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021-02-07 詩摘詞選



泊秦淮

杜牧 〔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注釋

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賞析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麼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係。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裡的邏輯關係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夜泊秦淮,詩人聽到隔江傳來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表面上,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女」無知,但是詩人的矛頭所向,卻是那些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權勢顯達。在距陳朝覆滅已有兩個半世紀之遙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國事為懷,用亡國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歷史悲劇又將重演的預感。「不知」實為「商女」開脫之詞,唱者無心,而聽者有意。「猶唱」二字上溯歷史,說明沉緬酒色的揮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現實,揭示了當今的達官貴人像陳後主一樣,如此下去,也將亡國;如不改弦更張,將要自蹈覆轍,不堪設想。抒發了詩人的振聾發聵的警示。

 

此詩構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當,寓意含蓄,語言凝鍊,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為「絕唱」,確實是名不虛傳。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那年天下大亂,舊朝覆滅,江湖裡人來人往,亂象紛呈。金陵城外驟起暴雨,秦淮河上漫起一層水霧。男主自北方來,站在船頭,同行者都紛紛躲入船艙,唯有他還冒雨望天。他說,這是上蒼在為河山淪喪而哭,我要陪這場雨祭奠死去的時代。次日,遂病。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歌女還是商人婦
    前言前幾天回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叫商女?有人說是歌女、有人說是商人的妻子,到底是哪一種呢?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古人商、秋互用。古以五音配四時,所謂五聲,就是宮、商、角、徵、羽。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跟著詩詞去旅行NO.174《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秦淮河,是我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就在秦淮河畔長幹橋頭建起了「越城」,這是南京建城將近2500年歷史的開始。後來,秦始皇鑿通方山引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繁華異常,貴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薈萃。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猶唱,玉樹後庭》文:扎西次仁絳秋「風塵之地,自然成為最初的讀者」/01/一曲後庭花,沾染了幾分亡國之音,那個姓陳的後主,賦予它的或許本不是禍害不論是哪個朝代的更替,變得永遠是君主,躲在紛擾塵世間的女子,隅於一處,專心陪花落花開,靜嘆紅顏薄命。既往細數,女子向來不被重視,無非依附在功過紛雜的權益糾葛之中,點綴男子豪邁的氣概。/02/然而,歲月總是公平的,它讓虛妄的夢,赴之於塵,卻揚名了那些受於迫害的女子,一卷書畫,一疊詩詞,輕唱淺讀,就將她們的形象活生生的映射在世人的眼前。
  • 「隔江猶唱後庭花」詩句中的「後庭花」,到底指的是什麼?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是晚唐詩人,他所在的時代,唐朝已經開始衰敗,很多藩鎮擁兵自重,而中央無能為力。杜牧雖然非常關注政治,可是也無能為力。秦淮河,楊角風也曾經在河邊夜宿過,只是早就沒有什麼商女了,成了一個專賣各種小商品的市場了,還有各種包裝的鹽水鴨……當年杜牧也是這種感覺,雖說南京(當時叫建康)不是首都,但是也是比較繁華的,前面兩句描寫的是秦淮河的夜景,後面緊接著就出現了伺候達官貴人的商女,看著她們為自己忙乎,估計只想多弄點賞錢,並不知道亡國的滋味,而這種日子就要來了……「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話則是飽含深深的憂慮
  •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是什麼意思?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泊秦淮》,詩詞全部為: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詞的大致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的砂礫之上。傍晚,我把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一個靠近酒店的地方。金陵賣唱的歌女似乎就像不知道亡國之痛的黍離之悲,竟然肆無忌憚的在對岸高唱著著流行歌曲《玉樹後庭花》。
  •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翻譯過來意思就是: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
  • 杜牧「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是什麼?為何大詩人都忌諱它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的經典程度不用多說,年年入選中學課本,很多人背得是滾瓜爛熟。詩的最後一句「隔江猶唱後庭花」很多人也大概知道意思,指的就是那些賣唱的歌女不知什麼叫失國這恨,隔著江還在唱著後庭花曲。那麼詩中的「後庭花」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商女唱它就不對呢?
  • 「隔江猶唱後庭花」中「後庭花」什麼意思?原來它本身也是一首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先結合下作者的感受,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清冷月光與薄暮寒煙將冰冷刺骨的水與白沙無情籠罩。船舶停在秦淮河附近酒家的岸邊,想是為了討一杯酒嘗嘗。歌姬不知道亡國的哀怨與憤恨,隔著綿延無盡的江水還在高聲唱著《玉樹後庭花》這首亡國之曲。秦淮,自古以來便是風塵女子之地的代名詞。
  •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詩流露出詩人怎麼樣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歌《泊秦淮》,意思是以賣唱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麼是亡國之恨。全詩描述了詩人夜泊秦淮河岸時因眼見燈紅酒綠之景,耳聞淫歌豔曲之聲而生出的亡國之情。詩人杜牧的心中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充滿憂慮,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 歷史的破空:隔江猶唱後庭花
    陳後主是陳朝末代皇帝,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內容可自行問度娘,但唐朝詩人杜牧一首《泊秦淮》卻更加有知名度,而其典故正是來自於陳後主:「商女不知亡國恨
  • 杜牧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寫得比較通俗,大體意思很好理解,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商女不懂什麼叫亡國恨,隔著江水仍在大聲高唱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唯一字面不好理解的是「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還是做生意的女子?或者是商人的女兒?
  • 別往歪處想,「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到底啥意思?
    其中最著名的詩句,當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人解讀這首唐詩,主題非常明確,那就是以此來諷刺晚唐統治者沉醉於享樂,而不顧唐王朝所面臨形勢的岌岌可危。而那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其中最典型的註腳。
  • 「商女不知亡國恨」,道德捆綁,可嘆可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每天學一首詩,這首詩裡的商女就是歌妓女伶。無論是秦並六國還是以唐代隋,不知有多少女子流落風塵。除了戰爭,還有犯罪、家境破敗而流入風塵。魚玄機,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14歲嫁作狀元李億為妾,為李億妻所不容,後出家到鹹宜觀成為女道士。「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這句詩道出了心中的無奈。薛濤自幼才思敏捷,長成後更為一代才女,有薛校書之名,後為情所困,無所寄託而終歸空門。
  • 商女不知亡國恨?楊紫代言辱華品牌,賺錢賺瘋了?
    楊紫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很受大家歡迎的女明星,因為她出道也算是很早了,還曾經是一個同性,在她還是童星的時候就已經備受關注了,畢竟《家有兒女》也算是一部大家都很喜歡的電視劇,是很多人的童年。真的是有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覺。
  • 華為小公主娛樂圈出道,這是「商女不知亡國恨」?
    雖然都是資本主義的鬥爭,沒法評價孟晚舟的對或錯。但至少與小公主相比,網友更欣賞孟晚舟這樣的女性。真要網友選,當然會更喜歡你姐姐,誰會不喜歡一個女企業家而選擇喜歡一個女愛豆呢?
  • 詩詞賞析:《桂枝香》王安石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至今商女,時時獨唱,《後庭》遺曲。」引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懷》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但他的好日子就象這玉樹後庭花一樣短暫,前後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進入建康(今南京),陳後主被俘,後病死於洛陽。《玉樹後庭花》遂被稱為「亡國之音」。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