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讀 殘忍陰險的曹操

2021-02-13 愛北滘

殘忍陰險的曹操

撰文/龍益得

曹操是一個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怎麼評價他都不過份,但我們也要看到曹操的另一面,殘忍而陰險。

先看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載:「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實在想不明白曹操為什麼要追殺這個人。當然後人有許多解釋,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曹操極其多疑而謹慎,他擔心匈奴使者瞧不起魏王而發起進攻。本來,連床頭捉刀人都是英雄,更能體現這個「魏王」的才能呀,曹操追殺使者實在是沒有道理。


《三國志》中記錄,曹操因為老朋友不恭敬殺人,這除了證明曹操的殘忍,實在想不出什麼理由。《三國志•崔琰列傳》記載:「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殺的直接原因,史書是這樣記錄的:有人告崔琰「傲世怨謗」,於是曹操大怒:「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是賜崔琰死。「恃舊不虔見誅」,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倚仗自己是曹操老朋友或者資歷較深有一點功勞,說話辦事對曹操不謙恭,被殺了。現在我們看這些,會覺得非常奇怪,怎麼手下或舊友不恭敬,就會被他殺了,總得找一點點其他藉口吧?「恃舊不虔」,還有比這更奇怪的理由嗎?除了生性殘忍,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

當然在小說裡,許攸不是曹操殺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有一段話交待許攸之死。原文如下:

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正迎許攸,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說「許攸如此無禮,某殺之矣。」操曰:「子遠與吾舊交,故相戲耳,何故殺之!」深責許褚,令厚葬許攸。

清毛宗崗在這個地方評論說「攸之當死不在此時,早在呼『阿瞞』之時也」,這個評語既是前文曹操入冀州城時許攸說的話,也許還依據了《三國志》和《魏略》的有相內容。


《魏略》說,許攸小時就與曹操關係好,在官渡之戰時,許攸背叛袁紹並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曹操奪取冀州,許攸有大功。許攸得意忘形,經常口出戲言,甚至稱曹操小名「阿瞞」,有一次在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沒有我,你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還有一次,許攸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得意對隨從人員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這個門。」

如果說殺崔琰許攸還有個不恭敬的藉口,殺伏皇后就連藉口都省了,我不喜歡你以前做的事,說的話,也可以殺你。這真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讀《三國志》伏皇后被殺的記錄:「十一月(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完書,雲帝以董承被誅,怨恨公,辭甚醜惡,後廢黜死,兄弟皆伏法」因為以前給爸爸寫了一封信,裡面有些話是曹操不喜歡的,就有數百人死於非命。這已不僅僅是殘忍,而帶有陰險了,因為你不知道他是哪天不高興。初中語文教材中《楊修之死》也反應了曹操的這種陰險,做個夢都可以殺人。

殺幾百個人,曹操等同兒戲,這些人大多是被牽連,這還有點原因,三國時,人口應該不是很多,曹操也曾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詩句,好像是非常痛恨戰爭的樣子,而實際上他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殺人盈野一點也不心痛。


《三國志》記曹操攻袁譚,抓到袁譚,殺了他的妻子兒女。這還只是殺一家人,他在公元193年,以報父仇為藉口,東徵陶謙,連屠睢陵、夏丘等五城,這五個城的男女老少,幾十萬人,包括從長安一帶因李傕、郭汜之亂逃到徐州的難民,都被殺光,雞犬不留,屍體竟把泗水堵塞斷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應、睢陵、夏丘,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冬十月,屠彭城。」 「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巉,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從史書中摘錄的這些句子,每一個字都流淌著鮮血。

而曹操在《蒿裡行》裡直接描寫戰爭的危害,面對白骨累累的荒野,聽不到雞鳴之聲的鄉村,曹操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對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是多麼地關懷和同情啊——可是你為什麼經常在攻佔一個城市之後就屠城呢?誰都知道百姓是無辜的,誰都知道人命之可貴。就是曹操,頒布了「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暴虐法令。意即對等我大軍包圍了才投降的人殺無赦,法令被曹操的軍隊連續十九年忠實執行,這種殘忍是不仁道的,反人類的。

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你會發現曹操具有典型的雙重性格。他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下次,我們再講講才華橫溢的曹操。

愛北滘「我思我讀」欄目作者龍益得,每周六早上在北滘文化中心綜合樓報告廳都有《國學講解》課(2015年第二期北滘鎮「春風學堂」公益培訓班)。喜歡滴小夥伴兒們可以聆聽現場版哦

相關焦點

  • 趣談:蓋世英雄曹操的「可愛」與「奸詐殘忍」
    當然曹操留給我們國人的印象,就如《三國演義》裡的那個奸詐陰險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近年來有「挺曹」和「黑曹」兩派,我呢,偏向於「挺曹」一類的吧!或許最早的黑曹派就是羅貫中吧!呵呵!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嘛,國人應該抱著一種公正客觀的心態去了解,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價歷史人物!也就是「莫以現代人之心,去度古代人之腹」!進入正題吧!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曹操不是一天變黑的!
    白臉的曹操,一直是很多戲劇舞臺上的固定形象,白臉代表一個人比較陰險、狡詐。其實在魏晉時期,對於曹操大多都是褒揚之詞,一直到唐朝也是如此。但是從宋朝開始,曹操的形象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但是,自唐以後,對於曹操的評價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即肯定了曹操的政治功績和優秀品質,又評價其為「亂世之奸雄」。在曹操東徵陶謙的過程中,司馬光認為曹操「殺男女數十萬,泗水為之不流」,具有殘忍嗜殺的性格特徵。《資治通鑑》中很多記載比較全面完整地記載了曹操整體形象,沒有刻意掩蓋其過失,也沒有過度誇大曹操的功績。
  • (六年級、新初一隨筆四篇)《曹操在我心中》《觀滄海說曹操》《阿瞞是個大英雄》《我心中的曹操》
    (六年級、新初一隨筆四篇)《曹操在我心中》《觀滄海說曹操》《阿瞞是個大英雄》《我心中的曹操》《 曹操在我心中
  • 【局小·書香】我愛讀名著——五年一班王麓瑞讀《三國演義》
    【我愛讀名著】我讀《三國演義》我讀過許多書,其中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深刻。這部小說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大背景,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大氣、磅礴的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的歷史畫卷。徜徉在《三國演義》裡,我看到各路英雄粉末登場:千裡走單騎重情重義的關雲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神算子諸葛亮,陰險狡詐的一代奸雄曹操;我還看到以少勝多、曠日持久、火燒連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各種戰役場面;在這裡,離間計、苦肉計、空城計、調虎離山計、將計就計等等計謀紛紛上演,讓我心潮起伏,嘆為觀止。
  • 讀《曹操傳》有感
    讀《曹操傳》有感    曹操傳,是《中華歷代帝王傳》其中一本,購於寧波天一閣。
  • 于和偉:我愛曹操的雙面性格
    劇中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展示出了他霸氣、權謀、父親的一面,還突出了曹操詩人的一面。       殺伐決斷之外亦有兒女情長,于和偉說「我愛曹操的雙面性格」。       可以說,在《軍師聯盟》上半場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裡,這齣智鬥博弈的幕後操盤手當是權衡朝堂漢臣、又考驗自己兩子的曹操。
  • 司馬懿為何害怕曹操?只因曹操具備這些特點,不得不服!
    司馬懿的綽號是冢虎,聽起來就十分的陰險,因為冢是墳墓的意思,所以聽起來就十分陰險。司馬懿有大才,也有大志向,但他重不外露,讓人覺得他平易近人,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在一旁,很少與人交談,最後就是這樣一個人奪了曹家的天下,但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卻像一隻病虎一樣,這其中有何原因呢?
  • 曹操的歷史形象和性格特點
    曹操其人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信其言。後叔父但言操過,嵩並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一個小孩竟有這樣的鬼點子,當令人刮目相看。 還有,當縣令陳宮抓住刺殺董卓未遂的曹操後,看到他有匡扶社稷的宏圖大志,以為他是一位忠義之士,便棄官隨他而去,後來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而且不知悔改,還說出了「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人生信條!這使陳宮大為震驚,於是棄他而去。
  • 曹操:請叫我鋼鐵俠
    文 / 燕趙雪英雄血,凡人淚,一點三國事兒曹操:我是老闆,我的頭很鐵,請叫我鋼鐵俠!(00)堅強,不是擦破點油皮,趕快發朋友圈說我沒哭。鋼鐵,是經得起百鍊捶打之後留下來的精華。在我瘋狂的為劉備鼓掌、打call之餘,猛然發現:曹操經歷的挫折和打擊,居然猶在劉備之上!然後我心生敬畏,感嘆那些成大事者,皆有一顆敲不碎、打不爛的鐵頭。(03)何以為證?
  • 蒙恬被賜死前說了兩句話,曹操每次讀了都會哭,或許我們錯怪他了
    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在這裡,曹操的意思是說:蒙恬三代人的忠心讓我感觸很深,每次讀到這裡,都傷感流淚啊。那麼,為什麼曹操看到蒙恬說的這兩句話,如此傷感,甚至要達到每次讀了都會哭的情形呢?難道真的是曹操被蒙恬的忠心所感動,想想自己的處境,有感而發嗎?其實,在曹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正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擊敗袁紹大軍之後,逐步消除袁紹的殘餘勢力,此時乘勢而發,逐漸做大。
  • 老外曹操:我在中國當演員的日子
    這個叫「曹操」的演員,來自美國,英文名字是Jonathan Kos-Read。
  • 曹操如果讀了《三國演義》會胖揍羅貫中嗎?一部關於曹操的知乎式戲劇《我是曹操》福利贈票
    有答曹真、周瑜、魯肅、孫堅、蔣幹甚至陳到和羅憲的,但毫無疑問,排名頭位的角色是曹操(司馬懿舉手,別忘記我)。曹操,漢朝欽定名正言順的丞相,一個終其一生維持漢朝正統統治的愛國青年,一輩子沒篡過位(皇帝是死後追諡的)的大忠臣。
  •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這誰說的,不是我!
    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千百年來,因為羅貫中的這句話直接把曹操給抹黑了。加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稱霸於北方,而人們也就認定了曹操就是心狠手辣、殘暴不仁的奸臣。那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曹操殺呂伯奢全家這檔子事呢?曹操又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 曹操為何執意殺害華佗?《後漢書》揭露真相,曹操可能是對的
    看過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關羽講義氣、諸葛亮足智多謀、曹操奸詐。後輩人對曹操有誤解,導致在戲曲中他也是白臉身份,被人唾棄,其實換個角度,仔細讀三國少看演義,就會發現曹操並非如此。最經典那句寧可讓自己對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直接突出曹操野心,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是作者強行給曹操加臺詞,為表現曹操奸詐狠毒的一面。很多人會問,如果曹操不陰險歹毒,為什麼會殺害華佗?
  • 韓遂:曹操,我被你騙了!
    他,被人劫持當人質,最後卻成了人家的老大;他天不怕地不怕,卻和人做了幾十年的朋友;他,起於草莽,卻打敗了皇甫嵩、董卓這些名將;他和曹操是老朋友,卻先後被利用,最後死在了曹操的手下;他就是五虎將馬超的叔父,馬騰的生死兄弟,韓遂。
  • 我喜歡曹操(四)
    即使天長地久的兩人, 即使富貴如帝王將相, 夫妻間亦不免爭爭吵吵, 有時甚至會悽然下淚。曹操好色, 妻妾成群, 有姓氏者就有15人。丁夫人是嫡妻, 無子. 劉夫人生曹昂, 字子修。劉夫人早逝, 丁夫人撫養子修, 子修作戰而死。丁夫人常對曹操說:「將我兒殺死,一點也不顧念。」因此哭泣無節。曹操很惱火,將她送回老家。不久,曹操後悔了,想把她接回來,就去看她。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賞析
    「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裡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
  • 說不盡的曹操 《三國演義》之亂世奸雄
    在小說第四回,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遭通緝,在中牟縣令陳宮幫助下逃脫。二人在父親好友呂伯奢府上避難,因誤會呂府告密而誤殺伯奢全家,倉促出逃途中再遇呂伯奢,曹操明知而故殺之。陳宮質問「適才誤耳,今何為也?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脫口而出他的人生哲學——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 曹操最有氣勢的一首詩,表明自己求賢若渴,堪稱千古名篇
    提起曹操,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權謀善變和陰險毒辣,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明他的政治眼光獨到和高度敏銳性;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說明他身為梟雄陰狠毒辣的一面。然而剖開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光環後,他還有一重身份,那便是著名的詩人,其詩歌膾炙人口、縱橫捭闔充滿豪氣,接下來請與我一同欣賞曹操詩歌的胸襟和氣度。曹操一生寫詩頗豐,後編入《魏武詩篇》中,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明朝末年,詩集便已經失傳,後人重新編錄,注名《曹操集》一直流傳至今。
  • 現場速遞 | 讀《昭明文選》裡曹操的詩歌,品一代梟雄的曠世雄心!(文末附視頻回放)
    三國時代的曹操究竟是一代梟雄還是白臉奸臣?「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操,又是如何在詩歌中吐露自己心聲的?今天下午,由南京市全民閱讀辦主辦的「2020共讀南京」七月品讀會走進鼓樓區消防救援大隊,特邀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武黎嵩教授講述《曹操的詩歌與人生》。書香南京大講堂全媒體直播。