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

2021-01-18 騰訊網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

人言吾懶,吾謂之閒。懶者,病也。閒者,性也。二者有恙,若為閒病可原,則此閒心莫不是閒時候,閒則能讀書,閒則能著書。

明末湯君傳楹貧而樂,早賦玉樓,然觀其間而有餘,苟以東坡「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之說準之,後逢甲申之變,鬱郁二十四之壽盡此生,以兩日為念而作四十八觀矣。然人如其言,性情率真,偶有神來之筆,可謂千古,引一閒餘筆話話以為觀。

一日之間,人各有有。有各有時,時各有宜。養德宜操琴,練智宜彈棋。遣情宜賦詩,輔氣宜酌酒。解事宜讀史,得意宜臨書。靜坐宜焚香,醒睡宜嚼茗。體物宜展畫,適境宜按歌。閱候宜灌花,保形宜課藥。隱心宜調鶴,孤況宜聞蛩。涉趣宜觀魚,忘極宜飼雀。

幽尋宜藉草,澹味宜掬泉。獨立宜望山,閒吟宜倚樹。清談宜剪燭,狂笑宜登臺。逸興宜投壺,結想宜欹枕。息緣宜閉戶,探景宜攜囊。爽致宜臨風,愁懷宜佇月。倦遊宜聽雨,玄悟宜對雪。闢寒宜映日,空累宜看雲。

寄歡宜拾釵,揮憤宜擊劍。遭亂宜學道,臥病宜參禪。療俗宜避人,破夢宜說鬼。識此意者,一遊一賞,悠然自得,何憂不合時宜耶?若予心慵手懶,身外俱空,無乎宜也。無乎宜,是以無乎不宜也。

相關焦點

  •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中式君語+能讀書者,皆是有福之人。圖丨文人空間有人集古詩為聯曰:「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此種旨趣,殊不合於現代人生觀。室中絕無粉飾,唯有一窗,匝以小院,院中左有芭蕉六本,為家人代雞鴨謀息陰地者。右有古桂一株,則祖考所手植。圖丨上山堂予既來,驅逐雞鴨去之,代之以水缸,中養山魚十餘尾。院中經月未有人至,綠苔長至寸許,蒙茸如絨毯。於是放卷偶矚,則左右上下,一望皆綠,雖乏花香,饒有清趣。此心易定,讀書便多。
  • 靜坐丨呼吸心得
    功夫在平時 人生無小事今天,我們先來分享一個故事。一天,徒弟們乞食歸來,佛祖問:你們整天忙忙碌碌,知道人生有多長嗎?一個小徒弟答:人生不就是白天黑夜日復一日嗎?另一個說:人生就在我們正吃飯的這個時候。靜坐時,當調整身體坐好之後,意念守著呼吸幾乎就是靜坐的全部了。此時你會發現,呼吸越是延綿悠長,意念越是清靜平和。人的一生,呼吸的總數是一個定數。如果僅從呼吸的角度來看,經過長期鍛鍊,把單次呼吸拉長,生命的長度就必然延伸。所以,靜坐除了通經活絡、氣血暢通,還間接地延長了生命的長度。
  • 靜坐丨最好的狀態
    近日,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靜坐時,他善意提醒小編靜坐不當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還開玩笑地說,注意不要走火入魔。除了感謝朋友的關心之外,小編特別想和靜坐的初學者分享一個關於靜坐的基本認知。靜坐,不是索取,不是生活欲望的延伸,更不執著於為了達到某種玄而又玄的境界;靜坐,是生命的實踐活動,是認知自我的一個過程。通過調整身體的坐姿,以數息、觀呼吸等方式,持續強化自我的覺知能力,不斷培養專注力,從而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同時自律和自信也得到提升。靜坐,是對人體身心的一種鍛鍊方法。
  • 人物|一日兼作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唐伯虎,一生糾結更比風流多
    近景巨石側立,墨色濃黑,皴染圓潤,凹凸清晰可辨,樹葉勾勒嚴謹細緻,無一筆出於率意。一個世人眼中放誕不羈的人,他下筆,竟是如此凝重端肅,有板有眼,法度嚴謹。第一開題:唐子西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餘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鮮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
  • 靜坐丨身體感知時間
    對於部分靜坐的初學者而言,在靜坐時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那就是關於靜坐的時間如何把握。從剛開始的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乃至幾十分鐘,在不影響靜坐效果的前提下,怎麼知道自己靜坐了多長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巫娜清談 | 靜坐
    在我們練琴之前,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靜坐的時間,也有一個靜坐的環境。希望各位每天在靜坐的環節裡,要注意觀察和覺察,然後再看自己的背部一直到頸椎這條直線,一直到我們的百會穴,有一個力量向上提拉起來。兩個肩膀完全放鬆,然後隨著你逐漸地安靜下來,你的世界也全然靜下來。那這個時候,所有外在紛繁的雜念,一定都會湧過來,但沒有關係,你只是去看著,你的所有雜念就好。也不要試圖強迫自己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 重溫經典詩歌|林徽因:靜坐
    今天給大家介紹林徽因的一首《靜坐》,林徽因的詩恬靜、飄逸、清麗,像是品嘗一杯甘醇的香茶,只是淡淡的茶香便讓人回味不已,細細品嘗又覺別有洞天,豁然開朗。這首詩雖篇幅不長,卻意境深遠。興許我們也能像詩人那般,靜坐守候一瞬時光,什麼也不去理會,悠閒坐在窗前欣賞這世間美景。
  • 南懷瑾老師演示:最經典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建議在wifi環境中觀看)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
  • 蔣維喬對靜坐養生的探索
    靜坐養生法的廣泛傳播靜坐養生法在北大的傳播,便是反映其在知識界產生廣泛影響的絕佳案例。1917年11月18日,任職於教育部的蔣維喬受北大邀請演講靜坐法。學生對其學說極為佩服,遂開始籌組北京大學靜坐會。靜坐會由北大學生計照、雷國能發起,以修養身心為宗旨,以三個月為一周期,在蔣維喬的指導下演習靜坐。
  • 如何修身養性(一)靜坐篇
    靜坐內讓你內心更平靜,能讓你的工作效率更高,能通經絡,讓身體更健康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覆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呼吸時應用鼻而不可用口。借用《九陰真經》幾句話:體虛則氣旺,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衰,
  • 蔣維喬與岡田式靜坐法
    他根據自己的練功體會撰寫了《因是子靜坐法》一書,該書於191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出版後一紙風行。由於該書通俗易懂,開創了以科學解釋傳統功法的先河,因此很受讀書人的喜愛,當時的知識界興起了一股靜坐養生的熱潮。蔣維喬為什麼會寫《因是子靜坐法》這本書呢?
  • 聞香悟道丨靜坐一爐香,無事可思量
    清代名畫 王振朋《伯牙鼓琴圖》,香几上博山爐正燻著香
  • 大德開示丨關於靜坐的法要
    虛雲老人在《復星洲卓義成居士》中,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恭錄如下,希望對大家有用。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略伸管見如。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
  • 禪修靜坐的「七支坐法!」
    所以想要安心,在初學者認定禪修靜坐,或打坐對自己有幫助,就安心的修習,開始就不要去追求什麼境界。越是追求,你心中就越有雜念。上一文章我們簡單的說「戒、定、慧」三學的重要性,以「戒」為最初的第一個步驟。當我們初學者懂了簡單的知識後,就可以開始靜坐練習。首先了解禪宗修心靜坐的最佳靜坐功夫「七支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