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鵑啼血,夜鶯嘶鳴;商女亦知亡國恨
·商女亦知亡國恨,單身赴會空悲切· 順著某個軌道滑入一個黑暗的大洞穴,將紛擾的生活狠狠扔在外面,與世隔絕堂而皇之的做起白日夢,這種洞穴人們通常管它叫電影院。在教堂裡,女學生單純、善良,見證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無憂無慮的日子裡,過早看見了殘酷的現實。《金陵十三釵》這名字太風塵,浸淫了幾百年秦淮河的胭脂粉淚,像一個消失的物種,標本還在,供我們臆想。
-
《金陵十三釵》影評,商女也知亡國恨,教堂絕唱秦淮景
而另一方面,一群女學生在日本士兵的追擊下,躲進了一座天主教堂裡。同樣來到這裡避難的還有美國人約翰,以及一群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起初女學生與青樓女之間並不對付,雙方劃清界限各此為營。但這種平衡並沒有長時間保持下去。一隊日本士兵闖入這裡,企圖侮辱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一個女學生也因此意外慘死。
-
【詩詞鑑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杜牧 〔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
「商女不知亡國恨」一詩流露出詩人怎麼樣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歌《泊秦淮》,意思是以賣唱為生的歌女不知道什麼是亡國之恨。全詩描述了詩人夜泊秦淮河岸時因眼見燈紅酒綠之景,耳聞淫歌豔曲之聲而生出的亡國之情。詩人杜牧的心中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充滿憂慮,觸景生情,於是寫下了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歌女還是商人婦
前言前幾天回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商女不知亡國恨」,為什麼叫商女?有人說是歌女、有人說是商人的妻子,到底是哪一種呢?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古人商、秋互用。古以五音配四時,所謂五聲,就是宮、商、角、徵、羽。
-
杜牧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人?
此情此境,不禁讓杜公子觸景傷懷,他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皇子王孫們昏庸荒淫,感慨萬千間,酒入愁腸,化作憂思淚,於是寫下了這首《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寫得比較通俗,大體意思很好理解,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跟著詩詞去旅行NO.174《泊秦淮》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秦淮河,是我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就在秦淮河畔長幹橋頭建起了「越城」,這是南京建城將近2500年歷史的開始。
-
「商女不知亡國恨」,道德捆綁,可嘆可憐!
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每天學一首詩,這首詩裡的商女就是歌妓女伶。唐代武后時期,左司郎中喬知之有家妓名窈娘,色藝雙絕,喬知之對她倍加寵愛,「為之不婚」。後來竊娘被權貴武延嗣所奪,喬知之憤痛成疾,遂作詩「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寄送窈娘,窈娘「得詩,悲惋,結於裙帶,赴井而死」。
-
泊秦淮 杜牧(唐詩欣賞縱橫談)
》:猶唱後庭花、汪元量《鶯啼序 金陵故都最好》:月滿秦淮,煙籠寒水…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仇遠《臺城路 海棠才試春光小》:隔江誰與問商女、何文季《寄陳赤嵌》:丘壑正多亡國恨、金吳激《人月圓宴北人張侍御家有感》:猶唱後庭花、元王思廉《壽陽梅圖》:畫史不知亡國恨、張智甫《題翠香樓》:何人猶唱後庭花、明宋訥《壬子秋過故宮》:不知亡國瀘溝水、任彪《隋堤柳》:不知亡國多遺恨、葉菁《重遊厓山》:牧豎不知亡國恨
-
泊秦淮·杜牧
作品賞析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
-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只是一個故事,看到那首《泊秦淮》,腦子一抽,有感而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
-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猶唱,玉樹後庭》文:扎西次仁絳秋「風塵之地,自然成為最初的讀者」/01/一曲後庭花,沾染了幾分亡國之音,那個姓陳的後主,賦予它的或許本不是禍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可是,人們終究知道,一個卑微的煙柳女子,抵不了太多的抱負。清唱的歌喉,眼淚油然而生,想要流下淚水,寄慰風雨飄揚的家土。怕擾了客人的雅趣,只好低頭挽袖,悄悄掩去淚水,奉上歡喜的笑容。夜泊秦淮酒家,今夜月寒,駐邊的將士,幾人合衣不眠,冷衾不暖。
-
蒙曼:杜牧《泊秦淮》
今天跟大家分享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那讀書之外,杜牧還懂政治,知兵法,咱們中學都學過杜牧的《阿房宮賦》,「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議論深刻,真有政治家氣象。更難得的是什麼呀,杜牧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精研兵法,寫過十三篇《孫子》的注釋。
-
商女不知亡國恨
秦淮的姑娘們總是溫婉美麗面帶笑意,蔥蔥玉指輕滑過河水,激起圈圈漣漪,那漣漪蕩啊蕩,蕩進了河中船上的阿哥心裡。她輕輕嘆了口氣,琵琶停一曲終,金陵夢該醒了。樂坊中總是吵雜的,無論是秦淮還是冀州,她起身,抱著她的琵琶退下了圓臺。「姐妹們聽說了嗎,長鳴將軍在冀州自立為王了,你們說咱們冀州是不是有護佑了?」
-
十首描寫恨的古詩詞,恨是內心的掙扎,讓青絲變白髮
有人愛不釋手,有人恨海難填;有人溺愛過度,有人恨之入骨。愛不成就變成恨,恨之深因為愛之切,唯有時間是彌合傷口的良藥,讓你淡忘一切的煩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恨出風格也經久不衰,所以白居易感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恨到極處流水也嫉妒,於是李之儀傾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宋詞中字數最多的詞,風格蒼涼,一曲亡國之哀音
這首《鶯啼序·重過金陵》,是汪元量被放還南歸後,重到金陵時,寫下的暗傷亡國之作。在詞中,汪元量借六朝古都的興廢,弔古傷今。全詞調子低沉,詞句悲切,抒發了亡國之哀音。漸夜深,月滿秦淮,煙籠寒水。悽悽慘慘,冷冷清清,燈火渡頭市。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餘音亹亹。傷心千古,淚痕如洗。烏衣巷口青蕪路,認依稀、王謝舊鄰裡。臨春結綺。可憐紅粉成灰,蕭索白楊風起。因思疇昔,鐵索千尋,謾沈江底。揮羽扇、障西塵,便好角巾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