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出生於世家大族,連續十幾代都是達官顯貴、社會名流。杜牧因此對自己的家世特別自豪,他曾寫詩炫耀說: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大家可以見識一下,什麼叫「炫」。
「你們那些150平的房子弱爆了,我老杜家在帝都最繁華的地段有一棟豪華大別墅,俺家別墅可不像那些土豪那樣裝修得花裡胡哨的,我們家有文化,裝了一別墅的書啊!光家裡的族譜家書就好幾百本,大多是皇帝大人作的序。」
這麼會裝,思聰在杜公子面前也得甘拜下風吧!
杜公子不僅比王公子會裝,而且比王公子還會玩,「十年不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就是他多年出入高檔會所的一句總結。
就是這位杜公子,前十年燈紅酒綠,後十年憂國憂民。
金陵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金陵,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繁華卻不輸長安。
正因此,「秦淮」也逐漸成了奢靡生活的代稱。
那一夜,曾經的公子哥杜牧在夜行的船上,悠悠蕩蕩,正好泊於秦淮河岸邊的一處酒家,杜公子本想找一片清靜之地,卻不想亂入一片旖旎,迫近金陵的脂粉之氣。眼見燈紅酒綠,耳聞葷歌豔曲,歌聲從岸邊,帶著打情罵俏,帶著脂粉花暈,撲面而來。
此情此境,不禁讓杜公子觸景傷懷,他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皇子王孫們昏庸荒淫,感慨萬千間,酒入愁腸,化作憂思淚,於是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寫得比較通俗,大體意思很好理解,迷離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白沙,夜晚我的船停靠在秦淮近岸的酒家。商女不懂什麼叫亡國恨,隔著江水仍在大聲高唱李後主寫的《玉樹後庭花》。
唯一字面不好理解的是「商女」是什麼意思?商朝的女子?還是做生意的女子?或者是商人的女兒?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商女」在這根本不是商朝的女子,也不是做生意的女子,更不是商 人的女兒。商女在這裡其實特指歌女,就是古代賣唱為生的歌女。
肯定有好奇寶寶會問,歌女為什麼會被稱為「商女」呢?
原來在唐朝時,歌伎、女伶都被通稱為「秋娘」,也稱為「秋女」。有詩句為證,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這句的意思是,我彈奏的曲子很好聽,讓老師都連連稱讚。我化的妝容也很好看,每次化完妝周圍的藝伎都嫉妒我美。從這句詩來看,這裡的「秋娘」指的就是她身邊的姐妹,彈琴唱歌的歌女。
接下來我們看看「秋娘」怎麼又被稱為「商女「了。
由於古人對音樂的理解方式跟現代人不一樣,古人使用的是五聲音階,用宮、商、角、徵(zhi)、羽來表達,大致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著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五個音級,商是第二級。商調通常被作為主音階來使用,樂調哀怨悲涼是其最大特色。這種音調傳達出的氣氛跟秋天蕭殺、悽涼的氣候特點十分相近,於是,人們逐漸把「商調」跟「秋韻」聯繫在一起,便有了「商秋」的說法。
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用實物無可辯駁地表明,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已經有了多聲音階,商就是其中一個音節。後世逐漸把商這個五音之一的字作為歌女為這個族類的別稱。
「商」字是一個會意字,最早是表示幾個人在一起商量、討論,也因此引申為交易、商業的意思,也就是以物易物。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從古代開始,就有點討厭商業,重農抑商,對商業一開始就沒有好臉色。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
國家都已經滅亡了,那群沒良心,沒有愛國心,不知廉恥的歌女、戲子居然絲毫不感到難過,傷心。仍然在唱哪靡靡之音,唱那亡國之音。,這個商,應當是商人的商,有一層貶低的意思。
但是,到底是誰不知廉恥呢?還不是那群尋歡作樂的富家子。作者用在這裡的「商女」,其實是作者的曲筆,實則指那些食用國家俸祿,卻無所事事,歌舞昇平,不問民生,腐敗昏聵的達官顯貴、商賈名流、公子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