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2020-07-03 兜售快樂

傳說神用六天創造世界,本片用六天毀滅世界。

《都靈之馬》從開篇到結尾,人物對話了了幾句,卻帶給觀者深思後的震撼。

155分時長,對話加旁白不超過十分鐘,之後就是長鏡頭,長鏡頭,長鏡頭…死亡般的孤寂加自始至終的野外塵埃飛揚,狂風呼嘯。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這般極簡主義的電影讓人看著太清醒,貝拉·塔爾褪去了畫面的色彩,生命的色彩,用長鏡頭的沉悶感直擊人心,確實悲觀了些……據說「能忍受這部電影,你就能忍受生活!」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做到這一步的電影並不多。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這部影片也是匈牙利藝術片大師貝拉塔爾的收官之作。無論在匈牙利還是在整個歐洲,貝拉·塔爾都以倔強著稱,他不在乎觀眾對其作品的態度,接受採訪時因為某種觀點和記者針鋒相對,甚至對電影史上的大部分影片嗤之以鼻。

不過倔強並不是他唯一的特點,他更重要的是憑藉獨特的電影語言給自己貼上了貝拉·塔爾這個符號標籤:冷靜、客觀、一針見血都是他影片的特點,用鏡頭關注人類脆弱的生命和靈魂,《都靈之馬》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關於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採與都靈之馬的故事。

1889年,尼採在維亞·卡羅·艾爾波特酒店的門前停下。

在他凝視遠方的時候,一旁一位馬夫正在因為馬匹不願前進而煩惱,無奈馬夫只能拿起手中的皮鞭抽打馬兒,尼採見狀,立刻衝上前去,阻止了馬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尼採抱住馬後開始痛哭……之後酒店的老闆將尼採帶回酒店,兩天時間,尼採在沙發上度過,只用了細微的聲音說了幾句話,也沒有人聽得清。

自那時起,直到離開這個世界,尼採精神錯亂了十年,一直由親人照顧。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至今都沒有人知道,在那一天,尼採發現了什麼?感悟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內心經歷了什麼?

電影《都靈之馬》就是以這個是事件延伸出的故事,但實際上,本片中尼採幾乎沒怎麼出現過…原本以為他是主角,但在兩個半小時,幾乎僅有的劇情都圍繞馬夫和他的女兒起床,牽馬,打水,吃土豆,睡覺。

循環大概一周。

鏡頭之——慢、長、緩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都靈之馬》近150分鐘,但僅用了30個鏡頭,最長的鏡頭長7分多,最短的鏡頭也有2分22秒,每個鏡頭平均長度為4分左右,導演用29個鏡頭講述了父女二人六天的日常生活。

平均四到五個鏡頭展現人物一天的生活,這種超乎尋常的長鏡頭設計體現了電影的慢節奏,畢竟電影表現的是一種人類的苦難和生命的脆弱,本身就具有濃烈的悲劇色彩,而緩慢的長鏡頭不僅能夠強化這種悲劇,也能進一步深化影片主題,只有一個長鏡頭才能體現出事件的連貫性。

這也是貝拉·塔爾一直以來堅守的風格。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另外除了影片長鏡頭的緩慢,電影的另一「慢」就是語言,幾乎少到十五個鏡頭裡一句話都沒有,父女兩人平時交流很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簡單生活和重複生活已經讓他們不需要任何語言交流了,比如女兒看到父親回家,就會習慣性的把馬兒牽走,爸爸一伸手,女兒就知道他要換衣服了,每一點都在表達兩人生活中的極簡,無聊的生活本來就無話可說。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無奈人們的思想深度不夠,不足以發現社會的病態,將它呼喚出來;而聽懂其語言的人,不甚了了…

電影緩慢的節奏,讓很多事物都變得沒有生命力,不過唯一有點生氣的就是那匹不願意工作的老馬,本身它代表著歡騰的駿馬,卻被人類賦予了一種職責,這就讓它喪失了其自身的生命力,老馬的反抗與淚水,實際上也包含一種對自己生命力的回溯。

而尼採在看到馬的一瞬間意識到自己跟那匹馬本身並沒有區別。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尼採拒斥傳統形上學的真理觀,摒棄苦修思想,主張以權利意志和生命本身為核心的人的超越。看到那匹遭受鞭打的馬,尼採意識到自己,或者說人類,很大程度上和那匹馬一樣,在遭受著外界的種種「鞭打」,剛開始也許因為想要終止這苦難而艱難邁步,但當苦難依然無休止的來臨,便會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因為種種做法都是出於對苦難的逃避。

至於苦難本身,始終無法面對,如何去擊倒?就像是狂風,從來沒有一個可以與它明確面對的對手,馬在接受鞭打的時候不願前進,那麼當鞭打停止,它又能否出於內心的願望而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呢?當傳統形上學逐漸崩塌的時候,人類該如何建立新的價值和秩序?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尼採看到馬所陷入的困境,他就立刻明白了人類迷茫而又無法逃離的現實處境,明白了原來自己也是這一份子,最後的淚水和瘋癲,也是一種絕望的表現。

尼採的偉大已經超越了屬於他的那個時代,即便是面對今天的社會難題,尼採的思想也能給出不乏預見性的見解,甚至是完美的解決之道。《都靈之馬》就是對尼採思想意識覺醒的最佳詮釋,電影中的一棵樹、一棵草、一條路,或是一匹馬、一本書都以其獨特的對比隱喻。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對於尼採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思想過於超前,超前得甚至比預言更像預言,也因為思想的不同,尼採不僅寂寞,而且漫漫長夜,無人與他共鳴。尼採雖然在思想上實現了靈魂的自由,但是身體還是被牢牢的禁錮在現實。

張愛玲:中國人認為人一年年活下去並不走到哪裡去,人類一代一代下去也並不走到哪裡去。那麼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不管有意義沒有,反正是活著的,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六天可以做很多事情,誕生和毀滅只在一念之間

《舊約·創世紀》中,上帝用六天創造了萬物,包括光、水、星辰、動物和人等。

這成為西方所認為的萬物的起源,是時間和空間的開始。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在電影《都靈之馬》中,父女二人的生活被設置在短短六天內,這六天也成為了他們生命最後的時刻,六天中,不斷地發生變化:蛀蟲不叫、老馬不吃不喝、井水乾涸、最後點不著燈,世界陷入黑暗,兩人只能生啃土豆過活……在電影中沒有所謂的上帝,父女二人的現實生活並沒有得到上帝的庇護和垂憐,相反事實上整個世界都在走向毀滅的深淵。

然而父女兩人並不是上帝的反對者,甚至是真正的捍衛者。

站在尼採的對立面。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在面對艱難的生活境況時,父親表現出一種堅強,就算是日子很難維繫,但父親依然不相信世界和生命真的會毀滅,所以當有人說了一番「反上帝」的言論之後,父親冷漠的回答:「別扯了,都是廢話。」另一邊,女兒也在趕走吉普賽人的時候說了一句:「上帝會懲罰你們的。」

所以說這部電影還是很矛盾的,但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偉大的影片,傾注了貝拉·塔爾全部的心血,成為他的最後一部電影,讓我們無法再對他抱有任何期待,剩下的只有無盡的回味。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神創造世界用了六日,人埋葬自己也是六日。

第七日,風暴停了,萬物將歸於死寂。

2011年貝拉·塔爾拍完《都靈之馬》後,便放下了攝影機。

他說對他而言,這是一部最純粹的電影:「所有的話都說完了」。

也許他想問的是:「當你看完電影,你變強大了還是變軟弱了?」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都靈之馬》觀後
    之前完全不知道《都靈之馬》,看了二十分鐘,完全被搞蒙了,一個鏡頭可以長達五六分鐘,對話極少,人物沒有情感起伏,沒有離奇的故事情節,完全顛覆我對電影的觀感。據說他還有一部精彩的長鏡頭電影《撒旦探戈》,長達7個多小時。美國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曾說:「每一分鐘皆雷霆萬鈞,引人入勝。在我有生之年,每年能看一次《撒旦探戈》,是一種幸福。」足見導演的功力。
  • 《都靈之馬》:無聲的靈魂湮滅
    雖然名為《都靈之馬》,整部電影卻並不是以「馬」為核心,或者說,電影中的「馬」不是都靈之馬,但兩個「馬」之間有著意義上的關聯。從整體上來看,電影的故事流程是對《創世紀》的嘲諷,或者說攻擊。上帝創造世界用了六天,從無到有,第七天作為休息日。而《都靈之馬》的故事亦是用了六天,從有到無,水井幹涸、油燈熄滅、柴火燃盡、精神崩潰,故事沒有第七天,因為第七天亦是「安息日」。
  • 「都靈之馬」和「興隆山之馬」
    我看影片《都靈之馬》的時候是2012年。坐在空曠的工作室裡,窗外一片明亮的蕭索,北京紅葉滿地,正是「卻道天涼好個秋」。
  • 都靈之馬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可惜這部電影至今沒有資源可以看到,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部寓言式的電影,看見影片裡面有人拿它和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做對比,於是找出了這部2011年由貝拉·塔爾導演的《都靈之馬》,嘗試著從裡面能找出一些元素。
  • 《都靈之馬》虛無的,苦難的,兄弟們
    2011年貝拉·塔爾拍完《都靈之馬》後,便放下了攝影機。他說對他而言,這是一部最純粹的電影,「所有的話都說完了」。「當你看完電影,你變強大了還是變軟弱了?」關於貝拉·塔爾有兩句話經常被提起,一句是法國當代哲學家雅克·朗西埃在《時間的工作》裡寫道的:「如果你不願意花7個小時看貝拉·塔爾的電影,看他電影裡連綿的雨水落在匈牙利的平原上,你就沒有時間來領悟藝術的幸福。」朗西埃指的是貝拉·塔爾拍於1994年的《撒旦探戈》,對於這部全長7個半小時的影片,美國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曾說:「每一分鐘皆雷霆萬鈞,引人入勝。
  • 西方冷門|《都靈之馬》:因果相生,循環往復
    第六日:女兒和馬一樣停止進食,父親勸之,但也漸漸停止手上的動作,兩人被黑暗淹沒。 四、《都靈之馬》的主題思想: 貝拉·塔爾:「只有持續的鏡頭,才能喚起他人的注意力,對於正常時間的認識。」因此,《都靈之馬》由三十個長鏡頭組成。影片是黑白顏色,極簡風格,場面調度十分嫻熟,影調風格富有詩意。神明式的音樂,渲染了悲觀主義的死亡氣息。
  • (看電影)也許,《都靈之馬》就是尼採最後的哭泣與崩潰
    所以,習慣了看好萊塢大片的夥伴們,不要指望《都靈之馬》會和那些在奧斯卡得獎的電影一樣有強大的故事性,要做好看一部超極大悶片的準備。所幸,倘若悶片導演不是在拿「悶」來掩蓋自己沒有才華的現實,也不是故弄玄虛來矇騙觀眾,那麼,悶片裡所包含的意義和思考,就會是所有電影中最深刻最複雜的,而且沒有人會為你解讀,惟有自己去體會。
  • 周四 | 例外 | 這部電影關於尼採 | 一位導演的封山之作 | 2011 |《都靈之馬》|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都靈之馬》有尼採的思想,更是導演貝拉·塔爾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的看法,他用的是尼採的故事,大部分的思考來自於尼採。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他們中的某一位,而是長鏡頭中的「另類」傑出大師:奧地利的貝拉·塔爾,作品便是其2011年的封鏡之作:《都靈之馬》。在他56歲「年富力強」之時激流勇退便能體會出他桀驁不馴的態度,而他的想法非常的簡單:我想表達的東西,都在《都靈之馬》裡闡述完了。
  • 牙雕大師封山之作《雙星報喜》
    牙雕這項手藝在國內正面臨失傳的窘境,全國只有6位老師掌握了這門手藝,其中4位大師已經退休,這副《雙星報喜》珍品出自楊士忠的叔伯兄弟楊士俊,也是楊派牙雕創始人楊士惠的徒弟,顏以祥,胡鳳山三位大師共同完成的封山之作,其中的一個福祿報喜的吉祥球耗時半年,共30層,每一層都可以自由轉動,每一層的鏤空紋飾均不同,龍紋,行雲,流水代表天人合一、中庸處世的價值觀,寓意風水乾坤,福祿流連。
  • 【影評】人類的末世寓言——論《都靈之馬》中的尼採思想
    《都靈之馬》是一部運動和敘事是讓位於時間和思維的電影。
  • 九三|《都靈之馬》:尼採思想的視聽再現
    我們很難在《都靈之馬》中看到俯拍,這更能體現出尼採的觀點——尼採所追求的「超人」並不是要站在「神」的那邊,也不是站在「弱者」的那邊,他獨立於一切概念與道德,一切價值重估,上帝與眾神皆為虛無,好與壞皆是虛無……影片拍攝於2011年,但卻使用了黑白畫面,所以很顯然,這樣的色彩設計不是囿於技術或者拍攝條件,而是導演的有意為之。
  • 【封山之作】時刻美SKMEI終於品牌閃購了...
    除了產品定位有所不同外,從產品的銷量,在賣家心目中的地位都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卡瑞恩早在今年年初就做了品牌閃購,而時刻美的好日子直到今天才到來。在時刻美參加這個閃購之前,是卡西歐Casio手錶參加的品牌閃購。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時刻美這次活動可能是速賣通平臺的「封山之作」。速賣通平臺答應應該給到的品牌參加閃購的機會都差不多給到了。
  • 《起風了》:這部讓宮崎駿落淚的封山之作,到底講了些什麼?
    《起風了》是宮崎駿的第11部動漫作品,也是他的封山之作。作品上映時,宮崎駿已達72歲高齡。所以,創作中的宮崎駿抱著「今天就是生命中最後一天」的心態在努力,身體不適也顧不上去醫院,因為他的信念是,就算死,也要先完成這部作品!
  • 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保護,比如察爾汗鹽湖,含鹽600億噸,人類可以使用幾千年,非常昂貴,所以戒備森嚴,避免被破壞,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 《我的拳王男友》大師之作好嗎!
    完全是大師之作好嗎!!!!拍類型片拍的這麼標準還有那麼強的作者印記的導演有幾個?快看哭了…………「鬍子都白了還是副導演?」我頭髮都掉光了還在拍抖音呢!!杜導的私貨太戳心了。杜導這部片子裡完全放飛沒任何負擔了,歌舞隨手就來,典型的杜氏神經質喜劇風充斥全片:女主第一次偷跑的時候男主一邊扒車一邊大喊別踩離合器,燒了燒了,地獄訓練男主一邊煮火鍋一邊喊女主模仿這個模仿那個,曲風風找到男主家裡一邊哀求女主退出,一邊投曲譜——錯位,一邊進行事件a一邊進行不搭調的事件b,或者一個人說著a,另一個人說著b——這種場景在杜導的黑幫片裡也經常出現,這像不像《放逐》裡任達華一邊開槍,醫生一邊扒在他腿上做手術
  • 羅蘭之後再無鬼後,封山之作《借眼》定檔512
    就是這麼一部電影,息影多年的薛佳凝要憑它復出,鬼後羅蘭要借它封山,聽起來這部電影還真的蠻有面子嘿。這部由車太極擔任製片人張洋導演,薛佳凝、陳浩民、羅蘭領銜主演的3D驚悚懸疑電影《借眼》在今日發布了定檔海報,宣布定檔5月12日。你看這荒蕪背景與陰森古宅的暗黑格調設計,真是愈發顯得神秘與詭異。
  • 「好彩妹」宣布息影,《兒科醫生》或是封山之作
    「好彩妹」宣布息影,《兒科醫生》或是封山之作隨著時間的推動,大家身邊的是在不停的更換,就拿娛樂圈來說,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在進來,當然有進來就一定會走出去,娛樂圈就好像是一個車站,每天都有搭乘著夢想號列車進去,但是出來就會有不同班次的列車了,有家庭,有生活,還有心灰意冷。
  • 丹尼爾 戴-劉易斯封山之作《魅影縫匠》,能否四度問鼎奧斯卡?
    作為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封山之作,《魅影縫匠》口碑爆棚,更是被觀眾們稱為充滿著奇藝、熱烈、荒謬般的優雅。說丹尼爾.戴-劉易斯一人千面是有緣由的。丹尼爾.戴-劉易斯是典型的體驗派大神,在之前的表演過程中,所思所想都不在是自己本人,而是角色思維。為角色增重、減重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基本素養。
  • 【跑步音樂】2.5小時半程馬拉松英文歌單
    本歌單對應速度0-20分鐘(8-9公裡/小時)熱身,20-60分鐘(9-10公裡/小時)勻速,60-150分鐘(10-12公裡/小時)加速。比上周歌單要快一些,完全按節奏跑2小時內就能完成半馬,步幅小一些的也能保證2.5小時內完成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