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細分分子亞型、後精準用藥治療,現已成為迎戰晚期乳腺癌的重要策略。2015年中國女性新髮乳腺癌病例約30.4萬例,其中約3%-10%的女性在確診時即有遠處轉移。即使是早期患者中,30%-40%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僅20%,總體中位生存時間為2-3年。晚期乳腺癌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胡夕春教授介紹,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患者約佔乳腺癌總患者數的65%,其中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的初治IV期約佔所有乳腺癌患者的5%-10%。但回顧該領域40年間的發展歷程,前30年間該領域尤其是HR+/HER2-的晚期患者,一般多以化療和內分泌單藥治療為主。近十年來,從手術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到如今的靶向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各種治療手段不斷湧現更迭。雖然晚期乳腺癌目前仍難以治癒,但可通過優化治療模式、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與醫保公平性等三個關鍵層面,改變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格局,完成管理模式的變遷。
內分泌治療因其兼具良好的療效及安全性,是HR+進展期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但耐藥問題仍是臨床的主要挑戰。近年來,隨著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療的不斷突破,很多新型藥物相繼出現,其中包括多種可以逆轉或延遲內分泌耐藥的CDK4/6抑制劑,進一步推進了內分泌治療臨床獲益,也推進了內分泌耐藥人群的臨床獲益床獲益,推遲了需要使用化療的時間。
臨床證實,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具有較內分泌單藥更佳的縮瘤效果,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乳腺外科韓晶教授指出,腫瘤客觀緩解,且疾病控制率較高,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延遲啟動化療的時間。在最新版發布的《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中,也將這一聯合治療方案推薦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線以及二線的標準治療方案。
醫保報銷看似一項減少疾病負擔的行為,其實它會很快反饋到臨床治療和研究。明確療效新型靶向藥物進入醫保,既可以減輕患者負擔,也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使得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得到提高。乳腺癌病理分型不同治療策略不同,所以將公平性評價納入抗腫瘤藥物綜合評價維度之一,將會給更多腫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