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就會懷念老家的土灶,小時候一到冬天就喜歡幫大人燒火做飯,坐在溫暖的火灶旁,身上都被烤是暖和和的。
小時候幫大人燒火,不僅可以取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灶火裡可以燒很多好吃的,這些都是小時候最美的回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灶火裡「燒出」的美食,可惜現在很多都吃不到了。
燒紅薯
烤紅薯大家應該都吃過,但是你吃過灶火裡燒出來的紅薯嗎?
灶火裡燒出來的紅薯,外皮比較焦黑,但是剝去外皮,裡面就露出黃色或者白色的肉,咬一口香甜軟糯。對比現在賣的烤紅薯,多了一份焦香。
灶火裡燒紅薯也是需要技術的,只要看到大人做飯是用木柴,就可以燒紅薯了。等到飯都做好了,趁鍋底還有一些餘火,把紅薯扔進去用柴火灰蓋上。等到吃完飯,灶底下的紅薯也燒好了,我們小孩子再來個「飯後甜點」燒紅薯,香甜好吃。
燒花生
燒紅薯是需要木柴火,因為灶底餘溫保存的時間比較長足夠可以把紅薯燒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做飯都是用秸稈或者松針葉,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燒花生了。
燒花生是隨燒隨吃,不能直接放到灶裡,容易燒糊。一般我們都是抓一把花生放到灶門底下的草木灰裡,然後上面再蓋一層從灶火裡剛落下的草木灰,用這個餘溫把花生「燒熟」。每次燒花生的時候,都需要用木棍把灶裡帶火星的草灰搗下來,所以經常會把褲子或者鞋子燒很多小洞,難免會挨大人罵。
灶火裡燒出來的花生和現在賣的炒花生也差不多,就是外殼有點糊,裡面的花生米還是香脆好吃的。
燒玉米
燒玉米一般都是選擇新鮮的玉米,把玉米剝皮去掉玉米須,然後用一根棍子最好是細鐵棍插住,放在灶火裡來回的烤。玉米被燒的時候會發出呲呲的聲音,等到玉米粒稍微裂開就可以吃了。
燒玉米對比煮玉米多了一份焦糊味,但是玉米清甜的還是能出出來的,關鍵是這種燒玉米都是自己烤,怎麼吃都香。
燒雞蛋
燒雞蛋這種吃法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把雞蛋用泥巴糊起來,然後放在灶火裡燒,等到泥巴燒硬裡面的雞蛋也燒好了。
我們把燒乾的泥巴從灶底下掏出來,然後磕碎,頓時雞蛋的香味就鋪面而來。這種燒出來的雞蛋有種特殊的香味,是煮雞蛋和蒸雞蛋不能比的。小時候我們做這個都得瞞著大人,因為大人都怕我們糟蹋糧食。等我們偷偷吃完了燒雞蛋還得把雞蛋殼扔到溝裡,讓大人看不到。但是他們總能發現筐裡少了雞蛋,難免又是一頓罵。
燒大蒜
小時候的燒大蒜和現在燒烤攤上的烤蒜也差不多,沒有調料,但是莫名的有股甜甜的味道。在農村燒大蒜算不是一種美食,應該是大人保留的一種土方。有時候我們拉肚子或者肚子疼,大人總會在灶裡放兩頭大蒜,燒得漆黑,然後剝皮讓我們吃下。奇怪的是,吃完了燒大蒜,肚子立馬就不疼了。
農村土灶裡可以燒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燒大蔥,燒土豆等,這些美食燒出來別有一番滋味,但是總歸有一點就是會把我們的小手和嘴巴弄得全是灰,這也是大人不讓我們吃的一個原因。這些有趣的事都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只可惜現在農村土灶越來越少,這些「燒出來」的美食也吃不到了。
各位小夥伴,你們小時候吃過這些土灶「燒出來」的美食嗎?
喜歡一姐文章的請點個讚、關注一下、也可以分享!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