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灶火裡「燒出」的美食,都是小時候的回憶,現在都吃不到了!

2020-12-27 一姐生活有話聊

天氣一冷就會懷念老家的土灶,小時候一到冬天就喜歡幫大人燒火做飯,坐在溫暖的火灶旁,身上都被烤是暖和和的。

灶火燒出來的美食

小時候幫大人燒火,不僅可以取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灶火裡可以燒很多好吃的,這些都是小時候最美的回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灶火裡「燒出」的美食,可惜現在很多都吃不到了。

燒紅薯

燒紅薯

烤紅薯大家應該都吃過,但是你吃過灶火裡燒出來的紅薯嗎?

灶火裡燒出來的紅薯,外皮比較焦黑,但是剝去外皮,裡面就露出黃色或者白色的肉,咬一口香甜軟糯。對比現在賣的烤紅薯,多了一份焦香。

灶火裡燒紅薯也是需要技術的,只要看到大人做飯是用木柴,就可以燒紅薯了。等到飯都做好了,趁鍋底還有一些餘火,把紅薯扔進去用柴火灰蓋上。等到吃完飯,灶底下的紅薯也燒好了,我們小孩子再來個「飯後甜點」燒紅薯,香甜好吃。

燒花生

燒花生

燒紅薯是需要木柴火,因為灶底餘溫保存的時間比較長足夠可以把紅薯燒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做飯都是用秸稈或者松針葉,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燒花生了。

燒花生是隨燒隨吃,不能直接放到灶裡,容易燒糊。一般我們都是抓一把花生放到灶門底下的草木灰裡,然後上面再蓋一層從灶火裡剛落下的草木灰,用這個餘溫把花生「燒熟」。每次燒花生的時候,都需要用木棍把灶裡帶火星的草灰搗下來,所以經常會把褲子或者鞋子燒很多小洞,難免會挨大人罵。

灶火裡燒出來的花生和現在賣的炒花生也差不多,就是外殼有點糊,裡面的花生米還是香脆好吃的。

燒玉米

燒玉米

燒玉米一般都是選擇新鮮的玉米,把玉米剝皮去掉玉米須,然後用一根棍子最好是細鐵棍插住,放在灶火裡來回的烤。玉米被燒的時候會發出呲呲的聲音,等到玉米粒稍微裂開就可以吃了。

燒玉米對比煮玉米多了一份焦糊味,但是玉米清甜的還是能出出來的,關鍵是這種燒玉米都是自己烤,怎麼吃都香。

燒雞蛋

燒雞蛋

燒雞蛋這種吃法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把雞蛋用泥巴糊起來,然後放在灶火裡燒,等到泥巴燒硬裡面的雞蛋也燒好了。

我們把燒乾的泥巴從灶底下掏出來,然後磕碎,頓時雞蛋的香味就鋪面而來。這種燒出來的雞蛋有種特殊的香味,是煮雞蛋和蒸雞蛋不能比的。小時候我們做這個都得瞞著大人,因為大人都怕我們糟蹋糧食。等我們偷偷吃完了燒雞蛋還得把雞蛋殼扔到溝裡,讓大人看不到。但是他們總能發現筐裡少了雞蛋,難免又是一頓罵。

燒大蒜

燒大蒜

小時候的燒大蒜和現在燒烤攤上的烤蒜也差不多,沒有調料,但是莫名的有股甜甜的味道。在農村燒大蒜算不是一種美食,應該是大人保留的一種土方。有時候我們拉肚子或者肚子疼,大人總會在灶裡放兩頭大蒜,燒得漆黑,然後剝皮讓我們吃下。奇怪的是,吃完了燒大蒜,肚子立馬就不疼了。

農村土灶裡可以燒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燒大蔥,燒土豆等,這些美食燒出來別有一番滋味,但是總歸有一點就是會把我們的小手和嘴巴弄得全是灰,這也是大人不讓我們吃的一個原因。這些有趣的事都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只可惜現在農村土灶越來越少,這些「燒出來」的美食也吃不到了。

各位小夥伴,你們小時候吃過這些土灶「燒出來」的美食嗎?

喜歡一姐文章的請點個讚、關注一下、也可以分享!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些農村美食,我已經多年沒吃過了,現在很少有人做了
    現在的農村生活,和1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飯煲、電火鍋、液化汽灶,還在用大鍋土灶煮飯炒菜的家庭,已經很少了。不過我還是覺得,用大鍋炒的菜好吃,用柴火燜的飯香,而且有好多農村美食,因為沒有柴火灶而沒法做了,正在逐漸消失。下面這些美食你吃過嗎?
  • 石磨下磨出的豆子,柴火灶臺裡做出的豆花,勾起多少江安人的回憶!
    小時候在江安農村還沒有那麼多琳琅滿目的零食更多的不是山上的野味就是家裡的自製美食
  • 被肯德基下架的5款美食,每一款都是經典,如今再也吃不到了
    #肯德基# 本文由蘿媽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蘿媽教你創意的美食創作,品味各地的美食風採。本期蘿媽分享的內容是:被肯德基下架的5款美食,每一款都是經典,如今再也吃不到了! 說起你最喜歡吃炸雞的地方,你一定毫不猶豫地回答「肯德基」,不錯!
  • 昭陽殺豬飯,今年是吃不到了......
    、熱情款待,讓你如願以償的一飽口福~在昭陽農村,一旦確定好殺年豬的日子,主人家便會早早的備好柴火,在家旁邊的空地上挖上土灶,燒上一鍋滿滿的開水,用來燙豬刮毛。(視頻來源:網友)記得小時候家裡殺年豬,爸爸很講究習俗,殺豬匠拉豬出圈門前,爸爸先在圈門前燒紙,求菩薩保佑來年的「過年豬」順順利利,平平安安~隨後,幾個鄰居大哥一貓腰,各逮住一條豬腿,三下五除二便將豬放倒在地,勒上繩子,抄上案板,勒緊按牢,準備放血。
  • 小時候農村男女老少基本頭髮都長過蝨子,而現在為什麼都沒有了?
    小時候農村男女老少基本頭髮都長過蝨子,而現在為什麼都沒有了?很多80後、90後可能都記得,二三十年前農村大部分人身上都有長過蝨子,特別是頭髮長蝨子的情相當的常見。那時候很多家庭基本都擁有一把篦子,專門用來清除頭上的蝨子。
  • 土灶裡的那抹鄉愁
    【物】 土灶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無論多麼貧苦的歲月,只要屋子裡有了一方土灶,只要土灶上升騰出熱氣來,日子裡便有了生機,有了希望。溫暖的灶,總能給人心理上的巨大慰藉。
  • 80後小時候玩過的遊戲,每一樣都是滿滿的回憶,跟現在有何不同?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給兒子買了個滾鐵環,6歲的他玩了好久都沒有學會。滾鐵環是我小時候經常玩的玩具,其實也不算是玩具,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沒有買玩具這一說法。基本都是家裡的大人,用鐵絲扭個環,再做個推手就算是個玩具了。小時候玩它玩得可遛了。
  • 億田集成灶:古人的廚房裡 到底都有什麼
    【中華集成灶網】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國》伴隨著旁白娓娓道來食材的選用、烹製的過程大師傅信手亮出絕活,一道道美食出鍋裝盤都讓田田眼睛發亮,口水直流所謂秀色可餐,美食的誘惑,誰又能擋得住呢?
  • 哈爾濱72歲奶奶燒柴火給網友聽:讓大家緩解焦慮情緒
    近日,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在網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稱現在城裡人很少聽到燒柴火聲,想給大家緩解焦慮情緒治治失眠。還有網友給出科普,這種聲音可以助眠。@甜點加粒兒 :想起了小時候冬天天不亮奶奶就去外屋地燒柴火 外屋地咯吱咯吱的時不時還有輕微的咳嗽聲@Salvation_H:這姥姥家裡一定窗明几淨,好懷念小時候啊。
  • 直播燒柴火,72歲奶奶火了,溫馨畫面讓無數網友回到童年
    空調暖氣是北方常見的取暖方式,但燒柴火依舊是東北農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很多離開農村,走進城市的朋友,對燒柴火更多的是停留在記憶中。近日,黑龍江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的會場直播引來眾多網友關注。
  • 72歲奶奶直播一幕火了!千萬網友被暖到: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近日, 黑龍江省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 在網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 稱現在城裡人很少聽到燒柴火聲>渣滓二狗 :好舒服的聲音,感覺又回到童年在灶邊的時候了。橫口半框:想起我小時候了 那時家裡住平房 晚上的時候把炕燒熱 用剩的餘火烤地瓜 土豆吃 真的很想念 隱藏起來不被發現:突然一下子想起來我姥姥了,晚上做飯的柴火聲和燃燒的煙味就是我的童年 一隻神奇海螺呀:我覺得燒柴火的那個味道也很好聞
  • 農村俗話,「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春天野菜香
    農村裡的各種野菜中,「茵陳」最為常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白蒿」,也有的地方叫做「耗子爪」。在農村裡有這樣一種說法,「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說的就是這種草。最初的時候「白蒿」的價值最高,不僅是一種藥材,還可以採來當菜吃。等長一段時間後就變成了「蒿」,使用的價值就降低了許多,不過還可以割來餵牲畜。等到最後的時候就成了雜草,只能拿來當柴火燒了。
  • 小時候吃過的味道,90%都再也吃不到了?
    我出生時,太姥姥就快80歲了;我十幾歲時,她就90多歲了;太姥姥要是活著,現在也是個百歲老人了。媽媽是跟著她的奶奶長大的,所以媽媽的手藝也都是太姥姥那兒學來的,每回媽媽做一些傳統小吃時,就會說「這個是俺奶的味道,是我小時候的味道。」
  • 小時候喜歡吃但難吃到,長大後卻望而遠之,現在竟然成了網紅美食
    油的種類很多,豬油是其中一種,熬豬油會誕生一道美食——豬油渣,小時候喜歡吃但難吃到,長大後卻望而遠之,現在竟然成了網紅美食!豬油渣在很多80後的記憶中,小時候用來做菜的豬油都是自家熬製,一般很多農村家裡把豬養肥到過年殺年豬,取肥厚的肥膘和板油熬製的豬油好好存放可以吃上一年。
  • 安義人小時候吃過的各種菜飯,滿滿都是回憶!
    商務合作 | 電話:13576978295 大熊微信號:anyibank小時候,生活在鄉下,或因缺糧,或因食物單調,但媽媽總能變著花樣做出各種別具一格的「菜飯」,沒有豐富的食材,沒有豐富的調料,卻包含了媽媽濃濃的關愛……
  • 還記得霍邱過去農村鍋臺嗎?那些燒柴火還有麻秸做飯的日子...
    老鍋臺做的掛麵那時候的柴可不光是木頭樹枝,還有松毛、劈柴,抓一把塞進去,就會聽見一陣「噼裡啪啦」的脆響,柴火點燃的氣味也散進了空氣裡。火苗越燒越旺,舔紅了鍋底,也映紅了奶奶的臉龐。大鐵鍋和鍋臺火煮出的飯菜,飄著家的味道,吃一口甜香的米,就會想起媽媽忙前忙後的身影。
  • 【康保人康保事】幹鹹菜、酸柳柳、燒山藥......小時候你肯定吃過這些好吃的!
    暑假快到了,這正是康保最美好的時節,小時候最喜歡暑假、秋假了,雖然得去地裡幹活兒,但是玩兒的多,好吃的也多了!也是心寬的不行!西風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小時候難以忘懷的野味兒、美食!大家幫忙查漏補缺哇!這可是好東西,小時候沒甚好吃的,酸柳柳酸酸甜甜的,有股特殊的清香,口感也好,麥子地、莜麥地裡頭比較多,幹的活兒越多,能吃到的酸柳柳就越多!現在的孩子們見了估計都認不得個酸柳柳啦!
  • 東北72歲奶奶燒柴火給網友聽:讓大家緩解焦慮情緒
    近日,黑龍江省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在網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稱現在城裡人很少聽到燒柴火聲,
  • 那些年,在農村吃過的好酒菜,現在還有嗎?
    ▼磚泥巴灶其實最早的時候還是泥巴灶,後來有了青磚、紅磚之後,人們才開始用磚頭砌一些臨時的灶。燒木柴,那火叫一個旺呀而且農村辦一次酒席,得要好幾百個碗,所以,這個也得是到村兒裡把各家各戶的碗盤集中到一起。
  • 《小森林 冬春篇》回憶兒時農村美食
    在看這二部電影四個片章的時候,我不時的會回憶起農村生活,雖然沒有電影那麼美好,但好多農作物,菜,還是有幾分相同的。這不能算是影評,算作我的回憶吧!夏小時候的夏天是火熱的,家裡有4塊菜地,在4個不同的地方,只有家前面的一塊比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