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喬對靜坐養生的探索

2021-02-23 玉氏太極

蔣維喬對靜坐養生的探索

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前清秀才,後肄業於江陰南菁書院,曾一度參加反清活動,後退出。清末蔣維喬至上海,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參與編輯國文教科書長達十年之久。民國初年,蔣維喬受蔡元培邀請,在教育部任職,成為江蘇省教育會骨幹。1922年,蔣維喬先後擔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代理東南大學校長,可謂江蘇教育界權傾一時的人物。

蔣維喬少年時代體弱多病,是蔣維喬探索靜坐養生的動因。據其描述,他年少時形銷骨立,經常患病,體質極度虛弱,絕望中發現一卷古代醫書《醫方集解》,逐步探索靜坐養生之學,遂身體漸好。年長以後,拋棄靜坐習慣,加之酒食徵逐,縱慾過度,最後被傳染成肺病,咳嗽吐血,幾至於死。最後,蔣維喬決心閉門不出,不問世事,獨居修行靜坐。他每天靜坐四次,每次一兩個小時。據其自述,堅持三個月後,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奇怪的現象。腹部熱力增加並持續震動,最後熱力從腹部沿脊椎衝擊後腦,連續震動長達八十五天。八十五天之後,儼然脫胎換骨,所有病狀一朝痊癒。蔣維喬之前步行半裡尚覺疲乏,如今半日行走九十餘裡亦不覺累。

靜坐養生法的廣泛傳播

靜坐養生法在北大的傳播,便是反映其在知識界產生廣泛影響的絕佳案例。1917年11月18日,任職於教育部的蔣維喬受北大邀請演講靜坐法。學生對其學說極為佩服,遂開始籌組北京大學靜坐會。靜坐會由北大學生計照、雷國能發起,以修養身心為宗旨,以三個月為一周期,在蔣維喬的指導下演習靜坐。靜坐活動得到北大校長蔡元培的積極支持,提供法科大講堂作為集會之所,並在各宿舍添設靜坐室,一時參加者達三百餘人。靜坐會不但實踐靜坐,還開設養生講座。1918年5月,《北京大學日刊》上發布通告,每星期一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開會,由蔣維喬演講長壽哲學、儒家道家佛家修養法等等。

從當時的資料來看,當時的北大學生對養生之學頗為關注,學習靜坐養生法非常踴躍。北大的養生講座之後採取問答的形式,學生提問,蔣維喬解惑,問答最後刊登在《北京大學日刊》上。

北京大學日刊

郭沫若、錢穆、蔡尚思等名流在民國時期都有學習過「靜坐養生功」的經歷。近人如饒宗頤說:「自十四歲起,我學『因是子靜坐法』,我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後散步,晚上九時必寬衣就寢。我的飲食起居都很隨便,中餐西餐,難過北土我都能適應。」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年輕時則直接受蔣維喬指導,回憶道:「我這次在上海很得意的一件事,也是終生受益的事,現在可以直說了,就是我學了氣功。因為跟蔣先生學習氣功,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了習練,確實是受用無窮。」以上所提諸人,皆登高齡。由此可見,運動與靜坐的養生效果,孰優孰劣確實值得疑問。如周有光老先生,年輕時身體差,亦從來不運動,如今卻可以活到111歲。相比之下,那些奪取錦標的運動員們,尤其是長年從事高強度體育訓練者,似乎未必都能長生。

蔣維喬日記中對靜坐的記錄

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的身體素質並不強健,幼年時曾患過一場重病,青年時期東渡日本留學又患過傷寒,致使兩耳失聰。然而郭老卻享有87歲的高壽,其中的奧秘何在?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靜坐」健身法,發揮了養生強身、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靜坐,最早要追溯到二十年代初期,他當時由於用腦過度,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寧且夜多惡夢,一夜只能睡二、三個小時,往往讀書讀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並感到頭昏不堪,筋疲力盡。

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書店讀到王陽明先生(明代大理學家)以靜坐法養病健身的故事後,他就開始試著學起來,每天清晨起床與晚上臨睡時各靜坐30分鐘。

不到半個月,奇蹟發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轉,睡得香甜,夢也少了,胃口恢復如常,漸漸地竟連騎馬都不感到累了。靜坐在郭沫若身上產生了神奇的效果。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由弱變強。


靜坐人人可練


即使60歲開始練習也不晚

「生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靜養」的狀態下,神經緊張度放鬆,呼吸、心率、血壓、體溫均相應降低。這種低代謝的積累反應,自然使生命相對延長。所以說,「靜養」是一種精神上的「健身運動」。而靜養的最佳方法就是靜坐。

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

據《深圳晚報》報導,美國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註:高質量的靜坐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實踐證明,靜坐中的呼吸,能加快體內的氣體交換,消除神經緊張,肌肉放鬆,隨之一些疼痛現像便可得到緩和,更有利於整個體內的溫度,血液的酸鹼度、血壓、血糖、血脂及其它鉀、鈉、磷等化合物,穩定在一個範圍內。

玉氏武道學→古傳丹道坐功養生班剪影(桂林基地)

臨床醫學也證明,靜坐不但可以消除疲勞,而且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有著良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比如:腸炎、肩周炎、腰腿疼痛、慢性腎炎、高血壓等等,都有顯效或者有效。如果能做到每日堅持靜坐,對身體健康的確大有好處。

靜坐還可以減少頭暈、猝死等情況的發生,因為清晨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間段,起床太急,活動太快、太劇烈,都容易誘發這些疾病。

「元炁」是小無內而大無外的,是無處不在的。它是人體所必需的能量,在宇宙中元炁稱為「宇宙能量」,在人體內稱為「元炁(或叫先天元炁或能量)」。隨著人的生長和各類因素所致,先天元炁(能量)會越來越不足,這就需要後天的補充(即五穀雜糧的補給和通過修煉培元固本)。人的一生,就是不斷進行能量消耗與補充的一生,消耗的快就死得快,消耗的慢就多活幾年,若學會了用元炁(能量)的補充技巧(古人稱「盜天機」,只有皇族和出家修行人可以學,普通老百姓是學不到的),保持內在元炁(真氣)充足、氣脈(經絡)運行暢通,將會獲得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疾病和衰老問題。所以通過修煉增強「身內元炁」的養生之法,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

我們老祖先遺留下來的人體生命科學修煉工程,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下去!

 回溯源頭,傳承命脈!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更多詳情敬請關注

玉門武道官方網站www.yumenwudao.com

官方微信:玉氏太極

相關焦點

  • 蔣維喬與岡田式靜坐法
    (蔣維喬在《因是子靜坐法》一書上的照片)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教育家、養生家、佛學家。蔣維喬年幼時體弱多病,後修習靜坐,持之有恆而使身體健康。他根據自己的練功體會撰寫了《因是子靜坐法》一書,該書於191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出版後一紙風行。由於該書通俗易懂,開創了以科學解釋傳統功法的先河,因此很受讀書人的喜愛,當時的知識界興起了一股靜坐養生的熱潮。蔣維喬為什麼會寫《因是子靜坐法》這本書呢?
  • 靜坐丨最好的狀態
    近日,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靜坐時,他善意提醒小編靜坐不當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還開玩笑地說,注意不要走火入魔。除了感謝朋友的關心之外,小編特別想和靜坐的初學者分享一個關於靜坐的基本認知。靜坐,不是索取,不是生活欲望的延伸,更不執著於為了達到某種玄而又玄的境界;靜坐,是生命的實踐活動,是認知自我的一個過程。通過調整身體的坐姿,以數息、觀呼吸等方式,持續強化自我的覺知能力,不斷培養專注力,從而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同時自律和自信也得到提升。靜坐,是對人體身心的一種鍛鍊方法。
  • 簡析靜坐呼吸法的健身原理:
    蔣維喬,寫了一本《因是子靜坐法》。一般人對其中能去病延年的原理,搞不明白,心存懷疑,因而不能篤行固守,而至棄之不用。連睿智如毛主席,也對此靜坐法,持懷疑態度。在他的《體育之研究》中說:「今有因是子者,倡靜坐法,自詡其法之神。然吾不可效之也」。未予實行,殊為可惜。鄙人留心於養生之道,已有40餘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在幾十年的實踐與體悟中,對其中原理,漸有所誤。
  • 靜坐丨呼吸心得
    靜坐時,當調整身體坐好之後,意念守著呼吸幾乎就是靜坐的全部了。此時你會發現,呼吸越是延綿悠長,意念越是清靜平和。人的一生,呼吸的總數是一個定數。如果僅從呼吸的角度來看,經過長期鍛鍊,把單次呼吸拉長,生命的長度就必然延伸。所以,靜坐除了通經活絡、氣血暢通,還間接地延長了生命的長度。
  • 趙寶珠內功禪:你需要學習靜坐
    一提靜坐,不了解的人以為我要講一種抗議的行為,其實我所講的靜坐是一種流傳千年調養身心的方法,它自古以來就是儒、道、佛家都十分重視的一項修身功夫。道家求坐化升仙,佛家求禪修入定,而儒家靜坐則如朱熹所言「非如坐禪入定,斷絕思慮,只收斂此心,使毋走於煩思慮而已。
  • 《遵生八箋》中的養生文化
    甚得養生之益,讀書時收集有關養生方面的知識,並注意匯總,經過梳理後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著成這本集大成的養生著作。《遵生八箋》流行版本為十九卷,合目錄一卷,共計二十卷。流行者不同的版本,主要有《雅尚齋遵生八箋》和《弦雪居重訂遵生八箋》兩大版本,前者為明代初刻本,後者是在雅尚齋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校訂。弦雪居是明代文學家鍾惺的書齋,鍾惺,字伯敬,號退谷。
  • 重溫經典詩歌|林徽因:靜坐
    今天給大家介紹林徽因的一首《靜坐》,林徽因的詩恬靜、飄逸、清麗,像是品嘗一杯甘醇的香茶,只是淡淡的茶香便讓人回味不已,細細品嘗又覺別有洞天,豁然開朗。這首詩雖篇幅不長,卻意境深遠。興許我們也能像詩人那般,靜坐守候一瞬時光,什麼也不去理會,悠閒坐在窗前欣賞這世間美景。
  •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t20200228_941874_taonews.html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 巫娜清談 | 靜坐
    在我們練琴之前,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靜坐的時間,也有一個靜坐的環境。希望各位每天在靜坐的環節裡,要注意觀察和覺察,然後再看自己的背部一直到頸椎這條直線,一直到我們的百會穴,有一個力量向上提拉起來。兩個肩膀完全放鬆,然後隨著你逐漸地安靜下來,你的世界也全然靜下來。那這個時候,所有外在紛繁的雜念,一定都會湧過來,但沒有關係,你只是去看著,你的所有雜念就好。也不要試圖強迫自己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 靜坐丨身體感知時間
    對於部分靜坐的初學者而言,在靜坐時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那就是關於靜坐的時間如何把握。從剛開始的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乃至幾十分鐘,在不影響靜坐效果的前提下,怎麼知道自己靜坐了多長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導讀崔介忱老人的養生方法
    自醫道養生學倡導臺灣崔介忱先生(1911年—至今)的長壽養生方法以來,國內很多崔老的粉絲也與我們溝通,有些朋友是想學習崔老的養生方法,有些朋友是交流練習的心得。很多人都是主要看網上的視頻學習的,對於崔老養生法究竟包括什麼內容都不清楚,尤其是對胎息的練習更是似是而非、望文生意,幻想練幾天、做幾下就能夠得到。
  • 如何修身養性(一)靜坐篇
    靜坐內讓你內心更平靜,能讓你的工作效率更高,能通經絡,讓身體更健康假使沒有數到十或一百,而中途心起雜念,那末重新從第一數起,這樣循環安詳地徐徐而數,久久純熟,便可收心息相依、身體輕安的功效,並可消除初學靜坐最易發生的雜念紛飛和昏昏欲睡的兩種毛病。
  • 冥想靜坐———成就沉香般平和
    在教育心理學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修煉瑜伽和冥想靜坐20多年,造詣深厚,曾在美國和泰國教授靜心養心課程10多年,專業的講解和示範,深受白領以及其他專業人士的喜愛。   工作壓力、情感困擾、家庭瑣事……作為芸芸眾生凡夫俗子中的一員,有太多的牽絆讓人心生煩惱,無法靜心。9月9日下午,博雅女子學堂誠邀範淑智博士來指導柔蘭時光女學會所的會員們如何正確進行靜坐冥想。
  • 道家靜坐養生要旨:為你道出長生不死,返老還童的秘密,望有緣人珍之!
    道家靜坐,主在養生;切忌枯坐,趨於寂滅。道家丹鼎派要旨,首在肯定人生可以長生不死;而入門之法,重在修煉。故道家靜坐,最要在修煉功夫。在此首須切記,養生養形只是手段,是工具,作仙、作佛、作聖人,才是目的,是本旨。道家養生重三寶。三寶者,精、氣、神也。道家長生法要之「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一貫工程,總是以此三寶為基礎、為材料。精氣神三寶寄託於外者,為耳目口三門。《參同契》所謂「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通。真人沉深淵,浮遊守規中」。當靜坐修煉時,宜固塞此三寶,令勿發通;外不入內,內自不出。
  • 靜坐丨念茲在茲 久久為功
    當我們進入到靜坐中時,那種念茲在茲的生命體驗便會逐漸生發出來。「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戶」,是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這十二條中,靜坐排在了第二的位置,可見靜坐在曾先生修身法中的重要性。
  • 【健康養生】十大健康生活方式
    在日本、韓國「飯後稍休息,再去百步走」已成為一種健康養生的大眾之舉。如果飯後立即從事劇烈的運動或緊張的腦力勞動,就要從消化器官抽調一部分血液支援身體,造成消化器官的血液不足,從而影響消化。忙中偷閒,靜下心來,每日靜坐冥思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排除雜念,放鬆身心,有助解除神經頭痛、降血壓。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居民流行這樣的健康風。靜坐對治療或輔助料種種慢性病,亦均有顯著作用。
  • 洞簫與養生
    這可以從以下四點看出吹簫與養生的關係。  一.簫藝是一門古老而高雅的文化。據有關文物出土考證,到現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簫,外觀精緻,聲音優美而獨具風格,常用於獨奏和琴簫合奏,是古代文人雅士、方術武修者操練和隨身攜帶的樂器和武器,也是宮廷和皇室裡常用的主要樂器之一,為皇帝和妃嬪所喜愛。如張良、唐玄宗、李龜年、才女蔡文姬等,就曾是一代吹簫大家。
  • 靜坐冥想:把握身心的律動,讓潛能發揮到最大
    所以,我認為,自然、靜坐冥想是可以幫助人把握身心的律動、讓潛能發揮到最大的。就像自然界的草木,它們總是順應著時節,隨自身的律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自己的方式,呈現最好的狀態。人亦然。相比草木,人還具有主動管理的能力。
  • 靜坐,用認真的態度靜,以放鬆的心情坐
    我和楊碩誠老師對話靜坐時,他一再強調「求生思靜」,我很贊同的。當然,在我看來,無論是林傑、楊碩誠、李辛,甚至老道長談的靜坐,也只是他們的個人體驗。未必都對,難免不足。但有一點我確信,他們都是誠懇的。楊碩誠老師說:「靜坐不只是靜,坐也是一件事。光靜不坐 ,等於沒做。」這是一個禪者最根本的生活態度吧?很多人總是希望想明白了再做,其實很多事情,不動手去做,你是想不明白的。
  • 大德開示丨關於靜坐的法要
    虛雲老人在《復星洲卓義成居士》中,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恭錄如下,希望對大家有用。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略伸管見如。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