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立國前損失了多少名將?五子良將有一人,八虎騎中有三人

2020-12-23 騰訊網

曹操一生都想要繼承漢朝皇帝的位置,可是一直到死也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好在他的兒子曹丕替他實現了。而曹丕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兩個政權,完成統一大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老子給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候的魏國不論是領土面積,還是整體的國力,都應該是最強的了。

但是曹操始終沒有取勝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一個最主要的是面對著兩個敵人,而且孫劉的聯盟還很牢靠,另外蜀國處於山區地帶,不熟悉地形,每一步進攻都十分的困難。還有就是曹軍都是旱鴨子,到了東吳對付強大的水軍直接是玩完。可是等到曹操,劉備,孫權都去世之後,這些地方就勢如破竹了。

這期間也湧現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不過有八位大將都沒有等到曹丕建國的那一天。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五子良將中的樂進了,雖然他個子不高,但是作戰十分的勇猛,甚至關羽還是他的手下敗將。後來曹操拜他為右將軍,地位是十分高貴。可是在逍遙津戰役之後樂進就基本不出山了,應該是當時受傷嚴重,一直在養傷的緣故。

另外還有就是八虎騎中的其中三位,一個是曹純,是大將曹仁的弟弟,還有一個就是夏侯淵了,是被蜀國的老將黃忠給殺死。剩下的這位夏侯惇地位比前兩位都要高,可以說是曹操的左右手了,他去世的時間倒是比較晚,不過他還是沒有等到曹丕稱帝的時候就離世了,後來還是追封他為大將軍了。

另外還有幾位,首先要說說典韋,他的死還是跟一個小插曲有關的。宛城之戰張繡已經宣布投降了,眼看著就要勝利,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曹操卻只顧兒女私情,強行把張繡的嬸嬸給霸佔了,這讓張繡十分的惱火。他就帶領軍隊進行了反攻,打得曹軍措手不及,典韋也因此丟掉了性命,自己的長子曹昂和侄子也都死掉了。

還有就是李通,他遠道而來趕到支援被困住的曹仁,但是各路援軍都被關羽的人馬死死的守在外面,李通又是離得最遠的,從豫州汝南趕過來的,漫漫長路人困馬乏,最終得暴病而亡,年僅42歲。另外一個就是龐統,就是在關羽採用水淹七軍的時候,同僚于禁直接就投降了,可龐德是寧死也沒有投降。

還有一位叫做李典,跟夏侯淵差不多是一個等級的,在死了之後與夏侯淵的諡號一樣,他在逍遙津戰役中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也是身負重傷,有人就猜測他應該在第一波攻勢之下就受了傷。當時還勉強維持著,不過這場戰役結束沒有多久,他很快就不治身亡了。縱觀這些英雄良將,哪一個不是拼死拼活一輩子,到頭來也沒有獲得最終勝利的果實。而曹純也是夠慘的,立下了那麼多戰功,最後連曹魏太廟也沒有擠進去,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啊!

相關焦點

  • 曹魏除了「八虎騎」「五子良將」,還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名將?
    ID:shuosanguo曹魏除了「八虎騎」「五子良將」,還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名將?喜歡三國的朋友,在讀到曹魏歷史的時候,肯定對曹魏政權的「八虎騎」「五子良將」非常的熟悉,「八虎騎」和「五子良將」都是因為在《三國志》之中列為一專,卻都是戰功顯著,出類拔萃的人物,被後世尊稱的人物。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
    因為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太多的英雄豪傑,比如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江東有「十二虎臣」。筆者忽然間想到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呢?張遼再看看曹魏的五子良將,他們分別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 曹魏五子良將誰的功勳最高,實力最強?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權徵戰四方,個個戰功赫赫,可以說是曹操得以稱王的主力幹將。
  • 「五子良將」下場如何,死得有多窩囊?僅有一個得到善終
    三國中的第一人曹操當時敢「挾天子以令天下」,徵討四方,消滅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和外族侵犯,統一中國北方,在後世留下了極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梟雄」,「撥亂反正者」,他能立下如此功績,不僅是因為他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有他的手下皆是能力出眾者。
  • 三國時魏國有五子良將,蜀國有五虎上將,那麼吳國呢?
    三國時期,名將薈萃,各顯神通,無論是強大的魏國,還是弱小的蜀漢,又或者是不大不小的東吳,其實都有自己所屬的名將,比如魏國有于禁、張遼、樂進、張郃、徐晃等五子良將,蜀漢有趙雲、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那麼東吳有什麼能與魏蜀兩國相抗衡呢?
  • 曹操的五子良將,相比於劉備的五虎上將,哪一方更厲害
    五子良將是:張遼、于禁、張郃、徐晃、樂進,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如果要比較五子良將與五虎上將誰更厲害,得從兩個角度去比較,第一個角度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但沒有五子良將的說法。
  • 曹魏五子良將都有副將嗎?這些副將的武力謀略值又如何呢?
    而在曹魏陣營中,比較出智勇雙全的將才,除了曹仁、夏侯淵這些本家兄弟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子良將」了:于禁、樂進、張遼、徐晃、張郃這五位。對於「五子良將」的武力值和治軍水平,大家基本上都清楚:張遼多智,「威震逍遙津」;樂進勇悍,「每陣先登」;于禁端嚴,「在亂能整」;張郃「識變數,善處營陣」;徐晃善治軍,「有周亞夫之風」。臨陣而戰,非一人之力。
  • 五子良將為何不能獲得最高官位?
    【導語】: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權徵戰四方,個個戰功赫赫,可是沒有獲得最高的官位。
  • 曹魏喋血沙場的六大頂級名將:一人被斬殺,其餘五人死於箭下
    《三國演義》不僅虛構了很多情節,也虛構了不少名將的結局,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去世時間和正史有很大不同,比如正史中太史慈死於赤壁之戰前,而演義中太史慈卻死於赤壁之戰後的第一次合肥之戰;二是演義中不少名將戰死沙場或死於非命,其實正史中他們卻是病逝得以善終,比如黃忠在劉備221年稱帝前就去世了
  • 敢群毆呂布,敢單挑關羽,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將為何忌憚張飛趙雲?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廟七十二將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後漢三國人物,這還不包括屬於梟雄級別的將帥孫堅、孫策、呂布。在一般人看來,既然可以號稱名將,那就應該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摸閻王爺鼻子的英雄好漢。
  • 若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對戰誰能贏?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將恐非對手?
    蜀國有五虎上將而魏國有五子良將,這是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的。那兩個五人組哪個更厲害?但是五子良將,非三國迷可能知道的不多。今天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是這五個人。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 三國志11:號稱五子良將的人在遊戲中配嗎?怎麼發展
    三國志11中出現的武將雖然沒有三國志14多,但是要有的名將該有的還是有了的。不論是五虎將、還是五子良將,還是江東十二虎臣。
  • 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_功臣
    曹魏宗廟在曹操213年晉封為魏公之後就在鄴城開始建立了,曹丕立國後宗廟仍在鄴城,曹丕只是將曹節、曹騰和曹嵩合為一廟(三人分別是曹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而讓曹操獨享一廟,直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後才於229年「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於鄴。」將宗廟迎至洛陽。
  • 三國歷史:曹操的五子良將中最喜歡誰呢?是最不起眼的他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曹操作為一方諸侯、一代梟雄,手下的猛將謀士自然是多如牛毛了,不說其他人,光是曹操的曹氏宗族,曹操的自家人就有八虎騎了,更別提曹操在之後廣納天下人才,其中作為武將的代表就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了,這個五個人都是曹操招募的外姓將軍,那麼在張遼、徐晃、樂進、于禁和張郃這五個人之中,
  • 曹魏政權五子良將之殤,張遼樂進張郃等人,正史上到底咋死的
    三國演義中,蜀漢有五虎上將三賢相,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英將十二虎臣。中國歷史一直有三五十二之說,所以關於三五的典故應算最多的。按名氣而論,蜀漢五虎將應是最著名的,無論任何三國遊戲,五虎將都是武力前十佔三四存在。而和五虎將能齊名的,在三國時代,當屬曹魏五子良將,至於東吳十二虎臣,貌似等級差了點。
  •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哪個最頂?哪個最水?
    導語: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被稱為「五子良將」,他們各自的成名戰有哪些?誰的含金量更高一些呢?曹操集團有「五子良將」這個概念,這個比「五虎上將」的說法硬多了,畢竟陳壽在總評上有「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字句,而「五虎上將」則是小說家的創造。「五子良將」不是曹操集團中地位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是夏侯氏、曹氏出身的將領,但是他們的名氣大概是最大的。
  •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
    三國中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比不上他歷史的長沙埋沒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在名著《三國演義》的推廣下,很多人第一段了解的歷史就是三國。一個個人物都在其中登場,譜寫自己的鐵血詩歌。提到有名氣的武將,很多人都會想到蜀國的五虎上將,而實際上這個稱號是被後人加上的,雖然在三國志將這五人合在一起列傳,但當時是沒有這個說法的。相比之下曹魏的五子良將則是實實在在的封號,但是這五位武將並不是魏國最厲害的,在武將中位至最高的是夏侯惇,官封大將軍,是魏國軍事力量的掌管者。
  • 曹操從袁紹父子手上得到多少人才?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
    兩大名士,三大謀臣,四大名將說到三國時期哪位諸侯帳下人才濟濟,大都想到的是曹操,因為曹操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以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道義上的主動,這使得投奔他的人才很多,這個不能否認;其實還有一人人才積累不在曹操之下,甚至一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就是坐擁四州之地,實力遠超曹操的袁紹袁本初。今天不對比雙方陣容如何?
  • 江表十二虎臣與五子良將的團戰:東吳諸將倆打一個,最後誰會贏?
    季漢昭烈帝劉備劉玄德麾下有五虎上將,東漢魏王、丞相曹操曹孟德帳下有五子良將,一直有謀逆之心的東吳孫權孫仲謀跟前,也有江表十二虎臣。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希望他們的主公篡漢自立,自己也能成為「從龍之臣」獲得高官厚祿。
  • 高順如果投靠曹操,會不會成為五子良將?
    于禁不要說了,于禁所有能力中最傑出的就是治理軍隊,當初「青州騎事件」就是最好註明,但是于禁本人過於威嚴,部下其實挺還害怕的。張郃呢,巧變兵列,治軍也不再話下。 這麼一看高順只能擠下樂進了?不不不,很多能力都是後期打仗都能吸取經驗的,當初劉關張不也基本沒贏過戰役,後面經驗多了,兵力大了,也成為一代名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