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缺的從未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能夠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人

2021-01-08 九朵荷

一個時代缺的從未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能夠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創造者。

不管你的人生處在什麼位置,你都會對未來產生迷茫的時候,而迷茫,是人生的一種周期性的常態,但大部分人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我們需要打造一個「自我定位閉環系統」

Windy Liu 這本《心智突圍》會是你看到另一個自己。也許那也是你一直在尋找的自己。引起我的關注是因為作者剛好喜歡寫作和畫畫,而我也將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全書分為五章,人生定位 認知優先 精進指南 自我賦能 內心重建

那自我定位的閉環是什麼?

願景-原則-計劃-執行-反思

這五個部分緊密相連,相輔相成。這樣的自我定位閉環系統,讓你通過持續的行動計劃和反思來踐行個人的原則。讓原則發揮出堅實的能動力,促使我們進入人生的正循環。實現目標願景。

為什麼現在大家的幸福感普遍很低,那是因為我們不清楚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什麼?

《社會動物》的作者戴維認為,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兩點:在生活中找到某個使命,實現自我價值。與自己,他人以及外在環境構建和諧關係。

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大部分每天忙碌工作,卻不是很快樂,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自己本身。

不管任何人在為自己的職業規劃缺少了三個核心的原則:

自主權:有權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成長性:能夠在工作中鍛鍊自身的能力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夠在工作之餘發展自己的興趣

有了這樣的工作原則,就會有所取捨。明確的原則,其實,就是把我們內心的價值觀清晰化。

真正厲害的人,凡事都不走捷徑,大部分人都是使用笨辦法,那麼如何正確地下笨功夫。

方法一:以最快的方式開始,以最大的耐心行動

方法二:刻意練習,打造底層 能力

方法三:專注

1 保持覺察

2 營造專注的氛圍

3調成單任務工作模式

4 勞逸結合

方法四:靠近那些厲害的人

始終明白終身成長是人生的底層邏輯。不要用你的現在,去定義你的未來。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認知能力的差異。

認知的優先,是一個不管更替疊加的過程。只有站在更高的認知層次上,我們才能看清楚人,事,物的全貌。完成人生的破局。

然而自我的精進需要一個人時刻管理好自己,只有凡事用心,著眼於自身,你才能真正改變自己,把人生過到極致。需要培養清單類式思維方式,能夠讓你獲得對事情的掌控力。關建的清單類型:執行清單,檢查清單,不為清單。

不在意他人的評價,就要懂得明確原則和真誠表達,而真正地做自己,就要學習自我探索,自我負責和自我接納。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何才能不被時代拋棄,越來越多的人崇尚自由職業,包括自己在內,但只是自己的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要有一個工匠思維,而不是熱情思維。關注自己能夠給世界帶來的價值,內求。提升自己,持續進步,積累時間,磨礪自己。要學會縱深,專和精。

一個人最主要是內心的構建,要找到內心世界的平衡,解決同外界的衝突。真正的高手,都有一個強大的內核,在人生的道場裡磨礪心境,感悟生活,為自己構建一個不念過去,無懼未來的內心秩序。

相關焦點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最近看到一本書叫《孤獨的價值》,是由日本的作者森博嗣所著,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說到:其實孤獨並沒有那麼悲慘,甚至孤獨是有著無法捨棄的價值。就像作者,他是一個比較喜歡隱居的人,長年隱居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為什麼很多人不能理解孤獨的快樂呢,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孤獨的定義太過於局限了,我們以為獨處就是孤獨,孤獨就是不好的。但其實這只是一個人不經過思考的主觀臆測,這些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非常喜歡獨處,並不是他們高冷,也不是他們不合群,而是獨處的時候,能夠讓他們不被打擾,獨處的時候,能讓他們去鑽研一件事,能去耐心研究一件事。
  • 姚晨:現在年輕人想要實現自我價值,完全不必背井離鄉!
    在最新一期的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中,姚晨向周迅和阿雅聊起故鄉與時代的改變時,她表示年輕人不用再遠離家鄉去尋找自我價值。因為,隨著時代發展,故鄉的這片土地可以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養分讓他們成長,並能實現自我價值。但是此番言論有網友認同,但也有網友反對。
  • 真正氣場強大的人,不是來自金錢名利,而是內在擁有三種能量
    真正的氣場強大來自內在的能量,我們需要明白,真正的氣場強大,不需要逼迫自己有錢,而是要去挖掘自我內在的能量和富足,我們就能實現氣場的強大。這種富足是一種我不缺任何東西,他們從小生活在比較穩定環境中,父母給予的愛都很穩定與安定,讓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好像啥也不缺。富足並不是來自我們要有多少金錢,而有些人即使很有錢,內在的匱乏也會讓我們的氣場弱小。真正的氣場來自我們對生活的發現與感恩,我們越看到自己身上所擁有的東西,我們越會覺得自己內在豐盛。
  • 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擁有「先看見」的能力當下無疑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快人一步就意味著能比別人看到更多的風景,快人一步就意味著能夠擁有更深刻的洞察,快人一步還意味著能夠比別人看到更多的機會。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而是順其自然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順其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是指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後踏踏實實地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不盲目羨慕別人的成就,更不會糊塗地跟別人的風,捉別人的影。可是,唯獨有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他:「你為什麼不感到遺憾呢?」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老禪師責問他:「出家之人怎麼能亂摘無主之果呢?」
  • 網易丁磊: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追逐星辰大海的...
    丁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三個觀點:首先,科技公司缺的不是「上天」的勇氣,而是一種追逐星辰大海的創新氛圍。大家要做的是,從學習和模仿,轉向真正的創新為王。其次,科技公司除了「上天」,也要能「下地」。要轉變心態,從乘風而起,轉向真正腳踏實地。
  • 一個有出息的人,不會隨波逐流
    一個人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就不會成為志向遠大的人,也不能做到明辨是非,人生越活越迷茫;一個人不能專心致志做事,為人不踏實,就無法取得明顯的功績。一個有出息的人,在別人眼裡就是「有背景的人、有一個了不起的老爸、運氣比別人好一點點」,很少有人認為他是通過自身努力掙來的。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人一直在羨慕別人的成功,然後想方設法暗算別人,而不是學習別人。
  • 「精準努力撬動財富自由」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這樣做的效果是明顯的,不僅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及時消化掉課文內的信息。而且,隨著抄的越來越多,我也越加能夠體會到抄筆記的重要性。不是有句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殊不知,在職場中,比的從來就不是誰更努力,而是比誰成果卓越。就像我們拿到一項任務,通常想的是:「我該怎麼去實現呢?」優秀的人會怎麼想呢?同樣的一項任務,不同的是,他們想的是:「我有什麼辦法能交出成果?」
  • 女性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而是成為她自己?這句話是錯的
    由A(成為自己)可推B(實現價值),但是C(成為母親)不可推B(實現價值),且C(成為母親)和A(成為女性自己)是對立關係。這句話的問題,就在C(成為母親)和A(成為自己)的關係問題上。就中國而言,這不是女性問題,這是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問題,是人為何不能實現自我的問題。女性問題的解決,不能做西方那樣的二分法橫向劃分,西方女權和他們的環保主義,黑人運動一樣,實則都是橫向劃分,這類劃分看著特別革命,實則本質是消解革命。
  • 電影《花木蘭》原著:一個女人真正的成長,是自我人格的覺醒
    但是再怎麼聰慧勇敢有決斷,到底還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兒家,一路辛苦行軍,思念父母的念頭從未停止過,直到聽見胡人的「啾啾」馬鳴聲。與男兒體力懸殊,還要費盡心力掩飾自己的身份,也許在某一個萬籟俱寂的深夜,木蘭也曾躲在角落默默流眼淚。
  • 《都挺好》大結局:真正可怕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拒絕自我成長
    這很像一個魔咒,逃都逃不掉。很多人都為蘇小妹鳴不平,說蘇家就她一個正常人。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她的價值,是不斷幫襯自己不中用的弟弟,結婚後,是培養優秀的兒子。她自我的價值呢?她也想自己實現,但她不敢這麼想,因為她不敢離開父母的世界。我們有一個來訪者,是丁克一族。
  • 渴望被需要,不是一種自卑的表現,而是一種肯定自我價值的幸福!
    只有被需要的人,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的價值,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定位。因為被需要,所以一切才有了價值!有人說,「被需要」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只要不斷地滿足對方被需要的感覺,彼此的關係才能更和諧,更長久。因為,「被需要」是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客觀表現!被需要,也絕非是單方面的付出。老實說,我並沒有學過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只是原來看過幾本《方與圓》,稍微知道一些人心罷了。
  • 由古墓麗影,看東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實現
    劇中的蘿拉,從小就有著極強的使命感,但父親卻從未給她壓力,相反父親只是希望她快樂的度過餘生。很多人覺的這是老生常談,但是,大家可能從未觸及到自我實現的核心。那麼,什麼是自我實現呢?網絡配圖簡單來講,自我實現,就是自我覺醒後的價值實現。
  • 不喜歡隨波逐流,做事兒更喜歡堅持自我的星座
    做事兒上不喜歡隨波逐流,相反的他們更喜歡堅持自我,聽從內心的去做事兒,隨波逐流的日子對於這三大星座來說就是浪費時間,所以說成長才是自己想要的,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是意志力強大,而是擁有非凡的定力
    意志力強大是一種結果的呈現,而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在意志力強大的背後,是具備了這個非凡的能力,那就是不輕易被人影響的能力。當一個人不再輕易被外界影響的時候,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擁有了強大的定力,這種定力是他們能夠抵抗生活的誘惑,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 尊重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才是良性的發展 2020高考作文擬作
    文/陳城從小到大,我們接受過的教育、家長的教誨、社會觀念的傳遞,都會反覆提及一個觀點——團結力量大。確實,在整個社會運轉過程中,諸多事物成功發展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團隊、一個集體在齊心協力合作。我們並不否認團結合作凝聚起來的力量,但我們總是容易忽略一點,即個體在團隊、在社會中的自我價值實現。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關於為什麼會愛一個人的答案,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並沒有定論,所以愛情產生的根源難以追溯。本期《心理學簡報》將引述兩位心理學泰鬥弗洛伊德和馬斯洛的經典理論來討論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到底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 《重生》:拋卻奢靡與金錢,律界精英缺的不是朋友,而是人情味
    很多人認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是金錢。因為只有用「金錢」來衡量,才能將成功「物化」,才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成績。例如,有人成功設計出一款產品,如果不將這款產品投入市場,就不能看出它的存在價值,而投入市場後,它的價值是用價格來體現的。
  • 決定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不是金錢和學歷,而是這五種王牌思維
    所以他們容易隨波逐流。在他們的人生字典裡,聽到最多的是抱怨與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他們會為自己找各種理由與藉口,推遲自己做這種事情,並且認為自己一定無法實現。在窮人的眼裡,生活是很難,而這種難會讓他們越發不敢挑戰困難,而是被困難嚇跑了,變得謹小慎微。
  •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副業只是為了賺錢嗎?
    在臨公子所著的《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中,對「副業」的稱讚是溢於言表的:副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錢、副業能夠優化我們的收入結構、副業可以增添更多幸福感……需要聲明的是,這裡的「副業」指的是個人下班後所做的能夠帶來收入的事。如果你還僅僅只有「工資」一項收入,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就要看仔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