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此篇寫於一個多月之前,電影未上映時,因此部分觀點可能與電影呈現的有差別。
從《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那個兩分半的新預告出來到現在,作為一個死忠哈迷和GGAD女孩就完全冷靜不下來。從《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哈7)的原著出版算起,十一年過去了,那段只在書中出現了不到兩頁、只在J.K.羅琳的訪談中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夏日戀情,終於有了後續。更何況,這次出演這段戀情的兩人,是八年前《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中只出現了不到五秒卻備受好評的Jamie Campbell Bower和Toby Regbo.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10)和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
中飾演少年時代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演員:
Toby Regbo(左)和 Jamie Campbell Bower(右)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讀者如知道圖片作者請告知)
作為一個從十歲開始看《哈利波特》小說系列的死忠粉,對站cp其實沒什麼興趣,十幾年下來,站過的cp不過只有三對:哈赫,詹莉,格鄧。前兩對分別代表了我對理想感情的期待,即毫無保留的信任依賴和溫情雋永、勇於為了對方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但是最後一對,相比而言更dramatic一些,也是與讀者的日常相去甚遠、難以產生共鳴的一對,但同時它也是最有魅力、驚鴻一瞥的一對(同時也要表明,這一對對我的吸引力不是源於他們是gay,而是他們真的令人炫目)。
根據整個「哈利波特」系列實體人物的能力劃分——也就是不包含梅林、霍格沃茨四巨頭這種只出現在傳說中的大神——來看,能被划進第一類神級的人,只有三個:阿不思·鄧布利多,蓋勒特·格林德沃,湯姆·裡德爾。
在《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中飾演
中年時代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演員:
Jude Law(左)和 JohnnyDepp(右)
兩人初遇的時候,阿不思·鄧布利多18歲,頂著無數的榮譽和光環從霍格沃茨畢業,本可以大展身手實現宏圖偉業,卻由於母親去世自己變成家長,不得不留在家裡照顧可能是「默然者」、不能被其他人發現的妹妹。可以想見,一個百年難遇的天才正當少年,卻因親情不得不把自己的才華浪費在煮飯、看護這樣的瑣事中,在戈德裡克山谷寧靜卻無聊的生活裡蹉跎。那時候,蓋勒特·格林德沃16歲,能力超群,頂著被德姆斯特朗開除的聲名狼藉來到姑婆巴沙特的家,探訪死亡聖器的秘密,和阿不思毗鄰而居。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10)劇照:
少年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在戈德裡克山谷相遇
總之,他們在戈德裡克山谷的夏日裡相遇了。用巴沙特的話來講,「這兩個過早品嘗了人世滄桑的孩子一見如故」,其實兩個人對彼此的吸引遠遠超過共同品嘗過人世滄桑這一點。阿不思和蓋勒特都是少年時代就站在魔法世界能力巔峰的人,在同齡人中是無法有人匹敵的,這樣的天才通常都是孤獨的,因此他們對朋友或愛人的訴求都是懷著「獨孤求敗」的心態的。我想,最初阿不思和蓋勒特根本不會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不遜於自己的人,一個可以懷著平等和讚嘆的心去交談、分享的人。
相遇之後便是相愛,儘管對於蓋勒特有沒有愛過阿不思很有爭議,但我堅持相信他們在那兩個月是相愛的。儘管這相愛是兩個顏值和能力都勢均力敵的人構成的,但在這段關係中,兩個人是不對等的。阿不思在戈德裡克山谷的生活是壓抑的、孤寂的,是滿腹才華卻無處可施;而蓋勒特是快樂的、不羈的,是毫無牽絆,是心懷大夢,是精於謀算。於是,阿不思很容易就被這個金色大鳥(私以為原著形容蓋勒特為「金色大鳥」真是神來之筆)一樣的少年吸引,沉浸在他同自己分享的才華、野心和勾勒藍圖的事業裡。而蓋勒特想必也有遇到知音的快慰,也有攻克心房的得意,也有分享未來的狂笑。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片花截圖 :
少年格林德沃、鄧布利多回憶殺
但是太不平等了,這場相遇對阿不思來說是溺者逢舟,對蓋勒特而言僅僅是如虎添翼。
老年的鄧布利多回憶起這段往事,承認當時的自己已經看出了蓋勒特的野心和殘忍,但他裝聾作啞,任自己陷入色令智昏、才令智昏的地步,連蓋勒特瘋狂的陰屍大軍的計劃都不曾抗議。為什麼?因為和蓋勒特的相遇是他在戈德裡克山谷裡的一道光,照亮了自己日復一日味同嚼蠟的生活。至於這個被稱為「FOR THE GREATER GOOD」的事業是什麼,我認為鄧布利多是不在意的,這個事業的實現對阿不思的吸引力,更多是才華的滿足和知己的合作,而非妹妹境況的改善(阿麗安娜的境況是無法改善的,即使建立了蓋勒特的巫師界統治麻瓜界的新秩序,阿麗安娜也無法痊癒)。他或是真的,或是假裝不記得自己的責任,如負重擔的他把弟弟妹妹拋諸腦後,只和另一個閃著光芒的少年談天說地、交換智慧。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片花截圖:中年鄧布利多
閃著金色光芒的夏日愛情終結於一場意外,或者說終結於一個必然的悲劇。蓋勒特性格中的跋扈和瘋狂不能容忍阿不福思對自己的指責和對阿不思的拖累,我想蓋勒特一定是希望阿不福思和阿麗安娜儘快死掉的,僅僅出於不忍或是不願冒險試探他與阿不思的感情,才將怒火壓抑了兩個月。
阿麗安娜並非死於任何人的主觀意願,但是意外的發生意味著製造這場意外的蓋勒特再也不能無視這樣的局面:阿不思家破人亡,獨自承擔悔恨和愧疚。作為阿不思的愛人、知己、此時唯一的精神支柱,蓋勒特選擇了逃走。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片花截圖:
中年鄧布利多在厄裡斯魔鏡中看到格林德沃
老年的鄧布利多說,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料到了蓋勒特會逃走,真是一場當局者迷的戀愛。但我反而認為,逃走這個行為恰恰表現了蓋勒特的愛,只是這種愛遠遠不及阿不思的赤誠、勇敢、強大,或者說,連蓋勒特自己也沒意識到,對紅髮少年的欣賞和利用,已經摻雜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愛和患得患失。
如果他不愛阿不思,僅僅是利用,那麼大可以在阿麗安娜死後裝模作樣地悲慟、安慰,然後等待阿不思平靜、阿不福思開學之後繼續勸說阿不思跟隨自己的野心和計劃。按照當時的情況,以阿不思對蓋勒特的依賴和信任、以阿不思本人的野心和才華、以阿麗安娜已死再無需照顧的既成局面來看,假以時日,他們重新走到一起的機率依然很大。但是蓋勒特跑了,因為他害怕,不是怕阿不福思會找他復仇,他的能力足以應付十個阿不福思;也不是怕戈德裡克山谷可能出現的閒言碎語,對此他從來都不在意。他怕面對阿不思,他怕面對阿不思的脆弱、懷疑,他會手足無措、狼狽不堪,他會失去一直擁有的金色大鳥般的快樂和光芒。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10)片段:
少年格林德沃的驚鴻一瞥
有些人說是紐蒙迦德漫長的囚禁歲月讓蓋勒特才產生了姍姍來遲的愛,其實不是,紐蒙迦德的時光只是讓他感受到了愛的覺醒,使他清楚地意識到他在少年時代擁有過什麼、失去過什麼。
蓋勒特·格林德沃從來都不是一個像伏地魔一樣毫無感情的人,他偷走格裡戈維奇的老魔杖之後選擇了昏迷咒而不是不可饒恕咒,他在紐蒙迦德的高塔裡對那些因他而死的人流露出了悔恨,他在死亡前的最後關頭選擇了保護鄧布利多的墳墓而譏笑伏地魔,這些都是蓋特勒作為一個人的感情。他有野心,他狂妄、殘忍,他可以為了自己的事業犧牲一部分人的性命,但他最終是有血有肉的。他有著一套完整的邏輯,足以撼動任何「三觀正」的路人;他還是被作者蓋章過的、顏值可能僅次於小天狼星的大帥比。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10)截圖:
老年格林德沃譏笑伏地魔(死亡場景)
我想,那個1899年戈德裡克山谷的夏天之後,阿不思的心裡即使會偶爾略過一個如金色大鳥一般閃著光的少年,也不會再想要見他了。妹妹的死使他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和面對權力的貪戀,一個幾乎空前絕後的天才少年,從此僅僅滿足於教書育人。這是鄧布利多一生命運的節點。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壓抑、敏感的紅髮天才少年,取而代之的是從十八歲就開始的老人的心境。從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故事中來講,他只有在看到親人的幻影時才有失風度。從這一刻起,阿不思和蓋勒特才站在同樣的對等關係中。
阿不思·鄧布利多是一個偉大的人,不僅因為他能力卓越、立場堅定,更因為他在自省之後的一生裡都胸懷寬容、與人為善。他一直都鼓勵人們去愛,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愛,卻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悲劇。
哈迷根據《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9)所繪:
老年鄧布利多跌落高塔 (死亡場景)
阿不思·鄧布利多至死都不相信蓋勒特·格林德沃愛過他,蓋特勒·格林德沃至死也無法知道死去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為了他的某個舉動流過淚。他們以對方毫不知情的方式同對方和解,這時候,兩個人都已過百歲。
至於那場發生在1945年的世紀決鬥,拜託不要再宣稱是蓋特勒讓了阿不思。蓋勒特不是戀愛腦,阿不思也不是決鬥菜雞,這樣的猜測是對兩個人能力和立場的雙重侮辱。如果一定要找不平衡因素,我更願意相信某些哈迷說的老魔杖在這時感知到了鄧布利多的人格和能力,自動屈服於他。
至於伏地魔——湯姆·裡德爾,那個連自己的理念都無法邏輯自洽的黑魔頭,連這兩位同級別巫師的對手都稱不上,只配受到他們的嘲諷。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10)與《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2018)預告片中有關少年時代格林德沃、鄧布利多的場景
p.s..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看國外哈迷的同人作品《35隻貓頭鷹——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通信集》,可以搜到英文原版和中譯版,無狗血無顛覆。這篇作品體現出的兩個人的性格、心理,以及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使我不得不懷疑是羅琳披著馬甲自己寫的。
原文連結附上英文版《35隻貓頭鷹——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通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