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入侵國產劇

2021-02-13 劇Sir


作者 / 靈樨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這是美國電影《天氣預報員》中的臺詞,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準確寫照。

 

 

不過在國產電視劇中,人們對於「殘酷生活」往往處於規避的態度,反而用過於偶像化的方式美化現實的生活,尤其以臺灣偶像劇為代表,「灰姑娘與王子相愛」、「屌絲成功逆襲走上人生巔峰」的童話故事比比皆是,但現實的生活卻是,階層的鴻溝永遠無法跨越,生活永遠沒有捷徑,每個人都要為柴米油鹽的事情煩心,稍有不慎便會跌落生活的谷底,而身邊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

 

但是最近播出的電視劇中,追求真實、偏向於生活化的劇情成為了優質國產劇的標準,《加油,你是最棒的》、《都挺好》、《逆流而上的你》、《遇見幸福》等都直視生活的苦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主人公們都在生活的蹂躪中摸爬滾打、積極生活。雖然很「喪」,但由於過分真實而被觀眾們推崇和喜愛,這也是「喪文化」崛起的原因。

 

 

所謂「喪文化」,是指90、0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工作、學習、生活、事業、情感等多方面的不順心,在網絡上或生活上表現、表達出自己的沮喪,以形成的一種文化趨勢。作為一種特殊的「亞文化」,喪文化以傳播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片,以表現「反雞湯」情緒而流行於青年群體之中,其中「葛優躺」、「廢柴」就是喪文化的典型代表,這種文化趨勢也能變相反映出當代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

 

在社會壓力愈發加劇的今日,「喪文化」的形成與青年心理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巨大差距,使青年群體本能地形成了「防禦性悲觀」態度。美國動畫《馬男波傑克》風靡全球,使「喪文化」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馬男是一位不太成功的男子,曾經風光一時,到了現在無人認識,甚至由於他的低情商與口無遮攔,而在新媒體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催生下,使他變得臭名遠揚。

 

 

類比之下,似乎《加油,你是最棒的》中的郝澤宇與馬男有共同之處,這樣「喪」的背後實際上是青年群體對世界的溫柔對抗,看似頹廢、糜爛的生活,背後卻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努力、按部就班的生活。

 

「喪文化」最主要的還是文字傳播,藉助於微博、知乎、豆瓣、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網際網路的傳播,青年群體有了更多渠道散播自己的負能量以及宣洩情緒。《馬男波傑克》之所以被更多人認識,也是由於微博的傳播力量,馬男的金句直戳青年群體的內心痛處。

 

也有不少人用喜劇的方式傳播「喪文化」,比如脫口秀。這種表演形式來源於歐美,最開始玩脫口秀的都是底層人民,他們通過將自己生活的困境和囧事通過戲謔的方式宣洩出來,越喪越慘的故事似乎能夠搏得觀眾們更多的笑聲和掌聲。

 

李誕也是「喪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因在微博寫下「人間不值得」而大火,他的文字也往往能夠通過簡單的表達方式引起網友們的共鳴。前段時間,他發了這樣一條微博:「昨天在街上跟一幫陌生年輕人喝酒,聽到一個小夥兒說了句那種讓人能聯想到色情的話,其他年輕人一起發出了那種長長的起鬨音,我翻開本兒,寫下了四十歲的第一篇日記:天氣,晴,今天,我挺體面。」似乎在李誕看來,對於現在的青年人來說,「活得體面」都是一件不容易且值得記錄下來的事,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商業營銷因素的介入使「喪文化」更加普及,表情包、「喪茶」等都是「喪文化」的衍生品,而青年人也越來越喜歡用「喪文化」的產品,這好像是對自己真實生活的一種自嘲。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崛起也培養出了一批網紅,他們也經常追求熱潮而推出「喪文化」的內容創作,那麼作為大眾藝術的電視劇自然也不甘示弱,「喪文化」因此席捲了生活、媒體的各個領域。

 

 

廣電總局要求文藝作品始終堅持「傳播正能量」的指導方針,因此在電視劇作品中,「喪文化」與「正能量」一直在尋找著一種平衡。

 

日劇往往以「喪」聞名,這也是由於日本生活壓力大的環境背景造就的,但在中國,「一喪到底」的劇並不能讓觀眾們買帳,所有的「喪」在最後都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從劇作的角度來說,主人公最開始的「喪」很能吸引觀眾,其一在於這符合普通人的生活常態,更有代入感;其二則是人物的上升空間大,讓觀眾更有盼頭,也更有戲劇可能性。

 

就拿近日的熱播劇《遇見幸福》舉例,劇中聚焦了三組家庭,每個家庭都很喪。作為電視臺編導的甄開心,每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但卻遭遇了老公出軌,意外成為了單身媽媽,生活已經壓力重重,她又面臨了失業的打擊,似乎編劇要把這個人物逼上絕路。

 

郭京飛飾演的歐陽嚴嚴本是一位殺伐決斷的職場精英,但也被公司排擠辭職,成為了無所事事的家庭煮夫,承受著父親、妻子的雙重埋怨。

 

蕭晴看上去活得體面,這麼年輕卻有個上了大學的女兒,但她卻有一個整日不著家的老公,又面臨股票大跌、經濟受到重創,女兒還因不喜歡金融專業而瞞著她退學。

 

三個主人公都這麼喪,但卻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普通人生活的影子,這就是生活,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不過所謂「天無絕人之路」,編劇沒有讓這三個人物自怨自艾,他們仍然積極面對生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困難。甄開心成為了一名專車司機,在事業上做出了妥協和讓步,收入雖然不多,卻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女兒,而她也沒有向生活低頭,仍然以激昂的狀態不忘初心,保持著人本性的善與真,樂觀地生活。

 

 

歐陽嚴嚴雖然看起來吊兒郎當,似乎是另一個版本的蘇明成,但他卻有一筆小投資,憑藉精英的商業頭腦給自己留了後路。

 

蕭晴生活受到重創,但卻一直追逐著利益,甚至不放棄賣保險的機會,雖然被人不恥,但為了生活她必須忍受。

 

國產電視劇中的「喪文化」需要經歷「洗白」的過程,而並不如日劇、美劇、英劇那樣的赤裸裸,所有的困難都有解決辦法,成年人的生活要懂得妥協和取捨。

 

從偶像化到生活化的轉型,如今的國產劇為何喜歡展現生活的殘酷了?除了「喪文化」開始流行以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題材能夠帶出許多熱點話題。比如「恐婚族」、「中年危機」、「成年巨嬰」,這些現代流行性傳染病被應用於電視劇的劇情中,增強了電視劇的共情作用。

 

 

「喪文化」是在「反雞湯營銷」之下風靡的,這也來源於網絡正能量的匱乏。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喪法,人的快樂未必能夠找到共鳴,但悲傷一定會,所以「喪文化」火了,年輕人變得以「喪」為榮,社會風氣似乎變得非常低糜。

 

雖然「喪」著挺好,但大部分的青年群體還是希望積極向上的生活,因為「喪」也是過著一天,開心也是過著一天,即便生活再無趣,也還是要活著,因此觀眾們渴望從網絡上汲取快樂的營養。微博上的一些搞笑博主就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網友們習慣性地看別人生活的笑話滿足自己的開心,因為成年人的世界裡,快樂真的好難。

 

在影視劇中,「喪」是為了共鳴,那麼「治癒」則是發揮了大眾藝術的審美作用。日版的《深夜食堂》受人追捧,豆瓣評分9.2,是因為劇中雖然講述了每個人生活的艱難小故事,但最終卻通過暖心的安慰達到一種治癒的作用。日本治癒系的作品都離不開「喪」元素,但喪從來都不是主要目的,治癒才是。

 

 

《流淌的美好時光》、《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沒有獲得太多觀眾們的追劇,也是因為劇情太虐、太喪,而最近甜寵劇流行,是因為甜寵的部分讓觀眾們從劇中看到了愛情的希望。現在的青年群體,還是希望通過糖衣炮彈來麻醉自己的。

 

前兩天收官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就非常真實,劇中的每個人都很喪,郝澤宇十年前選秀出道,如今走在街上都無人認識,他北漂十年還住在半地下室裡,每天吃著泡麵生活,他的出場方式夠底層、夠接地氣。不過憑藉著對夢想的執著和他不要命的努力,他終於成名了,但這些都不是治癒的點,真正治癒的劇情是在機場,他被十年前的粉絲認出,粉絲告訴他,因為郝澤宇她才選擇來北京上學。郝澤宇在那個時候認識到,原來自己作為偶像有這樣的力量,他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以帶給別人影響和改變。

 

《馬男波傑克》中的臺詞雖然喪,但卻在喪中蘊含著人生哲理,這些道理是帶有治癒作用的。「你自己都這麼討厭自己,怎麼還能期待別人去愛你呢?」這部美劇時刻在告訴著我們,世俗本來就是眾口難調的,為什麼不愛自己、做自己,如果一直為別人活著,那麼人生得多麼痛苦啊。

 

存在即合理,「喪文化」的存在不應該完全杜絕,而應該在喪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引導。現在越來越多的劇集在關注心理健康問題,抑鬱症在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罕見病,這些可能都與「喪文化」的風靡有關。至於這股文化風能夠吹多久,目前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內容上對青少年做好積極的引導,傳播主流價值觀和正能量。國產電視劇無論是從審查方面還是傳播方面都要進行嚴格的把關,避免青少年因內容引導上的過失而造成不可預估的嚴重後果。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zsh762079852

相關焦點

  • 國產「大叔」可還行?
    因為綜藝節目「 咱們相愛吧」。他和周冬雨這對「大叔X蘿莉」的CP,顏值、氣場相合,互動充滿粉紅。亦真亦假,如夢如幻,最接近偶像劇質感,實在太戳人心了。「大叔X蘿莉」是影視劇一直試圖嘗試的題材。國產劇拍遍了各類愛情,最近也開始走這一風格。剛完結的 「我的!體育老師 」就是個典型。
  • 國產青春劇,被偷走的20年|鮮觀
    那時每到暑假就開啟循環模式的《十六歲的花季》不僅是國產青春劇的開山之作,更成為繞不開的經典,至今豆瓣評分高達8.2。 在國產青春劇「開門紅」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國產青春劇數量沒有跟上,接下來的四五年間,僅有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年輪》有一定聲量。直到1996年,國產青春劇才有了「集群」勢頭。
  • 國產青春劇,被偷走的20年丨鮮觀
    (考慮到整體環境差異,本篇國產青春劇研究範疇為中國大陸地區製片作品。)走過30年,國產(大陸地區)青春劇不僅是影視市場上的剛需產品,更印刻著時代發展的印記。以每十年為一個大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們會發現國產青春劇在數量上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口碑表現上呈現出高起點過山車式軌跡,在內容類型上呈現出垂類多元疊加的態勢。
  • 堪比「白夜追兇」的國產劇,它憑什麼?
    2017年,一部高品質的懸疑國產網劇橫空出世,逐步改觀了很多人對網劇就是「粗製濫造」的印象。沒錯,就是這部具有神演技、電影質感、多重懸念的神劇——《白夜追兇》。點擊量超過34億,足以證明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雙重認可。一些劇集的通病是爛尾,觀眾也跟著棄劇。
  • 《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濃
    比如在《三十而已》播出初期,「顧佳買包」的話題讓這部劇迎來第一波熱搜高峰,太太團的「包包鄙視鏈」也在網上引起熱議,當天就喜提 14 條熱搜。為了能剪出更多這樣的短視頻,這樣的「熱搜思維」逐漸蔓延到了編劇和拍攝階段。而這種從製作到宣發都「熱搜化」的模式,逐漸形成一種新的電視劇模式,一些人稱之為「熱搜劇」。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陳芊芊》持續霸屏的同時,另一部「女尊沙雕」劇《酋長的男人》也悄然來襲。數據來源:雲合數據近幾年,「沙雕」深受年輕網友的喜愛,不少網友還以「沙雕網友」自稱。「沙雕」的貶義色彩逐漸淡化,好玩、搞笑成為其內涵新解,如今更成為劇集市場的常客。今天,劇研社就從風靡市場的「沙雕劇」開始,和大家聊聊「沙雕文化」。
  • 從《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
    比如在《三十而已》播出初期,「顧佳買包」的話題讓這部劇迎來第一波熱搜高峰,太太團的「包包鄙視鏈」也在網上引起熱議,當天就喜提 14 條熱搜。此後「顧佳顧學」、「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等話題,則在第一波劇情片段的傳播後,提供更深一層的討論空間,帶動劇集進一步出圈,就算不了解劇情的路人也能參與到這些話題的討論中。
  • 國產劇的「塑料感」還有救嗎|大象公會
    經歷了 2000 年代神作輩出的黃金年代,中國電視劇隨即一頭扎進了不斷「塑料化」的大坑裡。是市場化改革導致了國產電視劇的塑料化和逆淘汰嗎?文|狸花貓 吳餘2020 年了,中國電視劇廉價、虛假、糊弄人的「塑料感」,終於有了些好轉的跡象。
  • 牛蛙「入侵」中國餐桌史
    如果不是網紅店「哥老官」的牛蛙被檢出違禁獸藥代謝物,很多人對牛蛙的美食影響力可能還毫無察覺。在雞鴨魚、豬牛羊的包圍下,牛蛙,一種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細看的動物,憑藉獨具特色的「又醜又鮮」,把無數街邊小店捧成了特色餐館。
  • 國產劇豆瓣評分「真香」,今年的流量們打了個翻身仗嗎?
    但另一個思路或許是,國產劇在豆瓣獲得高分越發容易了。統計發現,截至9月8日,2020年豆瓣分數TOP10的國產劇(豆瓣評分人數≥10000)平均分為8.32,比2019年全年TOP10國產劇的平均分8.23高出近0.1分。去年的TOP10作品中,7.9分的《慶餘年》位列第十名,而今年Q3尚未過完,8分作品已經超過了10部。
  • 解密:國產青春劇30年
    到了90後、00後的視野,一些更為年輕的名字登場,王珞丹、鄭爽、沈月成為了青春劇難以繞過的形象。 1989年,《十六歲的花季》以潑滿顏色的片頭拉開國產青春劇的帷幕,也定格了70年代生人的青春記憶。 千禧年後,國產青春劇市場多元起來,既有《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等「偽現實」向青春劇,也有《一起來看流星雨》《轉角遇到愛》等偶像青春劇。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大平臺 + 大 IP + 流量明星,共同組成了國產劇的「渠道為王」模式。雖然能吸引粉絲群體,但流量明星和傳統的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等明星不同,由於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和表演積累,表演能力相對比較弱,劇集質量無法保證。
  • 元氣森林撕掉「日系」外衣,國產「洋品牌」的套路不好使了?
    」形象,可以降低品牌的認知門檻,快速在消費者中建立清晰的品牌形象,「日系風格 + 國產價格」的打法也加速了元氣森林在國內的擴張。國產的喬丹體育還申請了「QIAODAN」等百餘項和麥可・喬丹相關的商標註冊。
  • 真心話:不容讓「邪靈」入侵你的教會
    昆達裡尼邪靈入侵教會,影片中文內容如下:嗨,我是史安德烈,我是《關於「昆達裡尼邪靈」的警告》一書的作者。難道有邪靈入侵教會了嗎?的確,這是個非常令人緊張的標題,然而,在這個記錄片中,我們要來看許多關於這方面的資料。我要讓你看一些很令人震驚的現象,而這些現象正類似於印度教的昆達裡尼膜拜、新世紀運動、以及一些東方宗教。在過去16-17年之間,「這東西」都一直在入侵教會,而我認為這是教會歷史上最嚴重的異教入侵。我們有許多嚴肅的事情要看。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要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此前和它同屬迷霧劇場的《隱秘的角落》同樣引起了全網討論,劇中的臺詞也變延伸為一個又一個梗——「一起爬山嗎」。接連多部口碑好劇的出現,幫助迷霧劇場立住了口碑,而優酷也有類似的懸疑劇場模式。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
  • 「大叔蘿莉」劇是支「潛力股」麼?
    文_ 郭小蟈戀愛題材千千萬,為何「大叔+蘿莉」不管配不配,都能神奇吸睛?
  • 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類型化如何「進階有術」丨直擊「國產劇類型化」論壇
    值此契機,10月28日上午,一場名為「貼地.飛行.見未來——國產劇集類型化的硬核思考」的主題論壇在第27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期間舉行,該活動由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和烹小鮮聯盟聯合承辦,旨在探討國產類型劇的市場現狀和創作方法。
  • 「鋌而走險」的國產犯罪片
    看過《鋌而走險》,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國產犯罪片,開始進入穩定輸出的階段了。從這個角度,《鋌而走險》的確為國產犯罪片這個處在上升期的類型領域,帶來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經驗。而某種程度上,在邊界處摸索的國產犯罪片,又何嘗不是在「鋌而走險」。它們需要這些經驗。
  • 深耕女性用戶,視頻平臺X甜寵劇「夯實地基」丨國產劇類型化·劇變(2)
    對此,我們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本篇將重點解析深耕甜寵劇對平臺的作用。
  • 深耕女性用戶,視頻平臺X甜寵劇「夯實地基」|國產劇類型化·劇變
     對此,劇研社(juyanshe)策劃了「國產劇類型化•劇變」專題,旨在分析國產劇類型化的躍升過程、影響因素、創作方法和發展趨勢,以此鼓勵故事人執筆影像,在未來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類型劇,為文化產業雕梁畫棟。本篇以懸疑劇為例,探尋視頻平臺如何與類型劇雙向賦能。本篇將重點解析深耕甜寵劇對平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