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書筆記110--大柴胡湯證,如果錯誤的瀉下.需要用柴胡加芒硝湯.

2021-02-07 靈龜八法之聲

條文110: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

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

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

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這一條論述了,少陽誤治,引起的柴胡加芒硝證

傷寒十三日不解

傷寒到十三天還不解

出現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

胸脅滿而嘔是少陽經的問題

日晡就是下午三點多

潮熱,就是浪潮一樣,一股子一股子的發熱

為什麼這個時候會發潮熱

根據上圖,按照中醫六氣的運行理論,

下午三點以後是陽明經氣旺的時候

陽明是一種燥氣

天地的這種燥氣和人體燥氣相呼應

如果陽明燥氣太過

就會出現日晡潮熱

這是陽明燥熱的問題,

陽明燥熱應該會有大便燥結的情況

已而微利

患者還有點微微的腹瀉

按理應該要大便燥結,怎麼還有點微微下利呢

接下來是張仲景先師的說明

此本柴胡湯證,下之而不得利

仲景先師說,患者出現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

這個應該是少陽兼陽明裡實證

屬於大柴胡湯證啊

可以現在出現微微下利

這個下利怎麼來的呢?

今反下利,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

現在反而下利的情況,經過進一步的詢問

原來是前面的醫生用了丸藥瀉下了

這種處理是錯誤的,屬於非其治也

按道理應該用大柴胡湯,前面的醫生卻只給用了瀉下的

這個瀉下解決不了少陽的問題

還有可能讓少陽的問題更加嚴重

潮熱實也

這個患者現在還有午後潮熱

這還屬於胃家實,陽明經有燥熱

這個情況本來是少陽兼有陽明裡實

用用大柴胡湯就能好

結果前面醫生,只看到了大便不通

用了瀉下的藥

到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先以小柴胡湯以解外

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仲景先師告訴我們

先給他吃小柴胡湯

來解決胸脅滿而嘔少陽之邪

然後再給他吃小柴胡湯加芒硝,來治胃燥

臨床上一般給患者開三幅小柴胡湯,外加一點芒硝

患者先煮兩副藥

到第三副藥的時候,加上芒硝就可以了

芒硝可以吃一次,最多可以吃兩次

小柴胡湯方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生薑15克 半夏15克 

炙甘草15克 大棗12個 黨參15克 

柴胡加芒硝湯

就是小柴胡湯加芒硝10克(包)

柴胡加芒硝湯 和 大柴胡湯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大柴胡湯瀉下的力量比較強

裡面用了大黃、枳實、芍藥,

還把黨參、炙甘草這些甘緩的藥去掉了

而柴胡加芒硝湯方中

只是加了芒硝,並且小柴胡湯中還有炙甘草和黨參這些甘緩的藥

因此瀉下的力量就受到限制,

因此柴胡加芒硝湯瀉下的力量小,

和解少陽,調和胃氣的作用大

芒硝是個鹹寒,潤澤之藥。

      李某,男,30歲。患者4天前著涼感冒後,惡寒發熱,胸脅疼痛,口苦而幹,食欲不振,且有時伴以噁心但不嘔吐。雖經服用複方阿斯匹林、感冒衝劑後身已出汗,但前症不解,體溫持續39.1℃,大便已3日未排,午後身發潮熱。舌質正常,苔薄白微黃而幹,脈象弦數108次/分,心肺無明顯陽性體徵。肝脾均不能觸及,左下腹輕度壓痛,且可觸到糞塊。此少陽證兼有裡實之輕證。與柴胡加芒硝湯主之:柴胡10g,黃芩10g,半夏10g,黨參10g,炙甘草6g,生薑10g,芒硝10g(分衝),大棗4枚。服用1劑後,身有微汗並排大便一次,繼之體溫降至37℃,身發寒熱等症,已十去八九。又服1劑後,諸症狀消失而愈。[張仲景藥法研究.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4.667]

       鄭某,女,29歲,工人。患者因月經來潮忽然中止,初起發熱惡寒,繼即寒熱往來,傍晚發熱更甚,並自言亂語,天亮時出汗,汗後熱退,又復惡寒。口苦,咽幹,目眩,目赤,胸脅苦滿,心煩喜嘔,不欲飲食,神倦,9天不大便。經某醫療室血液檢查,瘧原蟲陽性。診為瘧疾。按瘧疾治療無效。追詢病史,據云結婚多年,未曾生育。月經不正常,3~4個月來潮一次,經期甚短,量少,繼即惡寒發熱,雖經服藥治療,但未能根治。舌苔白,脈象弦數。處方:黃芩9g,柴胡9g,半夏9g,黨參9g,生薑9g,炙甘草6g,大棗6枚,芒硝9g(另衝)。加清水二杯,煎取半杯,一次服。當日上午10時服藥,下午4時許通下燥屎,所有症狀解除。囑常服當歸流浸膏,月經恢復正常。至今4年來未見復發,並生育2個女孩。[福建中醫藥,1964,(1):43]


      某女,49歲。發熱十餘日,經芳香清解、滲利導滯而寒熱不退,入晚熱高,微汗,連日來體溫升降於37.8~38.8℃之間,不惡寒而惡熱,頭重目弦,四肢酸重,口苦,咽幹,唇燥,面垢,喜飲但飲不多,不欲進食,胸悶時作嘆息,大便乾燥難解,小便短少,腹脹滿不舒,舌燥苔黃,脈弦而遲。病處少陽陽明兩經之間,迭經汗下,中氣嫌虛,擬小柴胡湯輕劑,加知母、芒硝洩熱去實。處方北柴胡4.5g,黃芩10g,知母12g,竹茹10g,炙甘草3g,紅棗3枚,黨參6g,芒硝12g(分衝)。服1劑。藥後,夜解燥屎二三枚,腹滿減,胸腹較舒。今晨體溫37.3℃,舌略潤,苔薄黃,脈仍弦遲。繼前法,原方加減共服4劑,熱退淨,調理而愈。[傷寒論方運用法.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現代臨證,本方適用於小柴胡湯證兼有潮熱挾熱下利或大便不通,腹有堅塊,苦滿難解之裡實證;熱入血室如瘧狀,脅腹脹滿,大便不通或堅硬者。總之,本方適用於大柴胡湯證較虛而裡實不甚者。

今天就分享到這吧

太陽病上篇查閱

《傷寒論》太陽病上篇

太陽病上中篇查閱

(中篇上)

相關焦點

  • 解謎:大柴胡湯中究竟有沒有大黃?
    殊不知《傷寒論》中「下之」含有多意,如107條中「胸脅滿微嘔,日晡所發潮熱」,顯系大柴胡湯證,而用大柴胡湯「下之以不得利」,說明本方僅能使大便通暢,並不應該出現下利,可見此處「下之」二字與承氣湯「下之」的含義有所區別。同樣道理,252條「與小承氣湯和之愈」,也不能認為小承氣湯就是和解之劑。類似提法在《傷寒論》中並非一處,因此不能據「下之」二字即言方中必用大黃。
  • 論仲景和解四方 ——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是張仲景的四個和解方劑,其中除四逆散僅見於《傷寒論》外,其餘三方均見於《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由於這四個方劑為和解劑的代表方,至今在臨床上仍頗為常用,故就此談談個人的見解,求正於方劑界同道。小柴胡湯
  • 論張仲景和解四方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本方配伍雖體現了和解與攻下兩法的配合運用,但以和解少陽為主,瀉下熱結之力較輕,故更適宜於少陽經邪熱較重,陽明經熱結尚輕者。關於大柴胡湯中有無大黃的問題,歷代醫家多有爭議。此外,大柴胡湯中應有大黃,是由於大柴胡湯證中見有「心下滿痛」、「心下急」等邪熱內結症狀,不用大黃,熱結何以得下?另《傷寒論》原文有「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的記載,不用大黃,「下之」如何體現?故大柴胡湯以有大黃為是。若無大黃,便只能和解少陽,行氣和血,而不能內瀉熱結也。
  • 《傷寒論》讀書筆記138、139--結胸和心下痞的區分,如果是結胸就用大陷胸丸.
    這說明從太陽經表邪開始的,而反下之,這裡是錯誤的治療太陽經表邪,已經要發表,汗解這裡用了瀉下的方法,造成了什麼問題呢?熱入,陽經的邪氣化熱入裡。其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為什麼會造成結胸病呢因為下的太早,大結胸是要瀉下的,但是如果下的太早,就成了結胸因為還有邪氣還沒有完全脫離胸中如果下的太早,邪氣就會入裡139:結胸者,項亦強,如柔庢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
  • 張仲景的四個和解方劑: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四逆散
    大柴胡湯大柴胡湯為治少陽陽明並病的方劑。病在少陽,本當禁用下法,然而少陽陽明並病,若單用和解,則裡實不去;單下熱結,則少陽證又不解;故用本方和解少陽,內瀉熱結,如此既不悖於少陽禁下的原則,並可一方而少陽陽明並治,實乃一舉兩得之法。大柴胡湯由兩方化裁而成。一為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倍用生薑;一為小承氣湯輕用大黃,去厚樸加芍藥。
  • 傷寒論第136條
    二、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他說,傷寒十餘天的時候,一般說的都已經傳裡了,已經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但反而還有往來寒熱,一陣冷一陣熱,這說明少陽陽明並病(學思:往來寒熱,寒時,說明身體良能想通過表(太陽)來解決疾病,熱時,說明身體良能想通過裡(陽明)來解決疾病,但是,一會表證、一會裡證,既不能汗解太陽,又不能下解陽明,只能用柴胡劑來雙解
  • 黃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抗抑鬱、改善焦慮情緒、鎮靜、安眠!
    4、胸脅苦滿:兩脅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缺乏彈性。腹主動脈率動明顯。心率多偏快。5、舌苔黃厚,大便多乾結難解。以下病證符合上述人群特徵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1. 以抑鬱為表現的疾病,如抑鬱症、恐懼症、神經性耳聾、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2.
  • 小柴胡湯的加減變化
    脅下滿,此則少陽所獨。手足溫而渴者,前條之渴者屬陽明,此因脅下滿,則雖似陽明,不作陽明治矣。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主之。詳見桂枝類中。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 【劉渡舟】總結的113首《傷寒論》方歌
    十七、桂枝附子湯:桂枝附子寒痺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陽散寒應兼顧,脈浮虛澀是其應。好消息:傷寒論課程重磅推出。《傷寒論》報名學習的儘快了,傷寒論60多講。噫氣下利芩連草,參棗半夏與二姜。五、甘草瀉心湯:甘草瀉心用芩連,乾薑半夏參棗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熱煩。六、旋覆代赭湯:旋覆代赭痞在中,噫氣不除飲氣衝。參草姜棗半夏予,赭輕姜重方奏功。一、甘草湯:甘草名湯咽痛求,生用一兩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藥,清解少陰效最優。二、炙甘草湯:炙甘草湯少陰虛,心慌脈結證無疑。
  • 《傷寒論》少陽十三大柴胡湯
    少陽十三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1 傷寒發熱,汗出當解,反熱不解;心下痞硬,此為少陽之經證,嘔吐而下利者,少陽經氣,鬱克戊土,胃腑不容,則嘔吐而下利也;嘔利亡津,胃腑熱燥外蒸,故見汗出,故發熱不解;心下痞硬者,是少陽之經病也,發熱不解者,胃腑熱燥外蒸也,故大柴胡湯,雙解經腑之鬱。
  • 傷寒論用方經驗心得短句!(必須全悟懂)
    甚至,傷寒》全書。引自唐本傷寒論太陽病用柴胡法第四。可知唐本傷寒論亦足珍貴。 大柴胡湯:心下痞硬,按這心下滿痛,皆心下急之一類,為應用本方之要症,需注意。又由於大柴胡湯是最常應用的良方,因此筆者把日常的加減方和合方,略附於下,以供參考。大柴胡加石膏湯:即於大柴胡湯更加石膏45~120克。煎服法同原方。
  • 千古名方小柴胡湯
    苦是以懣為苦的意思,胸為太陽位,如果說體表是太陽的表之表,那麼胸就是太陽的表之裡,胸脅苦滿就是太陽與少陽的部位--胸脅部都煩悶、難受。柴胡有空心柴胡,黃芩有空心黃芩,從取象比類的角度看,體表與臟腑之間的少陽三焦也是空腔,所以用柴、芩以清三焦相火。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條文講解
    講解者/餘秋平⊙ 整理者/李遊傷寒論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你看,張仲景提傷寒前面說得很清楚,264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
  • 靈蘭誦讀37丨梔子檗皮湯,枳實梔子豉湯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76)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 經方傳真:瀉心湯類方
    因時有胸悶,改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青,服一月,鼻衄未作,血壓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動。【方解】此於瀉心湯去黃芩,固亦瀉心,但以沸水漬之不煎,氣味俱薄,故只能瀉熱而解心下痞。《傷寒論》第154條: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註解:心下痞,即胃口處有痞塞不通的自覺證。
  • 張仲景《傷寒論》「朱雀湯」之謎
    也就是說,玄武湯已經包含了火。故不需要再用一個朱雀湯了;二是因為朱雀對應的是火,而火是有形而無質的,在《傷寒論》中的六經病中,每經病中都已經包含了補先天火虛的方劑,如桂枝加桂湯、吳茱萸湯等,因此也不需要再有一個朱雀湯了。 2、群方說朱雀為丹鳳,南方火鳥,鳳舞九天,朱雀凌天,解傷寒諸病。
  • 《傷寒懸解》小柴胡湯辨證與經證的柴胡桂枝湯,虛證的小建中湯
    1 接上條提綱,傷寒四五日,頸項強,脅下滿,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2 外感而少陽經氣不舒,賊克陽明胃腑,胃腑不容,故必作嘔吐。經氣內鬱,相火上逆,則見發熱。少陽之經,往來寒熱,此但云發熱而不言惡寒,是半表之陽盛,而將傳陽明者,是宜小柴胡湯,瀉其表熱也。(嘔而亡津胃燥,故將傳陽明也)3 六經之病,俱可見發熱之證。
  • 2020年自考《傷寒論》真題練習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教育...
    其「目眩」之機理是(   )A.水飲中阻,清陽阻遏     B.陽虛水泛,水阻清陽C.裡熱上擾清陽      D.少陽木火之氣循經上擾清竅16.大柴胡湯證下利的特點是(   )A.下利並見譫語      B.利遂不止,必見喘而汗出C.下利並見嘔吐,心中痞硬    D.下利下重,必見渴欲飲水17.宜用柴胡桂枝幹薑湯治療的證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