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國恨?家國大義她們也不缺席,英雄不問出處

2020-08-24 新影世界

今天的新影視界又來啦!我是每天帶你看影視劇,為你排雷避坑的新影視界,關注我不迷路哦。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張藝謀導演的經典之作——《金陵十三釵》,這絕對是老謀子上好的電影作品,快來看看吧。

《金陵十三釵》,商女的大義!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眾多中國軍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餘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喪失了出城的機會。

倖免於難的書娟(張歆怡飾)等學生返回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起來到的,還有受僱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米勒(克裡斯蒂安·貝爾飾)。

此時的南京城中,逃難的人們蜂擁進安全區和教堂尋找庇護,十四名風塵女子強行進入教堂避難,其中精通英語的玉墨(倪妮飾)希望藉助約翰的身份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護。

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將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 。

而後有一名日軍大佐率領著一群日軍強行闖入了這塊避難之所,他們以慶祝聖誕名義,要唱詩班女生到軍營為他們獻唱。

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條受盡屈辱的死路,是一個陷阱,但在這時以玉墨為首的一群&34;挺身而出。

即使知道前路必死,他們還是義無反顧。誰說戲子無情,婊子無義?此時此刻的她們大義凜然,挺身而出。

這就是商女們的大義!讓你我都為之欽佩的家國大義。

電影中描寫的故事在&34;離開南京,妓女和喬治去了軍營之後戛然而止,留給了觀眾一個想像空間,也避免讓觀眾看到過於悲慘的結局,不得不說老謀子的用心。

你所不知道的《金陵十三釵》背後的故事

其實金陵十三釵是有原型的,只不過在真實故事裡並不是13個人而是21個人。

而為什麼小說中是十三個人,有一種說法是13是一個不祥的數字,這也恰恰說明了十三個人最後的悲慘結局。

真實原因無可考究,但是就我個人來看,除了上面說的一種可能之外,還有就是十二個妓女再加上一個小男孩喬治是為了加強故事張力,增加故事的戲劇衝突。

你認為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原著小說寫的是十三釵呢?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金陵十三釵》背後的真實故事是在南京淪陷期間,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這是一所教會學校,位於安全區範圍內,相對比較安全。

魏特琳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讓大批的婦女和兒童進入她所在的校園,幫助她們躲過劫掠。

魏特琳在日記中提到了一批幫助其他&34;們逃過日軍強暴的&34;那是1937年12月24日,魏特琳被叫到辦公室,與日本某師團的一名高級軍事顧問會晤。

對方要求魏特琳從1萬名難民中挑選出100名妓女,他們認為,如果為日本兵安排一個合法的去處,這些士兵就不會再騷擾無辜的良家婦女了。

當天的結果是,對方最終挑走了21名婦女,這21名女子就是金陵十三釵的原型。

她們被挑走之後無非就是軍妓或者送去軍營當慰安婦,據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倖存者稱,她們懷孕了有的直接被日軍處決,有的就是拉走了,不知道下落。然後有人自殺,有人反抗被殺掉,馬上就有新的婦女來替補。

她們所經歷的都是非人道的,就算最終倖存下來,其心理生理創傷用一生的時間也不能撫平。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日本侵華期間,在南京的肆意屠殺,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忘卻的歷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人們,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努力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歷史是沉重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沉浸在歷史的悲痛中,而是將悲痛化為力量,銘記歷史,奮力前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是新影視界,為你排雷避坑的小可愛!趕快點個關注吧,點關注不迷路哦。

每天帶你圖文看電影,帶你了解優質影視劇,躲避影視劇雷區喲,我是新影視界,歡迎你的關注、評論、轉發和點讚呦。你還想看什麼電影?快在下面的評論區告訴我吧!

相關焦點

  • 杜牧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寫得比較通俗,大體意思很好理解,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商女不懂什麼叫亡國恨,隔著江水仍在大聲高唱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唯一字面不好理解的是「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還是做生意的女子?或者是商人的女兒?
  • 「商女不知亡國恨」,道德捆綁,可嘆可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每天學一首詩,這首詩裡的商女就是歌妓女伶。無論是秦並六國還是以唐代隋,不知有多少女子流落風塵。除了戰爭,還有犯罪、家境破敗而流入風塵。有不同的等級,居住的條件有一定的差別,多有假母蓄養,當然假母蓄養她們的目的是為了牟利。假母對她們十分嚴苛,稍有不慎便會招來一頓毆打。
  •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詩流露出詩人怎麼樣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歌《泊秦淮》,意思是以賣唱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麼是亡國之恨。全詩描述了詩人夜泊秦淮河岸時因眼見燈紅酒綠之景,耳聞淫歌豔曲之聲而生出的亡國之情。詩人杜牧的心中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充滿憂慮,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 【詩詞鑑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那年天下大亂,舊朝覆滅,江湖裡人來人往,亂象紛呈。金陵城外驟起暴雨,秦淮河上漫起一層水霧。男主自北方來,站在船頭,同行者都紛紛躲入船艙,唯有他還冒雨望天。他說,這是上蒼在為河山淪喪而哭,我要陪這場雨祭奠死去的時代。次日,遂病。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歌女還是商人婦
    前言前幾天回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叫商女?有人說是歌女、有人說是商人的妻子,到底是哪一種呢?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古人商、秋互用。古以五音配四時,所謂五聲,就是宮、商、角、徵、羽。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猶唱,玉樹後庭》文:扎西次仁絳秋「風塵之地,自然成為最初的讀者」/01/一曲後庭花,沾染了幾分亡國之音,那個姓陳的後主,賦予它的或許本不是禍害古時的風塵女子,非貪於錢財者,必定有著不堪回首的往事,或家道破落,或被人拐賣,或世道蒼涼,再無生還的機緣,不得已踏上不歸的路。她們大多精通音律,善於歌詞,深入風塵,卻有著可貴的堅守。她們以單薄的身軀,溫暖詩者滄桑的一生,以簡約的邂逅,滋潤文字的沃土。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跟著詩詞去旅行NO.174《泊秦淮》
    |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2《關雎》木蘭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3《木蘭辭》辛棄疾:手持羊毫軟筆的愛國英雄|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4《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秋:回家,就是幸福|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範仲淹:誰說文人不建功|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6《漁家傲秋思
  • 華為小公主娛樂圈出道,這是「商女不知亡國恨」?
    這兩條熱搜看似不相關,那是很多人不知道姚安娜是誰?孟晚舟是華為大公主,而姚安娜是華為小公主,姚安娜原名叫做姚思為,她們倆都是華為任正非的女兒,只不過兩個人是同父異母。富二代、星二代進入娛樂圈確實有天生的優勢,家族會為她們的成名造勢。但進入娛樂圈,說白了,本質就是靠臉和實力。可姚安娜的臉在娛樂圈真的是沒什麼競爭力。
  • 商女不知亡國恨?楊紫代言辱華品牌,賺錢賺瘋了?
    楊紫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很受大家歡迎的女明星,因為她出道也算是很早了,還曾經是一個同性,在她還是童星的時候就已經備受關注了,畢竟《家有兒女》也算是一部大家都很喜歡的電視劇,是很多人的童年。當年的楊紫也是長相非常的可愛,肉嘟嘟的有很明顯的嬰兒肥,雖然說長相不算是很驚豔
  • 杜鵑啼血,夜鶯嘶鳴;商女亦知亡國恨
    ·商女亦知亡國恨,單身赴會空悲切· 順著某個軌道滑入一個黑暗的大洞穴,將紛擾的生活狠狠扔在外面,與世隔絕堂而皇之的做起白日夢,這種洞穴人們通常管它叫電影院。音樂的出現對於秦淮女子的行為而言,音樂將他們的悲劇命運進一步推進,一種悲壯的情緒油然而生,使觀眾不得不對這群已知亡國之恨的商女們的行為肅然起敬。PART 2.
  • 靈魂擺渡·君再來: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因為結界,冬青他們從精神病院裡出不去,機緣巧合冬青穿越到了1937年時的精神病醫院,邂逅了被日本人關在醫院的歌女大雪,大雪看到冬青後,追出去問:「中國人?」冬青說是,大雪告訴了冬青她本是歌女,日本人騙她說要捧她做電影明星,結果是騙她過來給日本人唱歌的,然後告訴冬青這間精神病院的秘密。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這世道,護或不護又有什麼區別,且不論一城一池的命不是我們說了算的,就算是這冀州安全了,我們就能無憂嗎?若不能依靠著什麼達官顯貴,我們的命啊,就如同浮草飄零。」她想到了自己,心中自嘲道當真是飄飄零無落處,她有些倦了,本不打算做停留,但青寧喊住了她。
  • 商女亦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倖免於難的書娟(張歆怡飾)等學生返回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起來到的,還有受僱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米勒(克裡斯蒂安·貝爾飾)。此時的南京城中,逃難的人們蜂擁進安全區和教堂尋找庇護,十四名風塵女子強行進入教堂避難,其中精通英語的玉墨(倪妮飾)希望藉助約翰的身份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護。
  • 《最後一戰》收官 崔林演繹英雄人物的家國大義
    崔林飾演的八路軍營長張懷江為了救國軍飛行員張懷濱(高雲翔飾)在「最後一戰」中光榮犧牲,實現了抗日英雄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家國大義。  《最後一戰》以抗戰時期「湘西會戰、決戰芷江」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不僅有真實壯觀的戰爭場面,還講述了真摯強烈的革命情誼。
  • 三力士:英雄不問出處
    對此公司董秘回應:不知道您是否聽過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英雄不問出處」?   公司董秘陸宏回應:有人喜歡高跟鞋,有人喜歡平底鞋,只有穿在自己腳上才知道合不合適。 「和氏璧」獻給的前兩個王都不認可它的價值,可他的價值就在那裡。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
  • LOL德瑪西亞杯來襲,英雄不問出處!分組再現死亡小組?
    相信各位關注LOL的小夥伴們最近一定十分的無聊,雖然說全明星賽時舉辦成功,但是說真的不知道是否是為了迎合黑馬逆襲的主題,LCK兩敗,而最令我們失望的恐怕是LPL賽區竟然接連輸給了日本賽區和越南賽區!
  • 後蜀主對她至死不忘情,宋太祖兄弟為她生了嫌隙,誰懂商女恨?
    四川歷史上有四大女詩人,是漢朝-卓文君、唐朝-薛濤、五代後蜀-花蕊夫人(孟昶妃)和明朝-黃娥(楊慎妻)。其中工詩詞的只是前三個。卓文君、薛濤的才華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但花蕊夫人的詩詞聞名於世,只在後蜀國亡之後。後蜀國亡國時,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做了宋朝軍隊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