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是枝裕和的電影像是什麼都沒說,卻讓人感觸良多

2021-01-19 皇叔電影

我是皇叔,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毒雞湯滿滿的電影——《比海更深》,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

是枝裕和的作品似乎每次都有點重樣,將普通人白開水的生活原汁原味的拍出來,白開水一樣的劇情道盡人生的道理,但有時他又像是什麼都沒說,卻讓人感觸良多,回味無窮。

這樣一個是枝裕和,不喜歡的人對他嗤之以鼻,紛紛吐槽:這有故事情節嗎?也能叫電影?喜歡的人對他愛不釋手,細細品味他端上一杯熱茶。

男主良多是個落魄的中年男子,沉溺博彩後與妻子離婚了,除了多年前得過一次文學獎,便一事無成了,沉浸在過去的光輝歲月的他,自視清高不願改變自己的寫作,如今替別人「捉姦」來糊日子,還自詡是「積累素材」,還利用職業之便,偷偷跟蹤前妻和她的新歡,他放不下妻兒,但也無力改變什麼。

拆東牆補西牆的他甚至連兒子的撫養費都給不起,無奈之下只好回了母親家,翻箱倒櫃地找錢,卻意外被母親發現,只得尷尬地吐槽:我一個意氣少年,怎麼活著活著,就活成了這樣呢?

良多的母親叫做淑子,丈夫去世後,獨自一人生活,她不願意出去交朋友,用「死」來自嘲「我這個年紀交朋友,只會徒增來參加葬禮的人數」,說這話時,她的臉上看不出有悲傷,只有老者獨有的從容和釋然。

這樣一個酷酷的老奶奶,在丈夫去世的第二天便把他所有的東西都丟了,不是無情,而是無法忍受他任何一件物品帶來的思念,其實他一點都不好,終日遊手好閒,負債纍纍,可淑子還是磕磕絆絆地守了他一生,雖然她總說自己對誰說過『愛他比海更深』這樣的話,可不用說的,她已經做到了。

其實這跟淑子的扮演者樹木希林的故事很像,她愛上了一個搖滾歌手,婚後丈夫卻頻頻出軌、家暴、偷竊、和別的女人糾纏不清,可她還是守了他一輩子,總是說:「如果來世再次相遇,我仍會愛上他並再次度過狼狽的一生。」

電影的前半部分用極大的篇幅描述了良多的生活,他一直重複著自己不要重走賭博父親的老路,卻不知怎麼地,就活成了自己不想變成了那種人,淑子眼睜睜看著良多搞砸自己的人生,但也無可奈何,所有人都看不起良多,可她卻自始至終關心著他,疼愛著他,遇見鄰居時,她總會很自豪地向人介紹:「這是我的兒子,他是個作家!」

這樣四散的一家人,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找到了機會重聚,那一夜,他們誰都沒有睡,固執地睜開眼睛享受著這難得的相聚。

獨居的淑子其實很想住進一間大房子,將她所有的孩子都留在身邊,盡享天倫之樂,而過著單親生活的孩子真悟想要的便是和父母一起生活。

良多則和妻子響子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聊起了天,他們的眼中都尚存有愛意,可響子知道成年人靠愛情怎麼活得下去,她只能平靜地說著:「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努力呢?」

看著鬱鬱寡歡的良多,淑子有意卻裝作無意地說:「人死之後,再深的思念也無法把他帶回來,你應該在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對他們,我有時很奇怪人們為何不活在當下,總是追逐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或者力所不能及的東西,總是這樣,何談享受生活,不豁達一點,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儘管如此,淑子還是抓緊了最後的機會,向響子問道:「你們兩個真的已經不可能了嗎?」

得到婉轉的拒絕後,她明白了,她無法要求響子和她一樣,與窩囊的良多廝守一生,她只是無奈的問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呢?」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答案,淑子心裡很明白,所以從一開始挽留他們住下,便是想要給他們來一場好好的告別。

颱風過後,他們又一次分別,走向各自的生活,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事不能改變,只能接受,而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生活的開始。

這部電影很是平淡,平淡到似乎不像是在講一個故事,又或者說是一個「無用」的電影,人生在世,哪能個個都有用?

是枝裕和的作品總是像一杯白開水,在人生中不同的階段,白開水都有著不一樣的味道,值得你去體驗。

相關焦點

  • 比海更深的,是什麼呢?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什麼也沒發生的故事,卻讓我很有感觸,特別是那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片中良多作為父親、丈夫和兒子,對家人多有虧欠,他沒能給母親換上大房子,沒能給妻子穩定的生活,也沒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可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愛他們,相反片中的很多細節都印證了他的愛。
  • 擅長講普通人故事的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真的很動人
    很多中國觀眾通過《小偷家族》了解了是枝裕和,但是其實是枝裕和還有很多很優秀的作品。比如《比海更深》,依然是滿滿的是枝裕和風格,淡淡的,普通人的生活,卻足夠動人。是枝裕和的風格一直很貼近生活,沒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麼情感「比海更深」
    一天,良多與前妻、兒子因颱風留宿在母親的福利房中,侷促的空間裡"一家人"彼此敞開心扉與現實和解。良多是一位不太成功的父親、兒子、丈夫,這雖殘酷但卻現實,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中,平凡人生仍需繼續。《比海更深》創作於《步履不停》之後,兩部電影之間導演枝裕和與男主角阿部寬都成為了父親,完成了人生角色轉換。
  •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讓我深思,比海更深的到底是什麼?
    看完《比海更深》的當天晚上感覺心裡一直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有種覺得只有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被人看穿的感覺。從未露面的父親更是沉迷於賭博彩票,不會照顧孩子家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比海更深的什麼了。是愛還是親情?
  • 《比海更深》如果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會捨得放手嗎?
    真心不是我的菜用最日常的記述淺淺說出成年人心中的傷痛,是枝裕和的片子,目前為止最愛的還是《海街日記》,《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沒有太多共鳴,頂多給7分劇中沒露過面的那位父親大概是整個家庭矛盾的基石。一如既往是枝裕和的味道。
  •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比海更深」,涵蓋了三層含義
    電影《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參與執導的第14部作品,這部電影的靈感源自於2001年是枝裕和的父親去世,母親不得不一個人面對餘生。這引發了他的一些思考,是枝裕和撰寫劇本時在第一頁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比海更深》豆瓣評分8.7分,是2016年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是枝裕和又一次用他的日式溫馨捕獲了中國影迷的心。
  • 電影分享 | 比海更深
    (說擅長好像也不太準確,只是剛剛好他也剛好中年,剛好他連續幾部電影和電視劇都是以中年男子為主角,並且都是周旋於家庭中小小矛盾空間,尋求某種和解。)(呃,這點的話,體制下的我們可能您有體會,大抵是不敢反抗前輩淫威叭:)而這些所作所為後來都被他輕描淡寫地掠過一句:說他是因為搶了良多人情,雖然良多完全沒有印象。
  • 「比海更深」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代表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步履不停》《比海更深》等。同樣是講述家庭中父子關係的構建,比起《如父如子》在調包故事裡討論階層差異和血緣關係,《比海更深》則是從父親的缺席探討現代社會家庭關係。全片始於良多父親的去世,良多及前妻回家祭拜時遇見風暴而不得不留宿父母家。以生活流的節奏刻畫出良多與原生家庭之間,與前妻和兒子之間細微卻密布的裂痕。
  • 《比海更深》:平平淡淡才是真!
    是枝裕和的電影都很貼近生活,瑣碎而平凡,卻是真實生活的體現。《比海更深》就是一部很生活很治癒的是枝裕和作品,他的作品已經成了一種電影文化的象徵,讓觀眾提到一個人,就能想到一種生活,一種電影所表達的美好意境。如本片的主題一樣,現實很殘酷,可人們往往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不定。
  • 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那隻飛舞的蝴蝶代表著什麼?
    可見蝴蝶這一意向在中國文學上並不少見,它的出現往往讓人覺得即浪漫又神秘,忍不住想去探尋。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兩部作品《步履不停》、《比海更深》中也大量運用了蝴蝶這個意向,它化成了已逝的丈夫、兒子、父親,但作者對它們的安排卻非常的含蓄,沒有透露出具體目的。
  • 比海更深的愛,根本是不可能說出口的
    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看完之後,給我最深的感覺是——溫暖。想起當初看完他的《步履不停》,我對朋友說,這部片很溫馨,朋友詫異地看著我說:這麼殘酷的片子,你卻說溫馨!後來和別人複述故事情節,別人也說:聽起來是很殘酷啊……但是「殘酷」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嗎?
  • 親情綿長,比海更深
    日本電影《比海更深》海報前兩天跟閨蜜聊天的時候聊起來什麼樣的人特有魅力呢?就是「雌雄同體」的人。《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他的電影本就是以紀實風格展現真實世界為特色,而本片便是此種風格之典型體現。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是生活的一個剖面,沒有線性敘事,就關注當下一個隨意的生活片段,翻來覆去地、掰開了揉碎了地描繪著其中的人生況味。
  • 比海更深|致沒能實現當初夢想的人們
    飾演淑子的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之後,再次與阿部寬飾演母子。這次她飾演的母親淑子,是一位親切又寬和的老太太。丈夫去世,兒子搬走後,她獨居在老家,目睹著、包容著兒子的生活的變化。         這裡面有一個十分動人的小細節。
  • 《比海更深》:這部高分電影,展現了真實的日本父子關係
    在他的作品中,造成暗潮洶湧的很多都是同一個原因:父親的缺位。在《海街日記》裡,開頭就是四個姐妹父親的葬禮;在《無人知曉》裡,也沒有父親的存在;在《步履不停》中,父親沉默寡言、不擅長表達心跡,跟兒子有無法言說的矛盾。
  • 日本電影《比海更深》|為什麼我們會活成現在這個樣子?
    201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海街日記》摘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之後,在同年5月又推出了自己的治癒新作《比海更深》。電影名來自鄧麗君《別離的預感》中一句歌詞:「那時比海更深/比天更藍/要超過如此般的愛你/我也做不到了。」
  • 比海更深的是人生
    人生無法概括,存在太多可能性,無法預知,比海更深的便是人生。就像《阿甘正傳》經典臺詞說的那樣,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是哪種。1、日本電影原著小說《比海更深》講述的便是關於人生的故事。主人公良多曾經是一位作家,在十五年前獲得過某項文學獎,獲獎之後,便陷入創作危機,筆下再也無法寫出優秀的作品,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 書影評:成年人生—讀《比海更深》
    人真的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越是年齡漸長,越是迷茫,仿佛年少時從來沒有過意氣風發與堅定的理想,有時候又不免會想,如果有一日,步入垂垂暮年,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與心境呢?讀完這本小說是枝裕和電影的同名小說《比海更深》,似可體會這種心境。
  • 《比海更深》丨從創作、人物和隱喻解讀「日常極致美學」電影的魅力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總有最動人的故事和最平凡的人生。他曾經五次入圍坎城,並在2018年憑藉電影《小偷家族》奪得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而我更喜歡的卻是他導演的豆瓣評分8.7 的《比海更深》。是枝裕和講述故事,看似波瀾不驚,雲淡風輕,可是心底卻在暗潮湧動,該有的高潮一個也沒拉下。2.
  • 豆瓣8.6分《比海更深》:治癒系導演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家庭美學
    那又如何呢,就像影片當中母親說的那句:「幸福這種東西啊,要是不放棄什麼就得不到呢。」人的痛苦也許都來自於自己總是要不到的東西吧。良多和前妻開始了對話「都已經離婚了。」「但是關係還沒結束吧。」無法在一起生活的兩個人,情感上卻留有難以隔斷的羈絆。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第一遍看電影《比海更深》時,我以為它要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追逐已經失去的或者力所不及的東西,看完第二遍,我以為它要告訴我們人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幡然醒悟,原來一直有人默默地愛著自己,比海更深。斷斷續續看了第三遍,忽然覺得,它什麼都沒有明說,但它什麼都說了。整個故事結構有一種矛盾性,生活仿佛是無意義的,但是它一直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