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優質拍賣公司的線下大拍,拍且只拍一場,作為藏購正當其時的這一年,我們需要且買且珍惜了,今天我們為朋友們重點推薦的,是以古玉拍賣在業界聞名的上海唄美秋拍。
大象探訪上海唄美拍賣庫房
點擊下圖直接進入拍場:
今年在全球疫情之下,很多精品都創下了極為亮眼的市場成績,在全球拍場上,古玉稱得上是一個極為突出的版塊:
倫敦佳士得秋拍上,一塊極為罕見的西漢黃玉帶鉤,溢價4倍以240萬英鎊落槌,含佣金折合人民幣2500多萬。
而上個月的香港嘉德秋拍上,一組「指尖上」的古玉拍出驚人高價,如這件就一個指頭那麼大的戰國青玉鸚鵡拍出了436.6萬港元的高價。
華藝國際北京首拍上的一枚最能代表乾隆豐富精神世界的三希堂葫蘆形碧玉璽拍出了9890萬元的高價。
可以說,在所有的收藏門類中,幾乎找不到像古玉這樣一個能夠貫穿五千年文明,並且承載著如此眾多歷史文化內涵的類別。在道教和佛教沒有誕生之前,玉是我們的祖先們溝通天人的媒介,聚集了華夏文明最初全部的虔誠和信仰,而在之後的幾千年時間裡,玉成為了國家秩序的象徵,道德和品格的象徵,幾乎所有的美好圖式,都可以在古玉上找到它們的存在。
大象曾經多次和朋友們介紹過,上海唄美拍賣團隊是如今最為專業和嚴謹古玉拍賣團隊之一,無論是線下大拍還是在線拍賣,您都完全不需要去考慮真偽的問題,唄美的古玉,就意味著保真!而在8月份舉行的上海唄美網絡季度大拍總成交額高達965萬,相當一部分買家在沒有看到實物的網絡拍賣中,願意為一件藏品輕易出價到幾十萬甚至更高,無疑顯示出他們在古玉拍賣領域領先行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而即將舉行的唄美秋拍採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薈萃了各個時期不同題材的罕見美玉,堪稱是今年內地極為難得的一場高水平古玉拍賣,盡享玩玉的樂趣。
LOT391
明代 白玉龍紋帶板一組(19塊)
帶板最大:長8.8cm 寬4.3cm 桃形:直徑4.3cm 鉈尾:長12.8cm 寬4.3cm 厚0.6cm
起拍價:RMB 780000
先給朋友們看一組王侯級的重器。玉帶始見於南北朝,一直沿用到明代並發展至頂峰。在明代,玉帶板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僅限於皇帝、藩王、建立功勳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
明 玉腰帶 梁莊王墓出土
《明史·輿服制》記載官員之帶飾「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銀鈒花,六品、七品素銀,八品、九品烏角。」盛大節日,文武官員穿著朝服,佩戴不同的腰帶,顯示出官員的不同身份等級。
唄美這套玉帶板,白玉材質,大小共計十九塊,全部採用剔地浮雕手法琢制而成,正面均起窄立邊框。其中長方形正龍紋帶板方1塊;長方形行龍紋排方6塊,其中2塊略小;圓桃6塊,圭形行龍紋大鉈尾2塊,小長方形喜鵲紋輔弼4塊。整套玉帶形制規整,工藝精湛,局部受沁呈黃褐色,因年代久遠,表面形成玻璃光包漿,背面均有牛鼻穿。
明熹宗朱由校朝服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截止到目前,全國凡出土玉帶的墓葬多等級較高,墓主身份有皇帝、親王和王妃、夠品級的官員及命婦等。對於玉帶板紋飾一般沒有嚴格的規定,可以是動物、人物及各種花鳥,但對使用龍紋圖案卻是有嚴格規定的,唯有帝王或帝王特賜玉帶上才可以雕飾龍紋。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6)no.158
明代玉帶作為中國古代玉帶制度最後的輝煌,貫穿了明王朝始終,此套明代龍紋帶板玉質之精,紋樣之美,等級之高,代表了明代宮廷用玉的最高水平,一套保存完整更是非常難得,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
本次唄美秋拍呈現了一對高等級的清代玉如意,其中的一件,更是帶有上世紀八十年代蘇富比的成交記錄,尤為難得。
LOT413
清代 白玉如意
長47.7cm
起拍價:RMB 550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9.11.16 Lot733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極為推崇如意,在《乾隆御製詩》中即收錄了數十首題詠如意的詩篇,足見其喜愛程度之深,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下令宮中造辦處製作,並大量接受地方官員進貢。因此,如意成為地方官員朝貢的重要品種,凡舉皇帝登基、大婚、元旦、萬壽等節慶,無不以精美華貴的如意作為進獻珍物。故宮博物院現今珍藏各式如意近三千柄,這些如意往往造型精美,質地多樣,制藝上窮極工巧,選料無所不包,裝飾手法變化多端,異彩紛呈。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8)no.60
唄美此柄如意玉質堅緻,包漿厚重,溫潤晶瑩,玉質溫潤,撫之如嬰兒肌膚。器型大,雕工精湛,不惜耗材。如意做直柄回首狀,正如佛語所言:回頭即可如意。如意頂端狀若靈芝,浮雕蝙蝠紋,鏤雕靈芝。此柄如意不論在玉質選材,還是雕琢技藝上,無不採上乘之選,精雕細琢。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9.11.16 Lot733
LOT444
清代 白玉福祿壽如意
長42cm
起拍價:RMB 480000
另一柄如意同樣器型碩大,雕工精湛,如意柄面呈玉圭形,側面S形彎曲,如絲帶波動,如意頂端狀若靈芝,浮雕蝙蝠吉磬,壽桃紋,寓意吉祥。蝠取其諧音「福」,桃實寓意長壽,與磬組合,萬福慶壽之意表達的淋漓盡致,是難得的傳世佳品。
2020年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拍賣
清乾隆 白玉仙人賀壽雙蝠如意一對
成交價:1127萬元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一對大小相仿的清乾隆 白玉仙人賀壽雙蝠如意拍出1127萬元。
接著我們再來看兩枚大玉印:
LOT397
元代 黑白玉龍鈕印(中正和平)
高6.6cm 見方8.4cm
起拍價:RMB 180000
來源:佳士得2016.5
黑白玉,玉質油潤,局部受沁,頂部呈覆鬥形,琢刻龍紋,有橫穿孔可用系帶,為標準元代的時代特徵。印面正方形,漢文篆書「中正和平」四字,「於己能中正平和,於人可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時就要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本件來源:佳士得2016.
LOT435
清代 白玉交龍鈕素印
高8.2cm 見方8.2cm
起拍價:RMB 180000
來源:杭州西泠拍賣
所用白玉質地通靈溫潤,體量碩大。規制十分謹嚴,它的長寬均是有相同的尺寸,合乎法度禮制。兩龍對稱而臥,龍身捲曲交纏而龍首相背,龍爪緊爪印面,軀幹遒勁,整體雕琢精細,龍身鱗片刻劃一絲不苟,本印沒有印文,屬於當年清宮之中的備用之印,但您可以試想如果當年刻上印文,放在如今的市場上,便是至少數千萬元價值的存在了。
LOT407
清代 白玉福祿壽佛手擺件
高20cm 寬18.5cm
起拍價:RMB 480000
本場的又一件焦點拍品,體量如此巨大的佛手,立體圓雕而成,兼用浮雕與鏤雕工藝,選料碩大精良,玉質溫潤純淨,晶瑩素雅。整器採用寫實手法塑造,佛手以十三指攏成,各指蜿蜒交錯,變化多樣,玉工將佛手柔美飽滿富有張力的外形刻畫的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當時玉工對自然之物觀察的細緻與用心。佛手上琢刻蝙蝠壽桃,更是增添了各種吉祥寓意,不論選料、尺寸及雕工皆可達到館藏級別了。
LOT381
清代 白玉多層鏤雕大吉香盒
直徑16cm 高4.8cm
起拍價:RMB 180000
來源:邦瀚斯2011.NOV.28
這件上手令人印象深刻,蓋面正中雕琢「大吉」二字,周邊以葫蘆紋飾圍繞,外圈鏤刻花卉枝葉紋飾。盒璧鏤刻花卉紋飾,與盒蓋對應,盒底浮雕五隻翩飛蝙蝠,圍繞壽字紋飾,寓意吉祥。採用多層鏤雕工藝,工藝水準令人驚嘆。
LOT412
清代 白玉四活環方形蓋盒
通高13.2cm 耳距14.8cm
起拍價:RMB 480000
白玉雕成,細膩如脂。器形雕琢十分規整,覆鬥形蓋,方形鈕,肩部刻琢蓮瓣紋,爐身光素,四面各鏤雕蝴蝶銜環耳。雕工、造型、玉質俱佳。
LOT360
明代 白玉胡人洗象
高3cm 長7.5cm
起拍價:RMB 20000
來源:香港萬昌斯
年份很不錯的胡人洗象圓雕,白玉質細膩油潤,雕琢大象、小象、童子均趴臥於地。大象為中,大耳長鼻, 背披錦氈,小象緊貼大象,扭首回望。胡人藏於大象身後,為其洗澡,極具趣味。
LOT365
清代 白玉臥牛
高8.5cm 長22cm 寬14.5cm 連座高13.8cm
起拍價:RMB 60000
立體圓雕臥牛,材質碩大,牛之形象豐滿厚重,圓眼卷鼻,神態溫馴,以一種寫實的技法琢磨而成,通體只有牛角、頭頂以及牛尾雕琢,其下原配有底座。如此大牛,大象忍不住合影沾沾牛氣了。
LOT372
清代 白玉如意紋蓋盒
長7.2cm 寬7cm 高3.1cm
起拍價:RMB 60000
玉盒細膩潔白,整體方形,四方倭角內凹。蓋頂雕琢花卉紋和勾連如意捲雲紋,盒身琢對稱勾連飄帶紋飾,盒蓋盒身,嚴絲合縫,雕琢精細規整,堪稱文房雅物。
LOT374
清代 黃玉輔首方尊
高4.9cm 長9.2cm 寬5.7cm
起拍價:RMB 200000
黃玉精製而成,細膩凝光,局部有褐色沁。器身上沿及底足陰刻相連回紋修飾,兩側有對稱鋪首;內膛打磨圓滑,拋光精良,這種黃玉的仿古件存世要遠遠少於白玉。
LOT377
清代 青白玉羅漢山子
高32cm 寬22cm 厚9.6cm 連座高41.5cm
起拍價:RMB 200000
大山子全景高浮雕風景人物紋,山石險峻,奇石蒼勁,一羅漢靜坐與石上參禪,表情虔敬,泰然自若,當為陳設重器,故宮博物院有類似玉山子可做比對。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8)no.105
LOT384
明代 白玉紅沁臥鹿(2件)
高3cm 長5.8cm
起拍價:RMB 380000
圓雕而作,陰刻鏤空並用,鹿俯身在地,四肢彎縮,動態活靈活現。玉質受沁,但泛出瑩潤的玻璃光澤,古韻樸拙,陰線刻嘴、眼、四蹄、蹄隙及蹄緣,線條清晰分明,再以寥寥短線於腮、脖、臂、腿、耳屏刻劃毛流,形象生動,神態逼真,堪稱同類中難得的精品。
參閱:《中國肖生玉雕》no.97
千萬不要小看這樣的動物圓雕,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香港嘉德秋拍上,一件僅僅只有3公分長的青玉豬拍出了271萬港元,2.6公分高的一件青玉鸚鵡,則拍出了436.6萬港元。
LOT387
清代 痕都斯坦菊瓣紋洗
耳距18cm 口徑13.8cm 高2.9cm
起拍價:RMB 80000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在北印度蒙兀兒帝國製作,也包括土耳其玉器,屬回教世界的藝術品。乾隆朝平底回、準二部以後,痕都斯坦玉器開始大量東傳。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稱「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如今我們看這件菊紋洗,痕都斯坦玉器無愧於「鬼工」、「仙工」之美譽。
LOT390
清代 白玉九如牌
高6.9cm 寬5.1cm 厚0.5cm
起拍價:RMB 180000
玉質如凝脂,玻璃光澤明顯,牌首鏤雕捲雲紋,牌面一側雕刻九株並蒂靈芝,背面中心部以稜線分為三部分,中心處琢刻「如心」,中部琢刻「天寶九如」,邊緣處琢刻「如山、如意、如崗、如阜、如松、如川、如恆、如皋」。除卻靈芝本身的祥瑞寓意,更有「九如」一典,九如語出《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天保》,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蔭、如南山之壽。如此精美之白玉質料,加之其形制及主題紋飾,應為出自宮廷造辦處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