知的血戰:一支1000人的八路軍混合部隊被多達八倍的日軍重重包圍,最終僅有半數幹部戰士成功突圍,但也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敵人光是燒屍就用了整整三天。
  • 二十八、八路軍二團分出來的二線區隊,在戰鬥中俘虜了高麗棒子
    這樣的以老帶新,有利於部隊的快速成長,在快速擴軍的時候很好用。當然,這樣做也稀釋了部隊的戰鬥力,造成了戰鬥力不強,無法的敵人正規作戰。下面,小編就逐一講一下這三支部隊的戰鬥。乾雲清的指揮特色,是善於指揮平原小部隊,以隱蔽的伏擊戰突襲敵人,敵人進入伏擊圈以後,在短暫而猛烈的火力突襲之後,他經常帶部隊進行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屢次以突然襲擊給敵人予殲滅性的打擊。他們曾經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四日,伏擊了從深縣出擊的敵偽軍一個營400餘人,以猛烈的火力突襲斃敵50餘人。
  • 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英模部隊特製臂章收藏版
    「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方隊 該方隊榮譽旗幟有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模範黨支部、黃崖洞勇士連、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八路軍第129師等。 3月17日,日偽軍1000餘人,分兵11路合圍駐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4連奮勇阻擊各路敵人。
  • 三十一、八路軍戰士們靠著老百姓的掩護,最終躲過了敵人的追擊
    因此我軍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咬著牙一直前進,爭取和敵人最後失去我們目標的地方,離得越遠越好。當晚我軍指戰員們憑藉著最後的意志力,又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直到天已全黑的時候,才最後轉移到趙縣以西的一個村隱蔽起來。這個時候,戰士們真的是已經累癱了,再也走不動了。
  • 血戰對崮峪:八路軍和第51軍攜手殺敵,14勇士誓死不屈跳懸崖
    八路軍陷入重圍,但並未慌亂,通過偵察儘量找出日軍「梳子」縫隙較大的地方,分路突圍。血戰兩天後,終於突出了日軍布下的第一網。 然而為時已晚,8000多日軍兵分十幾路已從各個方向合圍而來,敵人的第二張大網已在一夜間成型。 這時天已大亮,敵軍有機動優勢,又有飛機偵察,如果白天貿然突圍,很可能被團團包圍。 此時,擔任突圍總指揮的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王建安手下只有500多人的直屬特務營,其餘都是非戰鬥人員。
  • 1939年,同日軍戰鬥後的八路軍,俘獲的日本兵和戰利品
    1939年,戰士記者沙飛拍攝了一組珍貴的八路軍與日軍戰鬥後的照片,真實的記錄了八路軍與當地民眾共同抗日的畫面。照片有繳獲日寇的槍枝彈藥和軍需物資,並俘獲了一批日軍俘虜。陳莊戰鬥繳獲了日軍的戰利品,八路軍120師359旅五臺戰鬥俘敵若干名。
  • 12歲參軍的八路軍英雄:犧牲在日軍投降前3天,上級給他記特等功
    他軍事技術很過硬,戰場上又相當勇敢,他在很多戰鬥中表現的極其突出。1941年春天,衛金柱所在的連隊承擔重要的戰鬥任務。當他們來到沁縣的時候,100多日偽軍跟了上來。衛金柱一邊催促大家追趕大部隊,一邊和指導員一起佔據有利地形阻擊敵人的進攻。在激戰中,兩人擊斃了幾個敵人,但敵人繼續向他們衝上來。兩人邊打邊撤,指導員在戰鬥中負了傷,最後不幸被敵人俘虜。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這個連隊在抗戰時期的正式番號是八路軍115師教導第6旅16團2營5連。因為對敵繳獲較多的緣故,該部全部是日式裝備,人人頭戴鋼盔,手持三八大蓋槍,連隊有輕機槍4挺,不管何時都保持戰鬥人員150人以上。當然這樣的連隊也並不多,是冀魯邊區八路軍中的一個主力連。
  • 《解放日報》專題報導——八路軍在沁沁區
    沁(沁水)、沁(沁源)區,包括白晉路以西,同蒲路以東,臨(汾)、沁(源)公路以南,曲(沃)高(平)公路以北這個區域。去年(五月)中條山戰役,這裡遭受了敵人殘酷的蹂躪,不到半年,敵人「秋季掃蕩」又伸出血腥的魔爪,要想擾取這個區域。
  • 14歲那年,他追著八路軍出了村 九旬抗戰老兵追憶:與左權並肩作戰...
    不管怎樣,我們是要堅持到底……」這封家書寫下不久,一隊八路軍戰士來到了山西省長治縣的中山頭村。當時,日軍加快了侵略步伐,河北、山西太原等地相繼淪陷。當地村民對於士兵的突然到來,感到擔憂。「但他們跟其他部隊不同。」當年14歲的張文輝悄悄跟在這隊人的身後,看到他們在村裡的牆上寫下「中華民族危亡」、「不當亡國奴」、「與華北人民共存亡」等宣傳抗日的標語。
  • 不朽的老番號:10個英模部隊的番號背後含義
    戰後,連隊被343旅授予「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榮譽稱號,也是平型關戰鬥中唯一一個被授予榮譽稱號的連隊。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部隊夜襲陽明堡一舉擊毀敵機24架,重創了日軍在晉北戰場上的空中突擊力量,創造了步兵擊毀飛機的戰鬥範例。「劉老莊連」英模部隊
  • 八路軍僅靠一門步兵炮,攻克了敵人240處據點 - 河青新聞網——河北...
    冀南軍區最初的機關駐地在今天河北省南宮市(縣)一帶,後來戰鬥形式變化,機關駐地遷到了山東省莘縣楊莊村,在這裡也組織了八路軍冀南軍區的軍工廠。當時軍工廠的主要負責人是山東臨清人楊其延,有個技師叫蓋克來自山西。軍工廠成立之初,規模不大,條件很艱苦,但是宋任窮非常重視這裡。軍工廠的戰士們也很快用非常有限的條件創造了不少奇蹟。
  • 和敵人拼刺刀,女扮男裝五年未被發現,恢復女兒身後,情路坎坷
    1945年,八路軍正好路過小俊卿的家鄉,14歲的郭俊卿有了想參軍的想法。做了兩年男孩的郭俊卿,去了部隊別人也看不出她是個女孩,但是此時的郭俊卿又瘦又小,不像成年人,就沒有允許她入伍。但是我們的小俊卿沒有死心,就這樣部隊走到哪,她跟到那,最後也是被她的誠心所打動,順利地加入了八路軍。
  • 「集結號」式的英雄部隊,遭日軍毒氣攻擊,被俘後沒有一個屈服
    1941年1月15日,日軍第12軍以第21、第32師團及偽軍一部約1萬人,在航空兵及裝甲部隊的支援下,分六路對以範縣、觀城為中心的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18日凌晨,日偽軍對魯西地區黨政機關、教導第3旅旅部、第7團和第129師新編第4旅形成了包圍。
  • 冀中軍區六分區第四十四地區隊反掃蕩戰鬥(六)
    在五一大掃蕩的時候,到了六月下旬的時候,敵人的掃蕩已經進行了50多天了,我軍各部隊都遭受了比較重大的損失,各主力部隊紛紛轉移到外線。相比之下,第四十四地區隊雖然也減員了一百多人,但是部隊損失只佔四分之一左右,主要建制和戰鬥力仍在。因此,在敵人五一大掃蕩的後期,六分區的主要戰鬥任務,都落在了四十四地區隊這一支隊伍頭上了。
  • 1944年八路軍一場伏擊戰:跟影視劇差別大,圖8老百姓送來慰問品
    福爾曼在延安和華北根據地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實地調查,他將所見所感寫成《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導》(又譯為《北行漫記》)一書。福爾曼在書中如此報導了陝甘寧邊區及艱苦卓絕、英勇抗日的八路軍真實情況。【向伏擊點行軍】這是一組反映八路軍進行伏擊戰全過程的老照,從中可以看到八路軍的真實面貌、武器裝備情況、伏擊戰戰術特點等。
  • 二十九、官兵一致的八路軍保持戰鬥力,在孔小營和蔡村兩次被合圍
    一旦轉移過程中發生了戰鬥,那好幾天沒有飯吃那是常事。照一般來說,這種缺糧少彈又隨時有生命危險的隊伍,是會很快潰散的。但是八路軍沒有!他們多次被敵人打散,或者在撤退過程中跑散。絕大多數幹部戰士,都會盡一切可能主動尋找隊伍。部隊被打散就結合成小組作戰,不久以後就會重新聚攏起來,這已經是我軍的常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