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變時代,什麼才是金融巨頭最牢固的護城河?

2020-12-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劇變時代,什麼才是金融巨頭最牢固的護城河?)

這兩天,一份榜單的發布,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由零壹智庫與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榜單排名裡位列前3的企業讓人感到意外:它們分別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團。其中,平安集團憑藉9255件專利的絕對優勢,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TOP10企業

另外,共有44家中國企業進入榜單中的TOP 100,說中國企業撐起了人工智慧專利的半邊天,一點不為過。 最讓人驚喜的,還是平安。沒想到,唯一擠進前三的中國企業,不是華為,不是BAT,而是平安。平安,早已不再是大家印象中單純的保險巨頭,在大家仍未察覺之際,平安已悄悄升級進化,成為一艘馬力全開的金融科技巨艦。

科技獨角獸的生猛進擊

平安的這場「進化」,並不是一蹴而就。早在2013年,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就在新年致辭中,提出了「科技引領金融」的長久願景。而如今,願景成為了現實——2017年,平安確立了」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2018年平安好醫生港交所掛牌上市;2019年,平安將Logo底部的「保險·銀行·投資」更換為「金融·科技」,同年金融壹帳通登陸紐交所;2020年,平安以1604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一,陸金所亦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細數平安集團科技板塊的獨角獸公司,他們脫胎於平安,成長於市場,各自具有不可複製的優勢與長處。總結下來,「獨角獸們」卻依舊沿襲著從平安血統中來、一脈相承的共同特點——「快、準、狠」:

快,每一隻「獨角獸」成長的速度都是飛快的:

2015年,平安宣布上線網際網路健康管理產品「平安好醫生」,3年後,平安好醫生登陸港交所,創下2018年以來港股最大規模IPO;

2015年,金融壹帳通成立,4年後金融壹帳通登陸紐交所,目前已是國內領先的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臺之一;

2016年,陸金所宣布轉型為金融產品的開放平臺。4年後,陸金所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2016年,平安醫保科技公司成立,2018年市值突破88億美元,成為國內大醫療健康生態圈最大的獨角獸之一。

可以發現,平安雖然靠保險業務起家,但近年隨著科技力量在金融、醫療生態、智慧城市等場景應用中深化落地,科技輸出價值已然顯現,甚至將成為平安未來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準,每一隻獨角獸都有它的「精準戰場」:

平安集團旗下的企業,每一家都可謂是把「術業有專攻」幾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金融壹帳通,專注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賦能;陸金所,滿足全方位的財富管理需求;平安好醫生,打造的是一站式醫療健康生態平臺;平安醫保科技,其獨家研發的智慧醫保系統,在多個城市落地應用。

每個細分領域,都是一片萬億級的大市場。金融投資、科技服務、醫療健康、醫保控費,不同領域之間交叉融合,讓平安的科技創新網絡坐擁足夠豐富的應用場景。

狠,敢於大量真金白銀投入科研:

獨角獸相繼出籠的背後,是平安過去十年投入巨大的科研費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平安聯席CEO陳心穎表示,近十年來,平安集團在科研上累計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未來5年將計劃投入2000億。

平安在科技上的投資,是真的狠。

僅以⾦融壹帳通為例,2019年度財報顯示,當年營收規模為23.28億元,而研發費⽤就⾼達11.47億元,佔比49%。

這樣的投資比例,不可謂不驚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金融壹帳通累計申請專利4327件,其中境外專利申請945項,覆蓋了人工智慧、區塊鏈、雲、大數據、信息安全等核心技術領域。

AI方面的成績則更加卓越,金融壹帳通旗下的人工智慧研究院Gamma AI Lab,從2018年開始頻頻在世界級的技術比賽上獲得冠軍,截至目前,已經取得九次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

所以說,平安能擠進AI專利排行榜前三,這不是偶然的閃光點,其背後,是久久為功的科技徵途。

金融壹帳通:2020,逆勢成長

2020年,疫情衝擊,乾坤顛倒。很多行業,比如旅遊和交通,幾乎癱瘓了大半年;但對其他一些行業,比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卻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增長爆發期。

金融壹帳通,也在今年逆勢生長。金融壹帳通的股價,甚至一度從上市發行價格的10美元,飆升7月份的28.8元,受到市場熱捧。當金融機構受疫情影響,線下不便開展業務,這時,銀行間比拼的就是在線服務的功力了。

嗅覺敏銳的金融壹帳通,迅速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窗口。

金融壹帳通看到,疫情期間,銀行與企業之間形成了聯繫的「真空區」,如何在無法面對面的情況下,方便銀行核定企業資產、尋找客戶;企業如何順利借貸、融資、匹配銀行政策等問題,這個痛點,亟需解決方案。

於是,金融壹帳通迅速上線了「中小企業服務一體化平臺(抗疫版)」,通過智能規劃、智能服務、智能產品和智能運營四大武器,順利連接了銀企兩端進行高效匹配,一舉擊潰了這一難題。

平臺不僅可以通過大數據模型為銀行預判行業走向、構建企業畫像、評判放貸風險;也可以通過 AI智能幫助企業匹配抗疫金融產品,並馬上直通放款。

今年1月初上線的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正是由金融壹帳通深度參與建設的。截至2020年9月,平臺已接入來自34個政府單位共250項政府數據,對全省1300多萬家中小企業信息進行全面採集,超過350家金融機構在平臺上線逾千款融資產品,平臺累計註冊企業數超過50萬,幫助中小企業累計實現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

不僅如此,為了解決疫情期間銀行客戶線上與電話諮詢量明顯增加、銀行職員卻因為疫情控制而不能到崗的問題,金融壹帳通推出了專業的智能客服產品,將壹帳通最大的優勢——AI的作用發揮了出來。

在客戶端,電話會先由人工智慧接聽,根據客戶回答處理需求,並精準匹配對應產品,縮短客戶等待時間;在銀行端,則大量簡化日常重複性工作,為行方提供全流程的智能運營服務。

有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金融壹帳通的智能客服產品幫助銀行降低整體運營成本75%,人均產能提升5倍。

在疫情這次大考中,金融壹帳通利用科技創新,逆勢生長,為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科技才是最牢固的護城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遭遇新冠風暴,無數企業病倒如抽絲,亦有眾多新興企業在危中尋機。

傳統巨頭發現自己的護城河在被逐步蠶食,新入局者看到逆襲機會躍躍欲試。原本看似鐵打不動的銀行業,也不例外。擁有強大科技服務能力的金融壹帳通,自然被眾多中小銀行視為最依賴的盟友。

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我們就可以明顯嗅到這股不同尋常的氣息——在這個特殊的年頭,各個中小銀行都感到了十足的危機感,同時與即將迎來劇變的興奮感。

在這場頗具影響力的金融論壇上,    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指出,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已然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從2006年到2018年,全球銀行業ROE增速從17.4%下降到9.5%,中國銀行業ROE增速從2012年的20.5%下降到2020年的10%,銀行業的綜合價值回報正在持續收窄,站在十字路口,數位化轉型已然是生死之戰。

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

在這條金融科技的賽道上,各大銀行也許會有雄厚的資去購買金融科技的核⼼技術專利、甚⾄⾃⼰孵化⾦融科技初創項目;而中小銀行只有與有硬核實力的金融科技企業合作,才更有可能實現共贏。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所以說,某種程度上,2020年是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最不容易的一年,卻也是金融科技雲平臺的升級蛻變之年。    厚積薄發的金融壹帳通,成了這條賽道的領跑者。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在論壇上稱:「過去五年裡,金融壹帳通陪伴金融機構走過了數位化轉型的初始階段,也積累了大量的一手經驗。疫情之後,中小銀行延續並加強數位化迭代升級的趨勢已成共識。當前業界正在急速向『五化』發展,包括端到端轉型、中臺化整合、智能化創新、國產化核心和雲端化基建。為抓住『五化』帶來的機遇,金融壹帳通在整合眾多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向『整車式輸出』升級,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賦能。」

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

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榜單中,金融壹帳通以363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三。而截⾄ 2019年底,壹帳通擁有3707家客戶,是中國所有科技雲服務平臺中,客戶數量最多的企業。

科技本身蘊藏多大的能量,金融壹帳通就能創造多大的價值。變革時代,唯有科技創新,才是最牢固的護城河!

巴菲特講過:「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科技越能創造奇蹟,我們越要堅守常識:相信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科技護城河是需要日夜壘砌的;相信長期主義,偉大的科技企業必定能為社會持久地創造價值;相信只要方向正確,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會抵達彼岸。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付費會員和網際網路金融,誰才是IT巨頭的下半場?
    有金融從業者將其稱為「僅次於金融的變現利器」,還有人認為,它是超越金融的終極變現利器。付費會員和網際網路金融,誰將成為網際網路巨頭下半場的主旋律?付費會員制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各路玩家紛紛殺入?它的背景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已經消失,競爭進入了下半場。此時,留存老客戶的重要性,就遠遠超過了拉新。而付費會員制最主要的一個好處,恰恰是「留存」——牢牢鎖定老用戶,讓他們成為平臺最忠實的用戶。
  • All in之後,金融巨頭SBI或將成為日本區塊鏈最大玩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鏈得得在日本區塊鏈行業,始終繞不過去的是金融領域巨頭們。去年,日本各大金融機構都開始重視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其中日本金融巨頭SBI Holdings(東證1部:8473、前港交所上市編號:6488)就是一個典型。董事長兼CEO北尾吉孝也是孫正義曾經的「軍師」,從2017年開始就多次表示全公司對數字貨幣都是all in。北尾吉孝表示,未來十年日本市場規模將達到20萬億美元,必須積極對未來數字貨幣市場採取對策。
  • 長江商學院2021,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劇變」和「劇變的世界」?| E...
    所以接下來,現有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免不了要做下面三件事中的某一件、兩件或全部:第一,尋找和推動新的技術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維持原有的指數級的增長,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保證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較好的員工福利。這是巨頭們最希望做到的,但卻是最難的。第二,利用流量、資本、組織能力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從別的產業、別的公司那裡爭奪利潤。
  • 閃約生活——打造陌生人社交護城河
    在這樣的時代風口上,閃約生活要怎樣去細分陌生人社交市場,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獨佔鰲頭呢?年度關鍵詞——荷爾蒙經濟從1999年騰訊開始推出第一款即時通訊軟體QQ開始,到2011年上線微信,騰訊一直佔據著熟人社交的霸主地位,中途也面臨過阿里等巨頭的圍攻,但一直巍然不動,把持著超過9.6億的用戶,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在社交這個風口分一杯羹,唯一的路口便是陌生人社交了。
  • 螞蟻「金服」變「科技」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去金融
    原標題:螞蟻「金服」變「科技」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去金融   「金服」變身「科技」,幾字之差,螞蟻卻已醞釀數年。6月22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更名一事,其已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創投觀察 | 網際網路的本質不過三張網,2T才是網際網路的未來
    當歷史長河流入網際網路時代,新的更大的巨頭產生,網際網路時代區別於工業時代的本質在於網際網路時代產生新的壁壘——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相對於工業時代規模效應的優勢在於,當網絡規模,也就是用戶基數不斷增強時,邊際成本呈現遞減趨勢的同時,用戶效用和企業收益呈現遞增的趨勢,並且自帶吸引流量擴大網絡規模的正向循環機制,從而形成無與倫比的護城河。
  • 支付巨頭的發家史,也是'不講武德'的逆襲史
    自京東(支付+白條)、美團(支付+月付)之後,曾經與微信綁定最深的拼多多也開始做起自己的支付生態了(多多錢包)。作為鐵對頭的抖音(支付+放心借)也是。螞蟻的招股書影響還是不小,讓各路新老巨頭都認識到了新金融的'印鈔機'魅力,支付戰場上的第四輪逆襲再次開啟。
  • 「全民借貸」時代流量App的金融生意
    原標題:「全民借貸」時代流量App的金融生意   有沒有發覺,你的手機裡的應用,都在惦記你的錢包,綁個卡,甚至都想借錢給你?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模式為王"時代已經過去,目前對細分領域,比如說支付、保險、基金、理財的關注更多。投資企業模式還是投資網際網路金融的某一細分領域更重要?王超:首先,即使你創新了一個模式,其他人可以很快地學習和複製,所以模式不是核心的競爭力。但並不是說模式不重要,關鍵要看模式後面的支撐。比如說拍拍貸,核心的能力和優勢在於它依託網際網路平臺結合大數據運營和風控的能力,與P2P的模式結合起來才是最有利的武器。
  • 乾貨|陳菲:「劇變」時代的流變與不變
    今天我們身處劇變時代,內容消費格局在變,用戶在變,消費心智在變,我們或許就站在行業下一個風口的前夜。如何敏銳感知流變?
  • 金融即服務:商業銀行開放金融實施路徑探討——基於小程序的專項研究
    同時,兩大巨頭均提供了生態內多個流量入口,利用LBS功能,結合自有的微信支付及支付寶支付功能,打通線上線下的流量和場景,實現流量不溢出、用戶不流失、鏈路不中斷,最終形成完整的運營閉環,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全方位留存並盤活生態內用戶流量。 在流量紅利已盡,各大場景入口集中至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的現狀下,小程序為傳統商業銀行提供了開放背景下新的經營邏輯。
  • 電商巨頭玩金融別過火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有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報導還披露,「美團月付」是一種授信付款服務,逾期會在個人徵信中體現。
  • 滴滴版「花唄」上線,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何鍾愛搞金融
    它要面對的不僅是已經上升到國民高度的微信和支付寶,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注意到了金融業務的價值,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等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進入了金融行業。這不僅使得滴滴的金融業務前路不明,也讓金融業務成了兩代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又一個交集。
  • 《財經》專訪鉑諾計算簡毅:外資全面開放,AI金融能否緩解衝擊?
    外資金融機構的加入,除了對中國金融行業發展和技術推進有積極促進作用以外,也會為中國經濟注入新鮮血液,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這對國內資管行業可能帶來潛在的衝擊。簡毅表示,面對這一趨勢,國內行業機構應當加大科技投入與自主創新程度,提升中國金融科技自主能力,為金融科技行業打造一條堅固的護城河。
  • 中國巨頭熱衷放貸,美國巨頭偏愛星辰大海?背後真相是什麼
    不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雖然一直在搶奪在線支付市場,但卻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親自涉足更直接的金融業務,尤其是消費信貸業務,這是為什麼呢?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骨子裡熱衷放貸,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偏愛星辰大海,還是有別的原因?
  • 這才是小米最深的護城河
    PC時代,英特爾、微軟獨領風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通、蘋果、谷歌,稱霸世界。而今,我們正迎來一個嶄新的AI時代,一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IoT)時代。如果說,過去我們與PC,與手機交互,那麼,未來我們將與萬物交互。
  • 2021,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劇變和劇變的世界|常讀公號近期更新
    豬堅強"又來,短期漲價出現擴大跡象,什麼情況?進口凍肉麵臨消費難題,2021繼續漲?2021-01-04 by 金凌 from 券商中國:哪個市場中國企業最吃香?蔚來閃耀美股,雅迪在港奪冠,白酒A股"稱帝"…機構:投資者信心持續上升2021-01-03 by 鄧雄鷹 from 券商中國:太保壽險團隊變陣!
  • 黃奇帆:金融科技應該舉什麼旗?走什麼路? ——5G背景下金融科技的...
    而具有高速率、廣連接、高可靠、低延時特點的5G的全面運用,推動面向大眾的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轉向萬物互聯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之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符合科學、契合規律的金融科技應當具備哪些特徵,應當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值得探討。
  • 如果金融危機爆發,提前預備什麼東西才最保值?
    金融危機是一場大災大難,它的危機不下於一場瘟疫,各行各業沒有不受到影響,從鄉間種地的農民到股票市場是揮斥方遒的金融巨鱷沒有不收到影響的。那麼我們不禁在思考,如果當金融危機爆發,什麼東西才是最保值的?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如果爆發的原因就是因為房產,那麼房子將會成為最不值錢的東西,房子的未來將會慘不忍睹,除此之外,中國境內的房子已經夠多了,據統計,現在中國的房子已經足夠34億人,所以房子本身的價值並不是很大,之所以房子這麼受人吹捧完全是因為炒房熱的緣故,當這一切褪去,房子的下場會是如何,那些把全部身家押到房子上的人的做法真的可取嗎?
  • 喜馬拉雅:面對競爭如何加固護城河?
    深處競爭前沿的喜馬拉雅很快就意識到,「僅僅是版權和信息的代理很容易被替代,只有創新才可以實現增值」。為此,喜馬拉雅開始打造幫助「聲音」建立知識服務體系的核心競爭力,這包括三套體系,「一是價值體系,即企業進行發現、加持和分享能力;二是信息體系,即企業對信息(內容)進行篩選、優化和傳播能力;三是行為體系,即企業做學習和閱讀行為的服務者」。李海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