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撤退臺灣時是不是留下很多日本人?

2021-02-07 姿勢志

其實留在內地的日本人數量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還要多得多,在日本宣布投降後,有將近一百多萬開墾團農民並沒有回到日本,他們留在了我國,這些人中大多數是日本的女性,因為日本早已瘡痍滿面、物資極度匱乏的原因,他們怕回到自己國內挨餓,所以選擇留在了我國,嫁給了我國的農民們,只為了能找到一個依託。

不過在日本經濟恢復之後,這些日本女性大都回到了日本,她們的後代如果在回去的時候沒超過13歲,是可以隨同她們一起回到日本的。

因為日本方面覺得沒超過13歲的小孩心智都還不成熟、還可以改變他們的歸屬感,所以就制定了13歲的回國年齡,允許這些日本人把他們在我國生下來的小孩帶回日本。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些日本人已經在國內待習慣了、產生了無法割捨的歸屬感,所以她們留在我國,沒有選擇回去。

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以及他們的後裔

與留在我們內地的日本人相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數量是比較稀少的,在日本投降後,大概有將近20來萬農民希望留在臺灣,不過最後他們被遣送回去了大部分,留在臺灣的人不超過10萬。

不過這個所留人數並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影響,雖然留在內地的日本人比留在臺灣的日本人多上十倍,但是要論到日本人對各自的影響,我們內地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臺灣的。

留在內地的日本人除了返回日本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融入到了我們的文化氛圍中,被我們的文化影響到了。

他們如一盤水潑入大海一樣,很快就被同化了,沒有人打心裡覺得自己還是日本人,他們大多數對自己日本人後裔的身份是感到恥辱的,因此很少跟外人談及。

留在臺灣的日本人,他們就如同一塊石頭丟入大海,任憑大海再如何浩渺,都沒有改變他們的認同感,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是打心底裡覺得自己就是日本人的。

在臺灣有著非常龐大數量的親、媚日本的人,他們是廣布在臺灣各行各業的,人數非常多,在這些人中,日本人後裔固然也佔據著一席之地,但是這些人卻並不全是日本人的後裔構成的

臺灣有很多的親、媚日本的人他們其實是臺灣的土著,在日本人殖民統治臺灣的50年裡,因為受到日本人文化洗禮的原因,所以他們對日本文化的認同感是要比對我們內地的認同感要高得多的。

這些親日、媚日分子中有很多知名的人士,接下來我們就講其中兩個最出名的。

李登輝

最出名的就是李登輝,他雖然是臺灣的土著人,但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受到了日本教育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認同。

在蔣經國被刺殺逃過一劫之後,蔣經國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開始重用起了臺灣土著人,在這些人中,最為亮眼的就是李登輝。
李登輝是一頭非常善於隱藏的狡狼,蔣經國在世的時候它如同一條溫順的獵犬一樣,執行著蔣經國的一切命令,甚至為了欺騙蔣經國的好感,他把自己偽裝成了反臺獨之士,貼合了蔣經國的反臺獨想法。

不過在蔣經國去世把位子傳給他後,李登輝就開始變了,他不需要再去迎合任何人的想法,然後他的各種媚日言論就開始甚囂塵上,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黃文雄

第二個就是黃文雄,因為在美國刺殺蔣經國的那個臺灣土著人也叫黃文雄,所以很多人就錯以為當年蔣經國是被臺獨分子刺殺的,但實際上並不是,刺殺的黃文雄跟那個臺獨黃文雄根本不是一個人。

臺獨黃文雄是在臺灣和日本都非常知名的作家,他不僅在臺灣有著很大的名氣,他在日本作家界的名氣更是大到了可以直逼日本知名歷史作家司馬炎太郎,由此可見他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而他之所以在日本這麼受歡迎,其實跟他書中隨處可見的誇揚日本、貶低我國的描寫有很大的關係。

在黃文雄的書中,他對日本文化奉承到了極點,而中華文化則是他極力貶低的對象,正因為他這種描寫傾向,他在日本斬獲了很多讀者、收穫了無數的粉絲,成為了在日本最有名氣的臺灣作家。

在現在的臺灣,如李登輝、黃文雄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數,他們是分散存在於日本的,正是因為有著他們的存在,這才把臺灣攪成了一潭泥水,變得渾濁不堪。

我們之所以會對臺灣有著很不好的印象,他們就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所以說日本人遣返回去後,他們留在臺灣的人並算不上太多,他們真正對臺灣造成影響的是他們殖民50年給臺灣留下的文化洗禮,他們的文化洗禮如同附骨的烈火,一直在那些人的骨髓中燃燒,至今仍有殘餘未滅。


相關焦點

  • 臺灣有些人為什麼對日本殖民統治不反感,日本在臺灣留下了什麼?
    1949年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內地的人,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日本統治的心態,以致於1949年遷臺的「外省人」和1949年以前就居住在臺灣的
  • 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臺灣網友和日本導演吵起來了
    園田聲稱,他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日本年輕人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日本精神」。還說,「李登輝是最能展現日本精神與本質的人。」對此,島內網友炸鍋,紛紛表示,「馬屁拍錯了吧」「日本人喜歡他就趕快帶他走。」據臺灣「民視新聞」消息,談起這部講述「日本精神」的電影,日本導演園田映人表示,「李登輝在我眼中,是最能展現日本精神與本質的人。
  • 冷眼 | 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臺灣網友和日本導演吵起來了
    還說,「李登輝是最能展現日本精神與本質的人。」對此,島內網友炸鍋,紛紛表示,「馬屁拍錯了吧」「日本人喜歡他就趕快帶他走。」據臺灣「民視新聞」消息,談起這部講述「日本精神」的電影,日本導演園田映人表示,「李登輝在我眼中,是最能展現日本精神與本質的人。對我來說,李登輝當然是臺灣人,但他也是擁有最核心日本精神的臺灣人。」
  • 臺灣人的視角看日本之《賽德克巴萊》
    或許有很多人不理解,臺灣省為什麼有那麼多討厭的臺獨。其實這跟臺灣人口結構的複雜性有一定的關係;臺灣人口中有明末清初遷居的漢人、原著民、蔣介石撤退帶去的外省人、日據時期定居的日本移民。我們常說的綠營獨派就不乏有「皇民子弟」,這些日本後裔對臺獨分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 臺網民:很多臺灣人拼了命想逃離臺灣定居日本
    最近,有臺灣赴日交換生在當地論壇發帖稱,很多臺灣人拼了命想逃離臺灣定居日本……但「臺灣還是比日本好多了!」引發其他網民熱烈討論。
  • 日本人是不是中國人後裔?
    文 | 佳文(陝西師大,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無論在今天還是古代都與中國關係密切,因此網上常有一些言論說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裔,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需要從日本列島的形成說起。日本列島的形成目前主要的地質學家認為在數萬年前日本列島尚和東亞大陸連在一起,後來才逐漸分離。
  • 臺灣人把日本人當爹爹舔,日本人把臺灣人當狗狗玩
    ,讓筆者既痛心疾首又很悲痛,除了對於臺鐵事故中喪生的18名同胞表達哀悼之外,更要痛陳臺灣地區政府當局跪舔日本,仇恨同胞,同時又拿臺灣人民的血汗去討好媚外,比之清政府、民國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希望將來臺灣同胞回歸之時,成為這群走狗的審判之日。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建立以西昌為中心的大西南根據地,利用西高東下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企圖日後反攻;2、撤退到海南島,以此為中心,加上東南沿海地區,作為最後頑抗的陣地;3、撤退到臺灣島;當時絕大多數人主張第1種方案,認為有經驗在先,且便於日後「反攻」,但是最終蔣介石選擇了第3種方案。
  • 臺灣有一百萬人是日本血統?
    告訴你一個多維的臺灣。歡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臺灣和日本的親近,是大陸人難以理解的。這種親近到了什麼程度?最近網絡流傳,民進黨之所以搞臺獨、去中國化,原因是臺灣有很多日本人後裔,搞臺獨的這些人可能就是日本人的後裔。按照大陸流行的說法,這些日本人後裔可是算「臺奸」。
  • 採訪丨臺灣人為何那麼愛日本?看完他們的回答我沉默了
    臺灣人的「崇日」情結真的只有經歷過日據時代的老一輩才有嗎?北美報告(Canadanews)記者在臺灣採訪了兩個不到30歲,政治觀也不同的青年,發現,現在臺灣年輕一輩也有普遍「崇日」的情況,理由不盡相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採訪只是為了展現一部分臺灣青年的認知,供感興趣的網友參考,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或記者同意這些青年的看法。
  • 日軍投降後留下遺孤在中國,這些日本小孩下場咋樣了?
    提起日本人,至今中國人是不喜歡他們的,侵華時期日軍在中國幹了太多壞事,可以說是罄竹難書,尤其是所謂的「三光政策」,讓一個個村莊淪為廢墟。
  • 「國民黨遷臺時,大陸人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
    不過今天與各位分享的是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臺灣(1895—1945),「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大陸的人也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的心態。」許倬雲的講述簡明扼要。馬關議和,李鴻章請求以更多的賠款代替割臺,但是日本志在以臺灣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堅決不肯,並以再開戰爭為要挾。當時中國的北洋海軍已全軍覆沒,哪有能力再戰?於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佔領臺灣,五十年來對臺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臺灣本身、中日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臺灣的人民、土地。
  • 日本人自作孽,派軍40萬攻打我國一座城三年,留下11萬日軍屍骨
    在我國歷史中打仗時都會出現攻城的畫面,想要攻下一座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國家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都會去攻打另一個國家。而日本就是個有「貪心」的國家,在「明治維新」後日本為了能夠掠奪資源,選擇了當時裝備並不先進的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 日軍攻佔上海,國軍全線撤退,為何偏偏留下一支「炮灰營」?
    但是,「八百壯士」其實只有4百多人,而且他們是被蔣介石當作「炮灰」留下的。 最關鍵的是,旁邊就是英租界,日本人也不敢使用重炮轟,所以四行倉庫一直是孫元良第88師部所在地。 大場陷落後,除了少數部隊還留在南翔、真如一帶,國軍主力部隊全部退至蘇州河南岸,與日軍隔河對峙。戰鬥打到這個地步,陳誠建議還是全線後撤,依託吳福、錫澄防線消耗日軍戰力。這是中國軍隊全面撤退的好機會,蔣介石思考良久,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
  • 一個日本人眼裡的大陸人、香港人和臺灣人
    畢業後,其他的留學生都紛紛回國,但老鳥選擇留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他由北到南,先後住過大連,哈爾濱,廣州,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從2011年起,老鳥跨過羅湖,移居香港。他是怎麼看待大陸人、香港人和臺灣人的呢?老鳥這樣寫他短暫住過的上海:在上海經常讓我不習慣的是他們對外地人的排斥和崇洋媚外。
  • 那個臺灣女生又說:為什麼要怕解放軍?他們又不是日本人
    因為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我就在臉書上寫了幾句感慨。我是很認真地在安撫大家,遼寧艦不會打臺灣,大家不要擔心,因為如果一個飛彈射過去,萬一死到的是他們的親戚、親家怎麼辦?他們不會那麼精確分辨出這個人有沒有大陸親戚,有的話,不打,沒有的話,就打。
  • 五十年殖民史,日本人在臺灣都幹了什麼
    馬關議和,李鴻章請求以更多的賠款代替割臺,但是日本志在以臺灣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堅決不肯,並以再開戰爭為要挾。當時中國的北洋海軍已全軍覆沒,哪有能力再戰?於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佔領臺灣,五十年來對臺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臺灣本身、中日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
  • 五十年殖民史,日本人在臺灣都幹了什麼?
    馬關議和,李鴻章請求以更多的賠款代替割臺,但是日本志在以臺灣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堅決不肯,並以再開戰爭為要挾。當時中國的北洋海軍已全軍覆沒,哪有能力再戰?於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佔領臺灣,五十年來對臺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臺灣本身、中日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臺灣的人民、土地。
  • 臺灣的嘉農 日本的KANO
    而我想看的 是一部臺灣人講嘉農的電影   你不能說日本的就是不好的,對於熱衷日劇的年輕世代而言,KANO的敘事風格並不陌生,有飛揚的青春熱血球兒 有專業的棒球球技和比賽描寫,有美麗的嘉南平原風景 精心搭建的嘉義市景,宏偉的嘉南大圳 還有最高的舞臺日本甲子園,導演努力的加入了各種臺灣的元素,放在近幾年的臺灣電影裡看可以算是一線大製作 很多觀眾照樣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 日本是如何給臺灣人洗腦的?
    樺山資紀是日本派往臺灣的首任殖民總督,他就曾經在施政方針訓示中明確指出:「臺灣乃是帝國的新版圖,未浴皇化之恩,加上島東部由蒙昧頑愚之藩族割據。故今日人臨該土地者雖須以愛育撫孚為主,使其悅服我皇覆載之仁,但亦要恩威並行,使所在人民不得生起狎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