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的時候,我大概介紹了一下這臺磨豆機的技術特性和設計思路。
連結:為什麼我們對一臺卡磨的磨豆機還充滿了熱情?
美國人前陣子寫郵件說,親,我們的磨豆機小寶貝最近賣的怎麼樣哎?磨豆機漲價了,你們在漲價前還要再定一次貨嗎?
我心想說,要漲價?而且這會兒中美還是40%的關稅,你讓我訂貨?於是我只有不失禮貌的說,親,你們的磨豆機從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為flavor而生的,從來都不是為成為「街機」而生哦~美國人開心的說,你說的沒錯哎!但是要是可以有機會的話,也不錯啊!——我後來也不打算回郵去「呸」他們了。
————書歸正傳分割————
上次介紹完磨豆機以後,有人說,你這是炒作!!拜託,截止到目前,也才不過兩千多的閱讀量,我是要怎麼炒?作為咖啡豆烘焙商,我們對咖啡設備的態度從來都是不貶,不捧,不踩,不吹,我思故我在的佛繫心態。
Versalab M3採用先錐刀再平刀的研磨方式
在M3銷售的過程中,我們的確也搜集回來一些問題,比如說,以前我用xxx磨豆機衝的咖啡還挺好喝的,換了M3就衝不出來了啦!
M3先錐刀再平刀的研磨方式,使得研磨出來的咖啡粉顆粒較圓,增大了萃取的表面積。同種咖啡在相同研磨度(相同過篩粒徑)下的杯測,M3研磨的咖啡粉,萃取濃度要比普通磨豆機高,如果以相同衝煮方案去配合M3使用的話,可能會謬以千裡。
1、所以,如果要取得相同萃取率,意味著M3的研磨刻度設置,要比其他磨豆機的設定要略粗;而我們知道,較粗的研磨度更容易凸顯咖啡的風味和酸質,所以廠商給M3的slogan是it's about flavor,應該就是這樣來的。
2、如果在相同研磨度(過篩率)下,要獲得相同的咖啡濃度,意味著M3可能需要減少咖啡粉量。
(10月份開始,我們會隨磨豆機贈送杯測矯正篩一套)
3、那是不是意味著,在其它條件都一樣的狀況下,兩臺磨豆機的研磨度分別調整到相同的萃取率,相同的濃度,咖啡杯裡的表現就一樣呢?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就算萃取率都是20%,不同磨豆機貢獻出來的20%一定是不同的。這就是要做粒徑分析的原因吶!
M3是典型的「雙峰」磨豆機,大部分咖啡粉的粒徑會集中在兩個區域,理論上來說,在合理的萃取條件下,我們希望較細的研磨度提供觸感和甜度,較粗的研磨度提供風味和酸質,進而增加咖啡的口感和風味層次。
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有篩粉的經驗,當咖啡研磨度均勻到一定程度時,得到的咖啡是如此的「一馬平川」。有了粒徑分析的今天,如果還以「均勻度」去看待一臺磨豆機的研磨質量的話,我們可能又會被一些行業「先鋒」們吐槽為過時了吧。
舉個例子,我某年參加衝煮賽的時候,杯測了一堆豆子,準備用kotowa的日曬瑰夏去比賽,M3的磨豆機在試第一把的時候,我用杯測研磨度(杯測校正篩70%過篩),15g粉/240g農夫山泉/92度,三段注水,萃取時間2:00,衝完測濃度——1.47%,哎我去!!直接懷疑人生了!
當我把濃度和萃取率都調整到合適區間裡以後,配合比賽的主題展演,那年我拿了某分賽區的冠軍。當然這並不是說,分賽區冠軍是因為使用了M3,那一定是在騙你!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說,經m3研磨以後製作的咖啡,是可以獲得「專業客人」認可的。如果咖啡很爛,再完整的主題展演也不過只是表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