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國恨」,道德捆綁,可嘆可憐!

2020-12-28 掌門郭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每天學一首詩,這首詩裡的商女就是歌妓女伶。

01歌妓的來源

話說中國的歌妓歷史那是「大年初一看曆書——日子長著呢」。從殷商時代的「巫娼」算起,中國的娼妓史業已有3500多年之久。後來在春秋時,管仲將妓女職業化,合法化,國有化,他是女閭(妓院)的開創者,曾設女閭七百,也就是一萬七千五百家妓院,有多少良家婦女淪為妓女?

到了唐代歌妓人數異常之多。這些歌妓怎麼來的呢?

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中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兵荒馬亂年代,女子就如同浮萍一樣隨處漂流,成為每一次改朝換代的「附贈品」。無論是秦並六國還是以唐代隋,不知有多少女子流落風塵。

除了戰爭,還有犯罪、家境破敗而流入風塵。

02唐歌妓的分類

根據歌妓的歸屬和服務對象,可分為官妓、家妓、私妓。

宮妓

唐·李商隱

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鬥腰支。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

唐代宮妓人數較為龐大,僅僅開元天寶年間就有四萬餘人,詩中將歌妓作為君王取悅物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即使這些歌妓一時得寵,博得君王歡心,但是作為天子的玩偶,終究好景不長。

除此之外,唐代在軍隊單獨留有「樂營」供營妓居住,尤其到了唐末藩鎮割據時期,每個藩主成為本區域的土皇帝,營妓完全成為各鎮首領的私有物。她們或被贈或被殺或被遣散,首領具有絕對的支配權。

所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說的是樊素歌唱的好,小嘴豔的像櫻桃,小蠻舞跳的棒,腰細柔弱似楊柳。她們深得白居易喜愛,是文士階層的家妓。

家妓不僅供主人歌舞娛樂,有時也會為主人迎賓侑酒助興。

私妓不屬於官府機構管轄。在唐代長安有一名為平康裡的地方,歌妓俠士鹹集於此,當時人們稱這裡為「風流藪澤」。

私妓甚是可憐!有不同的等級,居住的條件有一定的差別,多有假母蓄養,當然假母蓄養她們的目的是為了牟利。假母對她們十分嚴苛,稍有不慎便會招來一頓毆打。

03唐歌妓的歸宿

白居易和裴度甚至做起了將歌妓和牲畜進行交換的「買賣」,起初,白居易想要裴度的一匹馬,裴度寫信告訴他:「君若有心求逸足,我還留意在名姝。」裴度希望白居易可以用家妓來換白馬。白居易寫詩答道:「安石風流無奈何,欲將赤驥換青娥。不辭便送東山去,臨老何人與唱歌?」雖然白居易沒有將歌妓換與裴度,不是因為他考慮到歌妓的感受或是尊嚴,而是害怕自己老來寂寞,無人與其「唱歌」罷了,在他們的眼中,歌妓只不過是玩物而已,對自己有用就留下,沒有用就遣送,如白居易在《追歡偶作》中所言:「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

唐代皈依空門的著名歌妓要屬魚玄機和薛濤。

魚玄機,是唐代著名的女詩人,14歲嫁作狀元李億為妾,為李億妻所不容,後出家到鹹宜觀成為女道士。「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這句詩道出了心中的無奈。

薛濤自幼才思敏捷,長成後更為一代才女,有薛校書之名,後為情所困,無所寄託而終歸空門。

唐代武后時期,左司郎中喬知之有家妓名窈娘,色藝雙絕,喬知之對她倍加寵愛,「為之不婚」。後來竊娘被權貴武延嗣所奪,喬知之憤痛成疾,遂作詩「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寄送窈娘,窈娘「得詩,悲惋,結於裙帶,赴井而死」。

04商女何來亡國恨?

「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在唐代的法律上,已經將「奴婢賤人」歸屬於畜產,可以任由主,人處置,無論買賣還是贈送他人都是被允許的。無論是官妓、私妓還是家妓,她們的法律身份都是屬於「奴婢賤人」之類。在國家還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封建時代,亡國,會讓統治階層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對於下層民眾,包括那些歌妓,亡不亡國都很難改變他們的身份。

「商女不知亡國恨」,豈不是道德捆綁,讓人可嘆可憐!

相關焦點

  • 杜牧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寫得比較通俗,大體意思很好理解,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商女不懂什麼叫亡國恨,隔著江水仍在大聲高唱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唯一字面不好理解的是「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還是做生意的女子?或者是商人的女兒?
  •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詩流露出詩人怎麼樣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歌《泊秦淮》,意思是以賣唱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麼是亡國之恨。全詩描述了詩人夜泊秦淮河岸時因眼見燈紅酒綠之景,耳聞淫歌豔曲之聲而生出的亡國之情。詩人杜牧的心中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充滿憂慮,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歌女還是商人婦
    前言前幾天回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叫商女?有人說是歌女、有人說是商人的妻子,到底是哪一種呢?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古人商、秋互用。古以五音配四時,所謂五聲,就是宮、商、角、徵、羽。
  • 【詩詞鑑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那年天下大亂,舊朝覆滅,江湖裡人來人往,亂象紛呈。金陵城外驟起暴雨,秦淮河上漫起一層水霧。男主自北方來,站在船頭,同行者都紛紛躲入船艙,唯有他還冒雨望天。他說,這是上蒼在為河山淪喪而哭,我要陪這場雨祭奠死去的時代。次日,遂病。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猶唱,玉樹後庭》文:扎西次仁絳秋「風塵之地,自然成為最初的讀者」/01/一曲後庭花,沾染了幾分亡國之音,那個姓陳的後主,賦予它的或許本不是禍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可是,人們終究知道,一個卑微的煙柳女子,抵不了太多的抱負。清唱的歌喉,眼淚油然而生,想要流下淚水,寄慰風雨飄揚的家土。怕擾了客人的雅趣,只好低頭挽袖,悄悄掩去淚水,奉上歡喜的笑容。夜泊秦淮酒家,今夜月寒,駐邊的將士,幾人合衣不眠,冷衾不暖。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跟著詩詞去旅行NO.174《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秦淮河,是我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就在秦淮河畔長幹橋頭建起了「越城」,這是南京建城將近2500年歷史的開始。後來,秦始皇鑿通方山引淮水,橫貫城中,故名秦淮河。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繁華異常,貴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薈萃。
  • 商女不知亡國恨?楊紫代言辱華品牌,賺錢賺瘋了?
    楊紫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很受大家歡迎的女明星,因為她出道也算是很早了,還曾經是一個同性,在她還是童星的時候就已經備受關注了,畢竟《家有兒女》也算是一部大家都很喜歡的電視劇,是很多人的童年。真的是有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覺。
  • 華為小公主娛樂圈出道,這是「商女不知亡國恨」?
    雖然都是資本主義的鬥爭,沒法評價孟晚舟的對或錯。但至少與小公主相比,網友更欣賞孟晚舟這樣的女性。真要網友選,當然會更喜歡你姐姐,誰會不喜歡一個女企業家而選擇喜歡一個女愛豆呢?
  • 靈魂擺渡·君再來: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愛國不分你我,不分身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靈魂擺渡》第二季不知道是不是題材不過審的緣故,比之第一季,就顯得粗糙了很多,倒不是說不好看,只是第一季讓人感受到極其用心,細節處理的特別細緻,深刻又細膩,而第二季情節就有點跳,當然,點睛之處依舊多。這部劇,擺渡的是靈魂,洗滌的卻是人心。借著鬼怪的衣,講著人性的事,要是非要提煉幾個關鍵字,那就是暖,正能量,反思。
  • 杜鵑啼血,夜鶯嘶鳴;商女亦知亡國恨
    ·商女亦知亡國恨,單身赴會空悲切· 順著某個軌道滑入一個黑暗的大洞穴,將紛擾的生活狠狠扔在外面,與世隔絕堂而皇之的做起白日夢,這種洞穴人們通常管它叫電影院。置身在電影院裡就能潛入另外一種人生,外面青天白日歌舞昇平可是電影院總是夜色總有故事發生,在這裡不知今夕何夕,很容易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姓氏。毋庸置疑,這是身心放空的好去處。但是這次我們要「見證」的東西太過於沉重。
  • 商女不知亡國恨
  • 商女不知亡國恨?家國大義她們也不缺席,英雄不問出處
    《金陵十三釵》,商女的大義!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眾多中國軍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餘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喪失了出城的機會。
  • 一個軟弱女人的命運———可憐!可惜!可嘆
    我的這位女鄰居家裡有六個孩子,四男兩女。那個時候,農村生活比較貧窮,全靠種地過日子,她家又養了六個孩子,可想而知,她家的生活條件會有多麼艱苦。生活艱難也沒什麼,因為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最可悲的是,她嫁的那個男人,不但脾氣非常暴躁,而且還不務正業。平時他什麼活都不幹,每天出門找人打牌玩,從來不顧及家裡。
  • 「推文」梨園願:戲子多秋,可憐一處情深舊,不知歸
    書名叫《梨園願》,一聽就非常有戲風範啊,確實,小說開頭就是圍繞梨園中的一名叫做鳳凌的伶人和女主展開的,都說戲子無情,其實,戲子多秋,可憐一處情深舊啊。鑑於小說目前未完結,所以我猜這應該是個乙女類型的文章,女主是威遠大將軍,自帶男友力氣息,帥到我完全不想看男主們。小說第一個出場的應該是鳳凌,一個身世悲慘的伶人,家道中落才變成戲子的。
  • 宋詞中字數最多的詞,風格蒼涼,一曲亡國之哀音
    這首《鶯啼序·重過金陵》,是汪元量被放還南歸後,重到金陵時,寫下的暗傷亡國之作。在詞中,汪元量借六朝古都的興廢,弔古傷今。全詞調子低沉,詞句悲切,抒發了亡國之哀音。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餘音亹亹。傷心千古,淚痕如洗。烏衣巷口青蕪路,認依稀、王謝舊鄰裡。臨春結綺。可憐紅粉成灰,蕭索白楊風起。因思疇昔,鐵索千尋,謾沈江底。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清談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風景今如此。楚囚對泣何時已。嘆人間、今古真兒戲。東風歲歲還來,吹入鐘山,幾重蒼翠。
  • 商女亦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當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時,約翰放棄離開的機會,假扮神父保護教堂裡的女學生,而受貶低侮辱的商女選擇犧牲自己,假扮學生,代替女孩們給日軍表演,而將生的機會留給教堂裡的女學生。
  • 後蜀主對她至死不忘情,宋太祖兄弟為她生了嫌隙,誰懂商女恨?
    四川歷史上有四大女詩人,是漢朝-卓文君、唐朝-薛濤、五代後蜀-花蕊夫人(孟昶妃)和明朝-黃娥(楊慎妻)。其中工詩詞的只是前三個。卓文君、薛濤的才華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但花蕊夫人的詩詞聞名於世,只在後蜀國亡之後。後蜀國亡國時,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做了宋朝軍隊的俘虜。
  • 亡國之君朱由檢可悲可嘆,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天亡大明
    可嘆就算再強悍的政權也敵不過昏君亂政,小人禍國,走向衰敗。作為明朝的最後一為君王,朱由檢繼位之初,國家已是內憂外患,岌岌可危,有滅國之險。他也曾想要傾盡所能,力挽狂瀾,匡扶社稷,可惜當時的大明已腐敗不堪,縱使他有傾世之才也難救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他是不幸的,也是最讓人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