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黑化周瑜,為的是烘託諸葛亮,一切修飾都圍繞主角

2020-12-24 虞山麓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出於小說的行文需要,被羅貫中修飾得面目全非。小說中的周瑜,是一個氣量狹隘的東吳大都督,屢次想要謀害才智超群的諸葛亮。然而,即使在小說中,依然可以看出周郎並非完全是嫉賢妒能之輩。

周瑜與魯肅,和而不同

魯肅的主張是聯劉抗曹,而且非常堅定。周郎屢次想要謀害諸葛亮,魯肅都把情報透露給了孔明。如果周郎真的是一個報復心理很強的人,魯肅這樣的「洩密」行為,肯定會遭到周郎的嫉恨甚至清算。然而周瑜臨終之前,卻寫信建議孫權任命魯肅繼任大都督。

小說中,雖然魯肅的外交政策,和周郎存在分歧,然而兩人同為江東重臣,做到了求同存異。魯肅在「榻上對」中提出了佔領長江以南所有領地的規劃,而周瑜在赤壁之戰後也提出了佔領西川的方針。

周瑜和魯肅的戰略方針,可謂一脈相承。然而周瑜的計劃是「假途伐虢」,先消滅劉備,再圖西川,魯肅一直堅持要聯合劉備,以防曹操的反撲。周瑜和魯肅的戰略,在大方向上一致,在細節上存在分歧。

演義中的周瑜在臨死之前高呼:「既生瑜,何生亮?」而後悲憤而死。周瑜對諸葛亮的嫉恨,被稱為「瑜亮情結」。然而同樣是演義中的戲份,周瑜推薦政見不同的魯肅繼任大都督,這一段「瑜肅之交」則證明周瑜並非完全是氣量狹隘之輩。

周瑜嫉恨諸葛亮的原因

諸葛亮初入東吳的時候,周瑜便讓諸葛瑾去勸誘孔明離開劉備,一起輔佐孫權,結果沒能成功,孔明反而勸說兄長一起輔佐漢室。周瑜眼看諸葛亮身懷濟世之才,卻不能和自己一起輔佐吳侯,於是心生恨意。

魯肅同樣是當時的頂級謀士,他能夠輔佐孫權,所以周瑜把他視為至交,臨終把大都督之位傳給了他。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的提防和嫉恨,來自於其才不能為己所用。與其說周瑜嫉恨諸葛亮,不如說是擔心諸葛亮以後會威脅到東吳的發展。

歷史上的周瑜,祖輩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位列三公。周郎英姿颯爽,坐擁嬌妻美妾。吳侯虎踞江東,對周郎委以重任。而此時的劉備,依然沒有穩定的根據地。不管是從自身履歷來看,還是從各自勢力的實力來看,周郎都沒有理由把孔明列為嫉恨的對象。

羽扇綸巾,原本是周郎的標配,結果到了演義中,卻成了孔明的形象。只能說,這是羅貫中對周郎的剝奪。周郎出場在孔明的上升期,不得不扮演這個墊腳的角色。

結語

諸葛亮的北伐,遇到了曹魏勢力的司馬懿,最終以徒勞無功而結束。蜀軍北伐,路途遙遠,地勢險峻,運糧困難。因此,曹魏總是堅守不出,等待蜀軍糧草消耗殆盡,自然退卻。

諸葛亮眼看司馬懿總是做「縮頭烏龜」,於是給對方送去一件婦女裝束,以示羞辱。正史記載的司馬懿非常憤怒,馬上打算出營決戰,在曹魏監軍辛毗的嚴辭勸說之下,司馬懿這才恢復了清醒,沒有中計。而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從容不迫地穿上女裝,還問身邊的人,這件女裝是否合身。

毫無疑問,為了行文需要,羅貫中對周瑜進行了黑化,對司馬懿做出了強化。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烘託諸葛亮的目的。早期剛剛出山的諸葛亮,處於事業上升期,自然需要算無遺策,拿周郎來墊背。中後期的諸葛亮,面臨北伐的徒勞無功,他的敵人司馬懿,自然需要是一個同樣完美的人物。能夠耗死諸葛亮的終極人物,勢必也要是一個完美到沒有缺陷的神級存在。

#諸葛亮#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被黑的周瑜,為何如此受蘇東坡喜愛?
    然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形象卻被嚴重黑化,「羽扇綸巾」借給了諸葛亮,「談笑破敵」變成了小肚雞腸,「雄姿英發」變成了嫉賢妒能,火攻之策變成了「只欠東風」,只給周瑜留下了紅顏薄命的小喬。為了烘託主角諸葛亮的形象,《三國演義》 可謂將周瑜黑出了翔!兩者差距為何如此之大?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宋人渴望軍功。
  • 《三國演義》中的「三」——諸葛亮三氣周瑜
    上回說到《三國演義》中的「三」之周瑜三殺諸葛亮,次次落空。周瑜為何一定要殺諸葛亮呢?
  •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可也因為襯託其他人物而錯誤地刻畫了一部分人,使他們被後人誤解,我們之前所說的張飛便是如此,本來是一富貴人家的文化人,卻被描寫成了一個大老粗(可以翻閱作者之前的文章)今天我們便來說一下另一個被他人誤解極深的人物——周瑜。
  • 被《三國演義》坑了的一代名將周瑜
    當時撫琴奏樂之人多為妙齡少女,為了讓周瑜多看自己一眼就故意彈錯琴。可以說周瑜文武雙全,雅量高致。而且當時曹操和袁術都想拉攏周瑜為自己所用,前者派周瑜的故交蔣幹去遊說,後者許於將軍之職。都被周瑜斷然拒絕,一生忠於孫氏兄弟。可以稱得上是忠貞不二,盡心盡力。為人清正,寬厚仁慈。
  • 周瑜死因揭秘,被諸葛亮氣死屬無稽之談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 《三國演義》 抹黑周瑜了嗎?
    諸葛亮三氣周瑜之類的故事,也就這麼被創作出來。(視覺中國/圖) 讀過《三國演義》,再去讀《三國志·周瑜傳》,尤其是裴松之的注釋裡大量引用的《江表傳》,肯定感受是《演義》真是太抹黑貶低周瑜了。 但問題是,《江表傳》這書儘管不是沒有史料價值,其實也有很強的小說性質,只不過是站在孫吳的立場上寫小說。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想到周瑜,腦子裡就蹦出《國風》的這句詩。眉目俊朗,身長玉立,翩翩濁世佳公子,就像他的名,瑜。歷史上的周瑜確實是個帥哥,陳壽在《三國志》裡形容他「儀容秀麗,長壯有姿貌,吳中呼為周郎」,即又高又壯又帥又有錢,簡稱高富帥,江東父老都喚他為「周郎」。呼人為「郎」,帶有讚美褒獎之意,「周郎」其實就是「周帥哥」,同時期比他帥的估計也就呂布了。
  • 周瑜跟諸葛亮誰更強? 正史上周瑜完爆諸葛亮……
    不過,小說這種題材為塑造人物形象,會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小說,但其作者羅貫中,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很多內容或移花接木,或虛構,或根據個人喜好刻意誇大、詆毀了一批三國人物,並不符合史實。 但遺憾的是,《三國演義》對普通大眾的影響遠超《三國志》《資治通鑑》這類史書,導致大眾對這些歷史人物有誤解。今天小編就要為周瑜周都督說上幾句話。
  • ​揭秘三國演義: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有何依據?
    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由此可見是寫周瑜的。但是,後來這句話變了似乎更加接近於諸葛亮的形象,有一版《三國演義》是唐國強演的諸葛亮,基本上就是羽扇綸巾的形象,而周瑜在那一版的電視劇裡只是一個武將的形象出現。這又應了《三國演義》裡的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隨著《三國演義》這部書的流傳,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而且還是個智慧的化身。
  • 被影視劇嚴重顛覆歷史形象的名人、周瑜被黑化,紀曉嵐已經洗白
    乾隆也深知他這個喜好,經常賞賜宮女給他,不過當時很多宮女都害怕被賜給紀曉嵐,不知道他對待宮女方式恐怖,還是平時生活習慣不好。然後最毀三觀的就是,電視劇中的紀曉嵐天天喊著公平正義,以及為官清廉。可真實歷史的紀曉嵐,年年都要收炭敬(外地官員跟京官們交的過冬費用)。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7周瑜在《三國演義》裡也不是小心眼
    但《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是就差點意思,雖然仍然是足智多謀,但總被諸葛亮壓一頭,所以總惦記著殺了諸葛亮,很多人就評價周瑜嫉賢妒能,氣量狹窄,不能容人,最後被諸葛亮氣死。臨死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從此留下一個詞,叫做「一時瑜亮」,不過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勢均力敵的兩個人,而「既生瑜,何生亮」發出的則是被人壓了一頭的鬱悶之聲。《三國演義》裡的周瑜就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心眼嗎?
  • 三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原來不是真的,那麼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
    三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原來不是真的,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周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名大將,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為吳國立下赫赫戰功。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認為周瑜是個心胸狹隘,小心眼的人,但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並非如此。那麼周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真的是如羅貫中所言被諸葛亮氣死的嗎?他的墓穴有多處,哪裡才是他真正的長眠之地?下面,快跟小編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 周瑜竟然比諸葛亮更厲害
    如果要詳細比較的話周瑜貌似要比諸葛亮更厲害一些。周瑜和諸葛亮比周瑜更勝一籌1、軍事:周瑜 9分;諸葛亮 6分周瑜和諸葛亮在軍事上比周瑜略勝一籌。周瑜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在整個戰役裡完美治軍,不論是用人還是謀略,甚至臨場變通都非常到位。周瑜和孫策為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
  • 氣死周瑜?諸葛亮算老幾?
    我們先來品品三國演義中的三氣:赤壁之戰後,周瑜在奪取荊州時被曹軍射傷,不料荊州卻被諸葛亮「坐收漁利」。辛辛苦苦想得到的荊州反被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搶走。而當時的諸葛亮呢,剛從村裡出來跟隨劉備差不多剛剛一年,屁股還沒坐穩呢。對比周瑜的地位,諸葛亮簡直不值一提。諸葛亮是在赤壁之戰後,才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主要工作還是在新收復的荊州四郡徵收賦稅,然後給前線的軍隊送過去。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 歷史上周瑜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三國時期的歷史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廣為流傳以後,那段時期的故事變得更加家喻戶曉。就演義而言,羅貫中老師太偏愛諸葛亮了。羅老特地給諸葛亮強加了一大段戲碼,比如草船借箭,智算華容,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
  • 周瑜在三國演義裡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周瑜怎麼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讀了名著就會好奇三國志周瑜是怎麼死的,據記載「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 蘇軾的念奴嬌,為何只寫周瑜而不寫諸葛亮?赤壁之戰的真相是什麼
    「念奴嬌」是一個詞牌名,據悉,唐玄宗去各地遊玩,遊到興起之時就會作曲填詞,他的身邊總有一個叫念奴的歌女跟隨,念奴的聲音百轉千回,像百靈鳥的叫聲一樣悅耳,每次都把唐玄宗寫的歌唱得非常好聽,唐玄宗一聽更加心花怒放,就把曲子取名為「念奴嬌」。
  •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而讓周瑜生氣的不僅僅是諸葛亮,主要是孫權,魯肅和劉備。官宦世家(周瑜)周瑜出身名門望族——廬江周氏,祖上多為高官。周瑜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官至東漢太尉。其父周異曾擔任洛陽令,堂叔周尚曾任丹陽太守。由此可見,周瑜並不是草根出身,家族背景相當顯赫。只是從富貴人家走出來的周瑜並非無能之輩,而是當世奇才。大才雅量周瑜容貌俊美,身材高大,志向遠大,且善於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
  • 《三國演義》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不是造1萬支弓?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周公瑾過於忌賢妒能、小肚雞腸。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目的就是在為難諸葛亮。其實以前看《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時的場景,最擔心的還不是有沒有大霧的應驗?船會不會翻?十艘船箭夠不夠數?
  • 諸葛亮三氣周瑜可信度有多大?
    而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深入人心,特別是周瑜臨死時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悽涼的令人唏噓。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演義,其三分真實,七分虛構,故事很多都是虛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被塑造成「多智而近妖」的神人。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火攻計」、「借東風」等等,其風頭直蓋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