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悠」康有為,海外逃亡十五年卻生活優越,他哪來那麼多錢

2020-12-20 騰訊網

公元1898年,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以及梁啓超、康有為等人的主持下,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開始了。然而由於戊戌變法觸動了慈禧太后為首的一眾保守派勢力,遭到了慈禧太后等人的反撲,最終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一百零三天便宣告失敗,故又將此次變法稱之為「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軟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出逃,開始了長達十數年(1898年開始流亡海外到1913年回國)的流亡生活。

一般來說,在眾人的印象裡,流亡他國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日子都不會太好過。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康有為在這十五年的流亡過程中,日子不但沒有不好過,反而活得相當的滋潤,山珍海味想吃就吃,妻妾也是成群,法國、英國、德國這些國家更是多次遊歷,還遊歷了多達數十個其他國家。讓人不禁感嘆,康有為是如何把流亡生活活成了現在人眼中的詩和遠方的呢?他又是哪裡來的這麼多錢供他四處遊歷的呢?

康有為海外流亡的第一站便是日本,到達日本之後的康有為,便發布公開信抨擊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之舉,然後又對外公開發布《奉詔求救文》,直言道自己有光緒皇帝給的「衣帶詔」(事實上,光緒帝確實有給過衣帶詔給楊銳等人,但並沒有給康有為),此行是奉詔求救。如此一系列的抨擊文,讓康有為的形象變得相當正面,也讓慈禧太后非常惱怒,便派遣使者和日本政府交涉,不準康有為留日,1899年4月3號康有為被迫離開了日本,坐上了前往加拿大的輪渡。

到達加拿大的康有為,受到了生活在當地華人的熱烈歡迎,畢竟此時的康有為是頂著改革家的名頭,又有著光緒帝「衣帶詔」的加成,而且此時戊戌六君子的事跡也遠播海外,讓海外華人欽佩不已,而康有為又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因此康有為的到來,影響力可想而知。不久後,康有為便在當地組織起了演講,「三十年來之積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塗炭,皆由西後一人不願變法之故……」講到最後,康有為振臂高呼「外之合海外五百萬人為一人,內之合四萬萬人為一人,其孰能凌之」。

康有為的形象越發的高大上,海外華人華僑紛紛慷慨解囊相助,康有為的流亡窘迫困境就此結束。同年七月,康有為組織並成立了「保皇會」,又名中國維新會。就是這個組織的成立,讓康有為的日子徹底變得滋潤了起來,要知道,保皇會的加入條例中有一條明確的規定:入會者每年需要繳納兩元會費。除此之外,保皇會還有月捐等制度。

起初康有為建立這個保皇會確實存著救光緒皇帝的目的,在1900年,還策划過「庚子勤王」的武裝運動,保皇會募捐軍費約三十萬,可惜這次運動以失敗告終,康有為的回國路自此變得越發遙遙無期。失敗後的康有為也許是失望了,又也許是保皇會來錢實在太容易也太快了(保皇會後來規模十分龐大,世界各地的分會多達百個,會員多達近百萬人),他墮落了。

他畫了一個倡導改革和拯救國家的大餅,號召海外華人踴躍捐款,加上保皇會的會費,是極其龐大的一筆資金,用巨款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然而這些錢康有為卻並沒有用來拯救中國,反而是進了他個人的腰包,用來吃喝玩樂,享受奢靡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康有為,一個沒有人品的大忽悠
    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人,在我們的印象中他發起的公車上書,推動的維新變法,是一個有志於改變當時清政府積貧積弱的進步人士。連他自己也自稱為「南海聖人」。然而當我們翻開歷史的資料,發覺這位進步人士和留給我們印象中的人物完全不是一回事。康有為出生於1858年的廣東南海縣一個封建官僚家庭。
  • 康有為流亡海外:天天吃大餐,娶日本16歲嬌妻,巨額財富哪來的?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早已逃之夭夭。康有為逃到上海,他從這裡去了日本。從逃走到再次回到中國,康有為在海外流亡了16年。流亡意味著東躲西藏,康有為卻生活滋潤。康有為是中國環球旅行的第一人,人們經常用這段話來形容他的足跡,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康有為所到之處住豪華酒店,吃美味大餐,還娶了16歲的日本女孩,生活無比愜意。很多人疑問,康有為奢華生活的錢哪裡來的呢?
  • 康有為: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逃亡海外,康有為到過印度,他發現世界上原來不止白種人黃種人,還有黑色人種和棕色等有色人種,他在《大同書》丁字卷之《去種界同人類》卷中寫了自己對有色人種的看法,那就是和白人雜交改良,如果不能改良的呢: 「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惡,或有疾者,醫者引其斷嗣之藥,以絕其種。」 康聖人太瘋狂了。
  • 康有為逃亡到美國,私吞救國捐款買了一座小島,如今怎麼樣了?
    前言:從1840年開始,英國就用他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國國門,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逃亡海外由於日本的關係,康有為成功地逃到了日本,並在那裡繼續宣傳自己的思想,與此同時也和孫中山先生相遇了,成為了一起拯救中國命運的愛國人士。但是隨著革命形勢的轉變,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以後,清政府完全沒有能力來管理國家,甚至還淪為了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想當年,康有為可是晚清風雲人物,改良派代表,保皇會領袖,門下弟子眾多,曾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5年,後回國協助張勳復闢,擁立溥儀登基,再次遭遇失敗。如今已是民國的天下,大勢已去,年過花甲的康有為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無所事事,在江浙滬一帶過著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
  • 張勳為溥儀復闢論功行賞,康有為卻嫌官太小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83,閱讀約2分鐘1917年6月,卞帥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以「調停」為名,率「卞子軍」五千人於六月十四日進京。進入京師後,張勳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海外做了什麼事情?曾為躲風流債藏船板下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海外做了什麼事情?曾為躲風流債藏船板下 我們很小的時候學習歷史,就總會學到戊戌變法這一重要事件,對於當時保守腐敗的大清朝來說,戊戌變法宛如一股春風吹開了清朝積壓了很久的厚厚的灰塵,然而最後還是失敗了,維新變法的人士也都被殺的殺,能逃的逃,康有為就逃到了海外,那麼他在海外的那些年都做了些什麼呢?
  • 很少有人知道,康有為在上海的最後六年是在這裡度過的
    康有為常對人曰:人既受生於天,傳類於祖,聆教於聖,豈可忘本。每逢初一十五,他總要帶全家來此焚香叩拜。孔子忌日,他也要率全體學生拈香祭祀。「神廳」裡還供奉著追隨他多年,戊戌變法中遇害的弟弟康廣仁的遺像,另有會客的「竹屋」一間,後又在臨街處造了一幢樓房。康有為乃喜好愛才養士之人。
  • 康有為是不是一個聖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背後不為人知的事
    當仔細研讀了近代的許多史料之後,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位「光芒萬丈」的康聖人(自詡南海聖人),竟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大忽悠」。 這種說法,大部分來自康有為的自述。事實上,康有為只不過是組織了一場在松筠庵的集會,收集了1300名士子的籤名。 康有為多「聰明」啊,他把公車上書鼓吹的沸沸揚揚,但公車上書過程中確認自己中了進士,生怕自己的功名有什麼閃失,因此這份多名士子籤字的「萬言書」他根本就沒有呈遞上去。
  • 百年前,康有為豪擲150萬在歐洲買了座島,現今此島歸誰所有?
    譚嗣同本來是有機會能夠逃離的,但是他決心留下來,用自己的死來激勵無數企圖救國救民的人的心。而在死前,他寫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言壯語!而同為變法骨幹的康有為,則是拿著光緒的衣帶詔逃亡海外,希望借海外別國之力,以行勤王護駕之事,將光緒帝從軟禁之中解救出來。
  • 康有為之一生,如何評價?
    他考舉人之次數更是可怕,足足考了7次,用了20年的時間,才在第7次鄉試之上考中了舉人。這20年對於康有為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場巨大的磨難,但凡有骨氣一些的人可能早就已經放棄了。可康有為就不一樣了,他有天才之稱,區區一個科舉都考不上,那還有什麼臉自稱不世出的天才?所以,他就死磕科舉。不過,康有為倒也有一些自知之明,一個鄉試都考了20年,那麼人才薈萃的會試豈不是更沒有希望?
  • 康有為的風流史
    正因為縱情聲色,康有為身上仕途多舛的悲情色彩被大大弱化,以至於今天后人提起他時,除了對他變法失敗有些許同情,更津津樂道的,反而是他的風流獵豔往事。 02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富庶的書香世家。
  • 隨心所欲的蘇曼殊為何意欲刺殺康有為?
    他1884年出生在日本橫濱,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日本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革新派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集詩人、作家、畫家、翻譯家於一身。曼殊不僅能詩善畫,於日、英、德、法等國文字,乃至梵文,亦無不精,更以詩人致力於革命,其所作之詩文、小說,莫不膾炙人口,為「鴛鴦蝴蝶派」的開先河者。
  • 康有為臨終前,最放心不下六姨太,無恥遺言逼其立毒誓
    ——康有為 前言:康有為是頗具爭議的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他從小的學習和書法成就等都是非常高的,但是他的科舉之路沒有那麼順利,出生於官僚家庭的他,接觸西方文化的時間也是比較早的,所以這也就有了光緒十四年康有為上京考試時的變法請願未果,接著才有了光緒二十年的「公車上書」。
  • 康有為流亡在外的愛國經:借「衣帶詔」之名斂財頗豐
    自1898年出逃,康有為就在日本開始了自己長達十餘年的海外流亡生活,直到辛亥革命後才歸國。康有為在日本期間除了從事一些政治活動外,也經常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1899年3月,康有為離開日本來到加拿大的溫哥華。他在溫哥華附近的一座荒島上建造了中國風格的庭院,取為名「廖天室」,在此組建了保皇會,發行股票希望募集資金投入保皇事業。
  • 嶗山與名人丨康有為初遊青島 視為第一
    在青島的別墅落成之後,康有為在《遊存廬落成詩》中感嘆。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省南海人。清光緒年間進士,授工部主事。在中國近代史的舞臺上,康有為大展身手,然而,歷史的洪流將他吞沒,無奈他流亡海外躲避。回國後,幾次努力都有「回天乏術」之感。
  • 康有為的新媒體運營思維
    懂得自我運營和人設打造的康有為1898年9月24日,變法失敗的康有為在上海被英國船隻「重慶輪」所救,在中國歷代文人中為自己做史的文人屈指可數,也就康有為能厚著臉皮為自己寫本歷史傳記《我史》。人格背書+回報許諾按照現在的網際網路思維,人設運營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變現了,那麼我們一起看看,康有為是怎麼變現的?很多人知道保皇會,但是不知道他的全名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這家公司是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在加拿大時期所創立,名為公司,實則以政黨的方式運營。
  • 《風平浪靜》:是什麼讓學霸變成逃亡十五年的殺人犯
    鏡頭一轉來到了十五年後。宋浩由於母親病亡的事情回到了家鄉。父親宋建軍幾年前和母親離了婚,重組了新的家庭。宋浩(長大後)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他對這裡已經沒了念想,本打算回來辦完事情就儘快趕回去,但這次,他的另一隻腳也隨之踏入了深淵。宋浩這次回來一是為了母親的事情,再有是因為十五年前那場案件中的女嬰。
  • 康有為花了2億多美金,在西方買了一座島,現在這座島歸誰?
    但其實我在多了解了歷史之後,突然覺得這個人真的很慘,因為他做的不是一個好人能做的。100多年前,康有為花了2億美元在歐洲買了一個座島,那麼現在誰是座島的主權呢? 首先,康有為的崛起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討論康有為,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個人有一定的能力,但他真的沒有能力站在風口浪尖上。
  • 維新志士還是投機改良:找尋真實的康有為【上】
    在別人的眼裡,他有著超常的記憶,對問題常常有獨到的見解,但他總說自己並不聰明,只是多學、多看、多想,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他最大的愛好是看書。」這個事情很多人可能不信,因為實在是有損我們康大聖人的正面形象,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後來康有為流亡到了日本,在日本嫖妓他也是經常拖欠嫖資,日本方面對此可是有記載的,而且人家也特別鄙視康有為的為人,最後就把他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