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前龍井丨中國茶文化中的私密精神

2021-02-19 日茶帳

電影《胭脂扣》中曾提到過乳前龍井,戲中有一幕講述十二少帶一青樓女子如花回家見母親。

《胭脂扣》

其母泡了兩杯茶,在請如花喝茶時說:「這是乳前龍井,你可知此茶的來歷?」如花搖搖頭表示不知道。十二少母親不疾不徐地說:「做這種茶,要先挑選青春處女,在穀雨前採摘,把摘得的茶葉放在胸前用體溫滋潤著,讓茶葉吸收少女的體香,才能做成這珍貴的乳前龍井。你同我都無法做出這上品的茶來了。」

 Ferdinand Hodler(1853-1918, Swiss Painter)

其母四兩撥千斤,輕輕巧巧就擺明了對如花的態度——一風塵女子,美則美矣,終究是天生缺陷,難登大雅之堂。

中國人的茶文化中向來是具有這種強烈的私密精神和自我傾向的。說是,茶品即人品,有時也並不為過。

中國詩人與茶的私密傾向

中國人的茶文化中向來是具有這種強烈的私密精神和自我傾向的。說是,茶品即人品,有時也並不為過。

「仙山靈雨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可從中一窺蘇軾將佳茗比作美人的雅士風度

「一甌春露香能永,萬裡清風意已便。邂逅化胥猶可到,蓬萊未擬問群仙。 」亦揮灑出元好問北方文雄的性靈神韻。

玫瑰碗市集

                                         

更不要說青蓮居士李太白「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的飄逸隨性,少陵杜子美脫離開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之外那「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閒情雅趣了。

中國詩人之於茶的私密傾向由此可見一斑

品茶,是渺小自我對於浩大宇宙的滲透,既是對外的發散,又在百轉千回過後變為對內的轉化。百條道路於縱橫中產生交集,在錯開後各自向遠。

這樣一期一會的禪意,每每在品茶時頓然亮起。中國人相信頓悟,相信慧根與命運。這是自我的私密修煉。

與一盅心愛的茶相遇,便是與此時此刻最坦蕩的自我相遇。漫漫人生路,有時一帆風順,有時荊棘遍布,有時搖晃如風雨中一葉扁舟,有時穩健如梅雨時節綿綿無期的江南煙雨。雖恨意淅瀝,卻自有一段歷程中恰到好處的節奏維繫。

Ron.Kingswood  

一片茶,從漂浮到漸漸下沉,人生也在年少輕狂的肆意淡去後漸漸駛入既定的軌道。智慧之人,總有他的自我歸宿,這位置,是得天獨厚,非我不可。

煮茶,講究火候,講究時機。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歷遍滄桑過後的心路體驗?

一個人走過心間的萬千風雨,踏過山河,閱盡繁華,終於知道,當千帆過盡,燈火闌珊處只有自己在等待自己。「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看似灑脫隨意,內裡鬱結的卻是深沉的人生體驗。

生於黃色文明的一隅田埂,中國人善於忍耐風雨的無常,長於向勤勞的雙手尋求出路。傾訴從來不是華夏民族的本能,沉澱的力量始終流淌在中華子民的血液中。

Павлова  

茶藝雖是千人千色,不同的私密鑄就不同的香氣,不同的細節醞釀著不同的結果。這就像人生的旅途,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令人猶疑的路口,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條路背後藏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哪一條路背後又藏著美杜莎的誘惑。

選擇的時候,你只能選擇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路蜿蜒過去的風景,也只有自己能體會領悟。

每一份人生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杯茶也都是無可複製的。每一個遇見的人以及發生過的故事終有一天在溫水的氤氳中彌散出持久的味道。

宋代花鳥圖

簡單的陰晴,溼度,氣溫,連綴成一杯茶的驚心動魄。以情注茶,以心注物,煮茶的動作回憶著人生的路途。夜深人靜的時候,心底總會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無關風月,無意矯情,情長紙短,只為你。是故事在心裡呼吸,每一個名字都想張口訴說。

這時候,請按部就班吧,不急不忙地給自己煮一杯茶吧。縱然不是名家手藝,此刻的私密心情也會被精心地記錄在茶茗的香氣中。

中國人愛品茶,愛論茶。生活中,我們很少見到溫酒論英雄的場景,卻容易看到一壺茶一張桌一對人的對話。茶的品質是精細的,是沉靜的,甚至是孤芳自賞的。以酒會友,是試人膽量。以茶會友,是高山流水覓知音。

曲高和寡也好,南轅北轍也好,同樣一杯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總有不同的理解。善以中庸之道處事的中國人一方面包容各種意見,一方面卻以頑固的姿態隱隱期待著有緣的茶友。

主人請客人喝茶時,若是客人品後嘖嘖稱奇,一口叫出其茶的名字,主人必定是大悅。就連待客之道,中國人也往往巧妙含蓄地蘊含著自己的品味。

紅樓中正是有這樣一段情故: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妙玉應對黛玉是否是舊年的雨水煮茶時,便有一番話,「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 (juān)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中國人將茶分出許多門類來,根據天氣,抑或根據製作過程。這其中穩穩地蘊含著中國人獨到的生活態度,雅致而不附庸,沉鬱而不壓抑。探究茶文化,便是在領悟一種傳承,體會其中流轉的精神與風華。歲月流金,品味永存。

中國人的雅是私密的,越是拒絕理解,越是充滿了猛獸獨行的清高與坦率。

 ANTONY GORMLEY: STILL MOVING 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

山水風月,要獨獨探個奇峻稀罕;琴棋書畫,偏要等一人夜話談心。「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是雅,阮籍獨自駕車至無路可走處而號啕大哭也是一種雅。雅的脈絡不在於其物本身,而置於形而上的情上。

制茶,選茶,煮茶,品茶,凡是越離奇難懂處越顯出個人的品質和氣韻。以茶會友,是私密的精神撞擊;以茶會己,則充滿了私密的探索與迷思。今朝正好,何不飲茶論道乎?

---End--

文/ 林玲達

藝術指導/ Ripple

總編輯/ 垚

私密精神是文明人的精神性重要的人身要素

Because of you · have better of us

因為你 · 才有更好的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茶與文化的融合,民以茶待客的風俗,其精神內涵豐富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茶文化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中國茶文化縱觀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程,儘管茶文化在中晚唐時期已經漸趨成熟,其後出現了各類茶書與茶文(如序跋、論說、奏議等)、茶文學與藝術作品(如茶詩詞、茶畫、茶歌謠等)以及各種茶文化事象比如王玲將茶文化定義為「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陳照年認為茶文化是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
  • 宋代貢茶與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它雖不能看做中國茶文化的主流和方向,但上之所倡,下必效仿,遂引起茶藝本身的一系列改革,因而也不能完全否定。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的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朝儀,自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唐代茶人大體勾畫出了茶文化的輪廓,各階層茶文化需要各層人土進一步創造。宋朝可以說是茶文化的形成時期。
  • 中國的茶文化從何而來?背後又有什麼內涵?
    雖然當時並未有任何文字記錄,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種神奇的東方樹葉,給人們身體和精神方面帶來了極大的益處。中國獨特的「茶文化」歷史起源談及中國人飲茶的歷史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茶文化」,想必很多酷愛飲茶之人都會非常感興趣。
  • 茶與隱,物質與精神,茶文化是如何影響到古人的隱逸思想的?
    引言:中華文化的瑰寶:茶與隱茶文化和隱逸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特定的歷史文化長河和時代空間形態中互構互建、共存共融、平行發展。不論是茶文化還是受茶文化影響之下的隱逸思想都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大系統之下的子系統代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和文化載體予以一定群體和社會重大影響。茶文化:興盛於隱逸文化困境之時,成為象徵隱士的新文化符號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非常悠久的種茶歷史和傳統的飲茶風俗。
  • 茶文化歷史悠久,宋人空閒中是如何把茶文化推向高潮的?
    茶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之一,宋代的茶文化更加的豐富,在之前朝代茶文化的基礎上在茶葉的生產、製作工藝及其多種茶書著作之上出現了重大的創新和發展形成了宋代獨特的文化產品,極大豐富了茶文化的文化底蘊把中國的茶文化推向了最為燦爛的時期。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也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思想。
  • 陸羽會嚴建紅:陸羽國際集團的茶文化中國夢
    陸羽創立的茶道、茶藝和茶文化,與瓷器、絲綢、書畫一道,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和最國際化傳播的中國符號。效果立竿見影,盛大的茶文化活動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更重要的是,活動凝聚了天門本地和在外天商企業家的人心,弘揚陸羽文化、振興陸羽產業,天門人的精神坐標再次凝聚。
  • 茶文化是什麼,杜國楹的小罐茶帶你感受茶文化!
    大家對茶文化了解有多少呢,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什麼是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12月2日,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正式在杭揭牌成立。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
  • 茶文化與中國陶瓷茶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同時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制瓷歷史,陶瓷藝術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演變,以物態的面貌呈現著文明的發展歷程。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部縮小了的陶瓷文化發展史,又是歷代審美文化的一個絕佳載體。
  • 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今晚開播
    中國網+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打造的國家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茶毋庸置疑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傳統文化符號之一,苗先生提到,他們將利用自身在網際網路+實踐方面的優勢能力和資源為巜茶界中國》進行lP孵化、展示、交易和跨界整合,助力推動中國茶產業轉型升級,為消費者提供茶文化品質生活服務,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 視茶為道——中國茶文化在日本開出的雙生花
    日本的茶文化傳承於中國。中國的兩次茶文化輸入,都在日本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形成了本土的不同茶道流派,如抹茶茶道、煎茶茶道等。日本茶道在保留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同時,細緻地衍生出了本土茶文化。茶葉最早傳入日本是在805年。
  • 駱芃芃——中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構建中國篆刻書法藝術與中國茶文化交流的彩虹之橋!
    自此之後,她對茶文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梳理,於2001年出版了《中國茶館》一書,這本書再版了數十次,她還撰寫了多篇諸如《茶,一座美麗的橋梁》等茶文化論文。駱芃芃之所以能很快地在茶文化方面有所建樹,除興趣外,更重要的是篆刻藝術和茶文化都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意境和精神是相通的,她巧妙地對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融會貫通。
  • 茶之書解讀|日本是如何擺脫中國茶文化影響
    對茶的溫柔試探這本書我記憶最深刻最喜歡的一段話:本質上,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日本茶道受中國影響,同時又擺脫了中國文化影響,岡倉天心通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之死闡述了日本茶道的精神。茶從飲料到豐富社會內涵的物質載體,和政治、文化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 茶文化,一壺茶,一首好詩,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
    茶文化源遠流長。現代人也喜歡在家裡有三五個朋友或者找一個安靜的茶館做一壺龍井,或者鐵觀音和毛尖,聞到茶香在湖面的空氣中升起和盤旋,入口或者甘甜或者微苦或者清香,總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在世界上,種茶和飲茶國是中國,早在公元前就有記載。
  • 榮寶齋茶文化攜手滿堂春共同振興茶文化
    活動現場互動環節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3月10日下午,榮寶齋茶文化公司與北京滿堂香國際茶文化公司在京舉辦了以「榮寶齋茶文化攜手滿堂香——振興茶文化 捨我其誰」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據榮寶齋茶文化公司執行董事周海燕介紹,榮寶齋立足於將茶文化與傳統書畫相結合,以茶入畫,茶見畫語,畫蘊茶香,使茶產品同時具有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茶葉比書畫起點低,榮寶齋涉足茶領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榮寶齋的文化,進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周海燕說。 活動現場,周海燕與滿堂香國際茶文化公司董事嚴梅、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肇達等與臺下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 講座回顧 | 何為好茶 —— 從中國茶文化的角度
    正是這些多樣性,構成了歷史與現實中的中國茶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現象不外乎就在於身、心兩方面,就是物質與精神。喝什麼茶對身體好,對喝的茶有什麼文化方面的認識和影響,後者便是精神層面的提升。 歷史上茶文化經過了哪些變遷呢?
  • 茶文化:大愛傳承,與時俱進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歷史多年的積累與沉澱,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於中華大地各個地域。自古,我國就有著儒、道、佛、墨四大文化名家,儒家重禮,道家敬天,佛家講慈悲,墨家講兼愛。而中國茶文化恰恰兼容了四大家的精髓核心,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茶文化到底是怎樣的文化呢?茶文化是茶性人性相互融合的一項文化載體,是大愛之文化。眾所周知,儒釋道墨各自都有著自身明顯的理念和精神,教義更是不盡相同。唯獨在茶文化上,它們有著不止一點的重合。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列科普微動漫  ——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精彩內容】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來看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這裡有2700年樹齡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樹,有千年人工栽培經驗的萬畝古茶園,還有距現在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生活在這裡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更是以茶為生、與茶相伴。讓我們走進這「世界茶源」,一起來看看吧!
  • 《中華茶通典》之《茶文化典》: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華茶文化集大成正典!
    「清、敬、怡、真」的基本茶道精神;  樹立「七藝一心」「廉、美、和、敬」的優秀茶文化風範;  成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集大成的中華茶文化正典!    中華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結晶,充分吸收了傳統文化中以「禮之用、和為貴」為核心的禮儀文明與行為規範,併集中體現在茶藝活動和與之相關的文學藝術表現形式之中。中華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茶俗」、「茶禮」、「茶道」、「茶藝」的範疇深廣得多,也是中華茶文化之所以與日韓亦或歐美的茶文化分別很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