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丨一封「拼音信」:80後援藏夫妻與女兒的千裡對話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中核集團

「爸爸,我很xiang(想)你。sui(雖)然你們走了,但是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爸爸,我yao(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2019年11月,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封信令人動容。

這封信中的「爸爸」是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普外科的醫生劉凱。2019年,36歲的他和35歲的妻子踏上四川藏區的土地,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為健康扶貧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不戀都市繁華 80後夫妻主動援藏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健康扶貧開展以來,四川有無數名醫生前赴後繼奔赴藏區,切實提高當地醫療條件,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劉凱就是其中一人。

2018年,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在院內徵集醫生,報名參加對阿壩州小金縣、黑水縣的對口支援「傳幫帶」工作。這裡海拔3000多米,自然條件惡劣,劉凱卻主動報名,「我條件合適」。最終,他順利成為對口支援的一員,於2019年1月趕赴阿壩州的小金縣,掛職小金縣人民醫院院長。

其實,在劉凱做決定時,劉凱的妻子——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的醫生,早在兩年前,也決定援藏,到甘孜州參加肝包蟲病的防治工作。在劉凱出發後的2019年6月,妻子也出發前往甘孜州。

阿壩州的小金縣距成都200多公裡;甘孜州距成都600多公裡,開車14多個小時,同屬於高原。長期生活在平原的劉凱和妻子,剛到高海拔地區,就開始克服困難,「剛去時,走路喘著粗氣。冬天更難受,晚上必須蓋兩床被子,爐子開著、窗子關嚴,不然難以入睡。」劉凱說。妻子剛到時也出現了高反,頭痛、睡不了覺,但她笑道,「工作久了,反而慢慢就適應了。」

心底的柔軟 最牽掛7歲的女兒

劉凱的女兒今年7歲。他回憶說,當決定離開時,就一直給女兒講爸爸媽媽為什麼去支援。

當劉凱和妻子真正離開後,女兒開始顯得些許不適應。比如說,一旦劉凱假期回去再離開時,孩子就哭著說「爸爸,你不要走嘛,你再多玩一天嘛。」這時候,劉凱有些心疼。但他會告訴女兒,「我們活著不能光想著自己,這世界上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需要醫療援助的人。爸爸媽媽做的是很偉大的事。」

劉凱告訴記者:「如果讓我重新選,我還是會這麼選,因為我做的是正確的。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我相信,她長大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會去幫助他們。」

同樣面對女兒,劉凱的妻子顯得更為堅強,「我走的時候,女兒一直哭,但我忍住了不哭,不然孩子更難受。這段經歷對她或許是個好事情,或許她會更獨立。」

妻子手機裡的照片很多是女兒的,想念時就看一看,但她極少給孩子打電話,「怕影響她情緒」。有一次,女兒說,想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沒想到,孩子真寫了很多信,內容總讓劉凱夫婦心頭一暖,「每次文字差不多,畫的畫不一樣,主要表達了:爸爸/媽媽,我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精準扶貧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回望2019年,在阿壩州小金縣,劉凱在內的6名對口支援傳幫帶醫務人員,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專題講座等各種臨床帶教形式,為小金縣人民醫院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緩解了當地醫療人才、技術短缺的嚴重問題,大大方便了群眾就醫,做到真正把技術留下來了。

就甲狀腺疾病診治而言,通過師帶徒,「小金縣人民醫院的蔡志軍等醫生已能熟練掌握甲狀腺疾病的基本診斷、基本治療和對手術指徵的把握等。而且,醫院已常備甲狀腺疾病的常用藥物,縮短了甲狀腺功能外送報告的時間。」劉凱說。

在劉凱的帶領下,小金縣人民醫院填補了沒有甲狀腺專業科室空白。2019年5月3日,小金縣人民醫院正式掛牌「甲狀腺專科門診」,是阿壩州唯一的甲狀腺專科門診, 「當地群眾看甲狀腺疾病,不用去成都等大城市醫院,到縣醫院就能看了。」

教學、門診、巡診……一年間,劉凱已經和當地群眾打成了一片,他也會在朋友圈幫貧困的牧民賣牛肉乾。

2020年1月1日,劉凱的對口支援「傳幫帶」工作圓滿完成,順利回到成都,等到春節假期妻子回來,一家三口將再次團聚。

然而,對口支援傳幫帶仍然朝著偉大的目標前行。今年元旦前夕,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19名醫護人員,前往小金縣人民醫院和黑水縣人民醫院,接替劉凱和同事的工作。在這裡,新一批希望的種子,帶著「不忘初心」的信念,等待破土而出。

責編:王宇翔

相關焦點

  • 青海智慧扶貧:千裡之外領養青海藏羊
    【脫貧故事】青海智慧扶貧:千裡之外領養青海藏羊  【解說】2020年5月,一支由蘇青兩省青年組成的創業團隊打造的名為「我在青海有隻羊」創業項目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實施啟動,目前已有900多隻青海藏羊被江蘇民眾預定。
  • 從田間到舌尖的精準扶貧:長三角80餘家餐廳推出「理想餐桌」菜單
    從田間到舌尖的精準扶貧:長三角80餘家餐廳推出「理想餐桌」菜單東方網 王佳燕2020年12月16日 10:55   東方網記者王佳燕12月16日報導:以上海十六個區對口幫扶地區的農產品為亮點,食材跨越雲、貴、藏、新、青、渝,由在滬中外名廚進行創意烹飪,形成扶貧公益菜單。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告精準扶貧的帶貨攻略!
    △ 「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周至獼猴桃1丨拓展合作省份與覆蓋範圍經過反覆總結經驗、優化產品,依靠強大的資源支撐,總臺不斷引入新的合作主體,繪製廣告扶貧的全國地圖。2017年總臺將合作擴展到了寧夏、青海、雲南3個省區。
  • 凌雲:教育扶貧暖千家 精準扶智拔窮根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凌雲縣堅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扶貧斷窮根」的攻堅理念,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打出優化辦學條件、增強師資力量、織牢保學防護網、落實資助兜底線等教育精準扶貧
  • 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11-25 12:19:40 來源: 先鋒成都 舉報   「決戰決勝2020——走進『精準扶貧
  • ...夫妻雙雙來扶貧丨安順市西秀區轎子山鎮廈耳村扶貧幹部王武文
    2017年至2018年,西秀區正處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決戰階段,按照單位領導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安排,我主動脫產前往轎子山鎮廈耳村,參加全區脫貧攻堅的攻堅隊駐村工作,成為轎子山鎮廈耳村脫貧攻堅作戰室的一名攻堅隊員,負責廈耳村脫貧攻堅衝刺決戰的各項工作,到2018年底西秀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工作組的評估檢查。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精準扶貧7年,十八洞村「長」出10餘種新職業
    新華社長沙11月3日電(記者丁錫國、袁汝婷)50歲的十八洞村村民施進蘭覺得,日子從來沒像現在這樣舒坦:一家6口人,除了80多歲的老母親,個個在村裡有了好工作。精準扶貧實施7年,這個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苗族村寨,從「著名」貧困村變成脫貧攻堅示範村,「長」出了10餘種新職業。
  • ...攻堅丨扶貧路上步鏗鏘|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貧困戶|雷志林|紅楊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市菸草局以扶貧脫困為核心、整合力量、調配資源、壓實責任,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資金,完善村級基礎設施,讓紅楊樹村舊貌換新顏。「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接到任務後,市菸草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謀劃、指導與落實;選派4名中青年骨幹組成駐村工作隊,制定時間表,繪製作戰圖,下達任務書,籤訂責任狀;組織幫扶幹部對幫扶村貧困戶結對幫扶,落實幫扶責任;健全結對幫扶、動態監測、資金監管、檢查考核等工作機制,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確保精準扶貧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 縉雲燒餅入選全省精準扶貧十大案例
    奔向美好生活 浙裡率先出招浙江發布精準扶貧十大案例 10月12日晚,在景寧舉辦的國家扶貧日浙江主場活動上,浙江率全國之先發布精準扶貧報告,先行先試,為消除絕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提供浙江方案和浙江智慧。《報告》全文從歷程和成效、做法和舉措、探索和展望等三個層面對浙江省扶貧工作進行總結論述。《報告》回顧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浙江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歷史性成績: 農村絕對貧困問題全面消除、低收入農戶收入水平持續提升、百萬搬遷農戶過上新生活、重點幫扶村發展全面提速、26 縣綜合實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 精準脫貧在安化丨八角茶業一家三代扶貧情
    近日,紅網記者跟隨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媒體記者團,走進安化雲臺山八角茶業,探訪三代茶人的扶貧故事。年過八旬的龔壽松在茶園中唱起了採茶歌。一代:一戶茶香滲進千萬家今年80歲的龔壽松滿頭銀髮,走在茶山裡仍然精神十足、步履矯健。在他身後,漫山遍野的茶葉籠罩在雲臺山繚繞的霧氣之中。
  • 腳印丨李鵬:踩著泥土,扶貧有底
    記者 李張念 攝「腳下有泥,扶貧才有底。把每戶人家的情況都摸透了,才好給人家想辦法出點子。」從印立華家忙完出來,李鵬將自己的扶貧工作經驗細細道來。李鵬正在整理扶貧檔案資料。記者 李張念 攝官莊村所在的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風景秀麗,當地因此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 小康路上顯擔當 浙江國資國企助力精準扶貧「消薄」
    在距離郭塘村千裡之外的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新政鎮周家河村,浙江省擔保集團撥付70萬元幫扶款,建起了灌溉設施、發展肉牛養殖,支持當地脫貧攻堅。近年來,浙江省國資委黨委深入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專項行動。
  • 2019年碧桂園9省14縣 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紀錄片
    &nbsp&nbsp&nbsp&nbsp責任編輯:楊佑榕作者: 相關新聞2020-01-08隴人驕子候選人事跡展播 張小娟:為扶貧事業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2018-08-28脫貧攻堅看甘肅|會寧縣厙弆村:精準扶貧到村到戶 產業扶貧助力脫貧(視頻)2018-08-27脫貧攻堅看甘肅丨電商扶貧成為秦安發展新引擎
  • 十八洞村好榜樣||全國近百家媒體「精準扶貧看湘西」見聞錄
    原創 黔西南日報 中國黔西南10月28日,「精準扶貧看湘西」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舉行。全國百名社長總編輯聚焦精準扶貧的湘西經驗,挖掘湘西州精準扶貧故事,見證湘西翻天覆地的變化。
  • 楊喚珍:精準扶貧扶到心坎裡
    圖為楊喚珍在張貼興縣精準扶貧政策圖解。一直以來,我也沒什麼收入,全家人只靠老公打零工和種地維持生活,家裡有80 多歲的公公,還有幾歲的小孫子,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在村民看來,四世同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前幾年我們卻高興不起來。我老公身體不好,患有甲亢、脈管炎等慢性疾病,不能幹重活,每年光吃藥看病就得花去多半收入,全家人日子過得非常緊張,我們老兩口總覺得幹啥都提不起勁來。
  • 「我的脫貧故事」乘精準扶貧好東風 做勞動致富新農民丨錦屏縣啟蒙...
    我叫楊再鋅,今年32歲,是啟蒙鎮歸固村便勝組村民,家有4口人,夫妻2人,1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4歲,兒子剛出生,現在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餵養好圈裡的幾十頭豬和經營好一家網店,每天都過得有滋有味,這種生活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雲端玉樹 金融築夢——金融精準扶貧的玉樹經驗
    那麼在過去幾年間,人民銀行玉樹州中心支行作為地方金融精準扶貧的牽頭單位,帶領全州金融機構如何推進實現普惠金融,如何用金融資金扶持產業持續發展?記者走進玉樹,探索金融精準扶貧的玉樹經驗。  發揮比較優勢,探索多樣化金融工具與貧困地區的深度融合,提高了金融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5年來,人民銀行玉樹州中心支行帶領全州銀行業機構累計發放各類扶貧小額貸款14.63億元,支持農牧戶31465戶,累計發放的央行扶貧再貸款就達14.89億元。一筆筆資金注入,使得村民的收入翻了番。
  • 「精準扶貧勵志班」孩子們的春天
    精準扶貧勵志班的孩子們 近日,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的記者,走進貴州省財政學校「精準扶貧勵志班」了解到,全班61個孩子,都曾經經歷過人生的迷惘,但最終都在這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 北投環保水務集團:精準扶貧奏響民族團結樂章
    2015年以來,北投環保水務集團作為宏偉村的後援單位,攜手北投集團總部、廣西新發展交通集團,成立駐村工作隊,發揮國企資金、技術等優勢資源,團結全村群眾,凝聚智慧和力量,帶領宏偉村逐步過上了脫貧致富路,奏響了一曲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