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2020 | vol.51
在2020年結束之前,我終於讀完了《鰻魚的旅行》。
從我剛開始知道這本書,就對它抱著極高的期待。無論是作為補充鰻魚知識的科普類讀物,亦或是看成一本關於父親釣鰻魚的兒時回憶錄,甚至是藉由鰻魚問題而引發的關於生命和死亡的討論,它都是成功的。
《鰻魚的旅行》獲得了2019年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被評為最佳非虛構圖書。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奧古斯特文學獎,感謝它為我們介紹了這樣一本非常優秀的讀物。
[瑞典] 派屈克•斯文松 / 徐昕 / 湖南文藝出版社&博集天卷 / 2020
1.黏糊糊的,不起眼的鰻魚的一生
我們日常食用的很多魚,都是卵生且能夠人工繁殖的,但鰻魚卻不一樣。
書中向我們介紹的主要是歐洲鰻魚(Anguilla anguilla)。在大西洋西北部一片名叫馬尾藻海的海域,水是深藍色的,十分清澈,有的地方將近7000米深,海面覆蓋著大片大片的馬尾藻,歐洲鰻魚在這裡出生了。它們這時並不是我們熟知的模樣,而是像柳葉一樣扁平,幾乎是透明的,被稱為柳葉狀幼體。
之後他們便從這裡出發,逐漸長大,變成玻璃鰻,遊向歐洲各個海岸。進入河流後,它們快速適應了淡水生活,身體變成蛇形,眼睛很小,腮也幾乎很難被發現,但逐漸變得強壯而堅韌,這次蛻變,讓它們變成了人們熟知的黃鰻。
黃鰻階段是它們生命中最長的階段,有的鰻魚能活到50歲,甚至有被關養的鰻魚活到80歲。只要它們樂意,可能會在水底,在淤泥裡一直呆著。它們不挑食,蠕蟲、毛毛蟲、蝸牛、青蛙、昆蟲、小龍蝦、魚,也吃老鼠和雛鳥,它們同時還是食腐者,吃動物的屍體。
誰也不知道鰻魚的第四階段會在什麼時候到來,也許是它終於想要回家了,也許是它們對淡水感到厭倦了。這個階段鰻魚身體的黃褐色逐漸退去,背部變成黑色,兩側變成銀色,有清晰的線條,從混沌中蛻變成銀鰻。為了生命最後的旅行,或許是為了更快回家,它們的鰭變得更長且更有力,眼睛變大且成藍色,胃被溶解掉了,消化系統完全停止運轉,生殖器官也終於發育,它們開始遊回馬尾藻海。
回到馬尾藻海,鰻魚的故事又將從新開始。
事實上,我們還是不能完全了解鰻魚的一生。因為仍舊沒有人在馬尾藻海捕獲過活鰻魚,甚至是死的。約翰內斯·施密特花了20年時間,只能在馬尾藻海找到最小的柳葉鰻,而馬尾藻海很大,始終沒有人知道鰻魚確切的交尾地點。
我們更熟悉的,是歐洲鰻魚的表親日本鰻魚,是我們通常食用的鰻魚。日本海洋生物學家塚本勝巳採用和約翰內斯·施密特一樣的方法,通過逐步尋找體型更小的柳葉鰻,在1991年確定了日本鰻魚的繁殖區域——太平洋中央,馬裡亞納群島以西的海域。直到2008年,東京大氣與海洋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終於在這片海域成功捕到了完全成年的日本鰻魚,並且它們已經成功完成了交尾。
但至於為什麼歐洲鰻魚一定要回到馬尾藻海,或者說日本鰻魚為什麼一定要回到馬裡亞納群島以西的海域,還是一個無解的謎題。
2.你能在餐桌上吃金絲猴或者大熊貓嗎?但你可以吃鰻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紅色名錄,評估各種形態生命的生存狀況。在紅色名錄上,每一個物種都會依據明確的標準得到評估,從最可喜的「低危(LC)」,到「近危(NT)」「易危(VU)」「瀕危(EN)」「極危(CR)」「野外滅絕(EW)」,到最後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滅絕(EX)」。
我們可以輕鬆地在它們的網站上搜索到各個物種的情況,比如我們熟悉的金絲猴,數量正在下降,對應的是瀕危(EN);大熊貓因為得到極大保護,數量有所上升,已經從瀕危(EN)變成了易危(VU)。
而鰻魚呢?如果用金絲猴作為對照,歐洲鰻魚的處境比金絲猴更加糟糕,已經達到極危(CR),而我們能吃到的日本鰻魚,也已經和金絲猴一樣處在瀕危(EN)的境況下。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處在這樣處境中的鰻魚,我們總是能吃到,甚至有的價格也並不很貴。
因為只要利用鰻魚的洄遊特性,只要在合適的時間捕獲玻璃鰻並把它們養大,就可以賣給餐館獲利。由於目前並沒有很好的技術能大量繁殖鰻魚,所以市場的鰻魚很大程度上是都是通過捕獲玻璃鰻加養殖的方式提供的,這也是鰻魚價格並不很高的原因,因為成本不高。
2010年,日本科學家第一次從實驗室繁殖的鰻魚身上取出卵子並孵化出柳葉鰻,可因為使用激素,後代中很多出現了嚴重的畸形。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仍在努力找到人工培育鰻魚的正確方法。
而如果粗暴地禁捕玻璃鰻,現在的市場上也沒有任何物種能代替日本鰻魚或歐洲鰻魚承受如此大的消費市場,便極有可能導致其他鰻魚被吃到瀕危,如星鰻。
鰻魚問題依舊隱藏在日漸增多的日料店之下。
也許是因為曾經歐洲鰻魚文化盛行,才讓他們意識到了如今鰻魚問題的嚴重性,歐盟也確實採取了一些措施來保護鰻魚,但鰻魚數量在短時間增長後又停止了。
因為我們對鰻魚了解的有限,所以為了拯救鰻魚而採取的措施仍舊不夠充分,甚至還存在著誤入歧途的危險。在人們的猶豫和政策的搖擺之間,鰻魚數量仍在下降。
就這樣,鰻魚的數量仍然在繼續減少,而關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的決定卻一再被往後推延。推延到我們對鰻魚有更多了解的那一天,或者推延到再也沒有鰻魚的那一天。我國是最大的鰻魚養殖國和出口國,相比於歐盟制定政策的低效率來說,如果想要保護鰻魚,我國制定政策效率較高也許對鰻魚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作為個人,我能做的也僅僅是今後都不會再吃鰻魚。
篇幅關係,沒有談到《鰻魚的旅行》中涉及的關於生命和死亡,關於親子關係的內容。但我想,這本書的出現就算僅僅只是能讓人在閱讀後對鰻魚多一份好奇,它的意義就足以顯現。
最後附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查詢方式,輸入拉丁文名稱就能查詢,點擊「閱讀原文」跳轉。
ᴇɴᴅ
封面:Evgeny Tchebotarev,Pexels
感謝閱讀,我們下周四18:00再見
推薦:一段跳脫「史鐵生」的旅程|緬懷先生
上篇:閱讀,如今仍是一種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