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丨身體感知時間

2020-12-22 功夫人生B

對於部分靜坐的初學者而言,在靜坐時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那就是關於靜坐的時間如何把握。從剛開始的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乃至幾十分鐘,在不影響靜坐效果的前提下,怎麼知道自己靜坐了多長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有人說,這不簡單嗎?看一下表或者設置一個鬧鐘不就得了。看表當然沒問題但會分神影響靜坐的效果。小編也曾經用手機設置鬧鐘的方式來把握靜坐時間。可是沒用幾次就發現這個方法非常幹擾靜坐的狀態,特別是當靜坐處在有我無我之間時,突然鬧鐘響了,身體會本能的一驚。設置鬧鐘會干擾靜坐,所以,這種方法不可取。

後來,經過摸索感知,小編發現能夠精準把握靜坐時間的,其實是我們身體本身。上座之後,靜心而坐,如如不動。靜坐一段時間後腳會發麻,這個時候下座剛剛好。當然,這個時間並不固定,身體的靈性隨著靜坐的持續精進,耐受力也在不斷增加。通過腳發麻來判斷靜坐時間是比較科學的。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覺知也不一樣,可根據自己身體的反應發現自己的身體時鐘。

小編現在靜坐半小時的時候,腳開始發麻,時間特別準。身體感知時間,身體就是時鐘。可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相關焦點

  • 靜坐丨呼吸心得
    靜坐時,當調整身體坐好之後,意念守著呼吸幾乎就是靜坐的全部了。此時你會發現,呼吸越是延綿悠長,意念越是清靜平和。人的一生,呼吸的總數是一個定數。如果僅從呼吸的角度來看,經過長期鍛鍊,把單次呼吸拉長,生命的長度就必然延伸。所以,靜坐除了通經活絡、氣血暢通,還間接地延長了生命的長度。
  • 大德開示丨關於靜坐的法要
    虛雲老人在《復星洲卓義成居士》中,談到關於靜坐的法要,恭錄如下,希望對大家有用。承問關於靜坐之事。雲亦是門外漢。今本同舟共濟精神。略伸管見如。一、靜坐不過是教行人返觀自性的一種方便方法。簡言其要。則在於繫念一句佛號。
  • 靜坐丨最好的狀態
    近日,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靜坐時,他善意提醒小編靜坐不當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還開玩笑地說,注意不要走火入魔。除了感謝朋友的關心之外,小編特別想和靜坐的初學者分享一個關於靜坐的基本認知。靜坐,不是索取,不是生活欲望的延伸,更不執著於為了達到某種玄而又玄的境界;靜坐,是生命的實踐活動,是認知自我的一個過程。通過調整身體的坐姿,以數息、觀呼吸等方式,持續強化自我的覺知能力,不斷培養專注力,從而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同時自律和自信也得到提升。靜坐,是對人體身心的一種鍛鍊方法。
  • 為什麼靜坐冥想在西方那麼火?你也可以將它納入你的人生工具箱中
    主要冥想方法1.靜坐呼吸冥想靜坐冥想包含呼吸與感知,兩者相互影響。呼吸冥想是透過有意識的腹式呼吸(平常我們不會特別注意自己的氣息)吸氣與吐氣,感受空氣帶入氧氣到肺部後,把二氧化碳排出的過程,有點像是透過呼吸來感受身體淨化的過程。以科學的角度看,大口吸滿氣能把更多的氧氣帶入我們的血液循環中,可以達到提神的效果。你可以怎麼做?
  • 獨家丨謝輝:身體與情緒
    她通過對當代設計大師作品的剖析,解讀身體與空間存在的聯動關係,如何用身體的感知詮釋設計,演講中糅合感性與理性,溫柔與力量,讓人情不自禁地對此產生共鳴。2020金騰獎全國宣講 · 南京站由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優居丨設計進化聯合主辦,騰訊家居丨貝殼戰略合作,A.O.史密斯、米蘭之窗特約贊助, AXD雜誌戰略支持、CIID中室學(南京)室內建築師中心、雲上設計師俱樂部、江蘇省室內設計學會、建E網等南京當地設計師協會、組織及媒體特別支持。
  • 蔣維喬對靜坐養生的探索
    蔣維喬少年時代體弱多病,是蔣維喬探索靜坐養生的動因。據其描述,他年少時形銷骨立,經常患病,體質極度虛弱,絕望中發現一卷古代醫書《醫方集解》,逐步探索靜坐養生之學,遂身體漸好。年長以後,拋棄靜坐習慣,加之酒食徵逐,縱慾過度,最後被傳染成肺病,咳嗽吐血,幾至於死。最後,蔣維喬決心閉門不出,不問世事,獨居修行靜坐。他每天靜坐四次,每次一兩個小時。據其自述,堅持三個月後,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奇怪的現象。腹部熱力增加並持續震動,最後熱力從腹部沿脊椎衝擊後腦,連續震動長達八十五天。八十五天之後,儼然脫胎換骨,所有病狀一朝痊癒。
  • 巫娜清談 | 靜坐
    在我們練琴之前,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靜坐的時間,也有一個靜坐的環境。當你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或是你清晨起來,無論任何時候,你坐到古琴的跟前,給自己一個時間,而不要急於將手放在琴上就開始彈,而是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完全沉降下來,這樣的一個時間段。一分鐘、三分鐘,或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願意坐多久都可以。
  • 冥想靜坐———成就沉香般平和
    靜坐前先是一段幾分鐘的用於放鬆身體的瑜伽練習,然後等會員們坐定後,身著白色亞麻衣服、氣質超然的範博士,端起一杯茶搖晃了一下,問在場的女士們,看到了什麼?答案眾說紛紜。等水靜止,範博士又問,看到了什麼?此時眾人幾乎是同聲答道:「水。」其實,茶的動態像極人的狀態,你若心靜,必然一切澄明,反之,就是傻傻分不清楚了。
  • 一念一清淨,打坐最佳時間和靜坐誦讀時為何心氣不通?
    佛家的《妙法蓮華經》有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必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可見,禪修靜坐的好處是我們靜心的好辦法,正所謂「一念一清淨,一念一淨土。」當下一念清淨,當下即是淨土。那麼,打坐時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間呢?
  • 如何修身養性(一)靜坐篇
    靜坐內讓你內心更平靜,能讓你的工作效率更高,能通經絡,讓身體更健康     凡平時能練習靜細的呼吸,以及靜坐已有相當時間,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數分鐘,氣息便得調和,而自己也不覺得有呼吸一回事,這樣原不需要再著意去調,反使心不安定,因為心念安定不動,氣息便自然調和。
  •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圖丨文人空間有人集古詩為聯曰:「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此種旨趣,殊不合於現代人生觀。然而吾人真有此種境地,豈非大幸之事。猶憶三十年前,鄉居就食。老屋數椽,後負高山,前臨草塘,自闢鬥室,為起坐讀書之所。室中絕無粉飾,唯有一窗,匝以小院,院中左有芭蕉六本,為家人代雞鴨謀息陰地者。右有古桂一株,則祖考所手植。
  • 靜坐,對身心健康以及生命狀態的改變,都有諸多好處
    就多年靜坐的體會來看,不管是對身體健康,還是對心理健康,或者說對生命狀態的改變,乃至開啟智慧諸方面來說,靜坐都是非常有好處的。首先就身體的好處來說。靜坐下來後,約束了身體的動作,雙腿一盤不能行走,上身還要保持一種姿勢不變,身體就靜下來了。
  • 坐著,站著,都可以進行靜坐練習
    靜坐呢,有兩種打坐是其一,身體保持不動,是另外一種打坐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很難堅持的,畢竟它需要每天都要堅持,而且不間斷打坐,只要開始了,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身體保持不動,所有人都可以每天堅持所以,我說的靜坐,指的是身體保持不動,同時
  • 簡析靜坐呼吸法的健身原理:
    蔣維喬,寫了一本《因是子靜坐法》。一般人對其中能去病延年的原理,搞不明白,心存懷疑,因而不能篤行固守,而至棄之不用。連睿智如毛主席,也對此靜坐法,持懷疑態度。在他的《體育之研究》中說:「今有因是子者,倡靜坐法,自詡其法之神。然吾不可效之也」。未予實行,殊為可惜。鄙人留心於養生之道,已有40餘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在幾十年的實踐與體悟中,對其中原理,漸有所誤。
  • Trends in Neuroscience:感知、整合、解釋和調節身體的信號
    頂刊導讀目錄 1,新興科學-內感受:感知、整合、解釋和調節身體內部的信號2,內感受的神經環路3,內感受功能:從能量調節到自我體驗4,內感受的疾病、失調和共病5,內感受的幹預和調控6,內感受和身體調節的計算模型
  • 靜坐,用認真的態度靜,以放鬆的心情坐
    當然,「靜坐只是一個工具。一個人從身體的角度來看,靜本身是培養蓄勢的過程,」就好像給身體充電,節能減排的一個方式。電腦跑不動,不一定是因為電腦CPU不夠強大,很可能是因為你的窗口打開太多了,好幾個程序一起跑.
  • 靜坐丨「七證」修養功夫
    178年前,曾國藩給弟弟的一份家書中附了一張自己的課程表,其中關於「靜坐」說:「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今天,當我們以同樣的方式靜坐時,其實,已經進入到了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中。
  • 蔣維喬與岡田式靜坐法
    (蔣維喬在《因是子靜坐法》一書上的照片)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教育家、養生家、佛學家。蔣維喬年幼時體弱多病,後修習靜坐,持之有恆而使身體健康。他根據自己的練功體會撰寫了《因是子靜坐法》一書,該書於191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出版後一紙風行。由於該書通俗易懂,開創了以科學解釋傳統功法的先河,因此很受讀書人的喜愛,當時的知識界興起了一股靜坐養生的熱潮。蔣維喬為什麼會寫《因是子靜坐法》這本書呢?
  • 趙寶珠內功禪:你需要學習靜坐
    一提靜坐,不了解的人以為我要講一種抗議的行為,其實我所講的靜坐是一種流傳千年調養身心的方法,它自古以來就是儒、道、佛家都十分重視的一項修身功夫。道家求坐化升仙,佛家求禪修入定,而儒家靜坐則如朱熹所言「非如坐禪入定,斷絕思慮,只收斂此心,使毋走於煩思慮而已。
  • 南懷瑾老師演示:最經典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建議在wifi環境中觀看)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