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2021-01-11 騰訊網

聲明:文章系本人原創,請勿侵權

2005年,一首《寂寞沙洲冷》火爆大江南北。這首歌的靈感,來於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這首詞就是在那裡寫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要想讀好這首詞,詩人所處的背景是首要考慮的。北宋時,宋神宗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後,又從事改制。蘇軾是保守派的成員,對於王安石的變法是多有抵制的,寫了很多詩來諷刺這件事情。

王安石進行改制的時候,新派成員就抓住了蘇軾寫詩這個把柄非要治他於死地。當時的王安石是被調到了湖州上任,他寫了《湖州謝上表》。就是這篇文章,被新派挑出了刺。新派成員還搜集蘇軾其他詩詞一併挑刺,宋神宗派官員押回審問。

那麼新派官員為何非要治他於死地呢?蘇軾在當時的名氣太大了,他寫詩總能煽動輿論抵制變法。蘇軾被抓到監獄中,對於新派的彈劾全部承認了。原本宋神宗以為這是屈打成招呢,哪成想就是蘇軾自己承認的!

蘇軾不僅承認了,而且還出賣了跟他有關的朋友,這真是交友不慎呢。本來蘇軾是死定了,但是前朝有規定不殺無過錯之大臣。再加上新派裡一些賞識他的人也上書不殺蘇軾,最能為代表的就是王安石。

在這次烏臺詩案中,新派官員將蘇軾送進監獄,也恰恰是新派裡的人物又請求不殺蘇軾。對於舊派來說,這是不是一種諷刺呢?不過話又說回來,蘇軾自己承認一切還連累了一眾朋友,是個人也心寒了。蘇軾最後只落得被貶黃州的結局,實際上也沒啥權力。

蘇軾鬱悶不已便寄情於山水,這可是失意詞人都愛幹的事。仰望天空,一輪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邊上,夜深了人靜了。誰又曾看見那孤獨的人獨自徘徊,還有那孤雁似有似無的身影。

誰的聲音驚起了孤雁,它乍一回頭,又有誰能懂它呢?它撿盡寒冷的樹枝為何還不肯棲息,卻要在寂寞的沙洲獨自受苦呢!

這首詞從當今角度來看,那自然是一幅透著冷氣的名畫,卻散發著迷人的幽香。但是從蘇軾所處的環境來看,這首詞頗有爭議也是必然的。

一是說這首詞寫的是愛慕蘇軾的鄰家姑娘,「幽人」就是那位姑娘;二是說這首詞是愛情詞,寫的是蘇軾老家的一位姑娘,因為等不到蘇軾鬱悶死去;三是蘇軾感嘆自己被貶後的獨孤,是一首埋怨詞。

對於第一個版本,筆者有些異議。蘇軾雖然被貶,但是娶幾個小妾還是無人阻攔的。既然鄰家姑娘這麼愛慕蘇軾,為何不能嫁給蘇軾呢?對於第二個版本,筆者也有些不贊同。老家的姑娘愛慕蘇軾,為何不能先娶了呢?說什麼功成名就後再回來風光嫁娶,對於這些能寫詩詞的名人來說還需要這個嗎?

對於第三個版本,是我們要著重分析的。蘇軾剛剛因為寫詩被貶官,他會傻到再一次掉入陷阱嗎?黃州地處湖北武漢,離當時的開封距離不算太遠也不近。寫首詞一分鐘傳不回去,但是一個月總能傳回去吧?

如果這首詞真的是寫失意所作,也暗諷天子不睜眼的話,那豈不是又要掉腦子?其實這個時候,王安石變法並不順暢,連皇帝都有些懷疑了。新派並不受歡迎,蘇軾被貶,百姓依然抵制新政。這時候的新派已經走下坡路了,皇帝也動搖了,那麼蘇軾就算發發牢騷也沒啥大不了了。

另外,蘇軾已經被貶到黃州,在新派官員眼裡他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了。畢竟新政實行,也是從天子腳下慢慢擴展的。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誰還管你一個千裡之外的人吃喝拉撒呢!

話說蘇軾雖然被貶官,但他卻能到處走走,看看各地風情。吃著俸祿,遊覽風光尋找美食,這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件樂事呢?在天子腳下,樹大招風,哪天不留神折了腰也不是不可能的!

作者:詞話今史

編者:詞話今史

相關焦點

  • 蘇軾被困在烏臺詩案後,有哪些大人物出手援救過他?
    蘇軾的案件主要由御史臺操辦,人們稱之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發生之際,蘇軾只是一名知州,官員級別並不高。然而,蘇軾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文藝骨幹,在全國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當蘇軾被困在「烏臺詩案」後,許多與他並不熟悉的大人物,都會伸出援手。 第一個前來援救蘇軾的,應是宋神宗的妹夫、駙馬都尉王詵。
  • 蘇軾作《西江月》悼念恩師,最後兩句,教會世人處世之道
    因此,毫不意外的,蘇軾自然也是他的門生,甚至他這一生都深受歐陽修的影響。歐陽修在揚州上任之時,曾經在此修建了一座平山堂。而平山堂也成為了他與各種文人墨客吟詩作對的場所之一,在此期間也曾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很顯然,這已經是蘇軾第三回到訪平山堂。這時候的他才從慘痛的烏臺詩案中好不容易脫身,而恩師卻也早已駕鶴仙去。
  • 烏臺詩案:新舊黨爭犧牲品的蘇軾,毀就毀在名氣太大卻政治錯誤
    一、烏臺詩案的背景位勢未顯得蘇軾隱然成為當代知識分子中的一個領袖人物,他並未忘懷國事,首先就要為捍衛自由的學風而進行鬥爭。此時朝廷設立經義局,由王安石與其子王雱帶領一些新科進士,修定《詩經》、《尚書》、《周官》的標準注釋文本,送國子監鏤板頒行,作為以後科舉經義的唯一正確的答案,以統一思想。史稱「三經新義」,其學說稱「荊公新學」。
  • 美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毫無詩仙水準,後兩句驚豔世人
    例如,蘇軾一生都很有才華。連太后都為他的才華著迷。全朝都為他瘋狂。然而,他陷入了「烏臺詩案」,差一點就打破了先例,不殺士大夫。最後,有很多人涉及此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她不知道何時何地,於是,李琦勇敢地,在大眾視野之下,蹲在地上,請求蘇軾在披肩上作詩。已經很久沒有人向蘇軾求詩啦,蘇軾也很久沒有給歌女寫詩,人們也很好奇。蘇軾默許,讓人拿筆,寫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 震驚朝野的烏臺詩案爆發,蘇軾被貶黃州,雨中漫步寫下千古名句!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在謝恩上表中,用語暗藏譏諷朝政,御史李正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御史彈劾蘇軾之案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又在御史臺獄受審,此案即是烏臺詩案,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發生在王安石變法的重要轉折關頭,守舊派的蘇軾迎頭撞上了新法的浪潮,除了曹操斬華佗,差點又有了一出宋神宗殺蘇軾。本篇給大家分享的《定風波》,寫於烏臺詩案後的第三個春天,蘇軾此時是黃州團練副使。《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失意之人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百讀不厭,最後兩句安慰無數失意之人「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他淪為階下囚,當時蘇軾都認為自己必死,開始寫信交代後事,但由於「太祖誓碑」中有「不殺士大夫」這一條,加上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蘇軾免於一死,被貶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在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下,蘇軾才得以保住性命,最終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在東邊開墾出一塊土地,並且自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變得更加灑脫。而整首詞中,最被大家所流傳的,還是最後的那兩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也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展現出蘇軾曠達灑脫的人生境界,兩句話就道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在他的詞作中,我們不難發現,蘇軾仿佛是打不倒的不倒翁,不管在什麼環境中,都積極創造美好的生活。
  • 經歷大風大浪後,蘇軾寫下此詞,道盡人生真諦,最後一句千古名句
    說來蘇軾一生中最大的挫折應該是「烏臺詩案」,被發配到黃州做了4年閒職, 不過也就是在這4年時間裡,他嘗盡了人情冷暖,看遍了世間百態,文學造詣也達致爐火純青之境。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就是蘇軾在離開黃州,脫離人生低谷時所作。
  • 蘇軾被貶黃州後創作了《寒食帖》,詳解「天下第三行書「誕生始末
    提起北宋大文豪蘇軾,大家能立刻聯想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其實,蘇軾除了北宋文壇領袖的身份之外,還有著知名書法家的另一重身份。蘇軾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豁達的人生態度讓人醍醐灌頂!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經典詞作,寫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期間。這首詞借春遊途中偶遇風雨這麼一件極為平常的小事,抒發了詞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寄寓著詞人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全詞即景生情,意境深邃,內蘊豐富,所詮釋的人生態度和哲理,值得我們去學習。
  • 李健的這首歌的原版,居然是蘇軾酒醉後所寫,最後一句豪邁至極!
    蘇軾的詞是以豪邁曠達著稱的,可蘇軾同時也是以「酒鬼」而聞名於後人的。蘇軾的很多詞基本都是在酒後或者在飲酒過程中所寫。比如昨天小赫赫為大家介紹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少有的送別詞,少有的憂傷,最後10個字道出最高的人生哲理!
  • 蘇軾在露營時睡著了,醒來後寫下一首詩,感慨萬千,不料成為名篇
    說到蘇軾啊,想來大家都了解了,很多人對他的印象應當也是這宋詞一把手。他是在"詩仙"以後的"蘇仙",儘管說咱們這名蘇軾先生在這個文學的造詣上很高,並且成績也不錯,可是他的一生卻不太太平,仕途也不太順利,可謂是坎坷。這兒對他影響較大的這件事情應當大家都知道吧,那便是"烏臺詩案"了。
  • 蘇軾很有佛性的一首詞:人生不過一場大夢,萬事皆空
    就像蘇軾所言:「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兩句出自他的《西江月·平山堂》,全詞如下: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是蘇軾寫給恩師歐陽修的一首詞。
  • 蘇軾酒宴作詞一首,即興寫出兩句,引滿堂叫好,難得一見
    有的人有種與生俱來的魔力,在哪都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被他所吸引。 毫無疑問,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人!蘇東坡的詞作能力十分出色,每每受到百姓的追捧。他在宋代的人氣一度使皇帝感到受到威脅,並下令不得印製他的作品,但這根本無法禁止世人對他嚮往的心。據史料記載,東坡每次參加各種宴會,上到官吏,親屬下到各種宮女都會請他作詩。
  • 蘇軾的一首哲理詩,短短六個字,道盡人生真諦!
    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得上是波瀾壯闊,生於四川眉山,卒於江蘇常州,起起落落六十餘載,最終埋骨河南郟縣。蘇氏一門三子蘇洵、蘇軾、蘇轍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極高。二十一歲的蘇軾入京應試,得到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聲大噪。
  • 蘇軾的七言絕句《海棠》一詩,真的只是在寫海棠花嗎?
    欣賞完後,提筆寫下了這首名為《海棠》的七言絕句: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環境,後兩句抒寫對海棠的喜愛之心事。此詩後兩句,化用唐玄宗說楊貴妃的典故。唐玄宗登上沉香亭,召楊貴妃,可是此時的楊貴妃因為前一晚喝醉了酒還沒有醒了,於是唐玄宗前去楊貴妃宿處,看到楊貴妃醉後未醒的樣子,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詩人害怕這美麗的海棠因為夜深而睡去,於是點燃蠟燭,繼續欣賞海棠的美。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蘇軾也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一位詩人,蘇軾這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700多首詩作,326首詞作,很多篇都成為了我們口中的經典。
  •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這兩句,不按課本寫也行,老師也不能判錯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兩年有餘,流浪他鄉的東坡居士依然瀟縱灑脫,聽聞黃州城外的赤壁磯風景優美,他便以小舟載酒,飲於赤壁之下。浪起雲湧,清風徐來,蘇軾對酒當歌,坐念當年公瑾與孟德,如昨日耳。感慨萬千的蘇軾,酒酣催生墨飽,寫下了古今之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軾因事入獄,獄中寫下這首詩,將後事託付給弟弟,感人肺腑
    蘇軾字子瞻,是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文學家。當時的蘇家一共出了三個大文豪,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再加上蘇軾自己都在唐宋八大家之中。他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並在文學、書畫領域都有著很高的成就與深遠的影響,受世人愛戴。
  • 蘇東坡烏臺詩案始末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御史臺根勘所就其兩個月間酷烈的勘問後,作成「勘狀」,性質類似現在司法檢察機關的起訴書。首先記錄蘇軾的五代和仕歷,歷官的舉主。再記述蘇軾任鳳翔籤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任杭州通判日,不舉駁王文敏盜官錢,官員公按,罰銅八斤等兩次過失記錄外,別無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