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人們想到日本武士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他們身穿的武士鎧甲。在一些好萊塢電影中,只要出現日本人的角色(特別是黑幫或武打高手),我們就一定會看到日本武士鎧甲放在顯眼的地方。可以說,日本武士與鎧甲已經密不可分,是缺一不可的組合。
提起平安時代的日本,很多人就會想到《源氏物語》。該書是日本貴族文化鼎盛時期的千古名作。不過,保護貴族們過著聲色犬馬生活的,是活在血淚中的武士家族。
這裡先簡單說一下「武士」的來源。貴族們在京都過著豪奢的生活久了,早就不會打仗,也不想去打仗。當時的日本也的確沒有什麼戰爭,頂多就是鎮壓一下民亂、盜匪,又或者搶掠遠在東方的蠻夷(蝦夷人)。在京都的貴族們早已厭惡了殺戮,加上受到佛教思想影響,貴族們都視血腥為汙穢,見血會倒黴出大事,於是遠離兵刃,更不會再穿鎧甲。那怎麼辦呢?當然就找專門的「殺人機器」來代勞了。
這些「殺人機器」也就是武士,簡單來說就是較低級的貴族。為什麼他們會當上「殺人機器」呢?原因很簡單,在京都沒法活了!朝廷的好位子、分封土地的肥缺都被大貴族世襲,這些低級貴族也要吃飯養家,於是就申請到地方當官。原本朝廷會派貴族們去地方當官,甚至將一些地方當成官俸封給他們,這樣朝廷就不用養他們了。可是當時的高級貴族都不想離開京都這個繁華之地,但好處又不能不要,所以高級貴族就委派低級貴族替自己管理那些地方。這些低級貴族們到了地方後,面對的人可都不是吃素的。一群群跟野蠻人沒什麼分別的強盜團夥,還有早就被貴族壓榨得民怨沸騰的平民百姓,都不是教化一下就能完事的。所以低級貴族一到了地方就開始靠暴力說話了。低級貴族們就在這樣的拼鬥下慢慢站穩了陣腳。幾代之後,逐漸變成世襲的專業軍事集團,供奉著高級貴族,自己也在地方圈地發展,這些貴族就被稱為「武家」。
又過去了一百多年,朝廷早已不知統治為何物,整個政府的運作也都僵化腐朽了。貴族們只管在京都夠不夠錢花費,怎樣吟詩作對,什麼時候會發大水、出瘟疫,還有就是關心怎樣弄死政敵。相反,地方的「武家」貴族都是幹實事的,從經驗中慢慢地進步。他們早已不對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恥,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戰場禮儀。
於是,那時候的鎧甲也隨著需要產生變化。一般的士卒當然還是很簡單的武裝,但各個「武家」的首領們,還有他們的子弟、主要手下所穿的鎧甲都變得很華麗。這種由掛甲發展而來的華麗鎧甲就被稱為「大鎧」。
穿上大鎧的武士
當時的戰場模式是:穿著大鎧的騎馬武士先較量弓箭,然後派各自的部屬去混戰。穿著大鎧的武士,只在必要的時候投入戰場,並且往往只跟同等身份的對手進行「一騎討」(武將一對一單挑)。所以,大鎧的設計思路主要是方便在馬上射箭及拔刀,一開始就沒有想到為大範圍、高頻率的活動做準備,它更注重華麗及裝飾,因此造價不菲,保養費也貴得嚇人。
本來,大鎧這種裝備對於低強度戰爭還能夠勝任,可是,太平日子總會有到頭之日。
中世日本在13 世紀初爆發的源平之戰、奧州藤原戰爭,出現了第一次的軍備發展高峰期,鎧甲的發展雖然不及後來的戰國時代那麼快,但隨著長期內亂下戰爭強度的增強,武具兵器的發展需求也隨之而來,也為軍備改良帶來了絕好的機會。笨重的大鎧式微,由步兵鎧甲發展而來的「腹卷」和由大鎧簡化而來的「胴丸」出現了。不過,一開始腹卷、胴丸都是給中下級武士穿著,高級武士還是堅持穿大鎧,以保持氣勢和威嚴。相對於騎馬用的大鎧,腹卷和胴丸的體積較小,而且省去了一些不必要和笨重的部件。一般來說,腹卷是從前面穿上,在背後繫緊;胴丸則是從右往左穿,在左側繫緊。
腹卷
胴丸
當時戰爭頻繁也使戰鬥模式由先宣戰後決戰,變成因事制宜地靈活攻擊。所以源平內戰可說是日本軍事史上一個小的分水嶺。
源賴朝成為將軍,開創了幕府及鎌倉時代,但他不久就因為墮馬而斃。他的幕府雖然有些內亂,又跟朝廷鬧得很僵,但基本上還是和平的,武士們也慢慢放下了鎧甲及武器,專心管理領地,必要時為幕府出力。因此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器、鎧甲沒有什麼革新,基本成了身份象徵。
然而太平日子沒過多久,滅頂之災就突然來到。當時已徵服大半個中國、使朝鮮半島臣服的元帝國皇帝忽必烈將矛頭指向日本。日本幕府一方面請天皇向上天祈福退敵,一方面指示全國的武士去九州島太宰府布陣迎戰,事後重重有獎。
於是,元朝人也留下了關於日本鎧甲與武備的記述:「殊精甲往往代黃金為之,絡珠琲者甚眾;刀制長,極犀銳,洞物而過,但弓以木為之,矢雖長,不能遠;人則勇敢視死不畏。」(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泛海小錄》)
可以看到,當時的武士裝備華麗大鎧的依然不少,可說是穿金帶銀,打扮得像孔雀一樣去戰鬥,但那是一群不怕死的「孔雀」。這一點也可以從當時元軍不少將領中流箭而退的記載得到驗證。不過武士之所以要華麗地戰鬥,是想引起敵人和友軍的注意。前者是為了多殺敵人立功,後者則是為了找人證。當時的武士要立功請賞,光靠嘴說是不行的,因為口說無憑;多斬敵人首級也是不行的,因為沒法證明那是自己的功勞。所以人證是很重要的,日本武士因此也需要在紛亂的戰場上吸引眼球。
最終,靠著種種因素,日本擊退了元軍。這場國家戰爭對武士的戰鬥方式及鎧甲的演化有很重要的影響。華而不實的大鎧成為裝飾品,而上文提到的腹卷及胴丸則在蒙古入侵時達到其發展的黃金時期。
本文摘自《戰場決勝者004:日本戰國爭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