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 悄然長大

2020-11-24 中證網

  在北京首鋼園第三高爐,紅色燈光映襯著煉鐵高爐,工業時代的老舊遺產依然鏽跡斑駁,經改造後卻搖身一變成了充滿未來感的發布會現場。近日,以「科學夢想,創造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首鋼園召開。專題論壇、「科幻之夜」、科幻cosplay、科幻藝術展覽、國內外科幻影片展映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給公眾帶來一場場科幻視覺盛宴。

  如今,科幻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和新興文娛消費的重點方向,逐漸成為全球範圍內頗具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在中國,科幻閱讀、電影、遊戲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中國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曾說:「當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正快速推進,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未來感』的國家,這是中國科幻成長的肥沃土壤。」那麼,科幻產業究竟是什麼?中國的科幻產業發展的如何?未來是否會形成全新的「中國科幻」?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科幻產業高速增長

  還記得2019年年初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嗎?這部科幻電影票房高達46.88億元,不僅讓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也使更多人關注、了解到科幻領域,並將中國的科幻產業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今年中國科幻大會上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達658.71億元,較2018年的456.35億元增長44.3%,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這其中,《流浪地球》的熱映,功不可沒。給予人們無限想像力的科幻作品,在轉化成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後,帶來的產業價值同樣超乎想像。

  一般認為,科幻產業囊括了這一類型的文學、藝術、影視、動漫、遊戲等各種形式的載體,公眾日常接觸到的科幻閱讀、科幻電影、科幻電視劇、科幻電子遊戲、科幻教育及科幻周邊等都屬於科幻產業。更廣泛意義上,與科幻相關的主題公園建設等科幻娛樂體驗消費,科幻作為城市規劃的形式、藝術設計的理念等,也都是科幻產業關注的內容。

  《報告》顯示,從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的細分市場來看,科幻遊戲佔比最高。2019年國產網路遊戲共審核1380款,其中科幻類型題材遊戲約佔15%,全年產值突破430億元。2020年上半年,科幻遊戲產值已突破220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2020年和平精英職業聯賽S1賽季期間,快手總觀看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次。

  在我國科幻產業第二大細分市場——科幻影視領域,2019年湧現出一系列科幻大片,科幻電影市場票房達195.11億,年度票房前十名中有三部是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被光抓走的人》等影片貢獻票房71.41億元,是2018年國產科幻電影票房的2.12倍。與此同時,17部科幻網劇貢獻產值超過20億元。

  2019年,中國科幻閱讀市場總體產值約為20.1億元,同比增長13%。除傳統紙媒圖書之外,數字閱讀和有聲讀物也在穩步增長。2019年,科幻類型的數字閱讀市場規模約為6億元,同比增長40%;科幻有聲閱讀市場規模約為8000萬元,同比增長為33%。

  在科幻周邊產品市場,頭部效應開始凸顯。2019年全國科幻周邊產品品類總和超過1000種,市場總體價值約為13.5億元。其中《流浪地球》《三體》等熱點IP的周邊產品在2019年貢獻產值5億元。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指出:「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科幻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呈現蓬勃生機,許多部門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科幻的社會機構、產業機制正在快速成長,迎來中國科幻事業強勁發展的勢頭。」

  產業鏈條逐步完善

  「科幻之夜」活動中,前沿的運動捕捉和舞臺追蹤技術展示,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科幻氛圍;科技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展覽上,高端製造、新材料、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產業領域前沿科技成果,讓參觀者體驗未來「黑科技」;「晨星杯」辯論賽上,科幻主題的辯題帶來觀點交鋒……

  其實,《流浪地球》等「爆款」出現之後,如何完善中國科幻產業的鏈條,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議題。今年的中國科幻大會上,除了有精彩絕倫的思想碰撞、「腦洞」大開的科幻展覽,還發布了許多促進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硬核」措施。

  中國科協與北京市政府籤訂了促進北京科幻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幻研究中心也成立運營。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就表示,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將形成科學家創新、科幻作家創作、創意者創造、企業家創業、投資家創投的完整鏈條,創造更高思想價值、更多產業價值。

  首鋼園區也瞄準了科幻產業這塊「大蛋糕」,宣布將以工業遺址公園為載體,建設佔地71.7公頃的科幻啟動區。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曉明表示,今後幾年,園區將通過加快科幻產業創作人才集聚,高新科技製作場景及體驗場景營造,科幻活動交流與版權交易平臺建設,科幻特色主題劇場建設等工作,打造京西「科幻之城」。

  首鋼園所在的北京石景山區同樣發布重磅舉措,出臺《石景山促進科幻產業發展政策》(即「科幻16條」),聚焦科幻產業關鍵技術、原創人才、場景建設三大關鍵要素,設立科幻產業專項資金5000萬元,從八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我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首鋼園建成一座科幻之城,成為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產業創新展示重要窗口,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幻產業特色園區。」付曉明向本報透露,自11月1日起,通過「AI尚首鋼園」微信小程序,已經徵集到7個科幻相關項目。此外,已有近50個科幻相關項目來問詢合作,其中部分企業對園區未來影視製作相關配套設施場地、「科幻16條」政策具體執行等較為關注。

  近年來,為促進科幻產業發展,各方面做出不少努力。自2016年以來,中國科幻大會已成功舉辦五屆,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科幻業界和廣大科幻愛好者的廣泛關注。2017年,專門以科幻和想像力的探索為主的研究機構「科學與人類想像力中心」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宣布成立,持續追蹤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狀態。今年7月23日,國家電影局與中國科協共同發布《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首次就科幻電影事業發展頒布的指導性文件,簡稱「科幻十條」,為科幻產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中國科幻產業鏈正在逐步完善,過去存在於文字中的科幻正在向更多維度拓展,影視、遊戲、玩具、周邊等都將成為科幻經濟的動力和引擎。」致力於推動科幻產業發展的科幻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表示。

  期待一種「中國科幻」

  科幻來源於科技發展,科幻引領科技發展,科幻的疆域永遠沒有盡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科幻產業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隨著未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幻將會進一步融入人們的生活,科幻產業也會迎來發展機遇,中國科幻產業市場潛力發展巨大。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創作研究基地主任王晉康,秉持國強則科幻強的理念。他認為,科幻與國家發展尤其是科技發展呈很強的正相關性,只有社會達到了足夠的發展水平,有了足夠豐厚的科技土壤,才會帶來足夠的科幻讀者和科幻作家,形成科幻的高潮。

  《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表示,正如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曾說,在快速變革的社會,人們會自然地把目標轉向未來。「就像開車一樣,車速很慢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抬眼看更遠的地方,而當車速很快,如果你只盯著腳下會出問題,我們不得不把雙眼抬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今天中國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經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中國科幻最核心的發展動能。」姚海軍說。

  在美國,科幻創意產業是僅次於航空工業的美國第二大創匯產業。好萊塢科幻電影在全球的成功,證明了人們對科幻的喜愛。而「新科幻出東方」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則反映了《流浪地球》後人們對中國科幻的厚望。

  「從題材、風格、流派來看,我們期待一種『中國科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科幻評論家嚴鋒說,不停留在模仿跟隨,確立「中國科幻」的價值和獨創性是非常迫切的問題。在他看來,循著中國科學創新、技術哲學、社會心理等的路徑,中國科幻完全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坦言,在科幻作品內容方面,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大的差異,同樣關注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生物科技等新變化,「但我們需要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能夠表現出不同的作品,這才是科幻創新的本質」。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David G·Evans(戴偉)說,「科學是全世界的,科幻也一樣,好的科幻作品肯定會吸引外國觀眾。我相信中國肯定會保持自己獨特的思路,我對中國科幻作家有信心,有自己獨特的方向會有更大的成功。」

  「作為科幻產業的排頭兵,中國科幻電影無疑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推動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電影導演張小北從科幻影視角度,指出了中國科幻的發展潛力。電影導演郭帆也表示,中國的科幻土壤有待更多的硬核科幻作品來培育,養成中國的「科幻語境」,形成良好生態之後,科幻產業必將繁榮。(記者 葉子)

相關焦點

  • 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橋段 如今已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2020年,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步入了科幻電影中,常常提及的科幻時代,在二三十年前,2020年至2030年的這個時間段,尤其受到當時科幻電影的偏愛,前後有近百部作品,都將時間設定在了這一時段,而電影中的情節也並非全部是臆想,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如今已經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 ​【好畫】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中國最好的科幻漫畫,沒有之一!
    由中外30位大師級著名漫畫家創作的劉慈欣科幻系列漫畫,在原著基礎上創作設計出極富想像力和美感的畫面故事,就像劉慈欣可科幻小說一樣無與倫比。可以說他是中國最好的科幻漫畫系列了,沒有之一。這套書不僅能訓練你的想像力,也是一場關於「科學,人文,哲學,藝術和美」的教育。- 1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這才是該讓孩子看的中國科幻漫畫!
  • 中國科幻新浪潮:過去十年,讓世界聽見了中國科幻的聲音
    而在劉慈欣之外,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科幻作家開始崛起,郝景芳的《流浪蒼穹》、陳楸帆的《荒潮》都在近年被譯介到海外,讓世界聽見了中國科幻的聲音。,科幻作家飛氘就曾經在一次研討會上將科幻比作中國文學中一支「寂寞的伏兵」。
  • 中國科幻還有救嗎?
    科幻本來就是個小眾的東西,市場沒有其他類型片那麼大,好萊塢片子進入中國那麼多年,又已經把大家對於科幻的要求提高到了國際標準。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偏偏還不完善,特效技術的高要求決定了巨大的投資風險,導演想拍,但資方都不敢投,一不小心就容易血本無歸。《流浪地球》有,也應該不是最後一部,但我們要等多久,依舊還是未知。而且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等來的是《上海堡壘》,還是《流浪地球》。
  • 這部史上最長壽的科幻劇集,對中國科幻有哪些啟示?
    他回憶,國內第一次看到《神秘博士》在1987年左右,而《戴立克入侵地球》拍攝於1966年,相當於花了20年時間傳播到中國,這反映了這部科幻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神秘博士》有很多頭銜,不僅被稱為「史上最長壽的科幻劇集」,還有「科幻劇教科書」,最著名的頭銜是「英國國劇」。《神秘博士》能成為英國國劇並不是偶然。
  • 科幻題材的空窗期,漫改IP《龍虎5世》如何突破次元壁塑造中國式科幻
    與此同時,此前幾乎處於空白期的科幻題材影視劇在國內市場上也悄然興起。雖然《端腦》、《天意》等題材不同、形態各異的科幻劇層出不窮,但仍難出口碑之作。 漫改IP劇突破次元壁很難,講好科幻故事也很難。雖然從觀眾對美國的漫威系列和DC系列的追捧就可看出科幻題材背後的潛在市場,但由於中國自身的科幻基礎薄弱,更限於場景搭建、後期技術水平等因素,本土化的科幻作品依然數量稀少,且缺乏代表性作品。
  • 聊齋科幻剛來,喜劇科幻又來,中國科幻還能怎麼拍?
    2019年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讓我們見證了《流浪地球》的爆發,《2020年中國科幻電影還在繼續。因為在這個領域燒的錢真的不少。《機械畫皮》作為網絡大電影就這麼來了。居然這部片子走的是舊瓶裝新酒,用聊齋的《
  • 2020中國科幻大會聚焦科幻電影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假繁榮」的中國科幻?|科幻世界|珊瑚島上的死光|三體|科幻小說|...
    10月25日至27日,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極富科幻氣息的重慶,舉辦了盛大的中國科幻人聚會,以劉慈欣為首的百名中國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精英匯聚一堂,召開中國科幻群英會,慶祝中國民間科幻大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會上,向同獲雨果獎的郝景芳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發科幻星雲勳章。
  • 明日戰記 | 中國科幻,中國造!
    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658.71億元,同比增長44.3%;國產科幻電影票房比上一年翻一番;科幻數字閱讀市場增長超四成……近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公布的這組數字刷新了國產科幻產業的新紀錄。不論是出版市場、遊戲市場,還是影視市場,「科幻」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市場熱詞之一。
  • 中國科幻電影新元年
    文/羅曉汀如果我能穿越到500年後,見到那個時代的人,我想提幾個問題:2019年春節檔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命運到底被改寫了沒有?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到底有沒有真正到來?在其後的歲月裡,中國電影工業又到底能打造出多少部讓觀眾震撼的科幻電影?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
  • 中國科幻電影有救了
    不客氣地說,在《流浪地球》出現之前,中國的科幻電影還停留在「基礎科幻的低質階段」。題材匱乏,故事乏味,對於科幻元素淺嘗輒止.諸多「疾病」纏身的國產科幻片,大多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偽科幻」。與中國傳統的武俠玄幻相比,科幻講究邏輯的自洽合理與科學的嚴謹精神。而《流浪地球》作為國產科幻的裡程碑,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何將中國人和中國元素不違和地融入科幻設定中。關於這一點,我們從預告片中就能夠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 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
    一系列促進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也陸續發布。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nbsp&nbsp&nbsp&nbsp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時代。它打破了以往好萊塢科幻電影在中國科幻電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在此之後,《上海堡壘》《瘋狂的外星人》等陸續上映,中國科幻電影在不同類型上都做了積極嘗試。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他的科幻代表作品有《小靈通漫遊未來》《腐蝕》、「金明戈亮探案集」等。葉永烈去世後,科幻科普界同仁深感震驚和悲慟,他們紛紛通過撰寫文章和舉辦活動的方式悼念緬懷這位科幻泰鬥。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特設「歷久彌新——葉永烈科幻作品的時代意義探討」以緬懷葉永烈。
  • 期待中國科幻電影新浪潮
    期待中國科幻電影新浪潮任姍姍 下一部《流浪地球》在哪裡?自從電影《流浪地球》這一2019年中國影壇的現象之作「橫空出世」,科幻便成了國內影視界炙手可熱的題材。自劉慈欣2015年獲世界級科幻大獎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以來,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學走近大眾、走向世界。近年來,不少中國科幻文學作品被譯介到海外,讓世界聽見了中國科幻的聲音,為科幻IP的再開發提供資源,也奠定了中國科幻片「走出去」的觀眾基礎。隨著科幻文學的勃興,科幻文化的熱度也在攀升。中國科幻大會自2016年開始舉辦,吸引了中外科幻領域各種群體。
  • 中國科幻不完全史
    與其他類型一樣,科幻電影也脫胎於科幻小說。它們同以自己的方式,對抗來自現實的沉重引力。「1840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打開了中國封閉多年的門戶。」這種形容修辭,的確爛俗而缺乏新意。戰爭並未給彼時中國帶來真正的文明,但福禍相依的另一面是,它帶來了科幻小說這種國人從未耳聞的東西。
  • 中國科幻正在進行時 第八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陳楸帆認為,中國科幻要走向世界,必須同時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要不斷探索找到一條中國科幻的國際化道路,「將中國精神與科幻創作相結合,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文化在科幻文化中的創作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中國科幻大會聚焦遊戲中的科幻世界,再現想像與創造力
    每年一度的中國科幻大會已經成為國內「科幻迷」們最為期待的事件。第四屆中國科幻大會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舉行,相信所頒布的獲獎作品即將再度引發一波熱潮。只有四屆歷史的中國科幻大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顯然還遠不如已有80年歷史的世界科幻大會(Worldcon),但背靠龐大的中文閱讀人口基數,以及網絡文學、自媒體平臺促生的創作人群,在政府部門、廠商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科幻大會欲比肩世界科幻大會,以及歐洲科幻大會、日本科幻大會並不存在規模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