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裡頭不出人才?

2021-01-18 淨空法師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95集  2016年11月1日 講於 香港


佛教人才匱乏之因是只重視經懺不重視講經人才培養

 

  我不是不想依止一個寺廟、依止一個老法師,老法師不喜歡我這個做法,同參道友也討厭,為什麼?很少人學講經,你在寺廟裡面講經聽眾越多麻煩越大,嫉妒障礙就來了


  我在臨濟寺出家,那個時候我一出家就講經,寺廟裡的住持是我的剃度師——心悟法師(過世了),他以後還俗了,他小我一歲。我出家跟他談條件:我要學講經。他非常歡喜,所以臨濟寺有個小講堂就給我用。大殿那邊做佛事,小講堂裡面講經。一年之後他還俗了,白聖法師來住持,那就不行了,他就不贊成講經。我怎麼辦?我只好回到臺中繼續學習,所以確實憂慮,只有一個念頭,今天得過且過,明天還沒來,別去想它;你要想明天,睡不著覺。


  我到臺中,臺中還給我一個小房間,房間雖然不大,住得安穩。老師是成就人才,他幫助我,我要是沒有李老師、要是遇不到韓館長,我這條路就走不通。在老師會下十年,經教沒有問題了,上臺可以應付。但是沒有一個寺廟想培養講經人才,包括佛學院,所以我以後連佛學院也不能教,很苦。講經,只有外面居士到寺廟裡面來修福、供養,飯前飯後有一點時間碰到了,大家坐到一起談談佛法,沒有經本,這樣跟大家結個法緣


  所以,為什麼佛教裡頭不出人才?上一輩沒有重視,只重視經懺。經懺有收入,著重在生活,怎麼樣去找錢、讓生活能過得去。講經沒人供養;經懺可以有價錢的,一堂佛事多少錢,有收入


  所以聖法師批評我,你為什麼走這個死路?誰供養你?你生活怎麼辦?講得是有道理,完全講到現實,所以很痛苦,這條路,還是咬緊牙根走過來了。現在想想我這條路走對了!感恩章嘉大師,得他老人家的加持,這條路走過來了。



❤️↓ 歡迎轉發 功德無量↓❤️

福慧雙修🙏🙏🙏身心安康

淨空法師公眾號:jingkong1927

經書光碟流通處dzgxx.taobao.com

優酷講經視頻:i.youku.com/jingkong1927

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www.hwadzan.net 



相關焦點

  • 問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學誠法師(上)
    問答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採訪開始的時候,學誠大和尚一直迴避著我的視線,之後,他告訴我說,這是因為佛教界「出家人不看女眾」,在攝製組說明了這會影響他與觀眾的交流感之後,學誠大和尚才坦然接受了我們的建議,但是偶爾仍然會習慣性地看往他處。吳小莉:網絡上可能有一段話您也聽過:「天下武功出少林,大牛極客入龍泉。」
  • 機場祈禱室,裡頭有什麼?
    很好奇是不是?裡頭究竟有些什麼東西呢?……機場的祈禱室是公眾場合,你也是有權力進去的。拉總是個興趣廣泛的人,所以這次在香港轉機,就進去看了一下究竟,還正好遇到一位祈禱完畢的穆斯林。圖:另一個也是洗手池?右手角落裡也是一個小間,不知道是否與左邊的相同。
  • 佛教為什麼提倡吃素?
    提到佛教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和尚。那麼佛教為什麼要提倡吃素呢?這是佛陀的慈悲心在裡面,佛教的本義就是「眾生平等」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為什麼這麼說呢?多可愛的生命啊!為什麼科學的方面建議吃「冷鮮肉」?
  •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2、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了。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確確實實是宗教。不像從前的寺院叢林,每天上課八小時。現在你們看那個寺院上八個小時的課?古時候中國寺院每天上課八小時,修行八小時。修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禪,一種就是念佛。
  • 道教、佛教、養生
    道教中修行的色身,有些確實比佛教要好一些。也就是比較不那麼俗氣。當然這個針對入道道士而言。佛教修行因為佛門廣大。什麼都來,比較圓融,所以佛教出家人顯胖。胖就有些俗氣了一點了。既能像羅漢,又能像神仙的,我看就虛雲老和尚一個人。虛老的弟子很多都是福報大的,但是缺仙氣的比較多。當然每個人示現的法不同。       那再談佛教顯靈的祖師,比如定光禪師。
  • 訪談︱程樂松:道教為什麼鬥不過佛教?
    學術研究往往將一個歷史事實簡化之後再敘述出來,讓它呈現出獨特的線索感與趨勢感,考慮歷史問題的時候,需要首先對歷史敘述的性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為什麼把五鬥米道視為道教的一個起源?基本原因是它的組織性和接近於一個政教合一的特性。述及道教的信仰觀念,比方說不死的觀念,不死之藥的觀念,養生求仙的觀念,它們出現的都非常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乃至更古老的歷史傳統。道教最早的信仰觀念文本是《太平經》(《太平清領書》)裡的,其中聚合了大量既有的信仰觀念)。
  •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首先,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需要提到兩個詞語,這就是「佛」與「佛陀」。我們知道,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古印度所使用的文字,叫梵文。在古代的梵文中,有一個字是這麼寫的,就是「Buddha」,翻譯成漢語,就是「佛陀」。
  • 為什麼蓮花可以作為佛教的象徵?
    說到蓮花,它的公眾形象應該是「純潔」「清淨」「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真的僅僅只有這些麼?世間萬物、花草那麼多,唯獨以蓮花為主要代表,想來肯定還有它殊勝處的。說到蓮花的殊勝,個人以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妙法蓮花經》一經的弘傳。《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自從鳩摩羅什翻譯以後,無論從佛教義理還是文學造詣上都堪稱一絕。
  • 佛教『南懷瑾』為什麼修阿彌陀佛法的人,還要必須同時修藥師佛的法?
    不過在佛教密宗的修法裡,他配合了佛教的形態,配合佛教的學理,是走另一個路線。2、 至於道家的栽接法,不管咒語,也不管觀想,因為道家不談這些,道家沒有宗教東西。根據佛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咒語〉,就是我們現在講話也是在念咒。道家的栽接法同佛家的長壽法非常有關聯,可是我們只能講理論,道家要修煉到什麼境界呢?借用莊子的話,就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才是最好的栽接法,那是真的!
  • 佛教為什麼造像?有什麼依據?
    在這漫長的傳播過程中,造像隨各地域的風格幾經變遷,直到中華思想的融入,佛像在雕刻上才顯現出燦爛的光芒,由此便產生了佛教造像藝術。觀音菩薩與四菩薩四比丘二明王二天遊神那麼,佛教為什麼要造像?造像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 帝釋是佛教的護法,為什麼天主教的人和佛教的人卻不是好朋友?(宣化上人)
    如果是護法,天主和佛的關係應該很好,為什麼現在天主教的人和佛教的人不是好朋友?上人:因為信天主的人,在他的心裡和眼睛裡邊,只知道有天主,不知道有佛。所以就認為佛是魔鬼,來排斥佛教,毀謗佛教。他不知道他們所信的天主就是佛教的一個護法。
  • 福建佛教的過去與未來——學誠法師
    編輯:改革開放以來,福建佛教事業的發展情況如何?表現出怎樣的特色?學誠法師:自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和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來,福建佛教在諸大德關懷與支持下,得以全面恢復與發展。目前,福建的寺院有四千多座,僧尼人數一萬二千餘人,可統計佛教居士十幾萬人,佛教院校二所,各種佛學培訓班五所,慈善福利機構六處,佛教刊物三種。
  • 【完整版】居士基本守則(法界佛教總會)
    我們學佛的人,每一個人迴光返照一下,看看自己天天在做什麼,天天是不是在佛教裡頭爭名、爭利、爭著出風頭、爭第一、爭權奪利,是不是這樣?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不配做一個佛教徒了。佛教徒是要卑躬折節,要不和人爭,也不貪,也無所求,也不自私,也不自利,也不打妄語;我們要能做到這六大宗旨,那才是真正一個佛教徒,那是意業清淨了。口有四惡,這口業就是綺語、妄言、惡口、兩舌。
  • 為什麼說我們中國才是當世佛教的中心?源於這兩個原因
    這流傳的方向又分為兩支,一支就是越南,泰國,緬甸以及我國的越南地區,這也被稱為南傳佛教或者說是小乘佛教;而另一支就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及日本,朝鮮,也被稱為北傳或者大乘佛教,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分支,就是我國西藏的密宗,也被稱為喇嘛教。毋庸置疑,雖然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但如今我們中國才是佛教的中心,這又是為什麼呢?
  • 佛教與人生 | 佛教與輪迴
    佛教與輪迴時間:一九九0年五月二十三日地點:新加坡金文泰體育場諸位法師、諸位佛友,今天是我們演講的第三天,我們估計來聽演講的人數超過兩萬人,有的人統計至少兩萬四千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希望多少能帶給新加坡一些佛教的理念,也讓大家了解佛教不是迷信,不是消極。
  •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當科學家遇見佛教曾經有很多人問過我,作為科學家,又是大學校長,你為什麼信奉佛教?」「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沒有人提出這個疑問。這反映人們對佛教仍然不大理解。甚至有人會認為佛教是不科學的、消極的、甚至迷信的。」「這類誤解現在仍然很普遍。
  • 觀音為什麼坐在蓮花上?蓮花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因為蓮花在佛教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臺";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看佛陀是怎麼說的
    《涅槃經》有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在佛教當中,最講究的就是因果,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因果關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於惡之間的果報,就好像影子一樣,始終追隨著我們。
  • 佛教:常念誦「心咒」,為什麼能夠開啟智慧?
    學佛的人都知道,在佛教之中,「咒言」原本就是佛的真言與總持,無論哪一種「咒言」都一樣,但是,各種「咒言」之間,還是有一些不同,至少「注重點」並不完全不一樣。
  • 佛教為什麼最怕神滅論,因為神不滅論會使佛教全部崩潰
    婆羅門教一向堅信神不滅論,以為人的靈魂從無始以來就存在著,按照人一生行為的善惡,死後定要受各種報應。佛徒所說三世輪迴報應亦從此來。現在一生所受的禍福,即是前一生的業報。苦行外道想在現生種苦因,在來生受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