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 | 例外 | 這部電影關於尼採 | 一位導演的封山之作 | 2011 |《都靈之馬》|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2021-02-08 walden小木屋
《都靈之馬》有尼採的思想,更是導演貝拉·塔爾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的看法,他用的是尼採的故事,大部分的思考來自於尼採。電影中所寫的苦難,其實也是尼採的苦難,也正是我們自身的苦難。他在影片中要說明的,正是我們人類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而這也是我們必須體驗的,即使痛苦,即使絕望,也得經受。明日周四,在這座城 WENZHOU 向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尼採的朋友發出邀請,一起浸泡在這部「非黑即白」的光影中。

1889年1月3日,尼採在都靈的卡羅阿爾伯託廣場看到一個馬車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馬,便抱著老馬的脖子痛哭,最終失去了理智。電影開始,導演貝拉.塔爾用一分鐘的黑屏幕與畫外音講述了此事,《都靈之馬》便追尋了那匹老馬和馬車夫後來的故事。

電影沒有直接告訴你尼採的瘋癲之謎,但塔爾卻說:「尼採之於本片,等同於這匹馬,和我們自身」。這位氣質和修養上都是絕對貴族的哲學家,最後用自己的文化批評文章抨擊了自己之前喜好和友人,比如教育家叔本華、音樂家華格納,這也是「都靈之馬」 事件的部分原因。

關於預告片

關於導演——貝拉.塔爾

貝拉·塔爾,匈牙利導演、編劇。他是匈牙利繼60年代楊秋之後最具突破性傑出的電影導演。貝拉·塔爾的一生充滿傳奇性的色彩。16歲的貝拉·塔爾用8釐米拍攝一個吉普賽工人寫信給共黨高層想要離開匈牙利,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忍受,沒有工作,沒有食物,一無所有的生活」,在當時的共產主義社會不見容。

使貝拉·塔爾成為共黨當局的黑名單,也因此申請大學哲學系入學時因政治正確性的考慮遭到拒絕,但有強烈社會道德責任意識的的貝拉·塔爾不畏強權,繼續拍攝一戶因為無處可居侵佔他人屋舍的人家,警察把這家人抓走,拍攝這個紀錄片的貝拉·塔爾也跟著入獄。

導演訪談

關於尼採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

尼採24歲時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本期活動

活動時間:8月27日(周四)19:30-22:00       

活動內容:電影賞析+映後線下交流+以影會友

活動名額:限14名 歡迎預約(進場須知:健康綠碼 )

沙龍門票:50元 /人  艾力會員 35元/人次扣卡(350元10次辦卡)

報名方式:在本公眾號預約或加微信 wushidaowz 預約通過 進臨時活動群

活動場地:艾力影音集成

Add: 市府路鹿城國際大廈2幢18F

私人影院體驗(現場)

《都靈之馬》劇照

本周黑澤明電影展映預告

周三 19:30 《羅生門》(1950) 艾力集成

周五 19:30 《蜘蛛巣城》 (1957) 艾力集成

周六19:00 《影武士》(1980)華臣太合

周日 19:30 《紅鬍子》 赤ひげ (1965) 艾力集成


關於walden小木屋

我們是一個喜歡自然、喜歡電影、主題分享、讀書交流的線上+線下的社群。我們的交流態度源自《瓦爾登湖》小木屋自然好客的理念。在如今物質趨於過剩的時代,社會的傳統經濟正在從「佔有物質」向「如何使用物質」轉變。追求「極簡生活」比追求「更奢更多的生活」難。瓦客社群2011年成立於中國溫州的瓦爾登客廳,聚集了一幫純影迷,2013年與艾力影音會館進行聯合定期進行電影沙龍,2015年正式升級為2.0的瓦客生活空間,2017-2018年初完成了瓦客硬體3.0的升級,2019年繼續推進電影沙龍4.0的升級回歸簡單的waden小木屋。2020年我們將繼續聯合各種社群場地舉辦電影沙龍、達人分享會、音樂、詩歌、戶外等沙龍活動

新浪微博:@瓦爾登客廳

相關焦點

  • 成瀨巳喜男電影展映 |《女人步上樓梯時》| 周四 | 今晚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對於這部《女人步上樓梯時》,從場景選取角度看,整部電影的基本故事載體都是內景,在此類人工搭建的環境下,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優勢在於可以進行極細膩的光線與調度處理。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1969年7月2日,成瀨巳喜男因直腸癌去世,享年63歲。一位被嚴重低估的日本導演。1955年,拍攝了愛情電影《浮雲》,由此獲得電影旬報十佳獎最佳日本電影導演;1960年,導演了劇情片《女人步上樓梯時》;1962年,監製並導演了劇情片《放浪記》;1967年,執導了劇情片《亂雲》,影片獲1967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四名。
  • 酷眼| 今天(周四)| 庫布裡克電影展映 | 《奇愛博士》| 1964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本期活動活動時間:9月17日(周四)19:30   活動內容:電影賞析+映後自願交流+以影會友活動名額:限14名 歡迎預約(進場須知:健康綠碼 )沙龍門票:50關於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50年,因執導短片《拳賽之日》而開始導演生涯。
  • 今晚的《斯隆女士》 | 和所剩不多的2020年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 附本周片單
    導演這部電影的John Madden最有名的作品是《莎翁情史》(獲得了七項奧斯卡獎)。勞模姐Jessica Chastain把女主伊莉莎白·斯隆詮釋得特別生動。豆瓣評分8.8分,IMDB評分7.5分。本片編劇情節緊湊,算是這幾年一流的好故事,讓人猜不到結局竟然是如此,剪輯明快,快速推薦。
  • 假如你有百萬美元 | 一部德國公路電影| 《敲開天堂的門》 | 周三(晚)|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這是一部看完結尾會讓人有一個好睡眠的佳作,不知道國內2014年的《心花怒放》我要去大理的那部是否是有借鑑了這部公路片。一切不以事物本身目的的事,無論多麼的正確,在死亡面前,它們的價值都將失去意義。只有以事物本身為目的,才在死亡面前保有價值。在影片裡,或許指的是大海。電影風格很詼諧很昆汀……
  • 大師封山之作《都靈之馬》:全片2.5小時,37個鏡頭,誰看誰難受
    ,取材自真實事件———弗裡德裡克·尼採與都靈之馬的故事。電影《都靈之馬》就是以這個是事件延伸出的故事,但實際上,本片中尼採幾乎沒怎麼出現過…原本以為他是主角,但在兩個半小時,幾乎僅有的劇情都圍繞馬夫和他的女兒起床,牽馬,打水,吃土豆,睡覺。循環大概一周。
  • 候麥電影展映 |《慕德家一夜》| 如小楷寫就的畫面 | 周五 晚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看起來也如此。因為愛上的不是個體的人,而是人的屬性。關於導演埃裡克·侯麥 Éric Rohmer相對於激烈自白的特呂弗或政治煽動的戈達爾,侯麥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唯一將真實的自我在影片中書寫終生的,他的嚴謹、理性、審美,更接近於18世紀的思想者,就像他常常在電影中引用的格言一樣
  • 《都靈之馬》觀後
    影片開始是黑屏背後的畫外音,講述某一日尼採在廣場看到一位馬夫在鞭打他的馬,尼採阻止馬夫,突然抱住馬頭哭泣,之後尼採瘋了。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他們中的某一位,而是長鏡頭中的「另類」傑出大師:奧地利的貝拉·塔爾,作品便是其2011年的封鏡之作:《都靈之馬》。在他56歲「年富力強」之時激流勇退便能體會出他桀驁不馴的態度,而他的想法非常的簡單:我想表達的東西,都在《都靈之馬》裡闡述完了。
  • 假期結束 | 跟切.格瓦拉去旅行 | 《摩託日記》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 今晚(周五)
    關於導演沃爾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本周(其他)電影沙龍預告10月11日(周日)19:30《冬天的故事》候麥導演往期部分電影沙龍回顧박하사탕 | 《薄荷糖》 | 今晚禦寒 | 的韓國辣湯|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不拘一格的眼光  | 你所不知道的侯孝賢 | 《童年往事》|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 (看電影)也許,《都靈之馬》就是尼採最後的哭泣與崩潰
    (本文共計5518字)《都靈之馬》,是一部在3D時代拍攝的黑白悶片,由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執導。2011年,這部電影獲得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通常,在坎城得獎的電影已經很悶了,在柏林得獎的電影則比在坎城得獎的電影還要悶。
  • 如果局勢緊張 |就看 | 土耳其的 《戰火重生 》 Günesi gördüm | 周五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看多了很多偷工減料不用支架的拍攝和搖晃的畫面,這部《戰火重生》卻能喚起人久違的對影像和原聲音樂的尊重。考究的另人換種角度體會戰爭,生存,生活的內延。當很多原罪無法救贖的時候,最小的願望也是最大的奢望。本周其他電影預告9月26日周六下午16:00《監視資本主義》2020 紀錄片9月26日周六19:30《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導演
  • 都靈之馬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可惜這部電影至今沒有資源可以看到,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部寓言式的電影,看見影片裡面有人拿它和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做對比,於是找出了這部2011年由貝拉·塔爾導演的《都靈之馬》,嘗試著從裡面能找出一些元素。
  • 《都靈之馬》虛無的,苦難的,兄弟們
    哪想塔爾卻說自己已經不拍電影了,「我現在釣魚,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可以一起釣魚。」2011年貝拉·塔爾拍完《都靈之馬》後,便放下了攝影機。他說對他而言,這是一部最純粹的電影,「所有的話都說完了」。「當你看完電影,你變強大了還是變軟弱了?」
  • 周六晚 | 美國拓荒時代的華人故事 | 《第一頭牛》| 2019 |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這部年初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美國另類西部片,向觀眾展示了19世紀初西進運動時期兩位男性(其中一位是華人)的友誼和美國夢的故事。攝影、配樂都是我很喜歡的風格。也許這是近期將要看由華人女導演趙婷執導的《騎士》的準備吧。影片《第一頭牛》改編自作家喬納森·雷蒙德的小說原著《半條命》。
  • 九三|《都靈之馬》:尼採思想的視聽再現
    我們很難在《都靈之馬》中看到俯拍,這更能體現出尼採的觀點——尼採所追求的「超人」並不是要站在「神」的那邊,也不是站在「弱者」的那邊,他獨立於一切概念與道德,一切價值重估,上帝與眾神皆為虛無,好與壞皆是虛無……影片拍攝於2011年,但卻使用了黑白畫面,所以很顯然,這樣的色彩設計不是囿於技術或者拍攝條件,而是導演的有意為之。
  • 西方冷門|《都靈之馬》:因果相生,循環往復
    如貝拉·塔爾所說:「尼採之於本片,等同於這匹馬,和我們自身。」影片中人與馬之間並沒有區別,人同樣會像馬一樣無助。馬是被奴役的生命,馬被鞭打代表的是羞辱和無助,近似人類的無助與痛苦,體現了貝拉塔爾的悲憫情懷。影片中每個人都在這部影片中面臨著生存絕望,沒有道德鬥爭,而是與生存環境的終極鬥爭。
  • 《都靈之馬》:無聲的靈魂湮滅
    導演試圖通過一個隱喻的寓言,向我們模糊地描繪尼採發瘋前的心境。雖然名為《都靈之馬》,整部電影卻並不是以「馬」為核心,或者說,電影中的「馬」不是都靈之馬,但兩個「馬」之間有著意義上的關聯。從整體上來看,電影的故事流程是對《創世紀》的嘲諷,或者說攻擊。上帝創造世界用了六天,從無到有,第七天作為休息日。
  • 【影評】人類的末世寓言——論《都靈之馬》中的尼採思想
    一、尼採的時間觀:永恆輪迴1. 時間-影像:        《都靈之馬》是現代性的,更是時間-影像。時間-影像是哲學家德勒茲提出的一種電影類別,受到柏格森的「綿延」和尼採的「永恆輪迴」時間觀的影響。        在德勒茲的語境裡,像《都靈之馬》這類現代電影屬於晶體影像:一種現實影像與潛在影像的交互的存在。德勒茲認為電影不只表現影像,它還要讓世界包圍影像。電影影像和世界影像就是現實影像和潛在影像的互動關係。晶體影像就是建立在現實影像和潛在影像基礎上的。而現實影像和潛在影像的關係在於兩者的循環和互動,處於不可辨析之中。
  • 「都靈之馬」和「興隆山之馬」
    我看影片《都靈之馬》的時候是2012年。坐在空曠的工作室裡,窗外一片明亮的蕭索,北京紅葉滿地,正是「卻道天涼好個秋」。
  • 周五 8.21 | 黑澤明電影展映 | 1985 |《亂》| 艾力瓦客電影沙龍
    本周  黑澤明電影展映 預告周六 14:00 《七武士》在 艾力集成 電影沙龍(有映後交流)周日 14:00 《夢》在 大隱棲都 電影沙龍(有映後交流)例外預告周四晚《全金屬外殼》庫布裡克導演 在 艾力集成 放映(無映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