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由褚入門,早點學王

2020-12-24 騰訊網

黃簡講書法:由褚入門,早點學王

「陸維釗先生說學王要早一點」,雖然是一句很平常的話,卻說到了要點上,先生是深有體會的。就是說要在學各家各派之前先讓王佔據你的潛意識,其他各門各派就沒有機會侵佔你的欣賞水平了,況且王的書法是「真王」。

近來起早貪黑讀《書譜》賞《蘭亭》收穫頗豐,別說李世民枕著《蘭亭序》安眠了,我輩即是枕著《蘭亭序》一字即可酣眠。蠅頭解人生,方寸知世界。是我一年來學書法的最大體會。

答:

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口音,幼年的發音會影響你一生。要改掉口音,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你得花很大的努力。

以唱歌來說,如果你一開始學的是民歌唱法,或者是戲曲唱法,說唱唱法,那你就等於選定了自己終生的道路。說起來都是唱歌,但風格、技法都有不同,不是可以隨便改到另一種的。

書法也是一樣,你入門學什麼字帖,學哪一家,等於你投入那個流派,當然也會影響你的今後。

我小時候臨寫柳公權,是老師指定的,而當時的老先生強調畫平豎直。其實那是寫字,小朋友寫字畫平豎直,大人都誇獎,老師給高分。長大後才知道,真正的書法是畫不平豎不直的。

我在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書法》雜誌時,看到來稿說陸維釗先生提出學王要早一點,非常贊同。他中年以後才學王,深感遲了。這都是我們付出代價、走過彎路之後的體會,講給年輕人和初學者聽。王羲之用筆和取勢可說是萬世經典,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稱之為書聖,不是隨便講講的。王羲之的寫法是中國書法的主流,其他都是支流,甚至連支流都不是。

王羲之真跡沒有留到今天,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有二十來種摹本和臨本,以及數量較多的拓本,大多是小字。所以研究王羲之系統作者的作品很重要,其中智永是重要人物,有唐一代書法就是從智永開源的,他的學生是虞世南,然後是褚遂良。褚遂良被後代公認為學書法的「廣大教化主」,通向王羲之的門。《陰符經》是唯一大字墨跡,雖然它可能是一個學褚者的臨本,但這作品的高水平,是沒有人質疑的。沈尹默先生開始是學碑派的,他六十來歲才看到《陰符經》,遂大力推薦。當時碑派風靡全國,沈先生大力提倡回歸王羲之,他的影響就在這一點。

有些人開始學書法,隨便買一本字帖,就開始臨寫起來。我想問問,你對書法一無所知,你選這字帖有什麼根據嗎?你研究過嗎?我以前經常去深圳書城買書,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拖著孩子來找字帖,我站在旁邊看,有時候站一二小時,統計他們怎樣找字帖、最終買了什麼字帖。這些家長通常沒有固定的目標,這本翻翻,那本看看,而最後幾乎都買錯了。這決定了他孩子投入什麼流派,有時候我忍不住上去,給他們推薦字帖,但效果不大好。有些人懷疑地看著我:「你是什麼人?」有些人說:「推銷員吧!」我很難說服一個強烈喜歡黃自元的人買《陰符經》,那場合我很難說明什麼是用筆、什麼是取勢。你孩子真的去背黃自元九十二法,那會把孩子寫傻了。

至今我還經常收到各種來信,他們看我的影片,但字帖用他們自己選的,並要我回答在臨池中遇到的問題。不是什麼字帖都可以當入門帖的,在你開始走出第一步的時候,停一停,想一想,總是好的。

相關焦點

  •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3——稱謂1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3——稱謂1題款講了三堂,上下款基本寫法都講過了。如果有上款,那就會涉及到稱呼問題。先看一個例子,這是王羲之《諸從帖》,《諸從帖》是草書《十七帖》之中的一個帖。第一句話是"諸從並數有問,粗平安。""有問"就是有信往來,"粗平安"就是大致平安。誰平安呢?"諸從"。這"諸從"是什麼意思?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20——聯點2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20——聯點2四,菱米勢。這不是排成三角形,而是排列為四個角的矩形。書寫順序是左上、左下、然後右上、右下。菱米,這裡指的是四角菱,在江南是很常見的食物。《漢溪書法通解》稱這個筆勢為"拗兩對點"。"拗"就是不順,他說:"拗點之法,勢易迫促,必重蹲而勁出,短而有勢,望之落落,則密而乃疏也。"
  •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09——籤名4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09——籤名4四 兩種籤名方式前面我們花了三堂課,介紹姓、氏、名、字、號,現在的人都有姓有名,不少人還有一個或多個網名,可視為他的號。跟以前相比,因為沒有成人禮,只少了一個"字"。僅僅在兩代人之前,還是有"字"的。今天講籤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籤姓名了。至於有字有號者在籤名中怎樣運用,我後面還要講到。
  •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7——敬詞和謙詞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17——敬詞和謙詞一敬詞古代稱謂大體都講過了,我們知道上款的主要內容,就是稱謂加上尊稱和敬詞。今天就講講一些敬詞的用法。光臨中文裡,敬詞非常之多,最簡單就是一個"請"字,請坐、請看、請講……,"請"就是使用頻率極高的敬詞。其他如你去飯店,服務員說:"歡迎光臨"。"
  •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6——改進筆勢系統表
    黃簡講書法(筆勢篇)36——改進筆勢系統表1、筆勢系統表的改進上次統計了筆勢,又排出了筆勢系統表,初步達到了複習筆勢的要求。為什麼說"初步"呢?因為這張系統表只是利用課程進度表做的,沒有表達出筆勢系統的內在規律。
  • 學了三年書法,一直感覺沒有入門,原來如此!今後打算這樣學
    三年前,因為要送女兒去學書法,自己就順便也報了個名,開始跟老師習字。老師很年輕很帥,教的也不錯,慢慢的我還學上了癮。後來女兒時間緊張,沒學了,我還在繼續學,越學越喜歡了。估摸算了一下,三年,工作帶娃之餘,寫了有一千個小時了,但總有一種還沒有入門的感覺,為什麼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 從基礎筆法學起,書法名師帶你快速入門!
    我們來幫你實現 這兒有個絕佳的書法學習交流機會 味古方室書法院公益書法培訓 帶你免費學書法,0基礎快速入門 A: 本套課程將從工具的使用、筆法的核心原理、筆法點(起筆、轉折、收筆)的書寫技巧等多個方面,進行細緻而全面的講述,同時結合視頻、圖片及語音等多種點評、輔導方式,讓你可以輕鬆入門,快速提高。
  •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比較
    王獻之書法欣賞王獻之(344-386),羲之第七子,字子敬,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L7-34草書釋讀283.4 天氣這個各位很熟悉,陰晴風雨露霜雲雪之類,所謂天氣,古人認為都是氣的變化。氣「氣」字,最早的「氣」字沒有這麼多筆畫,就是三條線,看起來很像「三」字,表示雲氣、雲層。
  • 怎樣使書法作品「多力豐筋」?顏真卿認為需要做到這兩個字!
    欲學書法先學筆法,這是前人的經驗之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書法是用毛筆寫出來的,掌握好毛筆,這個器具的使用方法,寫起來如臂使指,才會得心應手。那麼怎樣更好地實現「用筆」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馭馬」之術,可以對書法控筆有著不少借鑑。書法之盛,自唐而衰,這恐怕與此後文人不同前代,漸與馭馬之術相違有關。
  • 王寶強的書法被噴「土氣」,不入法度,缺乏臨帖,網友:沒入門
    眾所周知,娛樂大咖們都喜歡寫寫書法,畢竟這是最為傳統的藝術形式,書寫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素養,而且還能夠讓人入靜,陶冶人的情操,基於此,明星們不僅自己練習書法,而且還帶動家人一起練習書法,諸如我們熟悉的「娘娘專業戶」孫儷,一手精湛的隸書堪比書法家,一雙兒女也在練習書法,還有「女神」劉濤,亦是如此,在娛樂圈,不論是什麼學歷出身的,都喜歡練一練,王寶強也不例外,提到王寶強,這是我們最喜歡的一位喜劇演員
  • 學傅山書法,更學傅山為人
    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他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梁啓超將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並稱為「清初六大師」。顧炎武對傅青主極為佩服,稱讚他「於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又長於書畫醫學。」又說:「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 著名書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1985年調入金山少年宮,在少兒書法教學中成績顯著,桃李芬芳,1999年被評為上海市園丁獎。師從劉兆麟、劉一聞、高式熊、王偉平老師。曾多次舉辦書畫個展與聯展。作品十餘次入選由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展,其中三次獲最高獎。 作品欣賞
  • 硬筆書法巧「入門」,附10個主要筆畫的書寫技巧及練習字帖
    獲獎硬筆書法作品要學會這個巧,我們先看看很多學硬筆書法的朋友們的困惑。1、參加過學習班,網上買過各種課程,但始終寫不好字。2、不願動腦型:學書法,不論是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除了手上勤快,還需要腦袋勤快。王羲之曾經說過:「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有很多人練字不練腦,不懂得去分析、比對、總結規律,學很長時間也不見很明顯地改變。3、練嘴不練手:很多人號稱學書法,但是說的比練的多,似乎看過就是練過了。
  • 「蘧草」的生成——李一談王蘧常書法
    其中第七版刊發《「蘧草」的生成——李一談王蘧常書法》一文,對王蘧常先生的書學有非常精到的闡發。現徵得李一先生的允許,特將此文轉載於公眾號。謹此謝忱。配圖為公眾號編者所加。《中國書法報》:王蘧常一生鑽研章草終成「蘧草」獨特風貌,請您談一談王蘧常書法的總體特點。李一:王蘧常的章草,鎔秦鑄漢,氣勢恢弘,結體奇古,筆致屈盤,渾厚蒼茫,直入化境,風格極其鮮明,卓然獨立於書壇,開前人未有之境,世稱「蘧草」。
  • 「六品堂杯」第七屆浙江省硬筆書法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2019年12月12日,由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六品堂、六品書院共同承辦的「六品堂杯」第七屆浙江省硬筆書法大賽終評在杭州六品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大會議室舉行。王陽君 葉克群 朱守榮 莊克棟 吳建平 宋科宇 徐榮祥 韓錄濤 傅佩忠 潘繼江中老年三等獎(30人)毛學芳 莊建平 阮昕 李正善 楊正 吳煒 吳胡 吳世勳 邱金元 餘澤富 汪賢忠 汪學選 沈火種 陳黨生 陳瑞庭 周玉芳 趙曉敏 侯運智 姜勝祥 秦學平 徐思雨 徐德 唐金富 黃開慧 黃代明 章利民 程建兵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揭秘:民國時期的北京書風 · 王秋湄人物篇
    在政界友人中王秋湄與黃節最為莫逆,二人性情、政治主張亦相近,曾同住北京宣南的高井胡同,切磋學問達五年之久,他們均擅長寫詩,在詩壇有「唐面宋骨」之名,作詩風格亦相似,而王秋湄精通佛法,黃節好詮釋《詩經》,因此略有小異,二人之友葉恭綽認為「他日,與晦聞(黃節字)詩並行,比之郊、島之於韓;耒、觀之於蘇,其殆庶幾乎」,這也算葉氏對他們詩學的一種較高評價。
  • 碑帖與書法的研究
    靈巖山下有宋 韓蘄王碑,蘇州府學有宋刻天文地理圖、歷代帝王和平 江城坊圖碑,虎丘山塘有五人墓碑,元妙觀正山門有趙 松雪所書碑記,均屬直而大的巨碑。帖的由來 帖始於卷帛所書,後世凡一縑半紙墨跡珍藏皆屬於 帖。魏晉之間,書家輩出。晉室南渡以後,帖更崇尚。 且南朝禁止立碑,碑碣絕少,惟帖是尚。在唐以前書家 皆學碑,至唐太宗購募王右軍書,求《蘭亭序》而天下 靡然成風。
  • 書法入門:你要練篆書,先別急,把這件事先做完
    因為陸續講篆刻課程有近兩年的時間了,最近又陸續寫了一部分《說文解字》課程,身邊團聚了很多對篆刻和古文字感興趣的朋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初學篆書的朋友,可以肯定,他們是下了大決心準備把篆刻系統學習一下的,想盡辦法私信找我,向我詢問有什麼速成的竅門沒有,我答覆說,學篆刻,最好先從學篆書開始,不用急著買刻刀、石頭、字典、印譜,先把精力放到篆書的練習上去,篆書練好了,再接著說「書印同參
  • 初學書法,不宜從楷書入手,給你一張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
    中書匯書法學苑一圖在手心不慌——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請你查收!請看上面《書體發展簡圖》,絕不是楷書→行書→草書,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甲骨文→兩周銘文→先秦、秦漢簡牘→漢代摩崖石刻、廟堂隸書→兩晉尺牘→隋唐碑刻楷書→唐代大草、狂草→兩宋尚意書法→元明清的各體拓展→民國的大發展→現當代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